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今最新的發明都有什麼
七旬老人發明高樓「逃生滑梯」 26樓到1樓僅90秒
「90%以上的人都會選擇樓梯逃生,但高樓樓梯層數多,跑的過程會發生太多狀況,甚至是踩踏等意外。」周妙榮認為,樓梯逃生存在樓高累倒、煙多嗆倒、水多滑倒、人多擠倒等風險,而造成這些的主要矛盾是「站著逃生」,那麼能不能「躺著逃生」呢?
換了個思路的他豁然開朗,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深入調查與研究,周妙榮發明了這部高層「逃生滑梯」。目前,周妙榮的發明已經獲得國家專利,也同時獲得國際專利PCT確認,並已獲美國、日本、巴西、俄羅斯、新加坡、阿聯酋等國家受理或授權。
請採納
『貳』 科技小發明 小製作 圖片
我在家裡,洗碗來、拖地自、抹桌子等只要我能做的事,我總是主動去做。我最害怕做的事是拖地,幾間房子拖下來手就磨出了血泡,櫃子、桌子等窄小地方不容易拖,還拖不幹凈。一次,我邊拖邊想,要是有一雙拖把鞋,穿在腳上拖地那該多好呀!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既輕便、又不彎腰的拖地工具—— 鞋拖。
製作方法:1、鞋拖要比自己平時穿的鞋子大一些,便於套穿在鞋子上。
2、用碎布條作鞋底上的拖把條,拖把條上面釘一層較厚的塑料 底,既防水又耐用。
3、用布殼和防水布做成鞋幫,鞋幫的後根安上一條拉鏈,穿脫方便。把鞋幫和鞋底連起來,鞋拖就做成了。
『叄』 最新的科技小發明有什麼帶圖片!
反物質飛船 一種最新的科技發明。 最早出現在《反物質飛船》(威廉森)中,它首先於1942-1943期間在《驚奇故事》連載。 美國研究反物質太空船 以正電子為燃料6周可達火星 以正電子為燃料只需幾十毫克,速度卻比核動力太空船快一倍 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宇航局先進理念研究所(NIAC)正在資助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正致力於以反物質作為動力的太空船研究。 燃料重量比方糖還輕 科幻小說中,大多數自主型恆星飛船使用反物質做燃料,原因是反物質是最具潛力的燃料。要想把人類送上火星,需要成千上萬噸的化學燃料,但是如果以反物質為燃料的話,僅僅幾十毫克的反物質(一毫克約為一塊方糖重量的千分之一)就能幫助人類實現登上火星的夢想,而且只需要6周時間。 以前的反物質太空船設計使用反質子,它們在湮滅時會產生危害性的高能伽馬射線,所以可行性不大。新設計將採用正電子,正電子產生的伽馬射線能量比反質子低400倍,從而可以避免產生這種極具放射性污染的副作用。 如何儲存成技術挑戰 先進理念研究所正對此展開初步研究,不過目前還面臨一個技術挑戰,那就是生產正電子價格過於昂貴。在太空中,宇宙射線中高速粒子可以通過相互碰撞產生反物質。而在地球上,我們卻需要通過粒子加速器來生產反物質,NIAC首席研究員史密斯說,「據粗略估計,以現在的技術來為人類火星之旅生產正電子,每生產10毫克正電子將耗資約2.5億美元」。 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小型空間內儲存足夠的正電子。因為它們會吞食正常物質,所以無法把它們裝入瓶子,只能存放在電磁場內。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研究開發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假如他們的努力實現,也許未來人類真的可以藉助科幻小說里描述的能源遨遊太空。 反物質太空船三大優勢 正電子動力太空船與現在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相比將有幾個方面的優勢。 優勢1:旅途更安全 美國火星登陸計劃正提議使用核反應堆為火星太空船提供動力。但是核反應堆相當復雜,在火星之旅中很多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核反應堆發生故障。而正電子反應堆能像核反應堆一樣為太空船提供充足動力,並且其結構相當簡單。 優勢2:不會產生殘留物 採用核燃料作為動力的太空船在其核燃料用完之後所產生的核廢料仍具有放射性。如果使用正電子反應堆,在其燃料耗盡之後則不會產生殘留物,因此即使殘留正電子反應堆偶然進入地球大氣層也不會引發安全方面的擔憂。 優勢3:45天內可達火星 正電子反應堆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速度。按照火星登陸計劃,太空船和宇航員將在大約180天後飛抵火星。正電子動力太空船可能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抵達火星,甚至有可能在45天內完成。
滿意請採納
『肆』 最新的世界發明,最好是相當先進的,要介紹和圖片
圖1 朱利安·海克斯設計的新型鞋子——魔吉拖(Mojito)</A>
圖2 每隻鞋都只是一片以特定方式纏繞在穿著者腳上的鞋材,鞋材只支撐起腳掌和腳跟部分,其餘腳底部分都是中空的。</A>
圖3 穿著者的腳在腳掌部分和腳跟部分的支撐鞋材中間形成了一個橋形結構。</A>
倫敦設計師朱利安·海克斯設計了一雙沒有底板的鞋子。設計者講述了鞋子的設計經過:
一個夏天的晚上我在設計室里設計鞋子。我忽然想到,像高跟鞋這樣的鞋子為什麼還需要完整的鞋底。如果觀察人們在沙灘上的腳印就能清楚地看出,腳底的受力點主要就在前腳掌和腳後跟。當高高的鞋跟給腳後跟一個支撐,人腳底部的骨骼和筋腱自然在腳掌和腳後跟直接形成一個弓形。
人的腳部本身就是一個結構強健的支撐結構,鞋底的形狀實際只是腳底弧度的翻版。由此我想到,如果鞋子設計想在以往便鞋的基礎上有所改進,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或許能帶來新的設計方案。
因而我開始像設計一座橋梁一樣去設計一隻鞋。我測試材料的強度,嘗試將材料用得最簡約,最雅緻,最有詩意。
我將自己的腳包裹上描圖紙,再用膠帶將圖紙固定好,之後再在我的腳模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下一步其實還有些危險,我用刻刀按著圖紙上的圖形設計將外殼一點點挖空,不能破壞鞋的主體結構,當然也不能傷到自己的腳。
通過這種方式,最後留下了這樣一個幾何結構:從前腳掌開始纏繞足弓,在腳後跟下面觸地後又向上翹起,最後給腳後跟和腳踝以支撐。 圖4 魔吉拖的主體支撐部分是由碳纖維製成,接觸地面的一側貼著橡膠,而接觸皮膚的一側則貼著皮革。</A>
圖5 魔吉拖的設計圖。</A>
這個設計讓腳部又通風又輕便。由於這種鞋子看起來就像是一條扭轉的皮帶,所以我決定叫它魔吉拖(Mojito,原意是施展魔法)。
鞋材實際很簡單:主體是碳纖維,碳纖維能提供鞋子必須的支撐強度,也很有彈性感。碳纖維板接觸皮膚的一面貼著皮革,鞋底的一面貼著橡膠。三種材料,各司其職。
義大利的一家公司可以生產出製作鞋子的碳纖維芯材,我想請英國海威考姆勃的一家有名的傢具長為芯材貼上皮革,因為這家傢具廠的縫紉技術一流。
『伍』 照片是誰發明的
1839年8月15日,在法國科學院大廳里,展出了一張光學照片。這一人類回歷史上的新發明,標志著世界答上第一張照片的誕生。
這張光學照片的發明者叫路易斯·達意爾,是巴黎的一位畫家和舞檯布景設計師。他為了設計光學布景,製作了一種暗箱式萬花筒:一個小木匣子,一端開有小孔,另一端固定著一張風景畫,通過太陽光的照射,風景畫就能反映到牆上或幕布上。後來他又不斷對暗箱進行改進,給它裝上磨光鏡頭和反射鏡,使幕布上的布景顯得更加逼真。但是,這種光學布景不能永遠固定在幕布上,這使達意爾很犯愁。有一天,他正在弄一張薄片感光,忽然天陰下來,陽光消失了。他只好把這張感光不足的薄片放進化學葯品櫃子里。3天後,他取出薄片,發現上面的景物異常清晰。這一偶然發現使他興奮異常,他忙取出各種化學葯品,做起試驗來。他先把碘化銀薄片短時間感光,然後放入稀釋水銀溶液中顯影,再用蘇打鹼溶液沖洗定影,終於獲得了一張清晰的風景照。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張光學照片問世了。
『陸』 2013創意小發明及最新科技成果 說明 圖片
自動澆水器
我的家中養有許多花,家人在家的時候澆花還算方便,可是在黃金周期間,全家人外出了,花放在家中,一周沒人澆水,旅遊回來,花都蔫了,給家人添加了不少煩惱。為此我想發明一個可以自動連續向花澆水的裝置。
結構:這個自動澆水器的結構如右下圖,由小水箱、彎折的粗軟管、醫用輸液軟管及滑輪裝置(可用廢棄的吊瓶輸液用的軟管等製成)等組成。其中輸液軟管與水龍頭相連接(水龍頭水可適當調小些),水流速度由滑輪裝置來控制,軟管的另一端連接一個較小的儲水箱(也可由塑料瓶等改制而成),儲水箱上端留一個穿輸液軟管的小孔,其餘部分密封,水箱底部有一個較大的洞,其餘部分也密封,一根較粗的軟管從此洞穿入,在水箱中彎折。
原理及使用方法:把此裝置懸掛在需要澆水的花上,水龍頭中流出的水通過輸液軟管滴入下面的小水箱(水流量可控制),當下面小水箱中的水淹沒從底部伸入的彎折的軟管時,小水箱中的水因為虹吸現象就被全部抽出,從而給花自動澆水一次,如此循環不斷。每次的澆水量和澆水頻率可由輸液軟管上的滑輪裝置和小水箱的大小來共同控制。如果通過滑輪裝置調整好軟管中水滴的速度,並選擇好水箱的大小,不僅可以實現自動澆水,還可實現定時澆水(如在早晨或傍晚為花澆水)。
優點及創新點:經實驗,這個自動澆水器效果好,結構簡單,成本極其低廉,實用性強,人人均可自製完成,可實現自動澆水和定時澆水,不僅為養花人解決了出門沒人澆花的難題,而且還可廢物再利用,有利於環境保護。
備註:如果家中水龍頭離花盆位置遠,可採取一個辦法予以解決:即增加一個可密封大水箱,把與水龍頭相連的軟管改為與大水箱相連,這樣當外出時,只要向大水箱中加足量的水,就可實現自動為花澆水的目的。
——本人原創
『柒』 能從哪裡弄到關於最新科技發明的介紹及圖片
你說的太泛了若你想模仿可以google圖片搜索 新型自行車,有好多新的發明【網址images.google.com】還可以使用google專利搜索一些很有經濟價值的東西,不過是全英文的,有工程圖片【 http://www.google.com/patents】
『捌』 中國人發明了哪些東西(圖片。)
中國四大發明,有火葯,有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玖』 急求小發明製作 最近的 要新穎最好帶圖
在車上安個小冰箱啊,把單車後輪改成兩排啊,把衣服後領多加個卡扣,可以支傘,把塑料造個鞋套,下雨就不會弄濕鞋子了
『拾』 最新的關於環保的發明創造,圖
劉亨立研發出的環保磚塊節省能源又不污染空氣,獲選為《時代雜志》年度環境類最佳發明。(美國《世界日報》)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密蘇里大學退休華裔教授劉亨立(HenryLiu)研發出的環保磚塊由於低污染、省能源,甚至能夠凈化四周空氣,獲選為《時代雜志》(Time)年度環境類最佳發明。 劉亨立的環保磚塊(GreenBrick)基本上是廢物利用下的產品。他說,發電廠燃燒煤炭時都會產生飛灰(Ashes),根據估計,美國電廠一年總共產生七千萬噸左右的飛灰,其中只有大約2500萬噸回收再利用,其餘都被當成垃圾掩埋處理掉。 劉亨立見到了這些飛灰的價值,遂研究出以壓縮機強力壓縮這些飛灰成磚塊,過程中完全無需經過傳統磚塊高溫燃燒的過程,既節省燃料,又減少空氣污染,避免溫室效應,符合現代社會環保要求。 劉亨立的環保磚塊不僅外觀和傳統磚塊毫無二致,耐壓性和抗寒性甚至更勝一籌,而且由於節省了燃燒磚塊所需的能源,價格還較傳統磚塊低廉。他說,最特別的是,環保磚塊可以吸收空氣中如水銀之類有毒化學物質,凈化空氣。 畢業自中國台灣大學土木系的劉亨立獲得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博士後,開始擔任密大土木系教授,隨後兼任密大「貨運管道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他自密大退休,決定開創第二事業,於密州哥倫比亞市成立「貨運管道公司」,繼續從事貨運管道研究,並將管道壓縮運輸的原理運用在煤灰磚塊的壓縮上,終於成功研發出環保又省錢的磚塊。 劉亨立自研發出環保磚塊後,即不斷獲得好評,科普雜志(PopularScience)今年6月公布的年度10項最佳發明中,即包括了劉亨立的環保磚塊。 目前劉亨立正在為環保磚塊申請美國、中國、歐盟專利,包括澳洲、南非、巴西在內八個國家的投資公司和電廠已經和他接洽,希望能夠合作生產。 知道我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