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佛創造宇宙

佛創造宇宙

發布時間:2021-09-08 07:46:22

『壹』 請問佛和宇宙是什麼關系呢

創造了誰?
佛教認為宇宙為『無始』,而不設定宇宙起源之論說,故既不主張宇宙創造說。

誰的歷史更久遠?
「無始」何來「歷史」???!!!

第一位佛是誰?
「無始」何來「第一」???!!!

宇,指四方上下;宙,指古往今來。宇宙,含有空間與時間無限連續之意;亦即指質能世界之總體而言。宇宙論,即探討宇宙整體之過去、現在、未來之論說;亦即就宇宙之起源、發生、構造、變化等情形,加以研究分析,而歸納出一套完整有系統之學說。關於宇宙之起源論,有所謂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等;宇宙之發生論,則有創造說、流出說(即開展說)。

印度哲學之宇宙論,通常有轉變說(開展說,梵Parin!a^mava^da )與積集說(梵A^rambha -va^da )兩種。所謂轉變說,即指由一生多之意,此為正統婆羅門之思想,後經僧佉學派之改革,而立二元論之說。所謂積集說,即指宇宙本由多數之原子結合而成,此說初為耆那教之主張,後由勝論學派加以整理組織。

至於佛教,原即認為宇宙為『無始』,而不設定宇宙起源之論說,故既不主張宇宙創造說,亦未認可所謂轉變說與積集說等。然於同時,由於佛學包容廣闊,教義淺深不同,故對宇宙之思想見解亦不免錯綜互異,有就現象事物之因果連續,說明萬有由多元生起之學派;有主張物質現象為精神原素所開展的唯心一元論之學派;有肯定超越現象的實在本體論之學派;亦有不辨本體與現象,以現象歸於本體活動,提倡現象即本體之學派。然若從全部佛教義理觀之,則將宇宙從本體與現象的兩方面去解釋,最後自可到達現象即本體之歸結。但僅從現象的一面去考察,說明現象生起之因由及次第者,稱為緣起論;僅從本體的一面去考察,說明本體究竟如何者,稱為實相論。然兩方面之分別考察,僅系為到達現象即本體的理想之階段,故兩方面之理論實乃互相包容、彼此含攝,故知緣起論與實相論有著互為表裡之關系。所謂『諸法即實相』、『事事無礙』、『介爾一念,圓具法界三千之法』、『三世十方國土,普現一微塵中而不迫迮』,此乃萬法一如之妙相,一乘究竟之極理。

又若將宇宙論之內容加以分類,並以之配合佛教之各種深淺教義,則可概述如下: (一)宇宙綜合論(世間論),即觀察宇宙的系統形狀之論說,如須彌山說、三千大千世界說、成住壞空四劫說、三界說、十界說等。(二)宇宙分析論(萬法論),即分析宇宙的成立要素之論說,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乃至五位百法、五位七十五法等。(三) 宇宙轉動論(因果論),即說明宇宙的因果法則之論說,如四緣說、六因說、五果說等。(四)宇宙現象論(緣起論),即考察宇宙各種差別現象從何處生起、如何顯現等問題之論說,如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六大緣起等。(五)宇宙本體論(實相論),即探討宇宙之實相與體性之論說,如法有論、法空論、有空中道論、無相皆空論、諸法實相論。大抵而言,實相論之發展,系啟端於小乘之有空論,轉而為大乘之有空中道論,最後到達『本體即現象,萬有皆一如』之諸法實相論,此亦為佛教宇宙論之極峰。

『貳』 佛再厲害,他也不能創造宇宙,所以上帝最厲害,我說得有道理嗎

『叄』 為什麼佛祖大日如來說宇宙不是上帝耶和華創造的

道教認為,宇宙:是道產生出來的。佛教認為,宇宙:是因緣演變出來的。

『肆』 佛說宇宙是怎麼產生的

凈空法師---宇宙,萬法,生命從哪裡來的

經裡面最重要的告訴我們,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一般大乘經上也有說到,但是不詳細。大乘經裡面說的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用這個方法來講,講得沒錯,一點都不錯。一念不覺這叫無始無明,所以無始無明,讓我們初學的人產生很嚴重的誤會。我們初學的時候也是一樣,以為無始大概是很久了,找不到開始,才叫它做無始。其實我們把它意思全講錯了,不是這個意思,無始很簡單,沒有開始,可這個意思深,怎麼沒有開始?真沒有開始。我們看到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你怎麼能找到它開始?它是有開始,但是你想到開始它已經沒有了。這是個什麼現象?生滅同時,所以說無始。無始,這個真實意義是生滅同時、不生不滅,都是說這個現象。如果沒有這個現象說不生不滅,那就毫無意義,有生滅,生滅就是不生滅,所以生滅跟不生滅不二,這就玄了,玄門。

宇宙源起是這樣的,現在量子力學也告訴我們,宇宙怎麼形成的?實際上就是一剎那之間。這一念不覺,這一念沒有理由,為什麼會有這一念?如果這一念有理由,它真的有一念。一念沒有理由,妄念,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追究它就錯了,你在這裡面起心動念不就更錯了嗎?不用起心動念,事實真相就擺在你面前,真相大白。為什麼迷了?你要找它的原因就迷了,愈迷愈深。所以這個道理講得微妙、微細,不準你思考,一起心一動念,迷了;你要再去分別它,那你迷得更深;如果還有執著念頭,那更深了。所以佛跟我們講這世界假的,不是真的,《般若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的法這是有為法。你看看宇宙之間哪一法不是有為法,動物有生老病死,這有為法,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星球有成住壞空,所以大自然裡面的現象沒有一樣不是有為法。既然是有為法,它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在我們知道,這現象怎麼來的?量子科學家告訴我們,是意識,就是念頭,念頭累積連續的現象就變成物質現象。一個念頭,你沒有辦法,你不能夠覺察它,所以叫無始無明。但是無始無明累積,你就能看得見,能發現它,它就變成物質現象,所有一切現象全是它變的。為什麼變得這么多?它波動的頻率不一樣,頻率慢的就變成固體、變成石頭,變成物質,頻率稍微快一點變成植物,再快一點變成動物,頻率不相同。除了這個意念累積之外沒有東西,意念本身也不存在,所以說萬法皆空,說明這個道理。現在的科學逐漸逐漸跟佛教接近了,佛教裡面講一念不覺這是無明,因為不覺出現了一個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就是一念不覺,從真心變現出一個妄心,然後真心迷了,妄心當家做主了。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從妄心變現出來。但是妄心它能變,這一切法是所變,十法界依正庄嚴是所變。十法界依正庄嚴從哪裡來?那是真心現的,真心能現,能生能現不會變,一真法界不變,就是講諸佛如來的實報庄嚴土,那是無始無明變現的,里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我們的意念指什麼?意念是指分別執著,所以分別執著稱之為意念,意念決定了一切。意念清凈,凈土現前;意念染污,穢土現前。意念要是善,三善道現前;意念要是惡,三惡道現前,就這么回事情。沒有意念就沒有六道輪回,也沒有十法界。所以古大德,像《永嘉證道歌》上說的,「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不但六道是夢境,十法界也是夢境。真正醒悟過來,覺悟了,只有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庄嚴土,那叫一真法界。這裡面境界永遠沒有變化,真的是不生不滅。可是它是不是真的?也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也不例外。實報土到什麼時候沒有了?到無始無明的習氣斷干凈就沒有了。只要有一點點習氣它就存在,一點習氣都沒有了,它就不見了,到哪裡去?回歸常寂光。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六十五集)

『伍』 為什麼會有宇宙,人類,地球上的萬物,為什麼了,可能是佛創造的

宇宙的創生
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回。答宇宙爆炸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並復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和星系,最終形成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當中包含著數以萬計的銀河系,而地球是位於廣袤的銀河系之中里適宜生命居住的一個行星。地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唯一星球。

『陸』 佛教的宇宙觀是什麼

佛教的宇宙觀: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其內容包含時間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與空間上的四維上下;蘊涵有情世間與器世間的無窮無際。
十七世紀左右,伽利略開啟天文探索的科學之路,人們才慢慢發現,地球僅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而由無數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所組成的銀河系,不計其數地分散在整個宇宙之中。宇宙規模的龐大、結構的復雜,非常人所能想像,令人嘆為觀止。早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對於廣大的時間與空間已經有精深的見解,佛經中處處可見佛陀敘說宇宙世界的組成。

大千世界的組成 :
佛教的「世界」一詞含有「天地萬物」、「宇宙」之意,《楞嚴經》卷四雲:「阿難!雲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由此可知,佛教的「世界」,包含時間和空間。
佛教主張宇宙是由無數個小「世界」所構成,《起世經》中記載:首先由眾生業緣的風颳起,在虛空中形成盤狀的大氣層,稱為「風輪」。接著在大氣層上空中心,由風所集,逐漸成雲,凝聚成雨,下降形成水層;此水由於業力的緣故,不往外溢,周圍並有風輪為牆,維持住水層,此稱「水輪」。由於眾生的業風,水輪之內逐漸形成硬石,稱為「金輪」;金輪的表面是山、海洋、大洲等,即所謂的大地。「須彌山」是大地的中心,周圍有九山、八海環繞,其四方有四大部洲,即毘提訶(東勝神洲)、拘羅洲(北拘羅洲)、閻浮提(南贍部洲)、瞿陀尼(西牛賀洲)。閻浮提就是我們生長的地球。此一小世界被稱為「須彌世界」,相當於一個太陽系。

根據《起世經.閻浮洲品》描述:一千個世界集合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合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合為一個「大千世界」;因此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一佛的化境,約當為一個銀河系。在宇宙中存在著數不盡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經稱為「十方恆沙世界」、「十方微塵世界」,可見宇宙的浩瀚廣大。

由上可知,佛經的宇宙觀與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現代科學家甚至還未能到達佛經宇宙觀的無盡境界。科學家說銀河系之上是星雲團,這個星雲團有一百萬億銀河系,無怪乎佛教講到世界都是說無量無邊;講到眾生,就是無數無盡、不可說、不可說。

有情世間:
宇宙世界在佛教可大分為專指山河大地的「器世間」和有情生命所構成的「有情世間」。
以須彌世界而言,有情眾生所存在的處所,有所謂「三界」之說,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的眾生具有婬欲、情慾、色慾、食慾等,其眾生種類又可分為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等六類,稱為「六道」。一般而言,地獄居於須彌世界的底層,然後漸次提升,住著餓鬼、畜生、人、阿修羅等;從須彌山的山腰處開始,住著四大天王,山頂是「忉利天」(三十三天);依序上升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等欲界二十八天所在之處。
欲界的上面是色界,此處的眾生已遠離婬欲和食慾,由化生而有,一切色身、宮殿、用具皆庄嚴曼妙。色界眾生因習「定」而生,依序分為四禪天、梵天、五那含天、無想天。
再往上是無色界,因心識住於深妙的禪定,已無身體、宮殿、國土,是純粹的精神世界,共有四天,即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三界為六道眾生所居,其眾生特色與居處雖有優劣,卻免不了生死的輪回,故屬迷界;《法華經.譬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佛教聖者的境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則超出三界之外。六道眾生因善惡業緣而在三界中輪回不已,如果能趨向聖道,則可往生佛國凈土,不受生死之苦,乃至成佛做祖,與宇宙實相相融不二。

世界的成住壞空 :
佛教講無常,是因為洞悉宇宙萬物乃至有情生命不斷經過成、住、壞、空四劫,無時無刻都在變異之中,生滅循環不已。
每一個世界從成立到毀滅,其過程可分為成、住、壞、空四個時期,稱為「四劫」,四劫之中各有二十中劫,總合為八十中劫,稱為一大劫。
成劫:為器世間(山河、大地、草木等)與眾生世間(一切有情眾生)成立的時期。即由有情的業增上力,於空間生起微細的風,次第生成風輪、水輪、金輪,慢慢又形成山河、大地、生物。
住劫:為器世間與眾生世間安穩、持續的時期。此一時期,每一中劫含括增劫和減劫;人壽由八萬四千歲,每經百年減少一歲,漸次遞減至人壽十歲,稱為「減劫」;人壽由十歲,每百年增加一歲,漸次遞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稱為「增劫」,合一增劫減劫約當一千六百萬年,二十中劫合計為三億二千萬年。每逢減劫時,便有刀兵、疾疫、飢饉等三種災害產生。
壞劫:此一時期的世界經由火、水、風三災而毀壞。首先是有情生命的滅絕,稱為趣壞、有情壞;其 後,世界出現七個日輪,起大火災,把初禪天以下的器世間燒壞;次起水災,水淹至二禪天;最後是風災,壞滅三禪天,稱為界壞、外器壞。唯四禪天不為三大災所壞,就是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經過八萬大劫,仍歸壞滅。
空劫:世界已壞滅,於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的第四禪天尚存,其他則全入於長期的空虛中。
待世界又成,又是一個成住壞空的大劫。宇宙就在成住壞空的過程中,反覆生滅,每一周期大約要十二億八千萬年。要之,佛教對世界的成、住、壞、空有詳盡的說明,實非目前科技所能證知的。

十方佛土
吾人所在的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佛土,三惡五趣雜居,眾生於其中堪能忍受,故娑婆有堪忍的意思。佛陀曾顯現與娑婆穢土迥異,清凈光明的內證境界,也不斷提到他方佛土的清凈庄嚴,鼓勵人們發願往生他方世界。凡此,皆證明佛教對宇宙時空的了知超越現代科學的研究。《阿彌陀經》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彼國黃金鋪地,七寶樓閣,無三惡道,皆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大家耳熟能詳的《葯師經》說,東方葯師如來的琉璃世界,民生物質豐富,一切隨心所欲,人民善良敦厚,充分說明他方世界的存在。

佛教介紹清凈安樂的佛國凈土,目的是希望讓娑婆世界苦難的眾生發堅固願,或施善修行往生,或生信心勇於度眾。因為國土世間乃有情眾生業緣所招感的依報,唯有身口意的清凈行善,才能改善器世間的環境。因此,佛教的宗旨是在令有情發心立願,建構即心即佛的「唯心凈土」,轉娑婆穢土而成人間凈土。

綜而觀之,佛教講說的佛國凈土,在時間上是「豎窮三際」,在空間上則「橫遍十方」,非科學所能測度。

色空不二的宇宙觀
佛教認為宇宙是「無始無終」的,如同圓環,沒有起點與終點,因此無所謂宇宙的起源與創造之說。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宇宙的真理——緣起,即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萬事萬物莫不是在因緣和合之下產生、消長乃至滅亡,而宇宙運轉的法則,佛教提出六因、四緣、五果的因果論以為闡述。
至於宇宙的緣起,佛教小乘諸宗派主張「業感緣起」,說明有情眾生所行善惡事將招感現世或來世相應的果報,其中又有正報和依報之分。正報是指眾生本身的美醜、智愚,依報則是外在環境的差別。因此,宇宙世間的形成與轉變,有情與無情有相當密切的相互關系。
法相宗的唯識說,進一步提出「賴耶緣起」,主張萬法皆由業感受報的主體阿賴耶識所變現。由於阿賴耶識含藏各種種子,遇緣起現行,現行又回薰種子,受薰的種子遇緣又起現行,如此周而復始。因此,宇宙萬象不過是阿賴耶識所變現。

主張「真如緣起」者,則依據《楞伽經》、《密嚴經》所載,敘說有情如來藏中的自性清凈心,才是萬法生起的根源,由於真心被雜染蒙蔽,產生阿賴耶識,而使眾生生生世世輪回不已。由是,佛教對宇宙的詮釋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說,每一個有情眾生,依著自己迷悟的深淺,而能顯現出不同的世界。

華嚴宗主張宇宙中的任何一法可成一切法,另一方面以一切法而起一法,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種萬事萬物互為緣起而成一體的論說,即法界緣起。法界緣起的宇宙觀強調唯心所起的法界互為緣起,乃依據華藏世界從整個宇宙的成立狀況來敘說萬事萬物的形成原理。

以上各種宇宙緣起之說都離不開有情心識的造作,只要覺悟此心即佛,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會和我們一起成佛,造就出清凈的佛國凈土。

從緣起論,我們對宇宙的現象有了全盤的概念,然而宇宙的森羅萬象,其本體究竟如何?關於這個問題,佛弟子曾作過深入的研究,從早期的「三世實有,法體恆存」到大乘初期的「緣起性空」產生空有之爭,而漸漸匯歸兩家成「真空妙有」,發展至「即空、即假、即中」的色空相融說,亦即現象不離本體,本體即是現象。因此,吾人不必向心外去探討世界,要向心內追求,把宇宙納於胸中,對宇宙萬物便可以瞭然,因為法界只在當下一念。一念證悟本體,宇宙萬象無不豁朗分明。

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地探討宇宙的奧秘。在科學不發達的上古時代,人們不知道來自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地水火風等各種變化究竟是從何而來,以為冥冥之中必有主宰的力量。世界各民族都發展出他們的真神信仰,如印度的梵我、中亞的阿拉、歐洲的上帝,多神教更賦予自然界神格,如日神、月神、水神、風神等。佛教認為宇宙乃緣起,一切事物皆在因緣和合下產生。因緣際會時,一切現象的生起,是那麼真實確切;因緣變化時,昔日情景隨之灰飛煙滅。宇宙世間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沒有恆常不變的存在,所以佛教說「無我」、「空」、「真如」、「妙有」,不論說空說有,不外希望人類能從緣起中道的真理,印證宇宙實相。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心能生萬法,因此,唯有從修心出發,才能證知宇宙的奧秘。

『柒』 佛教認為宇宙是怎麼誕生的是不是有個比佛更偉大的造物者來創造宇宙佛也是人,他不可能創造物質啊!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佛陀說的《起世經》,講了宇宙成住壞空的過程,這個宇宙沒有誰創造誰,而是眾生因緣和合而形成的

『捌』 宇宙不是佛祖創造的,那是誰創造的

嘿嘿
這個問題是一個世界的終極問題,如果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了,也就可以創造世界了。
你的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說說供你參考。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說,道(也就是終極的真理)如果用語言說出來,就不是那個道了。所以,我的理解一定是管中窺豹。
用我們現代的語言來說,佛陀成佛,實際上是通過修煉提升了靈性,使佛陀的意識進入了4維以上的高維空間,那裡,沒有了時間的概念,佛陀「看」到了宇宙的真相。注意,佛陀只是看到了宇宙的真相。所以,宇宙不是佛陀創造的。
佛陀看到的宇宙,是由無數的「意念」聚合而成,宇宙的生成與演變,也是這些「意念」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意念,是若干有情、無情、有形、無形、……、包括你我在內的不可數的「存在」產生的。之所以叫它們為「存在」,因為是我們無法給它們命名,它們有的在我們看來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它們卻有意念,等等。
佛陀看到了宇宙的真相,也看到了人類的各種未來,佛陀看到宇宙的終極目標是慈悲與大愛,所以,佛陀成佛以後,沒有離去,而是留下來給世人說法,希望人類都向美好的方向發展。所以,佛陀是老師,是指路人。但不是創世人。
那麼,誰創造了這個世界?前面說了,是不可數的意念,包括你我在內的心裡的意念,共同創造了這個世界。我們都是創世人!這就是佛陀說的世界「由心所化」

另外,如果想用現代科學的成果,來理解這個問題,請了解一下量子物理的最新成果。量子物理正在慢慢驗證了佛陀說的很多事情。

『玖』 佛菩薩可以創造宇宙嗎

不可以,這個宇宙是因為你在這個宇宙才在的你不見了這個宇宙也就消失。宇宙是依靠你才存在的。宇宙怎麼來的是意識變化出來的,你的身體就是一個宇宙。

『拾』 佛教如何解釋宇宙萬物一切的起源

佛教不研究世間萬物起源的問題,佛祖告訴的弟子的只是「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這個「世間」是指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物質和精神世界。

宇宙萬物一切的起源,佛教既不相信另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恆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恆的,前者是物質不滅,後者是精神不滅。所謂永恆,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本來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實際情況。

佛教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那是由於眾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業力是指有情眾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為,像各種的顏色一樣,繼續不斷地薰染到生命的主體——識田中去,再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水的誘導而萌芽生長,這在佛教稱為業力的現行。

業的造作是業力現行的因,業力的現行,是業所造作的果,所謂 「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的說明。至於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現,佛教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

地球形成之後最初的人類,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是飛空而來的,那是由於他們的墮落,貪愛了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之後,身體粗重不能飛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世記經、大樓炭經、起世經等)。

實際上,那也是出於他們的業報所致,天福享盡之時,必須要來地上隨業受報。正像以後所有的眾生一樣,既然先由共同的業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報受完,又將往生應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10)佛創造宇宙擴展閱讀: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閱讀全文

與佛創造宇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