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的船什麼時候可以逆風前進的
沒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逆風航行
真正的逆風只有威尼斯炮艇和古羅馬古埃及帆漿並用船才能做到,主要動力是人力劃漿
帆船逆風前進是走之字路的,風向與船的行駛方向有大於零的夾角.將風吹向帆的垂直於帆的分力又分解為兩個分力------沿船行駛方向的分力F1和垂直於船行駛方向的分力F2,由於垂直於船的行駛方向水的阻力f2很大(船的形狀、斯托克斯原理),F2與f2平衡,使船不會打橫.行駛方向水的阻力則很小,F1略大於f1,至少等於f1,則船在這個方向就加速或者勻速前進.當然為了不偏離目標太遠,到了一定的時刻,要改變航向,使風從另一個側面吹來,原理同上.所
㈡ 輪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752年,瑞士物理學家白努利第一次提出了螺旋槳比在它以前存在的各種推進器優越的報告,他設計了具有雙導程螺旋的推進器,安裝在船尾舵的前方。1764年,瑞士數學家歐拉研究了能代替帆的其它推進器,如槳輪(明輪)。噴水,也包括了螺旋槳。
潛水器和潛艇在水面下活動,傳統的槳、帆無法應用,笨重龐大的明輪也難適應。於是第一個手動螺旋槳,不是用在船上,而是作為潛水器的推進工具。
蒸汽機問世,為船舶推進器提供了新的良好動力,推進器順應蒸汽機的發展,成為船舶推進的最新課題。
第一個實驗動力驅動螺旋槳的是美國人斯蒂芬,他在1804年建造了一艘7.6米長的小船,用蒸汽機直接驅動,在哈得遜河上做第一次實驗航行,實驗中發現發動機不行,於是換上瓦特蒸汽機,實驗航速是4節,最高航速曾達到8節。
斯蒂芬螺旋槳有4個風車式槳葉,它鍛制而成,和普通風車比較它增加了葉片的徑向寬度,為在實驗中能選擇螺距與轉速的較好配合,槳葉做成螺距可以調節的結構。在哈得遜河上兩個星期的試驗航行中,螺旋槳改變了幾個螺距值,但是實驗的結果都不理想,性能遠不及明輪。這次實驗使他明白,在蒸汽機這樣低速的條件下,明輪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它的推進效率高於螺旋槳是必然的結論。
阿基米德螺旋的引入,最早見於1803年,1829年有英國的阿基米德螺旋槳的專利。並在此基礎上於1840-
1841年建造了一些民用的螺旋槳。1843年,英國海軍在「雷特勒」號艦上,第一次以螺旋槳代替明輪,隨後由斯密士設計了20艘螺旋槳艦,參加了對俄戰爭,斯密士成為著名人物。
1843年,美國海軍建造了第一艘螺旋槳船「浦林西登」號,它是由艦長愛列松設計,在愛列松的積極推廣下,美國相續建造了41艘民用螺旋槳船,最大的排水量達2000噸。
㈢ 帆船為什麼能逆風行駛海錨是什麼什麼作用
帆船逆風而行所靠的最主要動力是吸力。
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流體速度增加,壓力就會減低。空氣要繞過向外彎曲的帆面,必須加快速度,於是壓力減小,產生吸力,把船帆扯向一邊。船帆背風一面因壓力降低而產生的吸力相當大,可比迎風一面把帆推動的力量大1倍。
風在帆兩側產生的吸力和推力,使船側向行駛;但中插板阻止船側向行駛,於是,風力分解為兩個分力,一個分力推動帆船向前行駛,另一個分力則使船向背風一面傾側,要由帆舵手在船的另一邊探身出外,保持平衡。
帆船不能完全正面頂著風航行。一艘長12米的帆船可與風向成12-15度的夾角逆風行駛。如果要正面迎著風的方向前進,必須以「之」字形路線航行。逆風行駛時,船與風向的夾角越小,速度越慢。舵手若以角度較大的「之」字形路線航行,船速會加快,不過航程會更長。
海錨顧名思義就是海水中的錨
海錨是類似降落傘一類的中空類包,一段連接繩子,投擲於水中迅速下沉膨脹隨著海水的湧入利用海水重量和阻力起到固定作用.
㈣ 古代的帆船是如何逆風行駛的
古代的帆船的帆做的很寬大,因為全靠風力行駛呈」之」字形前進
㈤ 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當我們在乘船航行或在岸邊看到大海上、江河裡湖泊中緩緩駛來形形色色的船舶時,會浮想聯翩、感慨不已,末了,會情不自禁地提出一個問題:船是誰 發明的,最早的船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談起。人類祖先大都聚居在自然條件比較優越的河流、湖泊邊緣。人類早期文明主要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長江流域。人類祖先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水,看到水裡的魚想捕獲,遇到江河想渡過 去,洪水泛濫時要逃命,採集的食物或獵獲物需要運輸……
人們盼望有一種水上工具能征服江河湖海。實踐使人們增長了智慧,觀察自然現象使 人們受到啟發。「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見竅木浮而為舟」,這反映了人類祖先開始對一些物體具有浮性的認識。
可以設想:遠古時代,洪水泛濫,有的人抓住一根漂浮的斷木,倖免於難。之後,人們逐漸有意識地利用漂浮的天然物體,如:樹木和蘆葦,幫助人體渡過河流。為了平穩地浮在水面,於是想出用兩根、三根或更多的樹木捆綁在一起的主意。最後,人們根據圓木和蘆葦能浮在水面的原理,製作了類似於筏或船的水上交通工具。
所以說,船的發明不是哪一個人的創造,而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
㈥ 古時候的帆船怎樣逆風航行
在明中葉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風行駛,並擁有全風向航行的能力。一般都是利用纜繩或是其他裝置調整帆面角度,使之能夠承受來風。
後期更是出現揚州立帆式風輪等機械裝置,就是將八扇縱帆等距裝置在八角形木架上,圍繞一個垂直軸旋轉,並能自動調節帆面角度。這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木船風帆的進一步發展。
㈦ 古代帆船逆風行駛原理
帆船逆風前進是走之字路的,風向與船的行駛方向有大於零的夾角.將風吹向帆的垂直於帆的分力又分解為兩個分力,沿船行駛方向的分力F1和垂直於船行駛方向的分力F2,由於垂直於船的行駛方向水的阻力f2很大(船的形狀、斯托克斯原理),F2與f2平衡,使船不會打橫.行駛方向水的阻力則很小,F1略大於f1,至少等於f1,則船在這個方向就加速或者勻速前進.當然為了不偏離目標太遠,到了一定的時刻,要改變航向,使風從另一個側面吹來,原理同上.所以要走之字路才能利用逆風,又不偏離方向.現在的帆板運動員照樣要利用這個原理來比賽
㈧ 古代科技史問題:古代中國人何時擁有能逆風航行的船隻的
引用人家的:
沒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逆風航行
真正的逆風只有威尼斯炮艇和古羅馬古埃及帆漿並用船才能做到,主要動力是人力劃漿
帆船逆風前進是走之字路的,風向與船的行駛方向有大於零的夾角.將風吹向帆的垂直於帆的分力又分解為兩個分力------沿船行駛方向的分力F1和垂直於船行駛方向的分力F2,由於垂直於船的行駛方向水的阻力f2很大(船的形狀、斯托克斯原理),F2與f2平衡,使船不會打橫.行駛方向水的阻力則很小,F1略大於f1,至少等於f1,則船在這個方向就加速或者勻速前進.當然為了不偏離目標太遠,到了一定的時刻,要改變航向,使風從另一個側面吹來,原理同上.所
㈨ 世界上第一艘能行駛的蒸汽機船是在什麼時候被發明的
早先的船都是靠風帆或手搖槳、櫓推進。此後船越造越大,再以帆或槳為動力顯然是太慢了。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製造出第一艘能行駛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脫號」,兩舷裝有高大的明輪,人們稱之為「輪船」。這個稱呼沿用了下來,泛指一切在水面行駛的大型機械動力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