❶ 舞蹈有哪些創造性的勞動藝術
舞蹈有哪些創造性的勞動藝術?舞蹈在創造性的勞動一樹上有很多的,有各種各樣的勞作的一些舞蹈性質
❷ 如何深入地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
在學生負擔日益加重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更應該以人為本,關注學生、關注過程、關注發展。要體現這個基本理念,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准、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
❸ 怎麼培養學生在舞蹈教學中的創造能力
開發儲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學習能源和潛力。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在學習中只有充分發揮自身主體作用時,才能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由機械模仿轉為思維型的學習,由此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比如,通過即興舞蹈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讓他們在即興舞蹈中自我發現、自我檢驗,在檢驗中調整自我表現,發揮主體的積極作用,真正成為創作主體,從而引導學生走上藝術創造的道路。 第三,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生活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舞蹈作品創造的源泉,只有具備觀察生活、觀察社會的敏銳能力,才能不斷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養料,才能創作出時代的精品。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從觀察中找出對比,從對比中找出竅門、找出本質,這樣才能把握時代,反映社會與生活,創造社會與生活。比如:學生做「根雕」的造型,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樹根或展覽品,找出根與根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結構、形態,再來塑造「根雕」的造型。 結語 時代需要創造性教育,藝術的創造性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舞蹈教學要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和發展性能力作為現代舞蹈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筆者相信,每一個舞蹈教育者都會在這一教學領域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為藝術的創造性教育而奮斗,這是提高全民素質、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振興教育事業的必然方向。 參考文獻 :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4). [2]金寧.創造性教學在舞蹈課中的運用[J].遼寧師專學報,2004(3). [3]孟敏.注重提高舞蹈學生潛在的創造力[J].舞蹈雜志,2002(1). [4]陳雯,崔鵑.淺談舞蹈教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1(3). [5]劉華.創新舞蹈教學的思維方式[J].舞蹈雜志,2004(8). [6]徐愛華.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9)
❹ 如何創新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百度文庫
舞蹈是幼兒園音樂的教育內容之一,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以動作姿態來表現音樂形象的一種形式。舞蹈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們一聽到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時,會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幼兒對舞蹈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應。3歲以後,幼兒的動作就進入了初步分化的階段,並且日益精細、成熟,增強了學習舞蹈的興趣,但受到自身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知識經驗等的制約,需要成人通過游戲等多種方式使其初步體驗舞蹈。《綱要》也提出:幼兒舞蹈教育是作為實現全面啟蒙幼兒藝術素質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加上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規律認識不足,依然有以下的一些幼兒舞蹈教育誤區。1、片面追求舞蹈技能的學習,強調舞蹈的動作技巧,一味要求幼兒進行枯燥的訓練,這樣既不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也不能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甚至產生師生間的緊張關系。2、教師過多以成人的角度審視幼兒舞蹈,設計舞蹈動作,活動中忽視幼兒的主動參與,沒有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如果教師設計的動作沒有以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可能性為基礎,很容易使幼兒受傷。3、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自身舞蹈知識匱乏,舞蹈能力低下,更缺少正確的教育觀念,忽視對幼兒舞蹈的培養。許多家長認為,幼兒參加舞蹈活動沒用,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學其他的知識技能。這就使當前的舞蹈教育存在了種種誤區。 那我們該如何定位幼兒舞蹈,使得幼兒舞蹈以幼兒發展為本,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動的過程,強調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舞蹈教育向積極有序、全方位的、健康的方向發展呢?我認為首先我們應該對目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結合《綱要》我們把目標主要概括在以下幾方面:1、能夠感知舞蹈音樂,理解舞蹈內容,感受舞蹈動作,體驗舞蹈情趣,並嘗試進行創造性動作表現,舞蹈動作能符合音樂的情感要求及表現手段。2、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現舞蹈活動的快樂,主動積極地用身體動作探索、表達音樂,並能與他人合作,增強對舞蹈活動的興趣。3、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動作,掌握運用簡單的道具,並能用動作和表情與他人交流。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點來闡述一下我是如何進行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選材。 在為幼兒選擇舞蹈教材時,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實際動作發展和接受水平都各不相同,幼兒的注意力易轉移、好奇心強、易幻想、好模仿,所以教材內容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才能被幼兒所理解,要克服成人化的傾向,舞蹈的動作要簡明、活潑、形象,這樣才能激發兒童學習舞蹈的興趣。我在教幼兒舞蹈時,先將舞蹈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舞蹈的內容,促使幼兒跳起舞來能創造性地表達各種舞蹈形象。如:小班舞蹈《摘蘋果》,開始我就自編了一則故事情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以果農阿姨的身份來表現自己,幼兒在跳這則舞蹈時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都感覺自己的蘋果豐收了。 在音樂方面我們應該選擇旋律流暢、順口、歌詞生動形象、具有知識性、趣味性能啟發幼兒對舞蹈聯想與想像的音樂。如在中班進行碎步教學時,我們就選擇了動物模仿音樂小鳥飛和開飛機等音樂,讓幼兒自己配合上肢和身體的動作進行,孩子們尤如在藍天飛翔的小鳥和飛機,自由大膽地做著不同的動作,這樣一來既達到教學效果又能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萌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二、創造性地開展舞蹈教學。1、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積極探索並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態度,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興趣是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幼兒主動探索的前提。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孩子們非常喜歡音樂,音樂能帶給他們愉快、美好的情感體驗,恰當地,不斷地給幼兒提供適宜的音樂刺激,能夠激發幼兒的舞蹈熱情,他們就會饒有興趣地進行舞蹈表演,久而久之,隨著音樂,他們能夠大膽的表現自我,並逐漸培養出喜歡參與舞蹈活動的興趣,舞蹈天賦、創作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2、生活化教學。 我國偉大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兒無論是游戲、散步或工作、學習,他們本能地會唱唱歌,會表現舞蹈的韻律。是的,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隨機性地去觀察、引導孩子,這樣來自於大自然、生活中的音樂活動孩子才會表現出特殊的興趣與情感,從而滿足孩子自我表現的需要,提高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會造成一種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1) 將音樂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來園時,教室里播放一些輕聲悅耳世界名曲,使幼兒一入園就進入一個安靜、舒適音樂藝術環境,午睡、午餐彈奏一些合適的鋼琴曲,陶冶幼兒情操,加深幼兒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拉近音樂與幼兒的距離,讓音樂走近幼兒的生活,讓音樂激發幼兒的舞蹈創作興趣。(2)為幼兒創設在音樂中表演的環境。 如: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設立小舞台,其中放置不同的頭飾、綵帶、扇子,適合年齡特點的節奏樂器,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幼兒自由表演,自由創作,體會隨音樂進行舞蹈活動的樂趣,培養了幼兒舞蹈的活動能力和對舞蹈的樂趣。3、情感性教學。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劑,美學家施東昌說過:美感是最富有感情特徵的。藝術對人的培養是從怡情養性著手的,它要求以情動人,使人產生情緒體驗煥發高尚情感的激盪,思維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因此,我們在幼兒舞蹈教學中,首先抓住「情」字,通過師生間的互諧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1)作為教師應有豐富的感情。在舞蹈創作中,教師的真情實感能夠強烈地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首先教師應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促發幼兒的舞蹈熱情;其次,教師在引導幼兒創作的過程中,要用充滿激情的眼神、動作、表情去強烈的感染幼兒。如:在創編舞蹈《泥娃娃》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可愛的泥娃娃,滑稽的舞步、調皮的眼神、淘氣的哭鬧都要表現的惟妙惟肖,讓幼兒身臨其境的感覺到自己來到了一群泥娃娃中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頑皮的泥娃娃,泥娃娃的動作、表情也就自然而然的醞釀、表現出來了。(2)讓幼兒學會理解、表達情感。我在平時的舞蹈創作教學中,對每一首給幼兒進行創編舞蹈的歌曲都作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讓幼兒領會每一首歌曲中該表達的情感內容,要求幼兒在舞蹈創作中要溶入這些情感。例如,我在創編《我的好媽媽》這首歌曲的舞蹈時,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其中所表達的媽媽的溫柔,和藹可親,和孩子對媽媽的熱愛、尊敬、眷戀等情感,從媽媽的眼神中,通過孩子對媽媽的動作中一一表現出來。為了強化這幾種情感的表達,我要求幼兒在演唱歌曲時先用眼神、表情去表達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再進行想像和創編。這樣不僅讓幼兒體會到歌曲的感染力,而且讓他們更能領會到此曲給他們的情感,幼兒有了這樣情感的體驗,創編出的舞蹈才更具有生命力。4、游戲性教學。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舞蹈本來就是與游戲有著重要的聯系,幼兒園的許多音樂游戲、表演游戲也與舞蹈有著密切的聯系。游戲法是運用游戲的形式和口吻進行輔導的一種方法,舞蹈學習也應該是一種游戲活動、是一種娛樂,如學習鴨走步,教師就可以扮演鴨媽媽,讓幼兒當鴨寶寶,請鴨寶寶跟著鴨媽媽學本領,還可以戴頭飾或穿上服飾。
❺ 如何在幼兒園舞蹈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園舞蹈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之一,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以動作姿態來表現音樂形象的一種形式。舞蹈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們一聽到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時,會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幼兒對舞蹈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應。3歲以後,幼兒的動作就進入了初步分化的階段,並且日益精細、成熟,增強了學習舞蹈的興趣,但受到自身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知識經驗等的制約,需要成人通過游戲等多種方式使其初步體驗舞蹈。《綱要》也提出 :幼兒舞蹈教育作為實現全面啟蒙幼兒藝術素質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加上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規律認識不足,依然有以下的一些幼兒舞蹈教育誤區。 1、片面追求舞蹈技能的學習,強調舞蹈的動作技巧,一味要求幼兒進行枯燥的訓練,這樣既不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也不能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甚至產生師生間的緊張關系。 2、教師過多以成人的角度審視幼兒舞蹈,設計舞蹈動作。活動中忽視幼兒的主動參與,沒有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如果教師設計的動作沒有以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可能性為基礎,很容易使幼兒受傷。 3、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自身舞蹈知識匱乏,舞蹈能力低下,更缺少正確的教育觀念,忽視對幼兒舞蹈的培養。許多家長認為,幼兒參加舞蹈活動沒用,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學其他的知識技能。這就使當前的舞蹈教育存在了種種誤區。 那我們該如何定位幼兒舞蹈,使得幼兒舞蹈以幼兒發展為本,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動的過程,強調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舞蹈教育向積極有序、全方位的、健康的方向發展的角度出發呢?我認為首先我們應該對目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結合《綱要》我們把目標主要概況在以下幾方面: 1、能夠感知舞蹈音樂,理解舞蹈內容,感受舞蹈動作,體驗舞蹈情趣,並嘗試進行創造性動作表現,舞蹈動作能符合音樂的情感要求及表現手段。 2、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現舞蹈活動的快樂,主動積極地用身體動作探索、表達音樂,並能與他人合作,增強對舞蹈活動的興趣。 3、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動作,掌握運用簡單的道具,並能用動作和表情與他人交流。同時我認為內容的選擇也是關鍵一環,我們的選材要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喜聞樂見的。 同時我們也知道,幼兒藝術教育也是培養審美能力的啟蒙教育。幼兒的審美愉悅包括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性地表現美。所以教師一定要通過介紹舞蹈作品,讓幼兒對舞蹈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在表演舞蹈作品時,幼兒頭腦中才能有意境,有聯想,新舊表象的重新組合才能有再創造想像也就是創造力。幼兒對舞蹈作品理解了、感受了,就不會依樣畫葫蘆作簡單的復制,而是有了新意、有了表現力。所以我們在進行舞蹈教學時,從感知舞蹈作品入手,通過四個階段完成,即感受舞蹈作品、學習動作、學習對形變化、即興創造。這四個階段中,第一教時的感受舞蹈作品是學習舞蹈的基礎和關鍵。 一、感受舞蹈作品。 1、感受舞蹈作品對幼兒發展的意義。 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因此感受舞蹈作品必須以感性認識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更多地依賴於直觀的、生動的、鮮明的形象。而教材中有的舞蹈,如《採茶》、〈擦窗子〉、〈小兔子〉------只有曲調,沒有歌詞,只有籠統的標題,幼兒不理解動作代表的意思,以及動作之間的相互聯系,比較孤立、缺乏趣味性,幼兒不易記住動作順序。幼兒學習時是模仿地做出一個個動作,思維、想像不活躍。這樣的舞蹈作品在幼兒眼前不是直觀可見的實物形象。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想辦法,讓幼兒通過視覺直觀和聽覺直觀的共同感知活動,伴隨著啟發性、形象性的語言,為幼兒提供想像的內容,讓幼兒感知、獲得一個比較清晰的形象。這樣幼兒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進行聯想和想像,才能感受作品,幼兒的感受力才能提高。 2、在引導幼兒感知舞蹈作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進行舞蹈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幼兒觀察的敏銳性,老師提的問題要有目的性、系統性、准確性和敏銳性。每次讓幼兒感受都需要有要求,而且只能有一個要求,使幼兒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緊張的狀態中。開始提的問題要提籠統的大問題,逐步提小的問題,因幼兒感受力發展的規律是對作品先有一個籠統的整體的感受,反復的欣賞就能有進一步的感受,欣賞越多,感受得越細微、越深入、越全面。如:在排練我們錦苑分園的律動操〈新疆舞〉時,開始的第一、二次欣賞老師的表演後,我們便問孩子:「你看到老師做了什麼動作?」第三、四次欣賞又再次問孩子:「老師做了什麼動作,是怎麼做的?」第五、六次欣賞後又提問:「什麼時候變成雙圈?什麼時候又回到原位?怎麼變的?用什麼動作變的?」 老師提的問題也要精確,我上過一節用舞扇創編活動〈趕花賽〉,孩子們最後建議創編一朵「向日葵」似的花,我就問孩子們:「開花的動作怎麼做的(怎樣開花的)?」(從中心向外開,開一朵大紅花),一位孩子的點題也為其他孩子指明了方向。這樣幼兒的舞蹈動作也得到明確的指點。 觀察的敏銳性不僅是發現細微之處的條件,同時也是每個幼兒獲得獨特感受的前提。只有這樣,我們的表現才會是准確的、豐富的 (2)在感受舞蹈時要不斷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注意是認識的「門戶」,人們只有在注意力集中而穩定的情況下,才能有明確的感知,高效率的記憶和活躍的思維。 在大班集體舞的教學中,我也經常採用示範表演——收起圖片聽音樂,讓幼兒邊聽邊想(好象看到了什麼?讓幼兒眼前有視像,進行聯想)。——大班幾名舞蹈出色的幼兒化裝示範表演(幾名幼兒一起跳,同時身上佩上1234------卡片),讓幼兒感知集體舞對形是如何變換的。這樣不斷地出現新異刺激物,把幼兒的情緒逐步引向高潮,提出問題讓幼兒觀察,幼兒為了求得進一步的理解,於是引起了強烈的注意,這種稍為被幼兒理解的直觀手段,不僅特別容易引起注意,而且能長時間地引起幼兒的注意。 (3)幼兒的知識准備:非常重要,每感受一個舞蹈作品之前,都要豐富有關的知識、印象,幼兒對與作品有關的生活經驗豐富,能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作品。 3、引導幼兒如何感受舞蹈作品。 我在中班教學時上過一節《擦窗子》。在課前的准備環節中我利用了家庭的有效教育資源,引導家長啟發、帶動孩子學習擦窗子。這樣孩子自己嘗試過、時間過,印象也就非常深了,而且因為孩子腦中有一定的表象,也就易於表現舞蹈,會樂於表現舞蹈。中班上學期上教學活動時,我問孩子們:怎樣擦窗子?有幼兒說:右手擦的,有幼兒說兩手一起擦的,有幼兒說左右輪換擦的,也有幼兒說要呵氣才能擦乾凈。幼兒你一言我一句,把整個擦窗子的方法、過程說得挺完整。我便又引導孩子們傾聽哪段節奏更適合做寫什麼動作?在各種感官結合的情況下豐富了活動的趣味性,增強了孩子們表現慾望。 如:在教律動〈採茶〉時,〈採茶〉的舞蹈和音樂是很美的,但幼兒對〈採茶〉也是一無所知,教舞蹈之前開設了一定的主題網路活動,讓幼兒了解茶葉的外形、用途、採茶的方法,以及茶農的勞動情況,從而初步感知了採茶的音樂。當然,教學中的《摘蘋果》、《擠奶》等也都需豐富幼兒的社會實踐經驗的。 如舞蹈《小兔子》的音樂節奏明快、形象也生動活潑,有助於幼兒用動作、游戲加以表現,是舞蹈美和創造性地表現美。所以教師一定要通過介紹舞蹈作品,讓幼兒對舞蹈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在表演舞蹈作品時,
❻ 舞蹈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既然要學生創造,就別給他們太多死的東西,不知道你教的學生是什麼年齡段,如果是少兒,就比如說你想一個主題,小太陽要怎麼表現?你可以告訴她們太陽是放光芒的,示範一兩個動作,然後讓他們自己做,開始學生也許只會跟著你做,但是還是會有少數孩子有自己的動作,這時你就要及時的進行表揚誇獎,小孩子都喜歡被老師表揚,他們會為了你的表揚或獎勵開始自己想動作,久而久之,他們的創造性就越來越強了。如果是十幾歲的,年齡越大思維越禁錮,需要多讓他們進行舞蹈創作,多看,看的多了想法也就多了,而且看到別人的動作不如自己想的好,自然就有勇氣把自己的想法擺出來,就會越來越自信!
❼ 舞蹈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通過舞蹈教學,學生參與模仿、表演、欣賞,獲得感受、體驗、理解、鑒賞舞蹈的美的經驗,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形象思維得到開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舞蹈教學在開發學生潛能與創新能力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舞蹈教師我們該怎樣在舞蹈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舞蹈的興趣,我們又該怎樣在我們舞蹈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 舞蹈教學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展示和享受舞蹈美的過程。以舞蹈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當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教學中要以舞蹈審美體驗為核心,降低專業要求,提升審美活動質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舞蹈實踐,從舞蹈中享受美和享受快樂,從而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中等職業學校的舞蹈教學就是應該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體驗快樂,享受美好,成為具有一定審美能力、欣賞能力、有藝術修養的公民。 新的教學觀念要求我們必須革除以「教師為中心」的舊觀念,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舊格局。用新教育理念指導教學,改變舞蹈學習的方式,在每一課里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動身體、動腦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加強藝術實踐,鼓勵舞蹈創造。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消除畏懼、膽怯心理,幫助每一位學生進行大膽地嘗試,展開自由想像的翅膀,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動作和表現動作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在舞蹈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該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在情感的促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產生一種積極創新的慾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有利於創新的教學環境 創新教育需要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旨在體現學生自主性的原則,並實現教學上的民主。教師要善於營造這種民主平等、敢想敢思敢為的優良學習氛圍,從而大大激活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實踐創新慾望,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新型的師生關系必須是平等的。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師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可是有些教師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師道尊嚴的意識太頑固。對學生不能像對朋友、同事一樣予以足夠的尊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與學的效果和師生關系的和諧。所以教師應該淡化角色,從舞蹈教室的最前面走下來,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做學生的朋友,使學生敢吐真言,敢表真情,心靈相通,共同面對學習中的挫折、成功時的喜悅。 師生關系還必須是互動的。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對教學活動的結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把握好教學節奏,使動作量和內容更充實,既要引導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又要啟發學生姿體與情感都「動」起來與動作語言共舞,用心去感受舞蹈,與豐富的舞蹈世界進行心靈對話,真正產生心靈共鳴。從踏上舞蹈教室起,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就對學生起著十分微妙的作用,如果面無表情,舞蹈語言貧乏,缺乏熱情,當然激活不了學生互動的興趣。如果教師熱情洋溢,因材施教,適時加入學生習慣的、動作,讓語言和人體動作與學生時時共鳴,互動的局面就形成了。在課堂上,教師、學生、舞蹈之間的和諧共振,情感互動越多,師生之間就會有更多的理解和默契。 2.讓學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和欣慰,便會激起無數次追求成功的願望和信心。我在舞蹈教學中經常對學生的表現做到多表揚少批評,時時去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之處。如在教學印度舞時,學生王潔突出了印度舞中誘惑的眼神和手腕的韌性,我情不自禁地贊到:「好漂亮的印度姑娘!」王潔笑了,在她害羞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喜悅、看到了自信。我認為,有時即使是一句不經意的贊語,對學生來說也會是一種激勵、一種鞭策,會使學生覺得「我能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為不同能力的學生創設了許多次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們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勵其學習動機,點燃他們自信的火焰,使他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舞蹈訓練中去。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所謂教學形式的開放,就是改變過去原有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固定模式,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來推陳出新,改進教法,活躍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舞蹈創編中的小組合作 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聽唱了一段學生熟悉的歌曲旋律後,我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就如何結合音樂創編舞蹈動作讓他們開展熱烈的討論。學生們爭相發表了各自意見,相互得到啟發和指點,提高了認識、分析、理解和鑒賞舞蹈美的能力,創造性地解決了問題。我發現,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一起時,優秀生可以為困難生提供極好的智力啟示和幫助,同時在對困難生的輔導幫助中也可以鞏固其自身知識與技能,提高動作表演的能力。因此,採取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可以集體思維促進個體思維的發展,讓每個成員都能大膽地想像、構思與創造,同時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從而創造出一些新穎、獨特的舞蹈小品來。 3.課堂評價中的組際競爭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教學中我還注意變學生個人競爭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際成員競爭」的新格局,通過課堂上對學生紀律常規、動作姿態、配合程度等多方面的評比,培養學生合作共處和勇於競爭的意識,促進了舞蹈教學實踐的水平。這樣使課堂氣氛愈加熱烈,學生能夠激情參與。通過合作,成員之間氣氛和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愉快的氣氛中,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通過競爭,使學生樹立起自尊、自信與自強的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敢於真實地表現自己,培養求異創新的精神,產生強烈的榮譽感與成就感。 綜上所述,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舞蹈教學必須要創新,創新是舞蹈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只要我們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以舞蹈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索能力,建立平等互助、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氣氛中學習舞蹈,體驗舞蹈,表現和創造舞蹈。那麼,我們舞蹈教學的路就會越走越寬闊。
❽ 論述舞蹈基本功課的重要性
基本功的重要性有哪些?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表現的藝術形式,那麼基本功的表現手段就是以人體的軀乾和四肢作工具,通過頭、眼、頸、手、腕、肘、臂、肩、腰、腹、背、胯、膝、足等部位的協調活動,構成具有節奏感的舞蹈動作、姿態和造型來展現舞蹈藝術的魅力。
重要性第一點:舞者的體態,沒有經過基本功練習的舞蹈,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渾身僵硬,腿抬不穩,不會旁腰,肩膀內扣,含胸駝背,連舉起來的胳膊、手型都沒人家好看,這也正是區別專業與業余的地方。
第二點:肌肉訓練,舞蹈基本功對肌肉的刺激則是全面性、綜合性的,它的動作兼顧到頭、頸、胸、腿、髖等部位。比如現代舞對小關節、小肌肉的運動較多,這些地方是平日健身不大容易活動到的地方。
第三點:舞蹈情感的表達,所謂掌握基本功,實際上就是要掌握舞蹈表演藝術上的全部表演能力和表現手段。勤學苦練基本功,一方面使演員掌握和積累塑造舞台形象所必須的藝術語匯,同時也改變著演員自身的形體素質。學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種舞蹈動作技巧,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們掌握的不應是僵死的形體動作,而應該是滲透充滿了情感和想像的舞蹈藝術語匯,也就是不能死學。但若脫離開基本功訓練這個基礎,就等於是無本之木,無米之炊。
❾ 如何培養舞蹈編導中的創造性思維
首先,學生是主人,讓主人充滿激情。有一句話說得好「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說明,興趣對於一個人成就一番事業有多麼重要。千方百計設計閱讀教學課堂結構,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加入到學習中,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❿ 通過舞蹈創編課有什麼認識與提高
舞蹈教育作為藝術領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領域所能比擬。幼兒的知識面和聯想雖然不夠豐富,但對音樂的感受力並不差,而且自我表現慾望很強,在聽一首音樂時,幼兒往往會用點頭、拍手,扭屁股等動作來表現音樂,這是孩子們感受音樂最自然的方式。舞蹈教學的重點是習慣、興趣的培養和智力的啟蒙。而不少藝術教育中,我們通常採取的是灌輸式教學,幼兒在教師的指揮下千篇一律的唱、跳,忽視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思考力,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常把現成的作品教給幼兒,很少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在教學中小魚怎樣游?我們通常讓孩子手做魚尾狀,小碎步遊走,卻忽視了幼兒想像的各種手的擺放,及步伐。應該說,在舞蹈教育中模仿是必要的,任何藝術的審美創造都來源於生活,模仿著世間萬物的千姿百態。因此,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舞蹈教育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階段,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通過舞蹈創編活動來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方面的發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為各教育領域之間聯系的紐帶,以新觀念、新理念對待幼兒舞蹈教學,需要在創新教學中進行嘗試。下面談談我對幼兒舞蹈創編教學活動的幾點認識。
一、通過教材選擇進行幼兒舞蹈創新教學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實際情況,選用具有教育性、藝術性、趣味性的教材。所選的教材風格應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幼兒情趣。
(一)選擇可愛的小動物形象
幼兒喜歡小動物,一些小動物特徵明顯,動作優美,幼兒易於模仿,因此就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特徵、動作(如:小兔的特徵,長耳朵、短尾巴、走路蹦蹦跳等)小鳥的翅膀煽動飛舞、捉小蟲時點點頭等,教師為幼兒創設一個情景,將舞蹈動作融匯到游戲中、故事中並能合拍做動作;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語音要簡單、形象、生動活潑,使幼兒易於理解。
(二)選擇幼兒喜愛的動畫片角色
動畫片是幼兒最喜歡的節目,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幼兒都喜歡喜羊羊的聰明、機智,喜歡美羊羊的美麗、善良,還有「小哪吒」中小哪吒正義勇敢的形象,將這些元素融入到舞蹈創編活動中,幼兒對這些形象有認識、有了解,對音樂也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學中有助於幼兒更好、更快樂的學習。
(三)選擇本土的民族民間藝術活動
選擇當地的民間藝術活動,讓幼兒對家鄉的民間藝術、獨有的道具有所認識,並藉助這些道具進行舞蹈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因此,結合我園申報的課題「大理白、彝族文化在幼兒園藝術活動中的實踐研究」,我設計了白族舞蹈的創編活動「歡慶」。
二、以幼兒興趣為主,進行舞蹈創編活動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前提。3——6歲幼兒的特點是好動、思維方式簡單、情緒落差較大、身體機能不協調、控制穩定性差等學習的積極性直接受興趣的支配,因此在目標制定上把激發幼兒興趣放在首位,在激發幼兒興趣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技巧。從興趣入手,也使得幼兒盡快地進入角色。
(一)創設環境,提供機會
輕松愉快的環境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收獲更多,也能使幼兒更好的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在組織「歡慶」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自由的活動氛圍。
1、在組織活動前,讓幼兒對白族有一定認識,如:服飾、生活習慣、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特點等,2、組織活動時,教師身穿白族服飾向幼兒介紹白族女裝的特點,著重介紹包頭風、花、雪、月的四景,引起幼兒的興趣,初步了解白族服飾的特點及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點,3、讓幼兒欣賞具有白族特色的舞蹈「八角鼓舞」,讓幼兒說說、做做,並鼓勵幼兒把看到的動作模仿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全體幼兒互動,在分發「八角鼓」環節時,設計了游戲「和小樂器做朋友」,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貫穿到活動中,來豐富此次活動。先讓幼兒玩鼓,在玩兒的過程中探索能使八角鼓發聲的方法,這時得到了好多好的答案,如:用手敲、拍肩、拍地板、拍膝蓋等等,這個環節也是為下一環節幼兒創編舞蹈做積累和鋪墊,教師將幼兒所說的這些方法加以修飾變成舞蹈動作,讓幼兒合拍練習,練習中一些幼兒又有了新的創意,他們兩人一對、三人一組有的拉手、有的勾腳又有了新的動作,在一片愉快的音樂聲中,幼兒們展示著自己的風采,還有的小朋友邀請了客人老師、朋友們和他們一塊舞蹈,在這樣的一次活動中幼兒不僅認識了家鄉白族八角鼓舞,更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驗,創造力、審美力也得到了發展,將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讓幼兒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增強了自信心,從而使孩們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投入、更富有成就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使幼兒真正在藝術活動中體驗舞蹈的樂趣,感受藝術活動帶來的美。
(二)在故事中愉快學習
幼兒舞蹈不同於成人,教師在教學時語言應簡單、形象、生動、活潑,使幼兒易於理解。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先將舞蹈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如:在進行兒童舞「小熊」時,我先讓幼兒說說、學學小熊的形態,再給幼兒講述春天到了,冬眠的小熊醒了,讓幼兒根據起床的經驗來表現小熊醒來的樣子,有的打哈欠、有的伸懶腰、有的揉眼睛等等,這時小熊發覺自己肚子好餓,該找點食物了,幼兒又開始揉揉肚子東看看西瞧瞧找好食物,哇,找到了一罐蜂蜜,小朋友表現出拍手高興、拍腿高興等動作,更有的小朋友表現出迫不及待地用手去蘸蜂蜜的動作,教師在將幼兒的動作匯總後加以修飾讓幼兒合著音樂練習,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孩子們在故事中自己創編、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也感受到了自我表達和創編的樂趣。
(三)在游戲中愉快學習
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它有很強的感染力。同時,舞蹈教育作為藝術領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領域所能比擬。舞蹈對兒童來講,是一種游戲,一種趣味,一種追求,一種表現。而在這種追求、這種表現中,孩子們獲得了美的享受,獲得了想像的快感,獲得了創造的愉悅。因而,為幼兒編排的舞蹈,從進行構思的時候起,就要想,怎樣把一個舞蹈,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律動,歌表演或集體舞,編成孩子們感興趣的小游戲讓孩子們來做,使孩子們覺得跳舞就像做游戲那麼好玩。例如:在進行「小兔子捉迷藏」這一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扮演兔寶寶,教師扮演兔媽媽,讓幼兒合著音樂學小兔子,聽到音樂變化後幼兒和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幼兒可隨意擺造型但要求幼兒不能走動,這樣會被媽媽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始終扮演著小兔的角色,跟兔媽媽愉快的學習。
(四)用多種表現形式激發幼兒興趣
在幼兒舞蹈創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採取多種形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是小組表演、區域表演、個體表演等。在這些形式中幼兒可以根據音樂和所提供的道具自編自導自演,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討論,將自己覺得不錯的小朋友的動作合在一起集體表演,從而使幼兒獲得成功體驗,也獲得個體發展。
總之,教師在創編幼兒舞蹈時,創編要有新意,構思要注意巧妙,應該以新的教育理念、藝術構思、舞蹈的語匯去反映孩子們生活中的童真、童趣,反映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根植於幼兒生活,童化自己,要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兒童的心靈反映世界,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同時注意把握幼兒每個年齡段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點,選取不同層面的不同題材,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和當代兒童精神面貌的舞蹈,使幼兒在參加舞蹈活動的同時獲得豐富的審美愉悅和精神熏陶,激發幼兒發現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藝術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