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胡適的故事
1.怕老婆的小故事
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胡適是屬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屬老虎的,胡適常開玩笑說:「兔子怕老虎。」當時就流傳了胡適怕老婆的笑話。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給胡適十幾個法國的古銅幣,因錢上有「PTT」三個字母,讀起來諧音正巧為「怕太太」。胡適與幾個怕太太的朋友開玩笑說:「如果成立一個『怕太太協會』,這些銅幣正好用來做會員的證章。」
2.胡說
胡適經常到大學里去講演。有一次,在某大學,講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孫中山先生的話。引用時,他就在黑板上寫:「孔說」,「孟說」,「孫說」。最後,他發表自己的意見時,竟引起了鬨堂大笑,原來他寫的是:「胡說」。
3.民國第一紅娘
胡適有「民國第一紅娘」之譽,由其促成的有情眷屬數不勝數。他喜歡看到青年人相戀、結合,並主持過150多次婚禮。這150多次證婚,從已知的記載來看,大多為胡適同輩友人、晚輩學者,成就的多是學界伉儷;婚禮地點也大多為中國國內。而有一樁胡適在美國證婚的婚禮,且有婚禮現場照片存世,卻至今未有研究者披露過。
《胡適日記》1939年5月12日這天,記載了他在美國的一次證婚。他寫道:今天本館秘書游建文君與張太真女士結婚。張女士是張履鰲先生的女兒,與上海劇團同來,我病在紐約時,他們正在紐約演戲,故建文與張女士常相見,以後就訂了婚約,我給他們證婚。
4.不幹了
三十年代初,胡適在北京大學任教授.講課時他常常對白話文大加稱贊,引起一些只喜歡文言文而不喜歡白話文的學生的不滿。
一次,胡適正講得得意的時候,一位姓魏的學生突然站了起來,生氣地問:「胡先生,難道說白話文就毫無缺點嗎?」胡適微笑著回答說:「沒有。」那位學生更加激動了:「肯定有!白話文廢話大多,打電報用字多,花錢多。」胡適的目光頓時變亮了。輕聲地解釋說:「不一定吧!前幾天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請我去政府部門工作,我決定不去,就回電拒絕了復電是用白話寫的,看來也很省字。請同學們根據我這個意思,用文言文寫一個回電,看看空間是白話文省字,還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剛說完,同學們立刻認真地寫了起來。
十五分鍾過去,胡適讓同學舉手,報告用字的數目,然後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電報稿,電文是這樣寫的:「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白話文的意思是:學問不深,恐怕很難擔任這個工作,不能服從安排。胡適說,這份寫得確實不錯,僅用了十二個字.但我的白話電報卻只用了五個字:「幹不了,謝謝!」胡適又解釋說:「幹不了」就有才疏學淺、恐難勝任的意思;「謝謝」既對朋友的介紹表示感謝,又有拒絕的意思。所以,廢話多不多,並不看它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只要注意選用字詞,白話文是可以比文言文更省字的。
② 為什麼「她」是常用字,而胡適先生創造的「你」卻沒有成為常用字
「她」之所以能成為常用字,是因為在現代漢語第三人稱中使用廣泛,其特殊指代作用無法替代。而胡適先生創造的「你」(女+爾)使用不廣泛,並且可以用"你"代替,所以沒有成為常用字。
③ 胡適的生平事跡
胡適生平:
1、幼年在家鄉私塾讀書。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學影響。曾求學於美國,師從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胡適信奉實用主義哲學。
2、"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原想20年不談政治的態度。於1962年在台北病逝。
3、1910年(19歲)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學於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26歲)夏回國擔任北大教授。
4、歷任:
(1)1917年(26歲)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28歲)北大代理教務長、1922年(31歲)北大教務長、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國公學校長、1932年(41歲)北大文學院院長、天主教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1938年(47歲)中華民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
(2)1946年(55歲)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亞圖書館館長、1957年(66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台北縣南港鎮(今台北市南港區))院長等職。胡適還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
(3)胡適創造擴展閱讀:
胡適作品:
1、胡適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一生有眾多文學作品。胡適的作品有《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胡適論學近著》、《淮南王書》、《四十自述》、《藏暉室札記》等。
2、《白話文學史》是胡適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顛覆了文言文的正統,規范。胡適講述了白話文將在中國文學史上開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適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結構,揭露了中國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特徵。
《白話文學》打破了前輩文學史中狹隘的框架,把視線延伸到更廣的文學領域,提高了中國文學史的內涵,它以全新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審視了中國古代文學。
④ 胡適在我國歷史上是一位什麼樣的創造者
胡適是我國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文學理論家和文學家。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從倡導新文學開始,在中國文學、歷史、哲學、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胡適一生著述很多,其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前期。主要論著有《嘗試集》、《胡適文存》、《國語文學史》、《白話文學史》、《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中國新文學運動小史》等,編選有《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等。話劇僅《終身大事》一部。
⑤ 胡適為什麼說新青年創造了新時代
貌似有理,其實廢話,難不成靠老年人創造新時代嗎。
社會的進步其實是人的版進步,人的進步才能推動社會的權進步,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
人的進步又分為自身的進步和一代人的進步,並且這種進步不斷延續下去,這造就了社會的進步,這是規律。進步到最後就意味著滅亡,然後新生。
⑥ 胡適先生曾說:「《新青年》雜志代表和創造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指的是
答案C
試題分復析:新文化運動制中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又稱「德先生」和「賽先生」,所以新文化運動創造的新時代是民主科學時代,故選C。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
點評:關於新文化運動,還可以考查的內容包括:開始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主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⑦ 胡適為什麼說新青年創造了一個新時代
因為新青年崇尚自由、進步、科學,要有世界眼光,要講求實行和進取。
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志》在上海創刊。從1916年9月起改名為《新青年》。
「二次革命」失敗後中國時局變化使陳獨秀深受刺激,他認為在中國搞政治革命沒有意義,而欲「救中國、建共和,首先得進行思想革命」。經過努力,上海群益書社應允發行由陳主編的《青年雜志》。
陳獨秀所寫的發刊詞《敬告青年》是該刊的綱領性文章。該文開明宗義指出「人權說」「生物進化論」、「社會主義」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徵,要實現這社會改革的三事,關鍵在於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覺悟和觀念更新。他勉勵青年崇尚自由、進步、科學,要有世界眼光,要講求實行和進取。他總結近代歐洲強盛的原因,認為人權和科學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兩個車輪。從而首先在中國高舉起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新青年》的創刊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敬告青年》一文則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
《青年雜志》自第2卷(1916年9 月)改名《新青年》,自此成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自1919年1月第6卷改組編委會,由陳獨秀、錢玄同、高一涵、胡適、李大釗、沈尹默輪流編輯。在「五四」運動前後,以鼓吹民主、科學,提倡新文學為主要內容,曾刊載魯迅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葯》,李大釗的論文《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主義的勝利》,陳獨秀的論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等。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反對封建倫理道德、呼喚人性的覺醒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自1920年9月第8卷,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中國共產黨成立,一度成為黨中央的機關刊物,陳獨秀主編。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出季刊,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理論性機關刊物,遷廣州出版。自 1925年4月改為不定期刊物,次年7月停刊。
⑧ 胡適創作的希望 來源於哪篇古文
胡適創作的希望這首詩是現代詩,並不來源於哪首古文。 胡適是最早用白話寫新詩的作者之一。他的早期之作,從1916.8的《蝴蝶》到1917年諸作,仍未擺脫舊詩詞的束縛。此後他提出「解放詩體」,「話怎麼說,就怎麼說」,如《人力車夫》等,打破五七言的束縛,但平直淺陋,缺少詩味。本詩則是他在經過幾年探索之後比較成熟的作品。從形式說,每節二、四行押韻,增強了詩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另外,更注意詩的形象和意境,詩味也較濃了。本詩雖用五言,但已和舊體詩距離頗遠,而更像新詩了。
胡適早年留美,傾心西方文明,歸國之初,撰寫一首《希望》,詩以明志、希望國際上賴以強盛文明共同價值觀,民主、科學、人權……移植於祖國。詩中胡適用白描的手法,對「王者之香」未能及時結苞長花(水土不服)香溢中華,而倍感憂患,愛國深情躍然紙上。
希望
作者:胡適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後改為一首歌:
歌名:蘭花草
作詞:胡適
作曲:陳賢德 張弼
原唱:銀霞(章家興)(1978年首唱)
簡介:《希望》原是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後被台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修改並配上曲子,同時改名為《蘭花草》,從而廣為傳唱。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
0
⑨ 如何評價胡適,以及他在歷史上的貢獻
胡適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實現。他堅信只有民主制度才真能造成一個穩定的現代國家。一旦使用專制,即使是「開明專制」,最後一定會導致強大的政府不受監督和制裁的。
1、胡適強調反對封建專制,倡導民主自由。他強調個性的自由,要求使個人有自由意志;使個人擔負責任,主張充分發展人的個性思想。
2、胡適反對封建禮教,提倡婦女解放。對於封建道德規范,胡適都進行了否定性的論述。他還在《貞操問題》一文中,對婦女的貞操問題做了闡釋,對封建節烈觀進行了批判。胡適認為應該從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入手,使女子與男子享有同等的政治權利的社會義務以,充分發揮婦女的聰明才智。
人物影響
1、文學方面
胡適在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文學革命中堪稱開路的先鋒,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譽為「中國文化革命之父」。在詩歌方面,從第一本白話詩集《嘗試集》開始,胡適在詩歌的語言、形式、詩體、風格等方面展開了自己的白話詩嘗試。
2、哲學方面
胡適哲學思想不在於胡適提出的學術觀點的本身,而是在於他在思想史上的開創性及其深遠的影響。使中國傳統哲學真正步入現代化進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適。
正是胡適於1919年2月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的歷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觀念標准、規范和通則,成為一次範式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