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誰
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1)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擴展閱讀
蔡倫造紙——
他全神投入,茶思飯想,日夜琢磨。一天,他面對著正在磨面的石磨出起神來:把麥粒磨成面,然後既可做成很大的饃饃,又可攤成薄薄的餅子。那麼,對於竹簡,是否也可以這么處理呢?他試著將竹簡裝進磨眼,只聽「嘶嘶啦啦」直響,卻怎麼也沒有磨碎,更沒有成粉——又失敗了!
蔡倫仍不甘心,他又把竹節和破布、舊魚網等放在石臼中,揮舂用力,一下,兩下,三下……堅持舂個不停,終於成了渣、成了粉。然後泡在水裡,水面上便立刻形成一層薄膜,真的像是薄薄的煎餅。輕輕揭下來,貼在牆上,晾乾,
再在上邊試著寫字,只覺非常光滑流暢,而且轉眼間墨跡就干,和竹簡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就是蔡倫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所造的紙。他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不朽貢獻。
2. 誰是造紙術的發明者-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2)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擴展閱讀: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桿、稻桿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
3. 蔡倫是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
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而蔡倫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
蔡倫是東漢的一個宦官,他只是總結了前人造紙術的經驗,在公元105年改進了造紙術.
所以後來有人就稱這為"蔡侯紙"
4. 歷史上造紙術的發明者不是蔡倫,到底是誰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東漢的蔡倫就是造紙術上的發明者。那麼,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中國古代造紙術那些鮮為人知的的秘密。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當時,蔡倫把他在尚方製造出來的一批優質紙張獻給漢和帝劉肇,漢和帝很稱贊他的才能,馬上通令天下採用。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用於文字的書寫,引發了書寫材料的革命。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造紙術的出現,引起了書寫材料的革命。在這場書寫材料的革命中,蔡倫雖然並非是造紙術的發明者,但他改進了造紙術,以其重大的貢獻而留名青史。各位,你認為呢?
5. 東漢尚方令蔡倫在歷史上是造紙術的發明者
不對,蔡倫是改進者而非發明者。
蔡倫(61[1]-121[2]),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3]。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改進了造紙術,終於製成了「蔡侯紙」[3][4]。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3],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5]。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6]。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7]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5],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8]。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5]。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9]。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10]。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7]。
6. 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在當時是干什麼的
永平末年(75)入宮為宦官。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兼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省洋縣龍亭鋪鎮),食邑三百戶。蔡倫為人敦厚謹慎,關心國家利益,曾「數犯嚴顏」,匡弼時政。勤奮好學,辦事專心盡力。
永元四年(92),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元興元年(105),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贊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人們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