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鏡腿發明

鏡腿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06 17:54:29

A. 眼鏡是什麼人發明

古人們早已知道凸透鏡使東西看起來變大了的事實,而第一個想到用透鏡來矯正視力的人,是來自佛羅倫薩的科學家索文諾·德格里·阿馬迪。大約在1280年,他用水晶磨成一對凸透鏡,製成世界上第一副遠視眼鏡。阿馬迪將他的發明機密告訴比薩的亞歷山大·迪拉·斯皮納修道士。後來,斯皮納將這個秘密公諸於眾。於是,到14世紀上半葉,義大利出現了許多眼鏡製造廠,許多義大利人都佩戴了眼鏡,而威尼斯也成了眼鏡製造中心。

至15世紀,用於矯正近視的凹透鏡也被製造出來。拉斐爾的名畫教皇利奧十世像上,就出現了這種眼鏡。自此,鏡片不再根據年齡分類,而是根據度數分類。

阿馬迪發明眼鏡的時候,還沒有眼鏡架。當時的眼鏡,有人用手舉著,有人把它縫在帽子上,有人則放在眼窩上……就這樣胡亂戴了好幾百年。16世紀,德國開始製造有鏡橋聯結的眼鏡。後來又出現了夾子式鏡架,戴上這種眼鏡,鼻樑壓擠得難受,當然很不舒服。有人無意中發現了耳朵的妙用,把眼鏡的兩條腿彎一下,讓它掛在耳朵上不是很方便嗎?於是出現了帶鏡腳掛在耳朵上的眼鏡。第一副帶鏡腳的眼鏡是在16世紀末,由埃爾·格雷科製成的。從此,眼鏡的形狀基本固定下來。

19世紀中期,鏡片設計經歷了從平面鏡片到雙凹鏡片或雙凸鏡片的過渡,最終於1890年左右出現了我們今天通常採用的新月形曲率矯正鏡片。

1784年,富蘭克林發明的雙焦點眼鏡片,上半部用來遠眺,下半部用於近距離閱讀。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頗為流行的隱形眼鏡在19世紀就已出現。1827年,隱形眼鏡首先由英國物理學家赫謝爾爵士設想出來,到1887年,瑞士蘇黎世的弗里克醫生研製出精度較高的鏡片後而得以實現。

19世紀後半期,對眼鏡的光度研究也取得進展。1860年,遠距離視力表由屈勒和斯內倫編制出來,使視力量化。1872年,開始使用屈光透鏡來表明鏡片的度數。

進入20世紀,眼鏡得到了更全面的改進和發展。人們很早就發現玻璃並不是製作眼鏡的最理想的材料,存在重量大且易破碎的弱點。20年代,耐磨性及抗沖擊性較強的水晶鏡片被製作出來,由於價格昂貴,能接受的人並不多。二戰期間,人們從製造飛機駕駛窗的有機材料中受到啟發,經多次試驗,改進製成了樹脂聚合物。戰後,這種聚合物開始用於鏡片製作。

B. 眼鏡的發明和使用有多長歷史了

很多人也許都認為,眼鏡是西方舶來品,是近代才傳入中國,有著「西洋鏡」的稱呼,但事實上,很多中外文獻都證實了,眼鏡其實是中國發明創造的。

世界上出土最古老的眼鏡是來自我國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800餘年歷史),從外觀上看,鏡片多由天然水晶、透明瑪瑙打磨製成,其後經歷了原始傳說、單片單柄、雙片無腿、雙片單腿、雙片屈腿5個階段發展。到了南宋和元代的時候,眼鏡的鏡框做工變得尤其精美,材料有銅框、牛角、象牙、甚至玳瑁框的。連眼鏡盒都是蛇皮製作的。

1270年(中國元代),馬克波羅在中國,除了記載中國的風土人情,經濟科技等,同時將眼鏡的製作使用方法帶回了西方。 由此,在西方世界,眼鏡的發明普遍被認為在1268-1289年間, 當時,主要佩戴者是僧侶和學者,由於當時的眼鏡沒有辦法做到像現在這么精準,所以只能架在鼻子上手動調節距離。

到了1452年,隨著眼鏡在西方的普及,受到了中產階級,上層階級的青睞,出現了更優雅,更精美的金銀框眼鏡。 1500年到1899年間,框架眼鏡設計的第一個重要的進展發生在17世紀。固定的鏡架替代了鉚接的鏡頭,使眼鏡可以平穩的架在鼻子上。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眼鏡文化充分反映了一個國家,民族的思想意識形態、道德、價值觀、信仰、風俗習慣等文化特點,隨著各歷史時代文化的發展而發展。它以物質和藝術的結合,通過有形的方式體現出來。它一方面反映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同時也體現著佩戴者的身份、社會地位、思想觀念、興趣愛好等。

C. 眼鏡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

D. 關於眼鏡是何時被發明的說法有哪些

許多書上有這樣一種傳說,早在公元前2283年,中國皇帝就利用透鏡觀察星星,眼鏡是由中國傳到國外的。據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說,中國那時就有人戴用水晶和其他透明礦物製做而成的眼鏡,以此來遮陽光或醫治眼睛疾病。還有一種傳說是:羅馬皇帝尼祿(公元37~68年)非常喜歡綠寶石(綠玉石是一種高貴的鈹硅硅化物的結晶,其中摻有鉻的成分,即成為綠色),他在觀看奴隸爭斗時就配戴綠寶石。

利用透鏡來放大,以便清楚地觀看事物,這是最原始的眼鏡。1267年,培根製成了實物,用來閱讀聖經,但並未普遍使用。義大利北部威尼斯圖書館及比薩修道院均可看見這種實物。

針銷或鉚合是最古老的眼鏡式樣。鏡片鑲配在簡單的木框中,每框有一個短柄,在兩個短柄端互相鉚合。

此後,人們又發明用架腳將兩鏡框連接,固定在耳朵上,不過也有使用皮帶或織帶將眼鏡緊捆在頭部的。這類眼鏡的發明者,是義大利的斯必拿和阿魯馬達斯。

到16世紀眼鏡製造技術又進行了改進,出現了用跟鼻樑寬窄適合的鏡橋聯結在一起的眼鏡。後來又出現了夾鼻眼鏡,然後才出現了用眼鏡腳掛到耳朵上的眼鏡。最早的這樣一副眼鏡是埃爾格雷科在16世紀末製成的。

從1840年起,維也納開始使用玻璃制的眼鏡,而不再用透明的水晶眼鏡了。

磨製眼鏡鏡片的工藝相當復雜,技術發展比較緩慢,直到20世紀初才有正確成像的眼鏡鏡片。它是由阿貝教授、羅爾、亨格合作製成的。

E. 眼鏡是誰發明的

13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

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

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最早發明了近視眼鏡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

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5)鏡腿發明擴展閱讀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

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四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眼鏡的其他種類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激光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

F. 眼鏡是誰發明的

1268年,羅吉爾·培根最早記錄了用於光學目的的透鏡。然而,與此同時,將透鏡裝入框中的放大透鏡用於閱讀已經在歐洲和中國出現了。關於眼鏡是從歐洲傳入中國還是中國傳入歐洲一直存在著爭論。

在歐洲,最早的眼鏡出現在義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鏡的畫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於1352年繪制的,宋朝之前中國已經出現眼鏡雛形。

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6)鏡腿發明擴展閱讀:

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四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眼鏡的其他種類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

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激光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

眼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其他種類的眼鏡包括護目鏡、太陽眼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

眼鏡——網路

G. 專利號為200920222768的眼鏡架是在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專利號為200920222768的眼鏡架是中國人發明的,
名稱: 一種眼鏡架 法律狀態 授權
申請(專利)號: CN200920222768.8 申請日: 2009.09.15
申請(專利權)人: 李海波
發明(設計)人: 李海波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溫州市湯家橋路國大廣場1號門6樓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眼鏡架,包括鏡框和眼鏡腿,所述鏡框與所述眼鏡腿為鑲嵌式連接。所述鏡框的兩側對稱的設有一端開口的凹槽,凹槽的上連接臂上設有上滑槽,凹槽的下連接臂上對應的設有下滑槽,眼鏡腿的一端設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兩端設有連接柱,連接柱鑲嵌在上、下滑槽內。所述眼鏡架的材質為塑料。所述上、下滑槽一端均設有插入口。所述上滑槽的深度與上連接臂的厚度相同。所述連接部的寬度與上、下連接臂之間的距離相等。本實用新型的眼鏡腿和鏡框之間不需要螺絲連接,不存在螺絲松動,連接不緊固的問題,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眼鏡架,眼鏡腿和鏡框易於組裝,而且連接牢固,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於安裝,連接牢固的優點。

H. 眼鏡是誰發明的啊

據資料介紹,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這項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以免受頻繁換兩副眼鏡的折磨。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盡管眼鏡發明誰為先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鏡架為黑漆木框,裝有系結的絲帶,鏡片由水晶磨製,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鏡的深淺標度,是根據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的,這在清史料筆記李光庭所著的《鄉言解頤》中有記載。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I. 眼鏡由誰發明的

羅吉、培根 13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J. 眼鏡有誰發明的。

據說,13世紀中期,英國人培根想發明一種幫人們提高視力的工具,但屢試屢敗。一天他到花園散步,透過蛛網上的雨珠,他發現樹葉的葉脈被放大了許多,竟然連上面的細毛都能看清楚。有所感悟的他立即跑回家,找出一顆玻璃球放在書上,但文字依舊模糊不清。他靈機一動,用金剛石割出一塊玻璃,靠近書本,文字果然放大了。後來,他在木片上挖個圓洞,將玻璃裝上,再安上一根柄,於是,第一個放大鏡出現了,這就是眼鏡的雛形。
這段傳說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眼鏡的發明者至今仍是個謎。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眼鏡出現在13世紀中後葉。有人認為,眼鏡的發明者來自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也有人根據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所記載的「中國老人為了清晰地閱讀而戴著眼鏡」,而斷定眼鏡最早出現中國。

眼鏡發明初期,工匠們只會磨製凸透鏡,直到公元1400年左右,矯正近視的凹透鏡才問世。那時,人們戴眼鏡的方法很奇特,有用紫銅架架在兩鬢角上的;有的用細繩纏繞在兩耳或固定腦後;有固定在帽子里,也有安在手杖上的;有些人後來用繩子將其系在胸前,並逐步發展成長柄單眼鏡。

盡管眼鏡的發明方便了很多視力不好的人,但在發明的早期眼鏡並不流行,因為那時鏡片多用水晶石或其他寶石製成,成本偏高。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雙焦距眼鏡。1937年法國人發明了礌績辟啃轉救辨尋玻默一種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工程師發明了樹脂鏡片,此後,這種鏡片便成為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廣泛使用的隱形眼鏡出自德國人之手。1887年,德國的菲克製造了第一個隱形眼鏡。此後,菲克與法國的卡特合作,用玻璃鏡片來矯正視力,但戴上並不舒服,沒能得到推廣。1937年,第一副用透明塑膠製成的隱形眼鏡誕生——雖然它還有些硬。1948年,美國的凱文·托赫改造了這種眼鏡。從此,一種能在臨床上推廣的矯正視力的隱形眼鏡才算是真正誕生

閱讀全文

與鏡腿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