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現在的人喜歡蹦迪
蹦迪是現代人尋求自我滿足的一種方式,是從現有生活(日常生活)尋得解放的途徑,我拋開這里邊情色、撩妹等低級需求,來談一談這里所反映出的大眾心理。
在我看來,迪廳不僅僅是一個娛樂場所,還可以把它理解為給我們中國人營造了一個觸手可及的狂歡節,而中國是沒有狂歡節這個概念的,而現代人非常需要這樣一種自我疏解的通道。
因為從其觀念上說,它是全民的,人們很難在大眾面前保持清晰的獨立思考。在狂歡節進行當中,除了狂歡節的生活以外,誰也沒有另一種生活。
狂歡節具有忘我性質,這是生活的一種特殊狀態,這是人人參與的世界的再生和更新。」貧瘠無趣的現實外,人們需要這樣假象和放鬆。
B. 怎樣可以讓人發現不是第一次蹦迪,現在等.急!
別看什麼都稀奇,第一次去你肯定不會搖,所以就,先隨便看看,吃點瓜子,喝點飲料,看看節目表演,就行了。
C. 男生蹦迪動作
左右打鼓式、搖擺打拳式、單臂大車輪、瘋狂甩頭式、司機倒車式都是不錯的男生蹦迪動作
1、左右打鼓式:跟隨節奏左右搖擺,假裝手下綁著非洲手鼓,這個姿勢沒什麼技巧。邊搖邊「敲」就完事了,揮手搖擺式,揮手搖擺可以說是最簡單的姿勢了,非常適合開場熱身,但也僅限熱身,如果全程揮手搖擺,可能讓人產生80年代都不這樣蹦迪的感覺。
2、搖擺打拳式:最簡單的動作,不用大力也能出奇跡,跟隨音樂向上揮拳,也許,在音樂最嗨的時候,只做這一個動作就夠了。
6、司機倒車式:Snoop Dogg帶來的經典姿勢。想像自己一手握著檔位桿,一手扶著方向盤,跟隨音樂,轉動方向盤,回頭,再轉再回頭,如此循環,差不多四五輪過後。就可以換個姿勢。當然你也可以伸直手臂,加重力度,來一個力量版本,原地沖擊鑽,幻想自己是個永動機,跟隨節奏舉起一隻手臂邊跳邊轉,千萬要量力而行,否則,駝駝真害怕你一個喝多,就演變成口吐白沫式了
D. 蹦迪..那裡亂嗎
蹦迪沒有什麼講究,只要隨意就好,有女生來和你熱舞有幾種原因,第一,是女生覺得你長得帥想和你玩玩吧,第二,是覺得你很面生,想逗逗你.第三,是這些女生都不太正經,或者是想放縱一下.第四,也許她們是小姐,想尋找一下刺激吧.不過那種氣氛下,記住不要惹事就好,防事要低調一點,因為在裡面什麼人都有,要注意自己的財物,注意了這些就沒有什麼問題了.玩的開心喲
E. 搖滾和蹦迪 的士高 是一回事嗎
樓下的!「搖滾是由吉他,架子鼓,其實重金屬樂器演奏,並由歌手演唱!」這是誰說的?
是你自己發明的吧。完全扭曲了搖滾。蹦迪
迪斯高一般屬於偽搖。也是搖滾的一種,不過就是太偏於舞曲了,常常被人誤解。我只是指大部分。並不是全部
F. 為什麼多數年輕人都願意去蹦迪
因為音樂使我快樂,律動使我快樂,和朋友在一起使我快樂。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理由了。
音樂和舞蹈真的永遠是最棒的東西,使人快樂,讓人忘掉煩惱。再孤僻的人可能都要聽音樂,不管喜歡的是什麼樣的音樂風格。當旋律和呼吸一起觸動著你的時候,你感覺自己被理解,被感知,被慰藉。你感覺每一個細胞都是活的,這就是音樂的力量吧。所以說喜歡蹦迪首先是因為喜歡這種音樂風格,節奏輕快讓人愉悅,積極向上讓人充滿激情和活力,聽著旋律像是陽光照著自己,沒有悲傷沒有煩惱,只有滿滿的歡愉,喜歡這種音樂風格!
歌伴舞,這是永恆的搭配。廣場舞大媽喜歡,幼兒園小朋友喜歡,當然我們年輕人也喜歡,我們的節奏伴隨我們喜歡的音樂,我們的律動就是我們青春的代表。整個身體沉浸在音樂里,身體可以有古典舞的美,有拉丁舞的秒,當然也就可以有蹦迪時候的簡單快樂。這節奏,這動作簡單到身體不協調的人都可以跳動,所以有誰能拒絕呢?
有人說不喜歡夜場,不喜歡吵所以不喜歡蹦迪。不是蹦迪一定要去夜場把耳朵震聾,也不是所有的迪都是從頭吵到尾。選擇去夜場,是因為他的氛圍更專業更有代入感,更能夠和一樣愛好的人產生共鳴,難不成你打王者榮耀是和不會玩手機的爺爺嗎?夜場,有社交的功能,和陌生人打交道是個不錯的體驗,在這里不要一來就聯想到撩與約的直白,還有拓展視野,見識不同的人們,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其次,和好朋友一起去,這也是重要的目的之一,增進大家的感情。而且現在電音的聚會已經不再局限於夜場了,露天的迪空氣更清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像學生時代有那麼多的時間聚在一起,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用來玩耍。我們努力工作,我們更加關心家人,我們與世界更近,同時我們也更迷茫。那不如回到音樂本身來,蹦迪就像一場運動,有時候就想要大汗淋漓讓自己睡個好覺,這沒有什麼不妥。既喜歡古典樂也愛蹦迪,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吧。我們更包容,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我們也更願意創新。一個新時代需要的年輕人喜歡蹦個迪,無可厚非!!!
G. 蹦極是誰發明的
蹦極源於英文「bungy」或者「bungee」,為什麼會有兩個名字呢?
可能的原因有兩個: 1) 第一種說法: 目前所知, bungee 最早出現於牛津極限運動俱樂部,他們管這項運動叫做 bungee . 這項運動在紐西蘭叫 bungy ,極有可能是由於拼寫錯誤,但是由於在紐西蘭推廣的很成功,人們普遍接受了 bungy , 所以就有了這個詞。
第二種說法: bungy 和 bungee 是有差別的bungee 所用的繩索是用多種材料復合而成,在北美通常用5/8英寸軍事規格的繩索,伸縮率能達到210%,現在也有使用 TR2 和 Ripcord,伸縮率分別達到240%和280%,它的特點是有更高的自由落體,反彈時間更長,感覺更刺激。
bungy 發源於紐西蘭,使用的繩索是橡皮繩(具有無限的伸縮),有可變的掣動系統,能控制最大伸縮距離。它的特點是比較低的速度,比較高的反彈,感覺平穩,特別適合綁踝跳。
蹦極一詞應該是一個極好的音譯詞,在香港、台灣地區,人們音譯為「笨豬跳」,作這種譯法的人大概是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笨的話,是斷然不會去進行這種「慘烈」的活動的吧。然而,當這項運動從它的起源地發展到世界各地,就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甚至一些極限運動愛好者還要將自己的婚禮儀式放在蹦極塔上進行,一旦「禮成」,就縱身一跳,以示愛情的熱誠與忠貞。而去蹦極的人非但不會被稱作「笨豬」,反而能夠拿到「勇敢者證書」。
笨豬跳起源於南太平洋島萬那杜的一種成年儀式,幾百年前萬那杜男人們必須經受住高空懸跳的考驗,才能算是到了成年,他們用藤條捆住雙腿,從35米高的木塔上往下跳,在離地面幾英寸時停止,然後全村男女老少圍著他載歌載舞,慶祝他成功通過了成年考驗。
這種形式後來傳到英國,被作為皇宮貴族的一種表演,表演者須穿燕尾服,頭戴禮帽。首次使用橡皮繩蹦極,是在美國,但笨豬跳的真正發揚光大是在紐西蘭。紐西蘭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反彈跳躍協會,並在1988年首次向社會公開展示高空懸跳,從此大力推廣這一運動。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已建立了笨豬跳運動基地,例如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1997年5月1日,笨豬跳首次傳入中國,發展到現在,已有多種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
橋梁蹦極,在橋樑上伸出一個跳台,或在懸崖絕壁上伸出一個跳台;塔式蹦極,即主要是在廣場上建造一個斜塔,然後在塔上伸出一個跳台;火箭蹦極,顧名思義,將人像火箭一樣向上彈起,然後一上一下地彈躍。
「蹦極」就是跳躍者站在約40米以上(相當於10層樓)高度的橋梁、塔頂、高樓、吊車甚至熱氣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長長的橡皮條綁在踝關節處然後兩臂伸開,雙腿並攏,頭朝下跳下去。綁在跳躍者踝部的橡皮條很長,足以使跳躍者在空中享受幾秒鍾的「自由落體」。當人體落到離地面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開、綳緊、阻止人體繼續下落,當到達最低點時橡皮再次彈起,人被拉起,隨後,又落下,這樣反復多次直到橡皮繩的彈性消失為止,這就是蹦極的全過程。
世界最高的蹦極點位於南非東開普省齊齊卡馬山中一座名為布勞克朗斯的大橋上,高度為216米,1997年12月開始正式接待遊人,至今共計100人次,最小的只有9歲,最長者則是84歲的老人;第二高的蹦極點在瑞士的一個風景點的纜車上,高度為160米;第三高的蹦極點位於紐西蘭,蹦極高度為134米。
蹦極的玩法
1)按跳法分類
1.綁 腰 後 躍 式
此跳法為綁腰站於跳台上採用後躍的方式跳下,此跳法為彈跳 初學者之第一個規定基本動作,彈跳時彷彿掉人無底洞,仿若整個心臟皆跳出,約3秒鍾時突然往上反彈,反彈持續4一5次,定神一看,自己已安全懸掛於半空中,整個過程約5秒鍾,真是緊張又刺激。
2.綁 腰 前 撲 式
此跳法為綁腰站於跳台上面前撲的方式躍下。此跳法為彈跳 初學者之第一個基本動作做的另一種嘗試跳法。此種跳法近似於綁腰後躍 式,但彈跳者為面朝下,真正感受到視覺上的恐怖與無助,當彈跳繩停止 反彈時能真正享受重生的欣喜。
3.綁 腳 高 空 跳 水 式
此跳法為彈跳者表現英姿最酷的跳法,此種跳法為將裝 備綁於綁踝上,彈跳者站於跳台上面朝下,如奧運選手跳水時的神氣風情,彈跳者於倒數5,4,3,2,1後即展開雙臂,向下俯沖,訪若雄鷹展翅,氣概非凡。
4.綁 腳 後 空 翻 式
此種跳法是彈跳跳法中難度最高但也最神氣的跳法。此種跳法為將裝備綁於腳踝上,彈跳者站於跳台上背朝後,彈跳者於倒數 5,4,3,2,1,後即展開雙臂,向後空翻,此種跳法需要強壯的腰力及十足的 勇氣,若您認為您的膽識超人,不訪在體驗過綁腰、綁腳彈跳後,向自己 的勇氣挑戰。
5.綁 背 彈 跳
此種跳法被彈跳教練喻為最接近死亡的感受,彈跳者將裝備綁於背上,於倒數5,4,3,2,1後雙手報胸雙腳往下懸空一踩,彷彿由高空墜落,頓時感覺大地懸轉,地面事物由小變大,整個過程仿若向死神打交道,真是刺激、過隱到極點。待您親自體驗。
6.雙 人 跳
此種跳法為你讓你的戀人向您宣誓愛的證言的最高境界,雙人於空中反彈時,彈跳繩將兩人緊緊扣在一起,此時是您許下諾言的最佳時刻,當然,我們要求其中一方必需要有彈跳經驗才能迸行此項甜蜜又驚險的雙人跳。
2)按地點分類大致可分為三種:
橋梁蹦極:在橋樑上伸出一個跳台,或在懸崖絕壁上伸出一個跳台;
塔式蹦極:主要是在廣場上建造一個斜塔,然後在塔上伸出一個跳台;
火箭蹦極:顧名思義,將人象火箭一樣向上彈起,然後上下彈躍。
3)按操作方法也有三類可分:
綁腰--踏出彈跳的第一步。
綁背--想嘗試電梯斷線後的墜落嗎?
綁腳--可體驗奧運跳水選手俯沖的快感。
4)按蹦極技巧和人數還可分為:
自由式--可碰水、前滾翻、後滾翻、單人跳、雙人跳等等,每種玩法都會讓您有不同的感受。
蹦極的常識
1)蹦極前的准備
蹦極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凡是有心、腦病史的人不能參加。
凡是深度近視者要慎重,因為硬式笨豬跳下時頭朝下,人身體以9.8米/秒方的加速度下墜,很容易腦部充血而造成視網膜脫落。
跳下前應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以防扭傷或拉傷。
著裝要盡量簡練,合身,不要穿易飛散或兜風的衣物,否則曝光可沒人管。
跳出後要注意控制身體,不要讓脖子或胳膊被彈索卷到,否則……
最後一條規則就是沒有規則,發揮你的想像,盡情的把身心溶入,用心去體會那短暫而又刺激的感受吧!Good Luck!!
H. 蹦迪是什麼
蹦迪(disco dancing)是指到舞廳去跳迪斯科。
迪斯科是由「迪士高舞」演變而來,是一種沒有規定動作的即興式的自由舞蹈,跳舞者會根據節奏的變化即興地做出不同的身體動作。
蹦迪可一人蹦,可男女成對蹦,也可幾人同時蹦,隨著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舒展全身筋骨。
由於它節奏感強、簡單易學、富有感染力和激情,極符合現代人的情趣。
(8)誰發明蹦迪擴展閱讀
蹦迪的場地有兩種,一種是震動鋼板(在鋼板下安裝強性彈簧),一種是木質地板。
蹦迪的關鍵是要踏准節拍,一般人都能聽出一首樂曲中的節拍。跳的時候,只要隨著節拍踏出腳步就行了(俗稱踩樂點、踩鼓點)。
開始時先一步一拍,然後交換成另一條腿重復上述動作,即完成第2拍的動作,雙手可以垂下或略微抬起,隨節奏輕輕舞動。熟悉節奏感後,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即興發揮了。
雖然跳迪斯科舞動作比較舒緩,但動作幅度較大,頻率也較高,如果跳的時間過長容易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經常「蹦迪」有損健康,容易出現耳鳴,持續低燒、咳嗽等症狀。
蹦迪是神經性疾病的罪魁禍首。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經常在震耳的音樂和刺眼的燈光下,對健康將產生極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