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的艱辛過程資料

發明的艱辛過程資料

發布時間:2021-09-09 01:04:59

A. 科學家的發明的詳細資料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發明

二十世紀即將過去,回首過去的百年歷史,法新社聯合其他幾家世界著名的通訊
社,評出了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發明。

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
傳統的馬力或者水力無法提供工業革命所需的動力,蒸汽機能量的開發為世界帶
來了一種更有效更強大的動力。雖說古人在公元前 2世紀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
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機面市後,才真正開啟了蒸汽機的商業價值。許多歷史學家認為,
蒸汽機的開發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帶動了冶金、煤礦和
紡織業的發展。蒸汽機的出現及紡織業的機械化,提高了工業的用鐵量。由於英國擁
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礦,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鐵技術和煤礦業的改進,同時加快了工
業化的步伐。1804年出現的蒸汽機火車和1807年出現的蒸汽機輪船大大改善了運輸條
件,輔助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飛機:人們在評價飛機對人類的貢獻時,常常把它作為二十世紀中最耀眼的發明。
1903年,自行車商出身的懷特兄弟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帶有發動機的飛機。19
30年,英國機械工程師福蘭克·惠特爾注冊了第一個關於噴氣式發動機的專利,精明
的德國人利用此技術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並於1939年成功地進行第一次
飛行。1949年,英國的彗星—Ⅰ號噴氣式航空班機正式投入運營。美國人大有後來者
居上之勢,其波音家族在航空競爭中風頭出盡,波音-747大型客機以其快捷舒適、安
全可靠獨占鰲頭,贏得各航空公司的青睞。據飛機設計專家預測,下世紀的飛機將是
載員更多,速度更快,安全性更可靠。有消息說,美國正在設計載客 700人的巨型超
音速客機,以取代目前由英法合造的時速為2160公里的協合式超音速客機。

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國家的標志。
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
國人雷諾製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
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並且成功
企業化;1908年,美國人福特採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
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12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
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
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令許多汽車製造商停產,歐洲車商
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
的汽車;1970年到2000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
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
實際上,汽車的發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
開闊,更追求自由。當然,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道路網擠占土地資源、大氣污染
和高昂的車費等問題,但不管怎麼說,汽車確實載著人類向前發展,向前奔駛。

電視:人類自己創造的「魔鬼」
現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沒有電視。
電視的設想和理論早在1870年就出現過。1884年,德國發明家保羅·尼普科夫設
計了全個穿孔的「掃描圓盤」,當圓盤轉動的時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點,這些小
點隨即轉換成電信號,另一端的接收機把信號重組成與原來圖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
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採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製造了影像機。
真正製造出畫面穩定的電視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拉基米爾·佐里金和出生在
美國猶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
電視節目。在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電視開播,電視真正誕
生了。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有線、空空發送器等
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請立即過來,我需要幫助!」這是1876年 3月10日電話發明人亞歷
山大·貝爾通過電話成功傳出的第一句話,電話從此誕生了,人類通訊史從此掀開了
一個全新的篇章。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則是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這台世界上第一
個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 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後的今天,世界
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麼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
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
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
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於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於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
步衛星。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
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路上發出第一封電
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網開始轉為
商業用途。1995年網路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年。在電子商業
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青黴素: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
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
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
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
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
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
究開發。

核裂變: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
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
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 45年的7月16日,一
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
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 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
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頃刻間,將兩座美麗的城市夷為平地,殺死
了數以萬計的無辜百姓。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
利立了大功,殊不知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今天,熱愛和平的
人們呼籲和平利用原子能,造福於人類,可是面對超級大國的核武庫,人們不禁懷疑,
下世紀還會升起「蘑菇雲」嗎?

計算機:人類未來的希望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
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
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1946年2月4日,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著名的科學家一起擠在賓夕法尼亞
大學的一個房間里。當一位陸軍將軍輕輕按下電鈕後,占滿整整三堵牆的機器立即亮
了起來,人們熱烈鼓掌,高聲歡呼:「ENIAC活了!」 並且向總工程師埃科特祝賀。
「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腦。
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具有科學
計算、數據處理以及過程式控制制功能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
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遍及全球,它集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和人工智慧
於一體,幫助人類開拓未知的領域和獲取新的知識,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
時代,到處響起「網路計算機」的呼聲,地球從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

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10多年前,科學界就預言說,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
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
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
就是後來的所謂的DNA; 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
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是後來的染色體;1944年,美國科研
人員證明 DNA是大多數有機體的遺傳原料,而不是蛋白質。
1953年 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向劍橋大學鷹聯誼會宣布
說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
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
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增強人
類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
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
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 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
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
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1980年,第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誕生;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1999年,
美國科學家破解了人類第22組基因排序列圖;未來的計劃是可以根據基因圖有針對性
地對有關病症下葯。

避孕葯: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
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
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進而引發了富有意義的性和社會方面
的深刻變革。有了避孕葯,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
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固婦女性自由的枷鎖,
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
的影響。

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剎那所說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
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一大步」牢牢銘記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全世界 5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畫面,畫面
深處傳來一個來自外太空的聲音:「休斯頓,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登陸!」接
下來,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宙飛船上的兩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問休
斯頓宇航中心:「我們不想休息四小時,我們想馬上登月。」休斯頓回答:「同意立
即登月!」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梯子緩緩爬下。全世界 5億人都看
到了這一場景。
登月確確實實是人類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因為正如最後一名登月者塞爾南上校
所說的:「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
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B.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2)發明的艱辛過程資料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C. 紙的發明經歷了哪些過程

灞橋紙 西漢 以大麻纖維為原材料 → 蔡侯紙 東漢 樹皮、漁網、麻頭等為原材料 → 左伯紙 東漢末 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 → 藤紙 魏晉南北朝 以藤皮為原材料,均勻光滑,潔白如玉 我知道是蔡倫發明的

D. 發明故事詳細資料

第一盞實用白熾燈

用鉑線研製白熾燈,已經相當成功,可是它的價格畢竟太貴了。他決心要製造一種更好的電燈來。
試驗用的線卷每次得從費城的吹玻璃人那裡運來,浪費了不少時間,而且在中途又免不了破碎損失,這很使他煩惱。後來,他乾脆雇了一個名叫波姆(Ludwing Boehm )的青年為他製造「玻璃丁包」。
一天晚上,愛迪生留在實驗室很晚,他心不在焉地把一塊壓縮的煙煤在手中搓卷著。他好像在幻想著什麼似的,不知不覺的把手中的煙煤搓成一根細線。他突然想到,這也許可以製造出比較好的電燈來。
他把身邊的一卷棉紗截下一小段,放在爐中熏了約1小時,再把它裝在玻璃泡里,抽去空氣,而後把電流接上。這脆弱的棉線立即發出耀目的亮光來。可是炭線經不住電池的全部的電壓,不久就燒斷了。他把這斷線放在顯微鏡下檢查,發現經過炭化後的棉線變得異常的堅硬了。
於是他便加緊努力。他拋棄了用棉線的方法,試用木材的細條,接著又用稻草、紗紙、線、馬尼拉麻繩、馬鬃、釣魚線、麻栗、硬橡皮、栓木、藤條、玉蜀黍纖維,甚至人的胡須、頭發都用來當作燈絲。
愛迪生在休倫港車站學電報的時候,麥肯齊站長熱心教過他電碼。愛迪生建立研究所以後,特 地請他到所里來工作。這時,麥肯齊已經上了年紀,實際上做不了多少事,愛迪生聘請他來,不過是為了報答他的情誼,讓他掛個閑職養老罷了。麥肯齊是蘇格蘭人,長著紅棕色的頭發和鬍子。有一天,愛迪生正在為燈絲材料冥思苦想,忽然看見了麥肯齊的紅鬍子,不由眼睛一亮。他問麥肯齊,為了電燈實驗,能不能借用一樣東西。愛迪生懷著極大的興趣挑選了幾根粗鬍子,先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進燈泡里做實驗。這時,他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抽氣機,燈泡的真空度有明顯的提高。
遺憾的是,實驗結果表明,用鬍子做燈絲,還是沒有成功。麥肯齊找到愛迪生,把胸口一拍說:「再試試我的頭發吧!」愛迪生說,頭發和鬍子的性質一樣,沒有採納。但是,麥肯齊的獻身精神是感人的。愛迪生先後用近1600種材料進行了實驗,但都一一失敗了。
從10月16日開始,經過5天的探索,出現了最終的突破。這次愛迪生又重新使用棉線,他把棉線擺成各種圓弧形,然後放在一個密閉的金屬盒內,進行幾個小時的炭化處理。數小時後,取出金屬盒,打開後,棉線已成為炭絲。這時,「巴切勒極為小心地拿著這根寶貝,向吹制燈泡的車間走去,而我則像護送著無價之寶的護衛。」(愛迪生語)直到第四天,他終於取出了一段完整的炭絲,並順利地把它裝在一個玻璃燈泡里,接通電源。果然,燈絲發出亮光。可是,這樣的電燈只亮了一會兒,炭絲就被燒斷了。
炭絲燈雖然只亮了很短的時間,但卻給電燈的研究帶來成功的希望。報紙刊登了這個消息,沒想到,愛迪生卻因此遭到很多的誹謗和攻擊。在當時,大多是用煤氣燈照明,那些煤氣公司的老闆們怕電燈的出現使他們在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因此就拚命地反對電燈的研究工作,他們竭力要使人們相信,愛迪生是個善於吹牛的大騙子。
有些正統的科學家也付之一笑,認為年青的愛迪生想入非非,不相信他的研究會成功,認為小型電燈是無法製造的。其他的電燈研究者也攻擊說,愛迪生盜竊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有人譏笑他說:「不管愛迪生有多少電燈,只要有一隻壽命超過20分鍾,我就願付100美元,有多少付多少。」對此,愛迪生的回答,就是以堅定的信心,繼續試驗。
也有人說:「即使造出來,人們也點不起。」愛迪生則堅定地回答說:「當電燈普及之後,只有奢侈者才用得起蠟燭。」
愛迪生立志要發明一種體積小、亮度大、壽命長、可任意開關的電燈。經過多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在一天傍晚,愛迪生和助手們成功地把炭精絲裝進了燈泡。一個德國籍的玻璃專家按照愛迪生的吩咐,把燈泡里的空氣抽到只剩下一個大氣壓的百萬分之一,封上了口。這為愛迪生的成功提供了先決條件。愛迪生接通電流,他們日夜盼望的情景終於出現在眼前:燈泡發出了金色的亮光!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後來就把這一天定為電燈發明日。連續用了45個小時以後,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
愛迪生後來回憶這難忘的時刻說:「我們坐在那裡留神看著那盞燈繼續燃燒著,它燃燒的時間越長,我們越覺得神馳魂迷。我們中間沒有一個人能走去睡覺——共有40小時的工夫,我們中間的每個人都沒有睡覺。我們坐著,由心中切望到揚揚自得地注視那盞燈。它繼續燃燒著約45個小時的工夫」。
愛迪生闖過了難關,試驗終於成功了。他很有信心地說:「我認為我們發現了製造它的方法。如果它現在能堅持45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能讓它持續100個小時」。
1879年11月1日,愛迪生申請對碳絲燈的專利,說明「甚至一根棉線在正確地炭化之後,置於百萬分之一大氣壓的真空玻璃燈泡中,就可以對通過的電流保持100—500歐姆的電阻,在極高的溫度下也能保持絕對的穩定。」
愛迪生沒有陶醉。他說:「成功了一個實用白熱燈的發明,我不過踏著一個整個組織的門限而已。我們一定會不斷進行試驗,使這燈更臻完美。」於是,在其後的幾個星期,他和助手們便投入了製造燈泡的工作。他不斷改變燈泡的尺寸和形狀,變換引入燈絲和密封燈泡的方法。愛迪生的同事又仿照這些燈泡製造出許多復製品,一些掛在實驗室,一些送入愛迪生的家裡、巴切勒先生的家裡,以及喬丹太太的廉價旅館中。然後樹起電線桿,將這些電燈與實驗室的發電機相連。還有一些燈泡,被懸於街道上空。
直到12月底,愛迪生才公開告訴人們他試驗電燈成功的消息。為了利用傳播媒介對電燈進行翔實的介紹,他請來了紐約《先驅報》的記者馬歇爾福克斯,允許他隨意參觀實驗室,隨意提問。
12月21日,《先驅報》的記者福克斯被過早地允許發表了他的關於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震撼世界的報導。文章除了占據一個整版,還在次版佔了一欄,大小標題共11個——「愛迪生之燈」、「偉大發明家在電力照明方面的勝利」、「一張紙片」、「不用煤氣,不出火焰,價比油廉,然而卻光芒四射」、「在爐中轉換」、「成功後的炭絲燈的全部構造」、「十五個月的血汗」、「關於他在電燈、燃燒器和發電機方面不知疲倦的試驗」、「在棉

E. 造紙術發明過程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蔡倫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F. 小發明的製作過程

1.我們知道通常我們的抽屜里會發現一些舊電池,但是我們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電,如果放進用電器來檢驗很麻煩而且無法知道它電剩餘量。所以,你可以做一個小驗電器。
方法簡單如下:使用一個小燈泡,很小的那種(像掛墜或玩具燈上的,五金店都有賣)。然後用兩根細漆包線分別連接燈上。兩根線的另一端分別用於接你要檢驗的電池的正負極。根據小燈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斷電池的電量了。
2.拿把破雨傘,把布拆掉,拿一條電線,一頭接電視或收音機,一頭接到傘上面,就是一個好好的信號接受器。你想專業一點就在傘上面多繞幾圈鐵絲就行了。這是最省錢,快捷的方法,只是有點搞笑。
3.將一根火柴和一根縫被的大針並在一起,用包香煙的鋁箔將它們緊緊地包裹起來,再將有火柴頭的一端的鋁箔彎折過來密封捻緊。然後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裝上定向尾翼,把針拔出,就成了一個很簡單的反沖火箭。
實驗時,把小火箭放在鐵絲架上,點燃一根火柴,對准鋁箔筒包有火柴頭的部位加熱。當溫度升高到火柴頭的燃點時,箔里的火柴匣被點燃,使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氣體從尾口高速噴出。由於反沖作用,火箭筒便從架上向前飛了出去。
如果在鋁箔中包兩根頭對頭放置的火柴,兩端都不封閉。將它放在上,從中部加熱。當筒內火柴點燃後,氣體從兩頭噴出,鋁箔筒仍停留在架上,從而說明了系統的動量守恆.
4.把兩個同樣的量角器在圓心處鉚合並能靈活轉動,把上面的量角器沿右端挫一個長l厘米的缺口,量角時,讓它的張開與待測角的兩條邊重合,缺口所指示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畫角時,先將缺口對准規定刻度,再沿張開處畫兩條射線就完成了。這種量角器還能測立體物(如螺帽)的角度。
因這種量角器使用時形似剪刀,我們把它叫「剪刀式量角器」。
5.我把我同學當年的小製作推薦給你吧。
他做的是個電子小天平模型,注意,這是個模型,只能稱量很輕的物體,比如說兩個小紙屑。製作需要的材料是:一塊木板(最好薄一點,不要太大),一個墊圈,曲別針,錐子,電烙鐵,幾根導線,兩個發光二極體,一節電池。這些材料都很好找,發光二極體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去電子市場買到,很便宜的。
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在木板中間用錐子轉一個小孔,將一個曲別針彎成勾形,與木板垂直的通過小孔固定在木板上,勾上能掛住墊圈就可以。然後取兩枚曲別針,將其一半拉直,只保留一個拐彎,實際上拉直的部分就是天平的臂,剩下彎曲的部分就是托盤。另一個曲別針也做同樣的操作。然後將兩枚曲別針和墊圈焊在一起,墊圈在中間,曲別針要成一條直線。然後將墊圈掛到勾上,調整勾與木板的距離,大約3mm即可。然後在兩個托盤下固定兩枚曲別針,曲別針旁邊准備用發光二極體作指示燈。在木板下面設立電路,天平就相當於單刀雙擲開關。這個電路就相當於兩個迴路,共用一個電源,兩個發光二極體。只要左邊沉,左邊的托盤就會和他下面的別針連通,從而電路接通,二極體發光;若兩邊重量相等,電路不通,兩個二極體均不亮。
希望你能滿意!
最後祝你製作成功,心情愉快!

G. 歷史:請幫我列舉出一些偉大的發明及其發明過程的故事!

你好!
網路搜索下列詞條:
愛迪生的故事
瓦特的蒸汽機
盤尼西林的發明。
中國的四大發明。
貝爾的無線電和電話的故事
萊特兄弟的飛機
等等。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H. 求10個東西發明者的艱苦過程事例

愛迪生於1847年2月12日誕生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的米蘭(Milan)小市鎮。父親是荷蘭人的後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後裔。愛迪生7歲時,父親經營屋瓦生意虧本,將全家搬到密歇根州(Michigan)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里不久,愛迪生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愛迪生8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因「愚鈍糊塗」被勒令退學了)。從此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決定自己教兒子讀書識字,並教育他要誠實、愛祖國、愛人類。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
愛迪生對於自然科學的最早興趣是在化學方面。10歲時酷愛化學。他收集了二百來個瓶子,並節省每個小錢去購買化學葯品裝入瓶中。11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為了賺錢購買化學葯品和設備,他開始了工作。12歲的時候,他獲得列車上售報的工作,輾轉於休倫港(Port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間。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看書。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剛滿14周歲的愛迪生買了一架舊印刷機,利用火車的便利條件,辦了一份小報(周刊)——《先驅報》,來傳遞戰況和沿途消息,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一人兼任記者、編輯、排字、校對、印刷、發行的工作。小報受到歡迎,他也從緊張的工作中增長了才幹、知識和經驗,還掙了不少錢,得以繼續進行化學試驗。他用所掙得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但不幸的是,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時,列車突然顛簸,使一塊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燒。列車員趕來撲滅了火焰,也狠狠地給了他一個耳光,打聾了他的雙耳,他被趕下了火車,那時愛迪生才15歲。(另一種說法是:不幸有一次化學葯品著火,他連同他的設備全被扔出車外。另外有一次,當愛迪生正力圖登上一列貨運列車時,一個列車員抓住他的兩只耳朵助他上車。這一行動導致了愛迪生成為終身聾子。)

瑪麗·居里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聰明的一個。她的父親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也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為將來的學業作準備。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2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法蘭西共和國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在完成這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理化學校教師皮埃爾·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共同意願使他們結合了。瑪麗結婚後,人們都尊敬地稱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第二年,她又完成了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決心考博士,並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

喬治。華盛頓(1732——1799)享有美國國父之稱。1789年,在美國立國後的第一次大選中他以全票當選為美國總統,之後,又於1793——1797年連任,但他拒絕蟬聯第三次,這就形成了美國總統任期一般不超過兩屆的慣例。

華盛頓早熟,16歲時,他本可以過悠閑舒適的生活,可是,他卻選擇了艱苦。他主動要求參加勘探隊,到弗吉尼亞的大河谷去進行勘探。白天,他和探險隊員們頂著烈日,在河谷、土坡、叢林里穿行測量;晚上,只能在荒野里燃起篝火,裹著爬滿臭蟲的破毯子露宿。有時整天冒雨在泥濘的道路上行進;有時睡得正香,帳篷卻被大風刮翻了。

艱苦的生活鍛煉了他,19歲華盛頓就當上了少校級的副官長。他潛心地閱讀軍事著作,虛心學習武器的使用和戰術的運籌。

一次,在抗英法的戰斗中,剛開始,華盛頓的軍隊處於劣勢,傷亡很大。他的軍衣被打穿四個洞,兩匹馬也先後被殺,他所在省份經濟匱乏,軍官開不出支,可這些他全然不顧,志願參戰,既沒有薪餉,還要自己負擔一大筆開支。他樂意干這種既破財還可能喪命的苦差事。最後他的隊伍終於打敗了敵人,而他本人也贏得人們的愛戴,使他在後來能被推舉為抗英獨立戰爭的總司令,成為改變美國歷史的第一個重要人物

愛爾蘭作家布朗,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五部小說,三本詩集,從而成為愛爾蘭最有名的詩人和小說家。這個一降生就全身不能動,只能用左腳趾打字的殘疾人,創造了意志戰勝病殘的又一個奇跡。

克里斯蒂。布朗出生在都柏林一個貧苦人家裡。布朗一出生就患了嚴重的大腦癱瘓症。到五歲時,他還不會走路,不會說話,頭部、身體和四肢都不能自由活動。他父母見此十分著急,到處求醫,都無濟於事。就在布朗五歲那年,一天,他看見妹妹正在用粉筆寫字,他忽然使勁地伸出左腳,將他妹妹手中的粉筆夾過去,在地上勾畫起來。

就這樣,小布朗以聰明的才智,以他的身殘志不殘、持之以恆,成功地學會了用左腳打字、畫畫,並開始寫作詩文。

1954年,布朗21歲時,他出版了第一部自傳體小說《我的左腳》。16年後,他又出版了另一部自傳體小說《生不逢辰》。在這部小說中,他以真摯的感情、深刻的哲理、動人的故事和詩一般的語言震動了讀者和文學界。不久,這本小說成為國際暢銷書,還被攝製成電影。

1972年,他與一位愛爾蘭姑娘結婚了。在他妻子的精心照料和幫助下,布朗的創作熱情更加高漲。又出版了多部小說和三部詩集。布朗在臨終前完成了他的最後一本小說《錦綉前程》的寫作,該作品於1982年正式出版

美國總統羅斯福是一個有缺陷的人,小時候是一個脆弱膽小的學生,在學校課堂里總顯露一種驚懼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大氣一樣。如果被喊起來背誦,立即會雙腿發抖,嘴唇也顫動不已,回答起來,含含糊糊,吞吞吐

閱讀全文

與發明的艱辛過程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