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油筆和電子表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圓珠筆的發明人是匈牙利記者比洛和他的哥哥奧爾。
山崎淑夫:發明液晶電子手錶
1965年山崎淑夫大學畢業。日本青年總是很喜歡任職於大企業,他們認為這樣比較牢靠。當時的山崎淑夫第一想去豐田汽車,第二是喜歡東芝,第三是松下。但他的指導教授卻給他寫了一封信,推薦他去一家名叫精工舍的小公司上班。他猶豫了很久,但最終還是聽從了教授的意見。這家製表公司今天的全稱便是大名鼎鼎的精工愛普生的母公司。
這一去,他便在這家當時名不見經傳的精工製表公司一直干到今天,當年的青年如今已是一頭華發。然而很多時髦青年今天看到這位老人,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手腕上就戴著人家的發明——山崎淑夫是液晶顯示電子表的發明人。小小的電子表是山崎一生最引以為豪的發明。
「我進入精工公司後一直從事研製工作,沒日沒夜地做,周圍的雇員都是一樣拚命的。」 每當向媒體或者後輩說起這件成功的往事,山崎總是感到十分欣慰,「研究定位在新手錶的研製上,當時還有很有日本企業沉迷於機械式手錶的成功,但是我認為消費者期待更好用的手錶。」
為了新手錶,他一個人單槍匹馬苦苦鑽研,經常是在別人下班以後還在廢寢忘食地反復試驗。精工製造的老社長注意到了這個勤奮的年輕人,給了他很多關照。大約失敗了數百次之後,4年後的精工拿出了第一塊液晶顯示電子手錶。
就在產品即將投放市場前夕,社長還在問山崎,問他有沒有把握成功,言下之意是如果沒把握,現在收手還來得及,但山崎堅定地回答有把握。精工企業遂投入了巨資,打出了「精工表」品牌。在1973年,精工製造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塊液晶顯示式數字石英手錶「精工石英06LC」。
事實證明,液晶電子表以其精確、廉價、節電和款式多樣化的優點,廣受青睞,帶動了手錶行業的一場革命,精工表的利潤迅速提升,其他日本廠家也紛起效尤。精工製造也是憑借了小小的電子表,一舉趕上東芝和松下。
山崎淑夫由此悟出了道理:世上無難事,關鍵是事在人為。一個公司起初沒有名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墮落,不思進取。「只要有不斷創新的思想,腳踏實地不斷努力,企業就會由小變大,產品就會由不知名到躋身於世界知名品牌之列。」山崎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啟迪著後來人。
從電子表到列印機:研發氛圍造就經理人
早在上一世紀60年代,精工舍就有著濃郁的技術研發氛圍和「自由奔放」的工作風格,類似美國企業的研發氛圍將精工與很多日本企業區分了開來,對山崎也影響很大。
與許多大公司不同的是,這里的研發並不規定一個特定的題目,也不局限在當時公司的主營業務鍾表製造當中。研究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覺選擇課題進行研究,除了電子手錶之外,山崎的研究課題就是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液晶顯示體。
液晶現在是一種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材料,但在40年前幾乎不為人知,周圍進行其他開發工作的研究人員也常常對這項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山崎每天要努力說服周圍的人,同時不斷地探索研究材料的可能性與實用性。
但是隨著研究的日漸深入,新的成果不斷涌現,山崎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價值也逐漸體現出來。在之後的二十年裡,愛普生不斷開發出各種液晶產品,現在液晶已經成為愛普生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應用范圍遠遠超越手錶。
精工公司從一家制機械表的小公司發展到在世界上首家以獨有的技術和電子元器件開發出精工牌石英手錶和液晶顯示手錶的大公司,而後又建立以開發生產列印機、彩色列印機為主的愛普生公司,後來這個子公司逐漸成為了集團的核心資產,它的名氣蓋過了集團的名字。
在自由開放的研發氛圍中,愛普生在很多領域內都擁有了獨特的技術,取得了領先的科技成果。在愛普生的發展歷史上,企業很多「世界第一」。除了成功研發第一塊液晶顯示手錶外,愛普生還是全球第一台小型列印機EP-101、第一台液晶攜帶型彩色電視機的發明公司。這些都是精工集團從成立伊始就將技術作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推動力的必然結果。
主持液晶顯示研發的山崎淑夫也由一個普通的技術員逐漸進入公司核心層,但是他的脾氣沒有變。正如他自己所說,「提出構想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今天愛普生的許多研發人員仍然在這種樂趣中充滿創造力地進行各個領域的技術開發,這些成果經過商業化的過程,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的生活,並逐步實現愛普生「以時間和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為人們提供更多舒適與愉悅」的宿願。
老將請命:山崎淑夫來到中國
很多日本企業的功臣只要一生中為企業做出一兩樁重大貢獻,就會被日本企業以「終身聘用制」供養起來,不少人雖然進入了高級管理層,但是再無建樹。而山崎淑夫不同,正當他功成名就,擔任精工愛普生集團董事,可以舒舒服服安度下半生時,他又主動請纓,希望能夠從科研領域向高級管理者轉型,愛普生就把尚在開發中的中國市場交給了這位老人。
山崎淑夫來到了陌生的中國。1998年8月,他出任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長。愛普生在中國開展業務始於1985年,先後在深圳、北京、天津等地設立代表處和合資企業。1996年又在蘇州大規模投資,建立了電子元器件的製造公司。至今,愛普生在中國共設立了26個分支機構,擁有超過兩萬名本地員工。
龐大的中國市場、復雜的商業局勢無疑是對山崎淑夫的重大挑戰,他以前既不懂中文,也很少接觸商業管理。就像當年接觸液晶顯示技術一樣,山崎淑夫拿出「愛迪生尋找燈芯材料」的精神來學習。「我犯錯,然後我改正,下一次我就不會犯錯。越學習,我犯的錯誤越少。」
他上任的兩年多來,統籌指揮,推動愛普生又在中國投資總計6500萬美元。期間,愛普生經歷了東南亞金融危機,不少日本企業從發展中市場抽資,愛普生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中國肯定是未來全球的生產和銷售基地。」山崎極力支持中國市場。
大企業的跨國銷售往往帶有一定的「國別歧視」,有的日本產品在歐美市場應用了第一流的技術,卻只是以二流產品的價格出售,到了不發達地區則相反。山崎對此極為反感,「我們是從一個設計生產手錶的小公司發展起來的,一定要繼承了生產手錶時那種一絲不苟的精神。只有奉行顧客至上的宗旨,以敬畏之心面對『上帝』,以認真負責精神對待質量,才能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愛普生也才能成為一家令人信賴的優良企業。」
山崎多次往返於中國與日本之間,在他的大力推動下,愛普生提前兩年將前沿的產品線帶入中國市場,並進行合資生產。愛普生進一步打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最近3年來,愛普生中國公司的銷售額以平均25%以上速度遞增。
2002年數碼相機的普及帶動了數碼列印市場。而來自國際市場的統計數據,83%的數碼相機用戶選擇列印的方式輸出照片。正當新一年愛普生積極拓展產業鏈,籌劃加大投資額度的時候,意外的SARS疫情爆發了。圍繞要不要繼續在中國投資,愛普生內部有很多想法,擔任董事長的山崎淑夫也快要到任,他完全可以將麻煩的決策給繼任者。
但是老山崎畢竟是員老將。為了進一步鞏固市場優勢,他支持愛普生大幅增加在華投資。愛普生在非典時期「逆水行舟」,宣布加大在華總投資額,從原來的29億日元增加到49億日元。「我們有堅定的決心來開拓這塊市場。中國的市場應用會越來越成熟。」山崎離開中國時對人說。
2003年2月,山崎淑夫結束了在中國近5年的任期,返回精工愛普生公司日本總部工作。原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竹林紀久接任董事長職務,愛普生十分自然地完成了人事交接。
目前的愛普生正致力於建立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從輸入到輸出的彩色信息系統。未來的IT世界顯然會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看到色彩就會想起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不管他們是有名氣還是無名氣。
② 筆是誰發明的
毛筆的起源:史記中曾記載:「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以御北方專匈奴,蒙恬取山屬中之兔毛以造筆」,文房四譜上也記載:「昔日蒙恬造筆,以拓木為管,鹿毛為柱,兔毛為被,此乃謂蒼毫也」,博物志雲:「秦之蒙恬將軍取狐狸毛為柱,兔毫為被以書」,因此,我們通常稱蒙恬將軍為毛筆的史祖。毛筆的發明過程,最早可朔自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仰韶文化期,雖然沒有足夠的文字記載可資證明,但由已出土的仰韶彩陶上的花文研究,可能是由類似毛筆的工具所繪制而成,及至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可明顯的看出刀刻的甲骨文邊緣,是先用毛筆書寫其上再刻成的,可見此一時期已有毛筆的存在。周朝的青銅器上所鑄的文字,依其字形判斷,已明顯可知系由柔軟的筆尖所書寫筆觸的痕跡,由書寫的形狀與筆意,知道書寫的工具—也就是毛筆,1954年在湖南長沙郊外的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時代楚墓文物中,已有多種古毛筆及其相關之書寫文物,這是首度使我們對漢朝以前的毛筆形象的想像,真像大白,該批文物中的毛筆稱之為「長沙筆」是由高級的兔毫所製成毛長2.42公分,筆管長達16.6公分,筆管是由細竹製成,製法是將兔毛夾插於管端,以細絲綁緊後用漆固定,此一製作在技術上已是相當高超。
③ 筆是怎麼發明的
筆的祖先是被中國文人譽為「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鵝毛筆由古代的埃及人發明。1829年,英國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製出鋼筆尖。美國人華特曼在1884年發明了比較實用的自來水筆,即今天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鋼筆。
④ 筆是怎麼發明的
鉛筆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紀,人們用鉛和銀棒寫字,這種工具與其說是在寫字不如說是在刻字.到了15世紀義大利(Italy)製造出第一根鉛錫筆芯.
英國在1658年發現了石墨礦,它使寫字工具發生了一場革命,盡管這種筆當時非常昂貴.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鋼筆
鋼筆是一種主要以金屬當做筆身的筆類書寫工具,透過中空的筆管盛裝墨水(多為黑或藍),通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再經由鴨嘴式的筆頭書寫,寫時輕重有別,可說是西方書法的書寫工具。大部分鋼筆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來填充墨水。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發展進程很緩慢,不過,直到第19世紀初期,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穩定加速流的鋼筆。只有3點關鍵的發明,卻使鋼筆成為廣泛受歡迎的書寫工具。這些發明就是:銥制的金鋼筆尖、硬橡膠和自由流動的墨水。
毛筆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將,曾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保衛國土,在毛筆發明前,中國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傳說蒙恬率軍駐扎在邊疆,需要經常向秦始皇奏報軍情,由於邊關戰情變化很快,文書往來非常頻繁,而刀刻速度又較慢,情急之下,蒙恬從兵士的裝備上撕下一撮紅纓,綁在竹竿上,蘸著點顏色寫起來,覺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製,作了許多能寫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們常打狼,剝皮後,將狼毛製成筆頭。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筆的工具。這就是後來的狼毫毛筆和羊毫毛筆的來歷。這樣看來,說蒙恬發明了毛筆卻也當之無愧。
但1954年6月,在長沙左加公山發現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戰國古墓,隨葬品中有一個竹筐,竹筐內發現了毛筆,筆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這是至今為止發現時代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筆,比蒙恬用毛筆時間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點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繪有人面紋、魚紋、鳥紋、鹿紋、三角紋等多種花紋,彩陶的製作過程是先在軟的陶坯上描繪圖案,然後烘燒,推測當時的描繪工具應是毛筆類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工具。但由於沒有實物,只能是推測,如果確實是毛筆一類的工具,那麼毛筆的發明時間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了毛筆,目前還是個謎。
⑤ 電子白板筆的發明者
電子白板筆是和電子白板配套使用的,除了少數的例如紅外、壓感、光學這些可以通用的毛氈頭的操作筆外,還有例如電磁感應白板等使用的一些專用筆。電子白板筆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了,因為它是和電子白板屬於一整套系統的東西,其外觀、功能也是在不斷演化和發展的。電子白板的出現,其初衷是使用者可以在顯示屏幕上直接操作計算機,這本身就不算是一項實際意義上的發明,只是滑鼠這些輸入設備的一個延伸吧。所以,具體的發明者,還真的沒有記載。
⑥ 筆是誰發明和演變的
史傳秦蒙恬造筆。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作戰,他都要定期寫戰報呈送秦王。當時,人們用竹簽寫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沒寫幾下又要蘸。 一天,蒙恬打獵時看見一隻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心中不由來了靈感。他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插在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試了幾次,效果還是不行,於是隨手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石灰坑裡。
有一天,他無意中看見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筆。撿起來後,他發現濕漉漉的兔毛變得更白了。 他將兔毛筆往墨盤里一蘸,兔尾竟變得非常「聽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 原來,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變得柔順起來。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 。
(6)電子筆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上下五千年,形成自己的燦爛文化,古代常稱的「文房四寶」,就是傳統文化的外在體現。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其中四寶之首的筆,即毛筆,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產品。
在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文人都是用它揮灑奇思,宣洩情懷。文人以筆為鋤,以紙為田,筆耕不輟,因而漫長的中國歷史便成了「筆下春秋」。
毛筆,比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歷史更為悠久,可後者已退出歷史舞台,而毛筆與近代出現的鋼筆、鉛筆、圓珠筆,並稱為當代四大筆,在當今的書畫史上依然大放異彩,其生命力之強大令人嘆為觀止。
關於毛筆始於何時,眾說紛紜。最有故事性的說法要屬秦國大將軍蒙恬造筆。《史記》《博物志》等書籍上都有記載,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於是「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製成毛筆。
因為這個傳說,蒙恬被尊為毛筆的始祖。浙江省湖州善璉百姓建「蒙公祠」,於每年蒙恬生日時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沿襲至今。但據史家考證,中國毛筆起源遠早於此,至少有6000年歷史。
⑦ 20年後我發明了電子筆的作文該怎麼寫
20年以後我想發明一個音樂盒,這個音樂盒是用紙做的,它非常的漂亮,上面頂著一版朵小花.擰一下小花音樂盒權就會展開翅膀飛起來.等媽媽工作累了它就會飛到媽媽的辦公室放開美妙的聲音.其時,這個音樂盒的翅膀變長還可以掃地呢.還有,這個音樂盒就像機器人的功能一樣大.把音樂盒的蓋子打開還可以當電腦用呢.這種電腦不用按鍵盤,只要在一個字母上點一下,屏幕上就會出現幾個選擇.這個音樂盒上還有一個按鍵,按一下音樂盒打開後,裡面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化裝品.如果我20年能發明出這樣的東西那就再也好不過了.
⑧ 發明自動電子筆作文
在圓珠筆發明之前,寫字是一種十分冒險的事情。用自來水筆寫字,你必須經常把筆蘸到墨水瓶里灌水,還不得不忍受經常漏水的煩惱,最後黑墨(中國發明的)在紙上幹得很慢。 這些問題於1888年10月30日,首先被一個叫做約翰勞德的鞣革工人解決了。之後他對此發明進行了專利登記。他發明了一種筆尖帶有一個旋轉圓珠的,能從墨水囊中不斷獲得墨水的鋼筆。盡管這種鋼筆還是漏水,但是在皮革上寫字要比自來水筆好使得多。勞德先生沒有充分利用它的專利。假如他利用了,我們今天所談論的就應該是「勞德」牌圓珠筆而不是「比羅」牌圓珠筆了。 匈牙利人拉茲羅比羅(1899—1985)最初學習醫學,但是沒有畢業。他在從事新聞業之前做過催眠術士和賽車手。 比羅對新聞墨水和自來水筆里的墨水乾燥時間的差異感到好奇,就和搞化學的兄弟格奧吉試驗將一個小型的圓珠安裝到鋼筆上,鋼筆隨著圓珠的轉動將墨水引到筆尖。從此,比羅圓珠筆誕生了。 兄弟倆於1938年將這種圓珠筆申請了專利,1940年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移民到了阿根廷,並於1943年在那兒重新申請了專利。這種筆的早期用戶之一就是英國的皇家空軍,因為他們發現這種筆在高空中書寫性能良好。皇家空軍的使用使得「比羅」這個名字在英國成為了圓珠筆的同義詞。 第一批向公眾出售的比羅圓珠筆生產於1945年。同時,比羅將生產筆的方法授權給法國人馬塞爾比希。 比希將自己的公司取名為「BiC」,他將比羅的筆進行改裝之後,建立起了批量生產線。這意味著這種筆的銷售價格將極為便宜。 今天,BiC圓珠筆是全世界圓珠筆市場的領頭羊,年銷售額為13.8億歐元。2005年,他們銷售了他們的第1000億枝筆。暢銷的BiCCristal圓珠筆每天的銷售量為1400萬件。 阿根廷人為了表示對比羅的尊敬,定於每年9月29日他的生日這天為阿根廷的發明家節。
⑨ 筆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鉛筆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紀,人們用鉛和銀棒寫字,這種工具與其說是在寫字不如說是在刻字.到了15世紀義大利(Italy)製造出第一根鉛錫筆芯.
英國在1658年發現了石墨礦,它使寫字工具發生了一場革命,盡管這種筆當時非常昂貴.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2、鋼筆
鋼筆是一種主要以金屬當做筆身的筆類書寫工具,透過中空的筆管盛裝墨水(多為黑或藍),通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再經由鴨嘴式的筆頭書寫,寫時輕重有別,可說是西方書法的書寫工具。大部分鋼筆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來填充墨水。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發展進程很緩慢,不過,直到第19世紀初期,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穩定加速流的鋼筆。只有3點關鍵的發明,卻使鋼筆成為廣泛受歡迎的書寫工具。這些發明就是:銥制的金鋼筆尖、硬橡膠和自由流動的墨水。
3、毛筆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將,曾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保衛國土,在毛筆發明前,中國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傳說蒙恬率軍駐扎在邊疆,需要經常向秦始皇奏報軍情,由於邊關戰情變化很快,文書往來非常頻繁,而刀刻速度又較慢,情急之下,蒙恬從兵士的裝備上撕下一撮紅纓,綁在竹竿上,蘸著點顏色寫起來,覺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製,作了許多能寫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們常打狼,剝皮後,將狼毛製成筆頭。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筆的工具。這就是後來的狼毫毛筆和羊毫毛筆的來歷。這樣看來,說蒙恬發明了毛筆卻也當之無愧。
但1954年6月,在長沙左加公山發現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戰國古墓,隨葬品中有一個竹筐,竹筐內發現了毛筆,筆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這是至今為止發現時代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筆,比蒙恬用毛筆時間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點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繪有人面紋、魚紋、鳥紋、鹿紋、三角紋等多種花紋,彩陶的製作過程是先在軟的陶坯上描繪圖案,然後烘燒,推測當時的描繪工具應是毛筆類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工具。但由於沒有實物,只能是推測,如果確實是毛筆一類的工具,那麼毛筆的發明時間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了毛筆,目前還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