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蒙太奇是誰發明的

蒙太奇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9-07 12:34:34

⑴ 發現蒙太奇原理的美國電影之父是誰

早在電影問世不久,美國導演,特別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電影蒙太奇的作用。後來的蘇聯導演庫里肖夫、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繼探討並總結了蒙太奇的規律與理論,他們的有關著作對電影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Andr Bazin, 1918-1958)對蒙太奇的作用提出異議,認為蒙太奇是把導演的觀點強加於觀眾,限制了影片的多義性,主張運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制影片,認為這樣才能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無法否定的,電影藝術家們始終兼用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方法從事電影創作。也有人認為長鏡頭實際上是利用攝影機動作和演員的調度,改變鏡頭的范圍和內容,並稱之為「內部蒙太奇」。

⑵ 蒙太奇一詞源於哪國語言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

蒙太奇是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即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即剪輯)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 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了時空上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 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和敘事方式。

所謂的蒙太奇理論最初是由艾森斯坦為首的俄國導演所提出,主張以一連串分割鏡頭的重組方式,來創造新的意義,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戰艦》里,將一頭石獅子與群眾暴動重復交叉剪輯在一起,製造出無產階級起義的暗示性意義。

⑶ 蒙太奇的發明和進步是同什麼緊密相連的

蒙太奇的發明和進步是同好萊塢電影緊密相連的。

⑷ 創造「蒙太奇」電影技術的人是

答案B
格里菲斯在電影技巧上開創性地使用了許多表現手法,發展了電影構圖與剪輯效果,被稱為「蒙太奇」。

⑸ 蒙太奇」一詞源於哪國語言 這個怎麼完成

你好,法語
20世紀初的時候,一位法國電影人發明了蒙太奇的電影拍攝手法,為電影技術及電影表達帶來新的革新,從此蒙太奇一詞流傳於世界,並又延伸了許多其他含義。

⑹ 什麼是 蒙太奇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國導演發展出來的理論,是由普多夫金根據美國電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輯手法延伸出來,然後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關性的看法。普氏認為兩個鏡頭的並列意義大於單個鏡頭的的意義,甚至將電影認為鏡頭與鏡頭構築並列的藝術。至少用遠景而用大量特寫的連接造成心理, 情緒, 與抽象意念的結果。艾森斯坦則受俄國辯證性哲學思維的影響,認為鏡頭間的並列甚至激烈沖突將造成第三種新的意義。當我們在描述一個主題時,我們可以將一連串相關或不相關的鏡頭放在一起,以產生暗喻的作用,這就是蒙太奇。例如:我們將母親在煮菜、洗衣、帶小孩、甚至父親在看報等鏡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忙碌"的感覺。

蒙太奇廣義的來說是指剪接,以前的電影是沒有剪接的 一卷十分鍾拍到完才換另一卷,第一個把剪接用在電影上的是《波坦金戰艦》,其中嬰兒車由樓梯摔下、四周人在開槍、母親緊張失措、這些畫面交互剪接
產生緊張緊湊、隱喻的效果,成為電影史上空前的發明造就的經典。如果不甚了解,可參考普多夫金的「母親」或艾森思坦「波坦金戰艦」中的「奧德賽台階」,不過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種導演操縱鏡頭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絕對的知性思維與表現意義,觀眾只等著被灌輸,與具有詩的表現形式的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曖昧性與開放性完全不同,後者如塔可夫斯基,、溫德斯、費里尼。
事實上不應只說是剪輯的手法,因還有其他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簡而言之即是中國文字中的「會意」 字,可以靠著剪輯將不同地方的人景物事前後排序,讓你以為彼此有關聯,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門,隨後人進屋內,事時上屋內屋外可能在不同地方拍的。

何為"蒙太奇"段落,如先有一個鏡頭出現兩個人面對面的畫面,緊接一個鏡頭是其中一個人的表情特寫,觀眾藉由這個人的表情,可以知道另一個人的動作,雖然那個人未出現於畫面。蒙太奇(剪輯)是顯示時空的跳接,時間是點和點的銜接,相異於鏡頭從A到B一條線的移動。蒙太奇所呈現的時間是導演嚴格摘取的一個點。此外蒙太奇強調的是一件事發展後的結果,如同一個女人在酒廊爭吵,緊接一個鏡頭是她已死在卧室,鏡頭強調的是爭吵後的下場,結局的考慮超過她被謀殺的過程。蒙太奇凸顯事件結果所帶來的驚覺,先使觀眾瞬間知道死的結局,再讓觀眾看到客廳內凌亂的場面,由知倒溯緣由和場景。

⑺ 蒙太奇一詞源於哪國語言

你好,是法國。法國
20世紀初的時候,一位法國電影人發明了蒙太奇的電影拍攝手法,為電影技術及電影表達帶來新的革新,從此蒙太奇一詞流傳於世界,並又延伸了許多其他含義。...

⑻ 蒙太奇這一名詞的創造者是

創造來者,我不知道,真對不起自 ,我只知道這些。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
望採納,O(∩_∩)O謝謝

⑼ 什麼叫做蒙太奇

蒙太奇,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剪輯。 就是把兩個鏡頭剪輯在一起。

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電影,最早期的《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等都是一個鏡頭到底的。也就不存在蒙太奇。後來一個魔術師名叫梅里埃,他將舞台魔術和電影結合,創造了「停機再拍」等方式,拍攝了《月球旅行記》等,最早的科幻電影,實現了人突然沒了這樣的效果。(馬丁西克塞斯去年的《雨果》就是像梅里埃致敬的)。但是這還不算蒙太奇。美國導演鮑特拍攝了《火車大劫案》,有了剪輯的雛形。……(寫到這里忽然發現第一個答案人家回答的很完備了。。。。)嗯,後來蘇聯出來一個蒙太奇學派,四位代表:庫里肖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維爾托夫。庫里肖夫效應,就是庫里做的一個實驗,三個圖,按照不同順序排列,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愛森斯坦他把蒙太奇理論推向了極致,強烈推薦觀看「敖德薩階梯「片段,他將一場戲切割成了一百多個鏡頭,甚至一個鏡頭只有半秒,從而造成了極為強烈的視覺效果。

蒙太奇從理論上分為很多種:敘事蒙太奇:比如說「人在走路」 「拉開門的手」 「人已經進門」 這三個鏡頭拼合一起,構成了"人走進門來「這樣一件事。平行蒙太奇:將兩個不同的人,在同一時間發生動作剪輯在一起,比如說一場這個鏡頭是A在搶錢,下個鏡頭是A的女友此時在車內等待。類似這種。 對比蒙太奇:大雪天,鏡頭1 A在豪華場所花天酒地 鏡頭2 窮苦的B在乞討 ,等等等等。。。

蒙太奇作用,主要三點。1、敘事,就是最主要的。 2、創造節奏 ,長短不同內容不同的鏡頭怎樣組接,決定這場戲的節奏的快慢緩急 3、刻畫情緒營造氣氛 ,很多平行蒙太奇能營造緊張的氣氛,對比蒙太奇則能使得情節格外有沖突和張力。

閱讀全文

與蒙太奇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