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國人對中國人四大發明的看法
這個不能以偏概全。有的人覺得:哇~中國好了不起。有的也許只是很客觀與平靜的版心權態來看待。當然也有人會想方設法找出這四大發明並非中國首創的毛病。更會有人想要把四大發明之一搶到自己國家去的。。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吧。
② 現代外國人(歐美國家)對古代中國的看法
外國人看中國歷史和中國人研究自己的歷史確實有很大不同。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芮樂偉·韓森在《開放的帝國》中就向我們展示了學者眼裡中國古代社會的面貌。
韓森精通中國古代歷史,在她上高中的時候就接觸到了中國歷史。她當時為了記住太平天國洪秀全名字的拼音,曾揣著一張紙片不時地拿出來看。在韓森的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的中國並非如我們以前所認為的是孤立、僵化的,而是開放和生機勃勃的。
書中一個很有意思的敘述,與宋同時存在的金雖然國祚短暫,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卻具有關鍵意義。金世宗雖然禁漢姓漢服,採用多種措施維持女真文化,但後來女真人軍隊中漢人士兵數量甚至多過女真人。而南宋將領在公元1206年寄希望於中原漢人起兵抗金之時,漢族士大夫們卻去教導女真人如何以漢法實行統治。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在哪裡?韓森發現,中國人隨船攜帶有6.3米長的航海圖,圖中繪有非洲和印度,並以羅盤指針度數標明兩個目的地之間的航行方向。那些圖中所標明的有些地名如「麻林地」即現在的肯亞的馬林迪。因此韓森女士認為顯然鄭和船隊是沿著更早的中國探險者所開辟的航線航行的。
芮樂偉·韓森告訴世界公元1600年以後,中國經濟比歐洲更為發達。只是從公元1600年開始,中國的發展開始減退,中國的國力開始衰弱。《開放的帝國》一書到此戛然結束。也許對於西方人來說,中國的黃金時代也在那刻結束了。
③ 中外名人對中國四大發明評價。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四大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
馬克思評論:"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雖然沒有提到造紙術,但是正是它為印刷術的產生和推廣提供了必要條件。
④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你都知道嗎
中國生活越來越高的科技含量讓外國友人津津樂道。
在一項由「一帶一路」沿線20國青年參與的評選中,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被稱作中國「新四大發明」。曾以古代「四大發明」推動世界進步的中國,正再次以科技創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發展理念。
「小林講的這些,體現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希望把中國生活中的科技成果帶回去,與自己國家的發展對接起來,」吳浩說,「而在更大的意義上,『新四大發明』向外傳播,可以說是體現了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在世界舞台上彰顯了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⑤ ;外國人對中國科舉制給予了高度評價,甚至有人稱之為中國古代「第五代發明」。你認為是否有道理
很有道理!
如果你仔細的研究一下西方和東方的歷史,你會發現,在西方的歷史上你很難發現或則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道德體系,只有宗教而已,雖然宗教也是教導人們怎麼向善的,但是宗教裡面有很多東西是以個體為中心的的思想,而且宗教是一個團體的組織,歷史上被很多有野心的人利用,加以實現自己的目的。雖然表面上是一個西方人信仰的組織,但實際上確是一個利益團體。其實,西方的歷史確切來說,應該是人類表面物質的發展史,而並非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所以在西方國家,人們很注重自己的私人利益,甚至憲法都以私人利益為重,他們認為那是人權自由。比如,在西方國家吃飯AA制很正常,而在中國就不正常。
中國文化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更注重的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諸子百家的時代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老子,孔子,墨子等很多聖賢之人他們所創造的是一門學派,是一門教人服務大眾的思想,而非以自我中心。他們的思想教會了大眾立人處事的標准,你做到什麼標准,你就適合在社會中擔當什麼職位和重任,雖有不公,但趨於合理。
西方研究表秒的物質的東西,而東方更注重的是人的思想境界。按照哲學的觀點來說,一切事物的出發和實施,必須建立在一個合理的思想指導下去完成。何況人類這個大社會更需要一個大眾的標准來衡量人的能力。中國的道德標準是大眾的,別如儒教的學術,講的是仁與不仁,是一個標准,儒生遵循的是儒家思想,而非哪一個時期的哪一個人。西方就不一樣了,宗教中始終都是教皇最大,難免滋生個人貪念。
科舉開始實際上是根據一個被大眾所接受的思想來考核為大眾管事的合格的人選,而西方在歷史上一直是沒有一個標准,而是按照所謂的宗教體系下產生的貴賤之分來掌管社會,顯然是很不合理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現在西方人越來越開始注重道德體系的建設,而中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物質的發明與實際的東西,而不是在繼續搞些脫離和超前的精神思想的發展。所以。現在西方人對中國的科舉制度感興趣是很自然的,因為按照老子的哲學思想來說,他們已經進入了精神思想的發展,學習我們那是必然的,而我們中國已經開始注重實際物質的發展,學習他們也實屬正常。這就叫做陰陽互補。
⑥ 國外學者怎麼評價中國的「四大發明「
有一個爭論,除造紙術以外(因為有明確的考古證據),另外三大發明是中國發明後傳入西專方,還是各自在不同的時屬間段內獨自發明。
培根認為除造紙術以外的三大發明之於學術、戰爭與航運,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面貌。
馬克思認為,「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預告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到來。火葯幹掉騎士,指南針協助建立殖民地,印刷術成為新教的傳播工具。但是,馬克思不認為是中國人創造了這些發明。
至於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李約瑟,非常肯定中國的四大發明,這也成為我們宣傳的一種口徑。
⑦ 你怎麼看待外國人評的新中國四大發明
先來簡單說說影響了世界發展史上下幾千年的中國四大發明是什麼都有什麼用處,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印刷術:印刷術使得文化的傳播和繼承變得相當的輕松便利,這種影響是不可計算的,難以衡量
造紙術:造紙術改變了知識傳承和保留的方式,價值也是無法衡量,難以計算的....
指南針:指南針使得航海變得更有規律,可以計算,不是無跡可尋。連接了不同文明不同的世界,這對於世界發展史的前進,就更不用多說了。
火葯:火葯中國古人拿來製造炮竹煙花開山劈石,修路造橋。外國人用火葯來製造武器,是戰爭從刀劍進化到槍炮,開啟了近代戰爭史。
這是一個科技時代,一個思維的時代。只有不斷的進步,不斷思考才能獲得成功。就如l李彥宏所說,不管你的公司有多大,你多有錢,想要一直維持。就必須不斷思考,不斷的警惕,不斷的發展,因為指不定有天出個什麼新的黑科技就把你的公司你的一切給顛覆掉了。
⑧ 中國古代有哪些讓老外驚嘆的發明
時間可以掩蓋歷史上所有的記憶,人們往往忽略了古人在智慧發明上做出的傑出貢獻。在中國人的記憶中,只記住了傳統的四大發明,但是國外的人卻整理出了中國在歷史上的十大發明。其中有些科技,就連現代人看來也是一件非常有想像力的事情,這才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第十名的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士在煉制長生不老葯的過程中偶然發明出來的,盡管早期的威力並不大,但卻是影響現代軍事力量的轉折點,不過它也只能排在末尾。
排在第九位的是指南針,早在數千年前,中國人就懂得使用磁石的力量來指引南北,究竟是誰發明的這種東西已經無法考證,但這卻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必備工具。第八位的是紙張,蔡倫是東漢時期皇宮內的一個宦官,他發明了現代紙張的雛形,從而改變了人類的書寫習慣,是文化的傳播有了巨大的進步。
排在第七位的是面條!面條究竟是誰發明的目前還有很大爭議,不過中國還是憑借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碾壓了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據考古學家發現,在一個4000年前的墓穴中,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裡面有細長而乾枯的面條,這也是人類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面條。
第六位獨輪手推車,在中國的歷史傳說中,獨輪手推車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發明的,不過另一個傳說卻認為是公元前一世紀的一個名叫柯宇的農民發明的,但是他卻對獨輪車的製作流程守口如瓶,直到諸葛亮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地動儀是排在第五位的發明,張衡發明的這個工具是人類史上最早可以報告地震方向的儀器,比西方發明的地震儀早了1500多年。第四位酒,世界上之所以有了消毒的酒精,還是要感謝中國人最早發明了酒。考古學家在河南省發現了一個9000多年前的陶器,裡面尋找到了酒的痕跡,這充分證實了中國人才是釀酒的鼻祖,而在公元前三世紀,中國人就掌握了蒸餾技術,並且用來釀造醋和醬油。
第三名風箏,風箏的製造要感謝中國的兩個古人,一個是魯班,一個是墨子。正是他們兩人製作出的鳥型風箏可以天空翱翔,一出現便在整個中國風靡起來。早在1232年,中國人就曾經利用風箏給蒙古軍隊發放傳單,鼓動俘虜抗爭,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期的空中打擊。
第二位懸掛式滑翔機,風箏是公元前4世紀發明的,到了公元6世紀的時候,中國已經設計出體型更加龐大的風箏,它可以承載一個人的重量在空中翱翔,這就是中國古人說的斷線風箏,與我們現在使用的懸掛式滑翔機區別不大。然而,這些風箏卻只是君王懲罰罪犯的特殊工具,他們把罪犯綁在風箏上,迫使他們跳下懸崖以此為樂。這些可憐的囚犯要飛行好幾公里才能平安落地,運氣不好的就直接摔死了!
排名第一的是中國人發明的絲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影響全世界的發明,正是因為絲綢,才出現了東西方文化和商業上的早期交流。這樣美好的事物,無論是蒙古人、希臘人還是羅馬人都無法拒絕它的美麗,並且為它趨之若鶩。縱觀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中國人一直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相信中國人必將從新走向世界之巔,並且向世界證明,我們才是世上最優秀的民族。
⑨ 外國人眼中的古代中國怎麼樣
英國大使馬戛爾尼回程路上寫的「紀事」中寫到:明末的反清並不是民族斗爭,不是什麽捍衛明朝一姓私利的斗爭,而是文明與野蠻的斗爭,進步與落後,是關繫到中國後來幾百年命運的一場斗爭。在這場斗爭中那些堅定反抗滿清侵略,為此流盡最後一滴鮮血的英雄,他們的每個人的名字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在心,他們不僅是中國的英雄,同樣也是世界的英雄,他們捍衛的不僅是中國的利益,同樣也是整個世界文明進步的利益,他們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滿清的謊言來污衊他們,那隻能說是喪盡天良的行為......中國自滿洲韃靼佔領以來,至少在過去一百五十年裡沒有進步,或者更確切的說反而倒退了......過去的一個半世紀也沒有把乾隆變成一個中國人.......我不可能不注意到:只要有人拿漢人說笑話,那些年輕的韃靼王子就會興高采烈。在取笑女人裹腳時,他們拍手叫好;但聽到把韃靼婦女的木底鞋比作漢人的帆船時,他們就惱火......地位最低的韃靼人,在服從漢族官員時也會表現得十分勉強......圓明園內年輕的王子們談到漢人時總報以一種極大的蔑視。一位王子見我想學漢文,就竭力使我相信韃靼語比這要高尚得多......我們的許多書里都把漢族和韃靼族混淆了......自從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懼之中......
-------------------------------------------------停滯的帝國
1.「我也毫不懷疑,這就是被稱為絲綢之國的國度,因為在遠東除了中國外沒有任何地方那麼富產絲綢,以至不僅那個國度的居民無論貧富都穿絲著綢。而且還大量出口到世界最遙遠的地方。葡萄牙人最樂於裝船的大宗商品莫過於中國絲綢了,……住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也把中國絲綢裝上他們的商船,出口到新西班牙和世界的其他地方。」
2.「我自己親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這次公開調查的審查官們所做的決定……(這)是因為所涉及的被判決的人得名單刊為單行本發行全國。」
3.「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從前面所述應該已經很明顯,而且下面還要說的更清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
4.「他們(引者註:指明代都察院所屬的十三道監察御史)在某些方面相當於我們要稱之為公眾良心的保衛者的人,……即使是最高的官員,即使涉及皇上本人或皇族,他們也直言無忌,……他們如此恪盡職守,真使外國人驚奇,並且使模仿的好榜樣。無論皇上還是大臣都逃不過他們的勇敢和直率,甚至有時他們觸怒了皇上到了皇上對他們震怒的地步,他們也不停止進諫和批評,直到對他們猛烈加以抨擊的惡行採取某種補救的措施為止。」
5.「事實上,當冤情特別嚴重的時候,他們控訴的就一定很尖銳刺骨,即使設涉及皇上和朝廷也剛直不阿。……所有這些呈送給皇上的書面文件和對他們的答復,都要復制很多份,這樣在朝廷發生的事情就迅速傳遞到全國每個角落。這種文件編輯成書,如果內容被認為值得留給後代,就載入本朝的編年史。
幾年前,當今皇上想冊立他的次子而不是長子為儲君,因為這個幼子受到他和皇後的寵愛,這一更易違反了國法,皇上收到了大量指責他的陳情書,……最後皇上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在大臣們以集體辭職為威脅的條件下,不得不表示在立儲這件事情上改變了主意。」
6.「我相信這個民族是太愛好戲曲表演了。…這個國家有極大數目的年輕人從事這種活動。…毫無疑問這是這個帝國的一大禍害,為患之烈甚至難於找到任何另一種活動比它更加是罪惡的淵藪了。」
7.「毫無疑問,(中國人)在涉及上座的榮譽以及應遵守什麼確切的規則等禮節方面,他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8.「整個國家最普遍的一種迷信莫過於認定某幾天和某幾個鍾頭是好或壞,是好運氣或壞運氣,哪些時日要做或不做某些事。…這種騙局在他們中間弄得像煞有介事,因而皇家的占星術家每年要編撰兩本黃歷,由官方公開發行。」
「人民當中普遍都有一種手寫的戶籍冊,里邊包括按街、按戶記載城中每一家的情況,算命的把戶籍冊抄寫下來或者廉價買來,然後像外鄉人一樣進城,把人們的家中情況一一講出來。他們先講以前發生的事,然後就預卜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說完之後揚長而去…」
9. 「(在中國)根據這一教派(佛教)的學說,肉類以及任何活物都不準吃,但是很少有信徒遵守這條戒律。違反教規以及其他錯誤,可以很容易用施捨來彌補,而且更有甚者,只要禱告就可以拯救任何靈魂免於永世沉淪。」
10.「(朝廷的)大臣們作威作福到了這種程度,以致簡直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的財產是安全的,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膽,唯恐受到誣告而被剝奪他所擁有的一切。正如這里的人們十分迷信,所以他們也不大關心什麼真理,行事總是十分謹慎,難得信任任何人。」
11.「號稱皇家血統的人都由公費供養。目前據估計這類人約在六萬以上,而且由於他們在不斷增長,所以不難想像他們構成多麼大的公眾負擔。由於他們不擔任一切公職和行政,他們變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階級,耽於逸樂的生活而且蠻橫。」
---------------------------
《利瑪竇中國札記》,注意利瑪竇的身份是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