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細菌的人是誰
300多年前在芬蘭,有個叫列文虎克的年青人,他特別喜歡磨製鏡片,用自己磨製的鏡片觀看各種微小的東西。他磨呀磨,雙手生滿了老繭,一生中磨製了400多塊鏡片。最小的鏡片有針頭大小,而最大的放大倍數竟達300倍。他把鏡片安裝在金屬架上,就成了最早的顯微鏡。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的原生物,並研究了低等動物的繁衍過程,成為人類第一個看到細菌的人
B. 第一個發現細菌的人
荷蘭人,列文虎克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顯微鏡下,就呈現出一個令人驚奇的世界——這
里有成千上萬的「小動物」(微生物)生活著。第一個揭開這個驚奇世界秘
密的,是17世紀最著名的顯微鏡專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因為家境貧寒,16歲便離開學校當
了學徒。在好奇心驅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時間都用來研究、磨製、裝配
玻璃透鏡。在他看來,通過各種凹凸透鏡觀察世界簡直是一種享受。
開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製的透鏡裝配成的顯微鏡,觀察蜜蜂蜇人的
「針」,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蟲的腿等等。隨著制鏡手藝的不斷提
高,列文虎克製成了能放大200倍的顯微鏡,這是當時最好的顯微鏡。
一天,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乾草浸劑,驚奇地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
「小蟲子」在不停地蠕動。他把這些「小蟲子」叫作「微動物」,這就是
首次被人類發現的微生物。列文虎克認為自己發現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
這一消息公諸於眾。此後,每當他在這一領域有所收獲,便寫信報告當時
世界最著名的科學研究管理機構——英國皇家學會。1677年,他報告自己
觀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報告發現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顆粒
(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放大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為了
表彰和鼓勵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國皇家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一個小學
徒終於成了著名科學家。
C. 最早發現病菌的人是誰
現在,人們還經常聽說什麼「艾茲病病毒」、「蘑菇病病毒」等等,「病菌」和「病毒」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們又是被誰最早發現的呢?
其實,「病菌」和「病毒」都是可以使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它們非常非常小,肉眼看不見,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它們的樣子。它們都是被法國傑出的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發現的。
巴斯德於1822年12月27日生於法國汝拉省的多爾。他在偶然中,採用了一種特殊方法,得到了分離的兩種結晶,對立體化學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但使他載入史冊的卻是他在微生物學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即是「病菌」和「病毒」的發現。
1865年,歐洲蔓延著一種可怕的蠶病,法國南部的蠶也大批大批的死掉,使南方的絲綢工業遭到了嚴重打擊。人們向當時是巴黎高等師范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巴斯德求援。他得到消息之後,馬上到法國南部實地調查。他首先取來病蠶和被病蠶吃過的桑葉仔細觀察,一連幾天和助手通宵達旦地工作。
很快,他通過顯微鏡發現蠶和桑葉上都有一種橢圓形的微粒。這些微粒能游動,還能迅速地繁殖後代。他找來沒病的蠶和從樹上剛摘的桑葉,在顯微鏡下,沒發現那種微粒。「這就是病源!」巴斯德興奮地叫了起來。他立即告訴農民,把病蠶和被病蠶吃過的桑葉統統燒掉。這樣,蠶病被控制住了。
通過蠶病事件,巴斯德為人類第一次找到了致病的微生物,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病菌」。怎樣防止蠶病傳染呢?巴斯德帶了病蠶回巴黎的實驗室進行研究。兩年之後,他找到了防止的方法:把產完卵的雌蛾釘死,加水把它磨成漿糊,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蠶有病菌,就把它產的卵燒掉;蠶沒病菌,就把它產的卵留下,用沒有病菌的蠶卵繁殖,蠶病就不會傳染。
1880年,法國雞霍亂流行,怎樣才能使雞不得傳染病呢?這成了巴斯德新的研究課題。不久,他向科學院送上了自己的研究報告,他發現了傳染病的免疫方法。巴斯德把導致雞霍亂流行的病菌濃縮液注射到雞身上,當天雞就死了。病菌濃縮液放了幾個星期之後,巴斯德又給雞注射,雞卻沒有死。經過多次實驗,巴斯德認識到,病菌放一段時間之後,不僅毒性大為減少,而且還有抗病的效力。這樣,他就製成了雞霍亂疫苗,注射後,能增強雞的抵抗力,防止霍亂傳染。
掌握了製造疫苗的方法之後,巴斯德開始研究人類致病的原因,結果發現了多種病菌。他還發現在高溫下,病菌很快就會殘廢,於是他向醫生宣傳高溫殺菌法,可以防止病菌傳染。現在,我們醫院里使用的醫療器械,都要用高溫水蒸氣蒸煮,這就是用巴斯德發明的消毒方法,後人叫它「巴氏消毒法」。他組織學生們和助手們進行了無數次實驗,製成了傷寒、霍亂、白喉、鼠疫等多種疫苗,控制了多種傳染病。現在,兒童要打防疫針,這種免疫方法,就是巴斯德發明的。瘋狗咬人,人就會得「狂犬病」,全身抽搐而死。巴斯德在顯微鏡仔細觀察狂犬的腦髓液,沒有發現病菌。可是把狂犬髓液注射進正常犬的體中,正常犬馬上就會得病死掉。「這是一種比細菌還要小的病源!」巴斯德驚奇地對助手們說。人們就把這種比細菌還小的生物病源叫做「病毒」。
D. 是誰最早發現了細菌
第一個揭開這個驚奇世界秘密的,是17世紀最著名的顯微鏡專家—列文虎克。隨著制鏡手藝的不斷提高,列文虎克製成了能放大200倍的顯微鏡,這是當時最好的顯微鏡。一天,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乾草浸劑,驚奇地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小蟲子」在不停地蠕動。他把這些「小蟲子」叫作「微動物」,這就是首次被人類發現的微生物。1677年,他報告自己觀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報告發現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顆粒(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放大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
E. 細菌的發現者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A、巴斯德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生.他做的一個最令人信服、然而卻是十分簡單的實驗就是「鵝頸瓶實驗」,還發現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故不符合題意;B、列文•虎克是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他用自製的顯微鏡首次發現了細菌.符合題意;C、李時珍是明代著名中醫葯學家,撰《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等,《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故不符合題意;D、珍妮•古多爾,英國動物學家,中學畢業後隻身進入非洲叢林與野生黑猩猩為伍,在動物研究史上第一次揭開了野生黑猩猩行為的奧秘,珍妮•古多爾的發現被譽為西方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是關於部分生物學家的生平事跡的選擇題。
F. 最先發現細菌的是誰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顯微鏡下,就呈現出一個令人驚奇的世界——這
里有成千上萬的「小動物」(微生物)生活著。第一個揭開這個驚奇世界秘
密的,是17世紀最著名的顯微鏡專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因為家境貧寒,16歲便離開學校當
了學徒。在好奇心驅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時間都用來研究、磨製、裝配
玻璃透鏡。在他看來,通過各種凹凸透鏡觀察世界簡直是一種享受。
開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製的透鏡裝配成的顯微鏡,觀察蜜蜂蜇人的
「針」,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蟲的腿等等。隨著制鏡手藝的不斷提
高,列文虎克製成了能放大200倍的顯微鏡,這是當時最好的顯微鏡。
一天,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乾草浸劑,驚奇地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
「小蟲子」在不停地蠕動。他把這些「小蟲子」叫作「微動物」,這就是
首次被人類發現的微生物。列文虎克認為自己發現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
這一消息公諸於眾。此後,每當他在這一領域有所收獲,便寫信報告當時
世界最著名的科學研究管理機構——英國皇家學會。1677年,他報告自己
觀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報告發現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顆粒
(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放大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為了
表彰和鼓勵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國皇家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一個小學
徒終於成了著名科學家。
從此列文虎克工作更勤奮了,成果也不斷產生。1684年,他通過觀察
血液,准確地描述了血紅細胞。1702年,他在觀察輪蟲時,偶然發現雨水
中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是怎麼來的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他做了一個實
驗:收集開始下雨時的雨水來觀察,裡面並沒有微生物。到了第四天再觀
察,就有許許多多微生物和灰塵出現在雨水中。因此,列文虎克得出了一
個結論:風能將空氣灰塵中的微生物帶入水中。以後經過對昆蟲、海貝和
鱔魚等的研究,列文虎克進一步指出:微生物不是從河泥或沙子中產生的,
而是和動物一樣,有卵、幼蟲等完整的繁殖過程。這一有趣的發現使列文
虎克名揚世界。
G. 是誰先提出的細菌概念
細菌最早是被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mhoek,1632-1723)在一位從未刷過牙的老人牙垢上發現的,但那時的人們認為細菌是自然產生的。直到後來,巴斯德用鵝頸瓶實驗指出,細菌是由空氣中已有細菌產生的,而不是自行產生,並發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後人譽為「微生物之父」[1] 。
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βακτηριον,意為「小棍子」。
H. 是誰發現了細菌
列文虎克,荷蘭人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顯微鏡下,就呈現出一個令人驚奇的世界——這里有成千上萬的「小動物」(微生物)生活著。第一個揭開這個驚奇世界秘密的,是17世紀最著名的顯微鏡專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因為家境貧寒,16歲便離開學校當了學徒。在好奇心驅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時間都用來研究、磨製、裝配 玻璃透鏡。在他看來,通過各種凹凸透鏡觀察世界簡直是一種享受。
開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製的透鏡裝配成的顯微鏡,觀察蜜蜂蜇人的「針」,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蟲的腿等等。隨著制鏡手藝的不斷提高,列文虎克製成了能放大200倍的顯微鏡,這是當時最好的顯微鏡。
一天,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乾草浸劑,驚奇地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小蟲子」在不停地蠕動。他把這些「小蟲子」叫作「微動物」,這就是首次被人類發現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認為自己發現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這一消息公諸於眾。此後,每當他在這一領域有所收獲,便寫信報告當時世界最著名的科學研究管理機構——英國皇家學會。1677年,他報告自己觀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報告發現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顆粒 (即酵母菌)。
列文虎克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放大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
為了表彰和鼓勵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國皇家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一個小學徒最終成了著名科學家。
I. 誰知道細菌是誰發現的是怎樣發現的
是一個叫列文的人發現的
一滴普通的雨水放到顯微鏡下,就呈現出一個令人驚奇的世界——這
里有成千上萬的「小動物」(微生物)生活著。第一個揭開這個驚奇世界秘
密的,是17世紀最著名的顯微鏡專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因為家境貧寒,16歲便離開學校當
了學徒。在好奇心驅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時間都用來研究、磨製、裝配
玻璃透鏡。在他看來,通過各種凹凸透鏡觀察世界簡直是一種享受。
開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製的透鏡裝配成的顯微鏡,觀察蜜蜂蜇人的
「針」,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蟲的腿等等。隨著制鏡手藝的不斷提
高,列文虎克製成了能放大200倍的顯微鏡,這是當時最好的顯微鏡。
一天,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乾草浸劑,驚奇地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
「小蟲子」在不停地蠕動。他把這些「小蟲子」叫作「微動物」,這就是
首次被人類發現的微生物。列文虎克認為自己發現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
這一消息公諸於眾。此後,每當他在這一領域有所收獲,便寫信報告當時
世界最著名的科學研究管理機構——英國皇家學會。1677年,他報告自己
觀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報告發現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顆粒
(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放大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為了
表彰和鼓勵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國皇家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一個小學
徒終於成了著名科學家。
從此列文虎克工作更勤奮了,成果也不斷產生。1684年,他通過觀察
血液,准確地描述了血紅細胞。1702年,他在觀察輪蟲時,偶然發現雨水
中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是怎麼來的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他做了一個實
驗:收集開始下雨時的雨水來觀察,裡面並沒有微生物。到了第四天再觀
察,就有許許多多微生物和灰塵出現在雨水中。因此,列文虎克得出了一
個結論:風能將空氣灰塵中的微生物帶入水中。以後經過對昆蟲、海貝和
鱔魚等的研究,列文虎克進一步指出:微生物不是從河泥或沙子中產生的,
而是和動物一樣,有卵、幼蟲等完整的繁殖過程。這一有趣的發現使列文
虎克名揚世界。
希望可以幫到你 呵呵~~
J. 細菌是誰發現的
滴普通的雨水放到顯微鏡下,就呈現出一個令人驚奇的世界——這
里有成千上萬的「小動物」(微生物)生活著。第一個揭開這個驚奇世界秘
密的,是17世紀最著名的顯微鏡專家——列文虎克(1632—1723)。
??列文虎克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因為家境貧寒,16歲便離開學校當
了學徒。在好奇心驅使下,列文虎克把工余時間都用來研究、磨製、裝配
玻璃透鏡。在他看來,通過各種凹凸透鏡觀察世界簡直是一種享受。
??開始,列文虎克用自己磨製的透鏡裝配成的顯微鏡,觀察蜜蜂蜇人的
「針」,看蚊子叮人的嘴,以及小甲蟲的腿等等。隨著制鏡手藝的不斷提
高,列文虎克製成了能放大200倍的顯微鏡,這是當時最好的顯微鏡。
??一天,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乾草浸劑,驚奇地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
「小蟲子」在不停地蠕動。他把這些「小蟲子」叫作「微動物」,這就是
首次被人類發現的微生物。列文虎克認為自己發現了新的未知世界,就把
這一消息公諸於眾。此後,每當他在這一領域有所收獲,便寫信報告當時
世界最著名的科學研究管理機構——英國皇家學會。1677年,他報告自己
觀察到狗和人的精子 ;1680年 ,他報告發現了酵母里含有球形的小顆粒
(即酵母菌)。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放大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為了
表彰和鼓勵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國皇家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一個小學
徒終於成了著名科學家。
??從此列文虎克工作更勤奮了,成果也不斷產生。1684年,他通過觀察
血液,准確地描述了血紅細胞。1702年,他在觀察輪蟲時,偶然發現雨水
中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是怎麼來的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他做了一個實
驗:收集開始下雨時的雨水來觀察,裡面並沒有微生物。到了第四天再觀
察,就有許許多多微生物和灰塵出現在雨水中。因此,列文虎克得出了一
個結論:風能將空氣灰塵中的微生物帶入水中。以後經過對昆蟲、海貝和
鱔魚等的研究,列文虎克進一步指出:微生物不是從河泥或沙子中產生的,
而是和動物一樣,有卵、幼蟲等完整的繁殖過程。這一有趣的發現使列文
虎克名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