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論如何培養創造力

論如何培養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09-07 23:42:21

㈠ 怎樣培養自己的創造

創造力
--------------------------------------------------------------------------------

瀏覽次數:128
--------------------------------------------------------------------------------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創造力與一般能力的區別在於它的新穎性和獨創性。它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即無定向、無約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德的看法,發散思維當表現為外部行為時,就代表了個人的創造能力。其行為表現有3個特徵:1.變通性。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2.流暢性。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3.獨特性。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任何成功的創造性都是這兩種思維整合的結果。創造力與一般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智力水平過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創造力。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心強,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http://www.china1net.com/cinPsychology/XinLiBaiKe/detail.asp?ID=3055

㈡ 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像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像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像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
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達爾文在觀察到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頂端因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側的緣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後來經過許多科學的反復研究,終於在1933年找到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素。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像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像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時捕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要善於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4)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針對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靈活性是指隨機應變的能力。獨創性是指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這三性是建築在廣泛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採用所謂急驟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的方法來訓練大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訓練時,要求學生像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觀念,不容遲疑,也不要考試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評價在結束後進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的訓練,對於思維,無論是質量,還是流暢性,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5)培養強烈的求知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所有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 時,在情感上燃燒起來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因此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慾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沒有求知慾。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出難題,或者去「啃」前人遺留下的不解之迷,激發自己的求知慾。青年人的求知慾最強,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識地轉移地發展智力,追求到科學上去,就會自然萎縮。求知慾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去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只有在探索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不枯不竭,永為活水。一個人,只有當他對學習的心理狀態,總處於「躍躍欲試」階段的時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積極主動「上下求索」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就不僅能獲得現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新見解、新事物

㈢ 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當今社會里, 到處充滿了激烈的競爭,要想獲得發展的機遇,成不被這個社會淘汰的人,就必須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僅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初中美術課的教學中就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學中總結的幾個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大部分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就要運用一些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美術感興趣,才能主動去吸收美術知識和技能,並更多地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興趣也是信心的推動力,對美術興趣盎然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方法,讓學生去感受事物並對事物產生充分的聯想,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六年級《橋》這課,我在讓學生看過優秀的橋的建築的錄像,同學們興趣陡增,迫不及待的想動手,許多同學把對未來橋的發展變化憧憬於設計中。好多同學改變了原來橋的形狀和結構,大膽地想像、運用誇張表現手法,設計出有自己個性的立體橋型。這樣就升華了主題思想,並且還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二、通過課堂設計,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示學生的創造能力體在可改以前的美術教育,學生大多是照著書上的圖案「復制」作品,想像力、創造力都受到極大限制。新的美術教學應當積極地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要你學」轉變成「我想學,我要學」。美術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材,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設計教學。我在上《童年》一課時,,少講、多觀察多演示。我請班上的兩名學生做模特,一邊講,一邊演示,一邊總結寫生要領。然後,再讓學生看一段運動比賽錄像,觀察運動中各種姿態。接下來,再和學生們研討一些典型的動作姿勢,鼓勵學生「你能否上台來表演這個動作?」而對觀察的同學則要求他們把這個動作畫下來。畫畢這個動態就再請他人表演另一種動態。之後對學生當堂完成的作業進行講評。如此講課,人人有表演的機會,人人都置身於特定的情景中學習。參與式學習使他們積極性很高,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極大得提高了教學效果。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愛因斯坦雖然不是個畫家但他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藝術創造並非易事,因為他們完成作業大部分是臨摹,這樣一年兩年之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臨摹中逐漸減弱,已經習慣了照抄別人的模式,習慣性思維占據了學生的腦海。因此,當設題讓學生創作時,學生會說:「我什麼也畫不出來」,「太難了」,「還是照抄課本上的吧」。出現這種狀況,原因之一就是讓學生長期臨摹,缺乏想像力的訓練,這樣發展下去,只會使學生變成墨守成規,將來離開書本,離開學校,離開老師將一事無成的人。因此在教學中,每一節課先不急於完成作業,而應圍繞每節課的內容,盡可能多的去設想,比數量,看誰的想法最多,最有獨到之處。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直觀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若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媒體, 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趣味性,使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趣味活動中獲取知識, 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求知慾, 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 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求新求異的創造性思維。 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增強多媒體的運用,把它作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走進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對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方法很多,只有不斷地積極探索方法,學生才會更深入地去學習、探究,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們的創造能力。

㈣ 簡述創造力的來源 談談如何培養創造力

創造力的來源是好奇心,而應試教育很容易磨滅兒童天然的好奇心,成人後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即使學歷再高,也不過是高級腦力打工者,而不是創造者。

㈤ 創造力怎樣培養

個人認為是可以培養的。

每一個人的創造力都起始於嬰幼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如同一張未被玷污的白紙,看待事物的角度區別於成人,能夠發現我們忽略的美。孩子本身也有極強的好奇心,在這一心理的驅使下,樂意去探索、樂意去發現、樂意去創造。

3、讓孩子多動手動腦

我們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去做手工,既可以動手又可以動腦,有助於孩子的創造性發展。比如壘積木、剪窗花、折紙、串珠子等手工活動,這些都有助於孩子發揮想像力,增強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能力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會對他們長大後事業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想學習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米媽談育兒」,我是魏華,也是米媽,是兒童學習力專家,實戰派親子教育專家,暢銷書《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的作者。

㈥ 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不得不說,創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為直覺。但洞察力是創造力的前提,是創造力被激發的基礎,洞察力是可以被後天鍛煉的。我個人並沒有總結過科學系統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話:「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說方法的話,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轉換為習慣,養成針對性定期閱讀並定期總結的習慣。這里的關鍵詞是:定期、針對性。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多看多想並持續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訣竅都是持之以恆,無他。
提到這點,想小題大做多說幾句:近幾年看到了太多設計師過度重視方法,期望通過方法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我認為這是浮躁的。對於創意&設計,我個人並不否定方法論的價值,但設計本質上還是功夫活,思維的跨越也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階段,我更想跟大家說的是:功夫+思維>方法論。

㈦ 如何培養並提升創造力

不得不說,創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為直覺。但洞察力是內創造力的前容提,是創造力被激發的基礎,洞察力是可以被後天鍛煉的。我個人並沒有總結過科學系統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話:「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說方法的話,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轉換為習慣,養成針對性定期閱讀並定期總結的習慣。這里的關鍵詞是:定期、針對性。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多看多想並持續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訣竅都是持之以恆,無他。
提到這點,想小題大做多說幾句:近幾年看到了太多設計師過度重視方法,期望通過方法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我認為這是浮躁的。對於創意&設計,我個人並不否定方法論的價值,但設計本質上還是功夫活,思維的跨越也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階段,我更想跟大家說的是:功夫+思維>方法論。

㈧ 如何提高自己的創造力

不得不說,創造來力很大程度上源是天生的,可以理解為直覺。但洞察力是創造力的前提,是創造力被激發的基礎,洞察力是可以被後天鍛煉的。我個人並沒有總結過科學系統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話:「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說方法的話,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轉換為習慣,養成針對性定期閱讀並定期總結的習慣。這里的關鍵詞是:定期、針對性。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多看多想並持續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訣竅都是持之以恆,無他。
提到這點,想小題大做多說幾句:近幾年看到了太多設計師過度重視方法,期望通過方法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我認為這是浮躁的。對於創意&設計,我個人並不否定方法論的價值,但設計本質上還是功夫活,思維的跨越也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階段,我更想跟大家說的是:功夫+思維>方法論。

閱讀全文

與論如何培養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