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竹林七賢與格律的關系
玄學強調超越自然和宇宙本體之上的「道」、「無」的精神追求和哲學境界。玄學的興起與漢末社會危機的加深、漢王朝的解體和經學的衰敗有重要的聯系,因受正始玄學的影響,嵇康等名士的荒誕異行實為釋私顯公的表現,自我意識、精神的覺醒和提升。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展現「竹林玄學」的狷狂名士風流自得的精神世界,從七賢的詩作文論中可一窺魏晉名士的玄遠氣度和名師風采,對後世影響深遠。
Ⅱ 《詩詞格律與創作》一書有嗎
《詩詞格律與創作》一書,兼取諸家,時出己見,在敘述詩詞格律之外,就近體詩的題材與主題、技巧與方法、修辭與煉字、閱讀與創作等方面,依類釋解,條分縷析,小大不拘,點面俱到,可謂鴛鴦在綉,金針度人。不僅如此,書中除詩律與詞律外,還附有「訓蒙駢句」、「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平水韻韻部常用字」、「詞林正韻韻部常用字」、「詩韻新編韻部常用字」、「中華新韻(十四韻)簡表」等,對初學舊體詩詞創作的愛好者來說,一冊在握,如百寶在箱,任我取用,誠為樂事。
書名
詩詞格律與創作
作者
夏方進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12月
Ⅲ 怎麼理解改變「格律」就是創新
你可以理解為,因為只有創新的時候才會發現出更多有趣的東西,才會發現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Ⅳ 創作一首律詩和一首絕句,並自行賞析
一筆韶華過,
歲月豈蹉跎。
最是問心人,
息止魂不渡。
——五言絕句,表示自己都覺得不怎麼樣。另本人懶得寫【賞析】自己意會吧,就是謝了給人看看而已,看得上就給個贊吧……==
Ⅳ 現在創作詩詞還有必要講格律平仄和韻腳嗎為什麼
在古代詩歌的發展過程當中,古代詩歌變得越來越精闢,格式也越來越嚴格,也很講究格律平仄和韻腳,但是以現代人的觀念來看,很多人對作詩依舊保持格律平仄和韻腳這個點有不同的看法,那麼問題來了,現在創作詩詞還有必要講格律平仄和韻腳嗎?為什麼?其實在我看來,現在人做事不一定非要講究格律,平仄和韻腳,因為每個時代的發展不一樣,每個時代都應該有每個時代的特色。
而且在今天,國家還講究創新,所以我們不應該將創新放在國家的科技上面,國家還強調了創新,也包括文化創新,所以人們在創造詩歌的時候,自然可以創新自己的特色,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以前的格律平仄和韻腳當中,所以說,文化既然要創新,那人們在創作詩詞的時候,就沒有必要一定要講究品質和韻腳了。
Ⅵ 為什麼在寫詩、填詞、作對聯,嚴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中國古代的詩詞文化,包括對聯的寫作,是中國文化區別與其他國家文化最為耀眼的特點之一。在短短幾十個字內即可以寫景描情,又可以將故事來龍去脈的整幅畫面淋漓盡致的表現在讀者面前。中國的詩文化分為古體詩,格律詩和其他以游戲文字為主要目的的詩體,詞在宋朝的時候格外流行,將詞作為曲進行唱喝,由此詞牌名後來也演變為了很多的曲牌名。對聯更是如此,對聯的上下聯要求句式格律,包括用詞的選擇,詞性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所以在寫詩填詞對聯這三種文學體裁中對於音韻的要求都是格外嚴格的。所以在詩詞和對聯這樣比較嚴格的要求下,三平尾和三仄尾,不但不符合他們的格律要求,反而會破壞朗讀時的美感。成為寫詩填詞作對聯中的大忌。在寫詩,填詞作對聯的過程中,平仄的美感往往是通過相互交替或者是對稱分布來實現的,比如律詩中,我們經常會有一從二三從四這樣的說法,而假設全部都是平聲或全都是仄聲,就會減少抑揚頓挫的美感。
Ⅶ 把唐代以前的詩歌和唐代講求格律創作的詩稱為「古體詩」嗎
不是的,唐朝的格律詩不屬於古體詩范圍,屬於近體詩。
古體詩 , 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但絕不是古風,古風只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古絕 唐朝前的詩一般稱為古體詩,可是現在很少有人去寫。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么叫,我們現在也跟著這么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齊梁體,就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 古體和近體在句法、用韻、平仄上都有區別: 句法: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十、幾百句。近體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規定為八句,絕句規定為四句,多於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用韻:古體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每首隻能用一個韻,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古體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近體只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餘的奇數句都不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只用平聲韻。 平仄:古、近體最大的區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唐以後,古體也有講究平仄,不過未成規律,其實有一些特殊性,初學者可以不管。句唐以前即有以四句為單位的絕句,或稱「古絕句」,唐時也有作者,與講究平仄的近體絕句不同,也屬古體詩一種。
Ⅷ 《江城子》的格律和創作方法
《江城子》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Ⅸ 格律是誰創造的
南齊永明年間,「聲復律說制」盛行,詩歌創作都注意音調和諧。這樣,「永明體」的新詩體逐漸形成。這種新詩體是格律詩產生的開端。這時期比較著名的詩人是謝朓(464左右--499)。謝朓以山水詩著名,詩風清新流麗。他的新體詩對唐代律詩、絕句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Ⅹ 創造節奏與韻律的方法有哪些
創造節奏與韻律的必要條件是條理性和重復性。節奏與韻律能讓空間變得流動而富有生機,在室內設計中創造節奏與韻律的基本方法有重復、漸變、過渡、交錯、對比等。
重復就是重復使用形狀、材質、顏色或者圖案。在室內設計中應用重復最容易獲得節奏與韻律感,但過多的重復,又會使空間沒有變化,顯得單調和無趣。所以,在運用重復手法時要避免重復平庸和普通的事物,不要重復得太多,也不要重復得太少,注意重復那些加強了基本特性的形狀和顏色。
漸變是規律有序的變化。相比簡單的重復,漸變更具有活力。室內設計中的空間、形狀、顏色都可以形成漸變。
過渡是重復的一種,是使節奏更加微妙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引導人們的目光緩慢地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曲線最能產生過渡作用,設計一條具有韻律感的曲線能使視覺跨過空間的設計要素脫穎而出。
交錯是指兩個或多個設計元素的順序呈有規律的變化,視覺上形成很有節奏感的韻律。在室內設計中,任何設計元素都可以形成交錯,比如不同形狀的交錯,不同材質的交錯或是不同顏色的交錯,交錯產生的節奏與韻律使空間變得生動靈活。
對比是有意識地使形狀或者顏色形成強烈反差,是很突然的變化,卻形成富含情趣、反復出現的韻律,比如把紅色放在綠色邊上、樸素的背景襯托華麗的物件、新舊物體的搭配等,都可形成獨特韻律。對比是一種令人振奮且富有挑戰性的設計理念,但是設計師在運用對比手法時應該掌握一定的度,才不至於破壞整體的設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