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三大創造性游戲觀察記錄表怎麼寫
注意力 A專注B願意 C偶爾注意D游離 參與度 A積極B願意 C隨意D淡漠 情緒態度 A興奮B愉快 C平靜D低落
『貳』 小班積木參與的創造性游戲有哪些
如果你是他們來的新老師源,你首先需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喜歡上你,這樣他們才不哭,使他們的家長放心,家長才願意讓他們的孩子來上你所工作的哪個幼兒園.方法嘛.有以下幾點,但都不是我個人意見,是我找的.希望你能得到啟示. 有本幼兒園游戲大全,。
『叄』 小班用積木操作的創造性游戲有哪些
教學目標復 1、培養幼兒注意聽同制伴說話,懂得簡單的應對。
能聽懂對方的話,並運用語言進行協商。
教學准備: 准備積木若干盒。
(兩個幼兒一盒) 教學過程 1、幼兒自願結合,兩個一組,同用一盒積木。
即將每盒積木分為兩份,每個幼兒一份。
『肆』 小班美術蛋糕創造性游戲
可以到青島子墨美術學習,有手工課 輕黏土蛋糕創意製作,就在南京路第三幼兒園北邊
『伍』 小班幼兒游戲特點
1小班幼兒游戲的特點:以象徵性游戲為主
象徵性游戲:
幼兒園的角色游戲亦稱象徵性內游戲,它是一種容幼兒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
象徵性游戲的典型是:
幼兒藉助自己的身體或者其他物品,來再現不在眼前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例如:
伸出手臂,說自己在「開汽車」;拿椅子當「馬」騎。
三歲以前,幼兒象徵性游戲中往往沒有角色,只有動作的象徵。三歲以後,幼兒的游戲中開始出現角色。
例如:
抱著玩具娃娃「給寶寶餵奶」;站在椅子上當「警察叔叔指揮交通」。
象徵性游戲是2-7歲學前兒童最典型的游戲形式。
『陸』 如何指導小班幼兒的平面造型游戲
結構游戲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游戲。在結構游戲中,幼兒利用積木、積塑、沙、粘土等材料,進行建造、插接,反映建築勞動、建築物及各種物品。本文主要論及幼兒利用積木進行建造的活動。 怎樣使幼兒對結構游戲產生興趣,使幼兒在建構能力以及創造力、想像力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呢?通過一個學期來分三階段對幼兒有針對性的引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入園初期階段 1 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表現 幼兒剛入園,對集體生活處於適應階段。他們的建構水平不同,有的幼兒不認識建構材料, 對建構活動無興趣,往往是無目的地玩弄和堆砌材料。建構中幼兒堅持性較差,注意易分散,小肌肉的控制能力不強,建構的時間也很短。 2 引導要點 2.1 創設情境,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教師通過上課、參觀、散步、觀察圖片和模型等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並通過談話、繪畫的 方式加以鞏固。例如引導幼兒觀看一些單一的物體——大門、樓梯、圍牆、房屋的平面造型、汽車的側面造型等。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一定的情境,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可以增強幼兒游戲的目的性和興趣。例如:「我們搭個幼兒園吧,讓小兔進來玩。」於是幼兒開動腦筋,搭小路、大門、圍牆等。教師也可以和幼兒一起創設缺少某一玩具或材料的情境,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2.2 提供適宜的材料供幼兒使用 2.2.1 材料的提供。針對這一階段孩子的特點,教師在提供材料時應注意選擇積塑的體積要 大,又要便於幼兒拿放,色彩要鮮艷,形狀要單一。如大型積木等。還要為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的的建構材料。如小積木形狀多、體積小,適合於有一定建構經驗的幼兒使用;大型積木體積大、形狀單一,較易成型且操作簡單,適合於剛開始接觸結構游戲的幼兒使用。 2.2.2 材料的使用。幼兒入園後的頭兩個月,一方面 ,我們主要引導幼兒認識各種積塑的形狀、顏色、大小等,摸索各種材料的多種使用方法。如採用「鋪路」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鋪平和延長的技能;搭建「幼兒園」、「街道」、「花園」等,引導幼兒在建構中將有顏色的一面對著自己;幫助幼兒形成左右對稱的概念;鼓勵幼兒向別人介紹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我們鼓勵幼兒和夥伴一起玩,學慣用禮貌語言(請、謝謝)借還玩具,不爭搶,不哭鬧,學會請求別人的幫助。幼兒入園後2~4個月,已經掌握了一些建構技能。我們主要鼓勵幼兒鞏固所學技能,掌握平衡、對稱的要領。比如,用架空的方法搭長椅、房子,用搭「大樹」的形式學習壘高技能,掌握高度與平衡的關系。這個階段,幼兒很想用建構的方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實物。我們就用結構分析的方法幫助幼兒用不同的幾何圖形來表現物體的各個不同部分,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各種材料的用途,知道一物多用、多物一用的道理。常規方面,我們鼓勵幼兒在教師幫助下收拾整理自己的游戲材料,學習遵守規則,學慣用禮貌的語言向同伴借物品,培養幼兒禮貌待人的行為及信賴別人的意識。 2.3 講評 教師以表揚為主,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講評時間短,講評對象的面廣,形式多樣化並且有趣味性(如拍照、小動物找家等)。 入園提高階段 1 幼兒的特點及表現 本階段幼兒已認識各種材料,並且基本掌握了它們的用途,對周圍的事物也能用簡單的平面建構的方法表現其主要特徵。如在建構滑梯時,幼兒已能用分部建構再連接組合的方法表現滑梯的台階、梯身等部分。但是,該階段幼兒的建構造型很單一,還不會裝飾細節部分,反映的物體也不夠逼真。 2 引導要點 2.1 引導幼兒由平面建構轉向立體建構 2. 1.1 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是由哪些形體構成的,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形體概念(長方體、正方體等),認識各種形體的簡單構造。 2. 1.2 引導幼兒觀看事物的某一部分,並予以充分展開,把某些局部達成立體化。如在建構汽車、時,教師可出示一個「小動物」並提問:汽車是給旅客坐的,可是旅客坐在哪裡呢? 2. 1.3 引導幼兒由單個物體的部分立體建構發展到單個物體的全立體建構。在幼兒有了部分立體建構經驗後,教師可用語言引導和暗示,使幼兒很容易遷移原有的經驗,使某一事物全部立體化。教師應注意指導幼兒做好各部分的銜接,使之合理化並節省材料,還應該讓幼兒注意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此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蓋頂裝飾技能,如四邊裝飾、中心裝飾等。 2. 1.4 引導幼兒觀察同一事物的不同造型。如在房屋的建構中,引導幼兒觀察方房子、長房子、圓房子,初步學慣用組合的方法搭建房子(如後高前低、兩邊高中間低、中間高兩邊低等)。教師還應引導幼兒較為逼真地反映事物。如,汽車有4個輪子,亭子的頂有尖有方,寶塔是由下往上逐漸縮小的。 2.2 材料的提供及使用 進行立體建構後,孩子們對各種長板的需求量增大。教師可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小、長短適中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平面板,並引導幼兒了解和發現各種材料的用途和不同的表現效果,如不同長短的板可以建構不同大小、形狀的物體等。同時,鼓勵幼兒選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同一事物,學會使用替代材料。在常規方面,要求幼兒學習由上而下收拾整理材料,並能按照標記將積木放在籃子里,擺在架子上。在收玩具時,做到盡量不發響聲。 2.3 講評 要讓幼兒多參與講評,使他們願意介紹自己的作品,從中體驗建構的樂趣,並為自己的成果而感到驕傲,逐漸地引導幼兒說出建築物是用什麼材料搭的,學慣用比較的方法說出自己的建構物與別人的建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講評時不要面面俱到,應有側重點,但時間不要太久。
『柒』 小班幼兒以象徵性游戲為主,我們需要做的是
樓主您好:一、以主題游戲為主 主題游戲式幼兒的物質、文化和社會活動,主題游戲有情境活動,有角色分工,投入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情緒,使游戲達到兒童游戲的高峰。 二、運用與現實物相仿的代替物 象徵性游戲的重要特點是運用於不相乾的事物代替。
『捌』 幼兒園小班的游戲
讓幼兒創造性的玩、創造性的游戲! 這方面在幼兒的玩耍上就有表現出來。例如在幼兒園繪畫課上,一個小朋友拿起一隻紅色的蠟筆在圖畫簿上隨意的來回塗著,並沒有依照圖形的線條畫,也不考慮天空與草地是否應該塗上紅色。這時,有的老師就會說:「不對,不對,不是那樣的!注意看,你應該這樣畫才對!」又如在家有位父親為兒...子買了一整套玩具火車,到家做父親的迫不及待的動手打開盒子,趕緊將軌道連接起來,可是兒子抓起一節車廂,丟到屋子的一角。「不,不,!」父親說,「你應該將車廂防在路軌上,像這樣!」兒子把車廂放到車軌上向前推,但馬上就翻倒了。「不,你必須先上發條,然後在用火車拖著列車跑!」可憐的孩子卻沒有力氣上緊發條,更不關心各種現實的規則。十分鍾後,小兒已失去耐性,甚至出現討厭這玩具火車產生不愉快的情緒。所以在幼兒游戲或玩耍時,成人過分熱心地參與其事或對幼兒游戲提出過多的要求限制了他們的思考范圍,而且幼兒在游戲時,總是假設自己是唯一的主角,因而樂在其中。如果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去玩,或被人控制了自己的動向,就回失去游戲的興趣,造成「監視」孩子游戲的反效果。 創造性的玩! 第 一、根據幼兒的特點玩。針對孩子的年齡、興趣、需求和能力,鼓勵和重視孩子與此相適應的玩。例如我發現我班幼兒對穿線板這個手工活動非常的感興趣,手工活動符合大 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對它又感興趣,而且本班幼兒有能力完成,我們就可以鼓勵幼兒玩,可以讓幼兒試著把穿線板的紋路穿的更復雜些。 二、把幼兒的經驗帶入游戲中玩。幫助孩子把自己的經驗帶入玩耍中,使他們的玩法更具創造性,較少的模仿性,玩出自己的特色。如幼兒在玩角色游戲娃娃家時,可以引導他們把自己在家的生活經驗帶到娃娃家的游戲當中。如果這樣每個幼兒都把自己不同的經驗帶入其中,那幼兒就能玩出自己的個性,玩出自己的特色來,或者有的幼兒在玩娃娃家這個游戲時帶自己的娃娃去玩一些自己在家想去玩卻被父母制止的事,現在就可以帶自己的娃娃去玩,充分的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減少其模仿性。 三、根據幼兒的需要玩。觀察孩子的玩耍,了解他們的活動和興趣,從中知道通過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來進一步開發新的玩法。就這點我觀察到我半幼兒在晨間鍛煉玩跳圈的時候,大部分幼兒對此已不感興趣了,我就把本來是擺成直線的圈擺成弧形或蛇形等,通過不斷的變換圈的擺放形式並且適當的增加拳的數量,這時我發現幼兒對跳圈又感興趣了,又喜歡玩了而且玩的很投入。變換游戲的方法可以增加兒對游戲的興趣可以慢慢的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創造新的玩法。 四、幼兒創造性的玩。仔細選擇玩具,有多種玩法的玩具會激發最有價值的玩,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給孩子許多創新的玩法和機會。而許多新玩具往往起不到這種作用。還是拿幼兒玩圈來說教師可以給幼兒人手一個圈,給他們自己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研究、去發現、去創造新的玩法。相對的有的新玩具幼兒只是為了嘗嘗鮮,所以給孩子選擇或製作玩具時一定要注重其多玩性和創造性。 五、成人適當的引導幼兒去玩。在孩子玩的時候成人要親自參與做一個跟隨者,在適當的實際給予暗示即可,不要打擾 他們,如幼兒在玩娃娃家時,有的幼兒抱寶寶不是抱著寶寶的身體而是擰著寶寶的一條腿或是胳膊,或出現其他錯誤時,這時教師可以親身參與其中,以同伴的身份去引導他們。例如,老師可以抱著另一個寶寶走到她面前說:「你怎麼這么對你的寶寶啊,你不喜歡你的寶寶嗎?你這樣寶寶會很疼很難受的,你看我是怎麼抱我寶寶的,所以我的寶寶很喜歡我,你如果向我這樣抱寶寶,寶寶也會很喜歡你的!」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怎樣才是正確的,這樣要比教師立刻出現在他們面前並且一頓指責再叫他們改正錯誤效果要好的多。而且這樣就回阻礙幼兒的創造性,因為幼兒會很小心的玩怕自己會再出錯誤挨批評。因此,成人怎樣參與孩子的游戲也很重要。 六、讓幼兒自由的玩。盡量為孩子安排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玩。著不僅讓他們明白了玩的重要性,還能開發他們參與有意義的,愉快地玩的能力。因為游戲活動自由活躍的氣氛能使幼兒情緒高漲,幫助幼兒解除或鬆懈緊張情緒,這些都能促使幼兒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他們玩的開心、玩的盡興。讓幼兒保持愉快地心情大膽的玩。但是有時也要根據本班的人數、場地、特點等,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七、讓幼兒健康的玩。媒體的內容有時對孩子的「玩」影響就很大,若有發現孩子沉溺於媒體的暴力或不健康的東西時,這時家園應共同引導教育幼兒不要輕易的責備孩子或對孩子產生偏見,與其家長聯系針對這些問題共同幫助幼兒,例如對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或節目內容進行一定的限制。 總之,我們盡量讓幼兒創造性地玩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最終開發出對他們社會性、情感和智力發展都有益的游戲,並結合實際情況讓孩子玩出自己的個性,玩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