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金屬輪發明

金屬輪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09 01:47:53

① 車輪是如何發明

你能想像車輪和陶有莫大的關系嗎?你能想像車輪和核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車輪的發明應該是在最初的歐亞大陸文明(公元前1355年--公元前1000年)最早的車輪是一些圓形的板子,和軸牢牢釘在一起,後來,人們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與車身相連,再後來,出現裝有輪輻的車輪。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最早的文明出現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准確點說就是現在伊拉克南部。事實上,當時處於山區的人們開始逐漸遷移到大河流域,但這面臨一些列問題:河水泛濫的同時降雨量不足、石材的缺乏等,不過,好處卻是更顯而易見:土地肥沃、大量的木材、魚類......於是,灌溉出現。灌溉使食物產量增加,食物曾加導致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又使生產更多食物成為可能。於是,在這樣的循環下,冶金、犁、陶、風力包括車輪等一些列發明相繼出現。究竟這幾樣發明有什麼意義呢?

冶金——改變石器

犁——人類第一次開始使用人力以外的自然力量

風力——人類第一次開始成功利用人造力量作動力

陶——這個玩意不用我多說了吧,但我沒想到的是,它竟然和車輪有著直接的聯系

車輪——車輪的發明直接促使陶的批量生產成為了可能,想不明白這又什麼直接聯系嗎?呵呵,在《人鬼情未了》里,男女主人公製作陶器的時候,是有個玩意在轉動的,沒有輪子,怎麼轉呢?對了,車輪後來做成陶輪,陶工只需要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在上麵塑捏成器,這是能批量生產的轉折點。你能想像當時的車輪最後被運用到製造武器戰車嗎?這種在原始戰爭中具有極大威力的武器,起源就是車輪。或許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就像核能的發明是為了能源,卻也是被用來製造原子彈。

這些影響深遠的技術進步與制度變革伴隨而行,導致了後來階級的出現。

② 充氣輪胎是如何發明的

古代的二輪運貨牛車靠著木輪子嘎吱嘎吱響地行進。當牛車在路途中意外遇到碰撞時,貨物和乘客可能會騰跳起來。後來的金屬輪子也好不了多少,盡管也像19世紀公共馬車那樣,車輛中因裝設了懸架系統使情況略為改善。

19世紀的工程師們認為,問題可以由橡膠來解決。他們製作了一些沿著輪緣排列的實心橡膠輪胎。這些輪胎提供了一種軟墊層來緩沖某些撞擊,並幫助輪子緊貼道路。

19世紀時,有兩個發明家產生了製造可膨脹輪胎的想法。羅伯特·湯姆遜設計了一種皮革胎,並且在1845年獲得了專利。但成功的設計是蘇格蘭人約翰·鄧洛普在1887年提出的。

鄧洛普的兒子抱怨他的三輪踏車在圓卵石路上持續彈跳時,造成了損壞。鄧洛普終於製成了一種從洛門打進空氣而使它膨脹起來的輪胎。當輪胎包住車輪時,它看上去有點像埃及的木乃伊。開始時,人們嘲笑鄧洛普的「木乃伊輪胎」。然而它們得到了騎三輪車人的喜愛——特別是那些賽車手,他們認識到用充氣的新輪胎能跑得更快。

使充氣輪胎更加實用的一項發明是凹面的或盤形的輪緣,它有助於輪胎固定在車輪上。英國工程師C·K·韋爾奇在1890年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

③ 輪子的最早發源地是哪裡

輪子是一種原始穴居技術水平的原型。但事實上,輪子設計得非常精妙,一直到公元前3500年才有人發明出來。那個時代——已經是青銅器時代——人類已經會鍛造金屬合金,開鑿運河,製造帆船,甚至設計出復雜的樂器,例如豎琴。
巧妙的是,輪子並不僅僅是構想出一個圓柱體在它的邊緣滾動,而是如何將一個相對固定、靜止的平台與這個圓柱體聯系起來。
「突破口就在於車輪與車軸的概念,」大衛-安東尼說道。他是哈特維克學院的一名人類學教授,同時也是《馬,車輪和語言》(普林斯頓,2007)的作者。「但是如何製造出來也是個難題。」
安東尼解釋說,製造出一根固定的軸帶動旋轉的車輪,軸的末端必須圓且光滑,和輪子中心的洞一樣;否則,輪子轉動起來會有過大的摩擦力。此外,軸必須嚴密地與輪子的洞契合起來,同時又不能過於太緊——它們要能夠自由轉動。[什麼讓輪子向後旋轉?]
整個結構的成功完全取決於軸的尺寸。窄的軸不僅減小摩擦力,還會承載不起一定的重量。也就是說,厚的軸能夠極大地增加摩擦力。「他們將初期的馬車做得很窄以此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就把軸也做得很短,使它不會太厚,」安東尼告訴《生活中的小秘密》。他說,車輪與軸系統的敏感度,所有這些因素意味著它不能被分期開發。這是一個全或無結構。
無論是哪個發明者都必須從大樹中找到厚的木板,用它來製造巨大的,圓形車輪,同時也需要金屬工具來鑿出一個精密貼合的洞以及輪軸。他們也要能夠從地上拖動沉重的負載。據安東尼介紹,「正是木工使這項發明大約推遲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因為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近東就已經開始普遍鍛造銅制的鑿子。」
輪子的發明太富於挑戰性,因此它只是在一個地方發生了僅僅一次。然而,就從那個地方起,它似乎迅速發展到歐亞大陸和中東,連專家都不能確定它的發源地。輪式車的最早圖像要追溯到波蘭或者是歐亞大草原的某個地方,代替了以前所認為的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成為了最有可能的輪子發源地。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印度學研究者阿斯科-帕珀拉認為,有語言學方面的理據證明輪子的起源與當今烏克蘭的黎波里人有關。也就是說,與輪子和馬車有關的單詞是從他們那的文化與語言中產生。
帕珀拉認為四輪馬車的小型模型,這在歐亞大草原非常普遍,正是早期的人類大規模的馬車。「它……令人驚奇的是如此多的模型都來自的黎波里文化。這類模型過去被認為是兒童玩具,但是對我來說,他們更是真實物品的小型製品,」他說,「小型模型的首要地位使人想起輪式動物的形象甚至起源於中美印第安土著文化,而真正的輪子從未在那出現過。」
不管是不是玩具,廣受歡迎的舊式模型在今天的風火輪與微型消防車中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誰會比嬰幼兒更喜歡輪式車輛呢?他們普遍迷戀車輛玩具是因為能夠在地板上滾來滾去,而且他們從生活運輸中得到的樂趣,引起了對車輪獨創性的注意。

④ 人們是怎樣發明的輪子

你能想像車輪和陶有莫大的關系嗎?你能想像車輪和核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車輪的發明應該是在最初的歐亞大陸文明(公元前1355年--公元前1000年)最早的車輪是一些圓形的板子,和軸牢牢釘在一起,後來,人們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與車身相連,再後來,出現裝有輪輻的車輪。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最早的文明出現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准確點說就是現在伊拉克南部。事實上,當時處於山區的人們開始逐漸遷移到大河流域,但這面臨一些列問題:河水泛濫的同時降雨量不足、石材的缺乏等,不過,好處卻是更顯而易見:土地肥沃、大量的木材、魚類......於是,灌溉出現。灌溉使食物產量增加,食物曾加導致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又使生產更多食物成為可能。於是,在這樣的循環下,冶金、犁、陶、風力包括車輪等一些列發明相繼出現。究竟這幾樣發明有什麼意義呢?

冶金--改變石器

犁--人類第一次開始使用人力以外的自然力量

風力--人類第一次開始成功利用人造力量作動力

陶--這個玩意不用我多說了吧,但我沒想到的是,它竟然和車輪有著直接的聯系

車輪--車輪的發明直接促使陶的批量生產成為了可能,想不明白這又什麼直接聯系嗎?呵呵,在《人鬼情未了》里,男女主人公製作陶器的時候,是有個玩意在轉動的,沒有輪子,怎麼轉呢?對了,車輪後來做成陶輪,陶工只需要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在上麵塑捏成器,這是能批量生產的轉折點。你能想像當時的車輪最後被運用到製造武器戰車嗎?這種在原始戰爭中具有極大威力的武器,起源就是車輪。或許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就像核能的發明是為了能源,卻也是被用來製造原子彈。

這些影響深遠的技術進步與制度變革伴隨而行,導致了後來階級的出現。

⑤ 輪子是誰發明的

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希望採納

⑥ 輪子的發明有什麼作用

在遠古時代,人們採集和狩獵所得的收獲物必須搬運,陸上最早的運輸工具是木棒,或者由兩人抬,或一人扛。在考古發掘出來的約5000年前蘇美爾人的石雕上,就刻有兩人用一根木棒抬死鹿的圖像。後來人們又改用橇,這種橇其實也就是一種在地面上滑動拖曳的木板。這種橇的摩擦阻力很大,並且由於路面不平整往往造成很多不方便。於是人們便又在木板底下安放圓木,讓橇在上面滾動,便大大減少了阻力。可是這種方法也很費力,常常要邊拉橇邊放圓木,人們又想出一個方法,將圓木固定在橇底下,省卻了許多麻煩。這種固定在橇底下的圓木便是以後輪的雛形。

不要小看這個發明,誇張地講,輪改造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因為輪不僅僅用在運輸上,而且用在科技的許多領域,例如,機械中缺少了圓形的齒輪,肯定成不了機器。輪的出現,將人類的交通事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⑦ 輪子是誰發明的

輪子的發明人不詳。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6800年前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年的結論。

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7)金屬輪發明擴展閱讀

輪子的社會影響:

車輪使用促成的技術進步與相應的影響深遠的制度變革相伴而行。人口的增長使某些村落得以發展為由新的宗教顯貴及後來的軍事首領和行政首腦統治的城市。

城市的出現之所以可能,是由於農業生產率的增長。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餘,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這一發展過程不是突然的或單方面的。

車輪之所以是一個相對晚出現的發明,是與先民身處的自然環境分不開的。距今一萬年前,陸地的大部分都被冰川覆蓋。如果那時有什麼東西能稱得上是「交通工具」的話,這個殊榮非雪橇莫屬。

⑧ 古代是誰發明輪子的…

古代是黃帝發明的輪子。

有一次,黃帝帶領他的先民遷移到北方黃土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於長期生存。他們剛剛居住下來,有一天突然狂風大作,黃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樹,個個藏身,以防狂風捲走,黃帝只顧別人的安危,不料,自己頭上戴的遮太陽的大圈帽,被狂風吹掉。

他連忙抓住一棵小樹,就地蹲下。黃帝發現他的大圈帽被狂風吹得就地滾動,並不倒地。這是啥原因呢?黃帝砍了一根樹枝,紮成圓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滾了不到一丈遠又倒了。黃帝自小就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沉思了很久。

然後,再扎了一個圓圈,給兩個圓圈中間扎了個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長樹枝,把兩個圓圈扎在這根樹枝的兩頭,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這次雖然沒有倒,滾不了多遠就停下來。這時,常先、風後、倉頡一起走來,問黃帝在干什麼。

黃帝把剛才發生的事向三位參臣訴說了一遍。智多謀廣的風後,連忙剝了一條樹皮,拴在兩個圓圈中間的橫桿上,一手拉著往前走,兩個圓圈一直滾動著,並未倒地。於是發明出來了輪子。

(8)金屬輪發明擴展閱讀: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

相傳堯、舜、禹、皋陶、伯益、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他推算歷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

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歷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⑨ 為什麼美洲文明沒能利用鐵器和發明輪子

中美洲缺乏鐵礦,好像也和中美洲宗教有關(他們認為鐵是不祥金屬),沒鐵沒青銅也沒辦法削很圓的輪子撒
PS:青銅其實比鐵堅韌,鐵器時代能取代青銅時代,是因為銅和錫都是很昂貴很罕見的金屬。中美洲正好缺少,沒攀青銅科技樹你教人家怎麼去攀鋼鐵,這也是原因之一。

雖然南美洲有青銅冶煉,南美也還是缺鐵礦。至於南美有青銅為啥不削輪子?人家住高山上用不了輪子,我猜想

閱讀全文

與金屬輪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