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具有創造力的名人偉人的事例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詹天佑詹天佑的詳細資料你可以去 http://ke..com/view/8594.htm 看看
2. 最有創造力的名人
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研究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山東大學動物系主任兼教授等職。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他從事實驗胚胎學的研究近半個世紀,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由於家境貧困,小時候一直跟父親學習文化 知識 ,直到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
讀中學時,由於他基礎差,學習十分吃力,第一學期末平均成績才45分。學校令其退學或留級。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學期。
此後,他就與「路燈」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燈下讀外語;夜熄燈後,他在路燈下自修復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0多分,幾何還得了100 分。這件事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之後,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銘。
大學畢業後他去比利時留學。在國外學習期間,童第周刻苦鑽研,勤奮好學,得到了老師的好評。獲博士學位後,他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 工作 。
沒有電燈,他們就在陰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顯微鏡下從事切割和分離卵子工作;沒有培養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顯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極細的玻璃絲;實驗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從野外采來的。就在這簡陋的「實驗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若干篇有關金魚卵子發育能力和蛙胚纖毛運動機理分析的論文。
解放以後,童第周擔任山東大學副校長的同時,研究了在生物進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魚卵發育規律,取得了很大成績。
到了晚年,他和美國坦普恩大學牛滿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相互關系,他們從鯽魚的卵子細胞質內提取一種核酸,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結果出現了一種既有金魚性狀又有鯽魚性狀的子代,這種金魚的尾鰭由雙尾變成了單尾。這種創造性的成績居於世界先進行列。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 藝術 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 英雄 》、《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 效果 ;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3. 人類如果與大型野生動物相遇會有勝算嗎
首先,說是人與大型動物野外相遇,並沒有說人有沒有武器,如果有武器的話,只要武器足夠有殺傷力,不管遇到什麼大型野生動物,勝算統統是100%。但是,如果說人赤手空拳地與大型野生動物相遇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下面我們簡答的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人如果是徒手的話,論戰鬥力,我們比大多數野生動物都要差很多,但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中選擇了大腦的進化,這使得人擁有了創造力,而正是因為創造力,許多武器被研發出來,成為了對付野生動物的利器,而正是這樣,野生動物在當下數量才越來越少。所以,作為野生動物,它們是多想人類赤手空拳的獵殺它們啊,起碼那樣,它們能夠逃生。
最後說一點,那就是不要總把人和動物推到對立面去,事實上,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威脅遠大於野生動物對人的威脅。而我們都是地球生態的組成部分,所以和平相處才是長久之計。
4. 假如野生動物威脅到人的生存的時候,人要怎麼辦
當野生動物威脅到人類生存時,人類一直在做的就是消滅,消滅是一種看似可以永絕後患,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方法。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廣義上看,人也是動物,也是大自然中的生態的一個構成部分,而自然生態想要維系就離不開平衡。但人類現如今的做法,無疑是在打破平衡,因此,消滅這種清除野生動物威脅的方法從長久發展的角度看,顯然是不合理的。那麼,人類該如何處理野生動物威脅這個問題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現存野生動物的數量和種類早已經對全人類的生存夠不成威脅了,反而人類隨時能讓一種野生動物永遠的消失。所以,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威脅要遠大於野生動物對人的威脅。在這種前提下,如果還是不放心,只需要在野生動物活動區域邊緣設置障礙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了
5. 上海白領創作環保動物,呼籲人人做好垃圾分類,還有哪些呼籲環保的創意
其實呼籲環保是一個非常正確的事情,也是我們大家都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保護環境這件事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在我們呼籲大家環保的時候,完全可以去做一些小短片,或者是在一些公告上面貼一些宣傳環保的公益語句。這樣就能讓大家隨時都能看到有關於環保的事情,也能在大家的潛意識裡面留下一些印象。讓大家在使用完東西,將垃圾也會隨手扔在垃圾桶裡面。可能一些人會覺得這些東西沒有什麼用,但是潛意識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覺得自己要保護環境,那麼自己也絕對不會做出一些破壞環境的事情。
而且呼籲大家做這些東西,也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的去動手實行。而且做這些事情,也絕對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去做的。對於上海白領這種比較新的創意,我們大家也是非常支持的。而且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配合,共同完成這個目標。垃圾分類不僅僅可以去讓一些垃圾分揀人員的工作難度沒有那麼高,也能讓他們更快的去做好這些工作。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夠發揚一些善良的東西,從而去間接的幫助一些人。
6. 我有個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的公益宣傳片的創意,本人低收入人群,請問懂得人拍攝大致需要多少資金
成龍、姚明都是做過的...
這個問題要看明星的知名度、個人形象。
我建議可以找當紅明星。如海清、文章、馬伊俐。這些人的形象都比較健康,而且被人所認識
7. 名人靠創意成功的事例
1、氧的發現
物體為什麼會燃燒?18世紀時的權威理論的回答是「燒素說」,認為能燃燒的物體內含有一種名叫「燒素」的特殊物質。
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現從中分解出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這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普列斯特列習慣地從「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就將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氣」。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游歷,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後,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並第一個命名為氧,再通過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燒的氧化理論。
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為此,我們除了對拉瓦錫敢於從「常識」頭上邁過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欽佩外,對普列斯特列被「常識」像夢魔一樣拉著,不能不為之嘆惜。
2、蘇格拉底
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鐵杵磨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5、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
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8. 最有創造力的名人有誰
袁隆平
9.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標語,或者是保護野生動物的標語,主要是要有創意!
我見過一張公益廣告 標語是 如果海豹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一定與它不共戴天。圖片是一隻海豹拿著一把槍,站在冰上,打死了一個嬰兒。 大概是這樣 可惜我找不到原圖了,不然發給你看看。相當震撼啊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