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勞動資料與資本的區別
勞動資料與資本的區別即是勞動生產力與資本生產力的區別,因為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其社會生產力的不同,所以二者的區別是:
第一,概念不同:勞動生產力是具體的有用的勞動的生產力;資本生產力是抽象的勞動的生產力亦即價值的生產力。
第二,作用不同:勞動生產力的作用是決定有目的的生產活動在一定時期內的效率,效率越高產品的數量越多,產品的數量與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資本生產力的作用是決定價值的量的增加,而價值的量與抽象的勞動量成正比,與勞動生產力成反比。但是資本主義需要價值量的增加或者價值的增值,這種價值的增值,是靠減少工人必要勞動即工資的量相應增加相對剩餘價值來實現的。因此,勞動生產力作為資本生產力與相對剩餘價值成正比。
第三,目的不同:發展勞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物質財富亦即勞動的客觀條件(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以及生活資料)的數量,以便滿足社會生產和人的生存需要;發展資本的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價值財富或者貨幣財富。
第四,計量不同:勞動生產力是用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自然單位計量;資本生產力是用價值計量即用貨幣計量。
第五,財富不同:發展勞動生產力增加的是社會的物質財富,這個財富形成勞動的客觀條件的物質內容;發展資本生產力增加的是社會的價值財富。
第六,佔有不同:勞動生產力產生的物質財富是有形的、有一定的量的,是有限的財富,所以佔有是有限度的:資本生產力產生的價值財富是無限度的,所以佔有是無限的,只要有可能每個資本家就想佔有社會的全部價值財富。
第七,活動不同:勞動生產力的活動范圍是在具體的、有用的勞動生產的范圍內活動的;資本生產力的活動范圍是在交換或者市場的范圍內活動的,事實上,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過程撇開生產以前的投資和生產以後的出售,不就是一般的勞動生產活動嗎!
第八,富裕不同:發展勞動生產力得到的社會物質財富就是勞動的客觀條件。勞動的客觀條件越是增加。能夠為社會提供的可以滿足人們需要的吃、喝、穿、住用的生活條件就越富裕;發展資本生產力得到的社會價值財富,是可變的,特別是在貨幣作為脫離金本位的紙幣作為價值交換的手段的時候,這種價值財富是隨著國家任意發行的紙幣的數量虛假的增加,這種增加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實際的物質增加,是毫不相乾的,價值數量增加了,物質的財富卻並沒有增加,由此可見,從物質的觀點看來,即使價值財富增加上億倍,社會不是富裕了而是貧窮了!
第九,適用不同:勞動生產力適於用產品生產方式;資本生產力適用於價值生產方式或者商品生產方式或者資本生產方式。
第十,結果不同:發展勞動生產力的結果是增加社會生產力,增加社會生產力就能能夠增加社會物質財富就能夠實現共產主義:「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後;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後——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超出資產階級的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因為勞動生產力與產品數量的增加成正比,所以,把生產力集中起來作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結合資本主義創造的偉大成果,就能夠創造出各盡所能的勞動的條件,也就能創造出可供按需分配的生活條件!相反,發展資本生產力,帶來的結果就是:「「依我看來,勞動本身——不僅在它的目前的條件下,而且一般地說只要它的目的僅僅在於增加財富——是有害的、造孽的。」
Ⅱ 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因而應共同與分配。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
你看我理解的對不對啊 你買塊空地想蓋兩間房子然後賣給我,但版你自己蓋不了,所權以你找了2個人幫你蓋,蓋好了蓋房子的人說地是你的,可房子是我們蓋的。 你無權賣給我。是這意思嗎?
如果是。那麼這種說法是錯的。
Ⅲ 馬克思:勞動沒有價值.(價值是一種勞動還是勞動創造
馬克思肯來定各種生產要素在自財富生產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說: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他贊同威廉•配第的說法,「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財富是由各種生產要素共同生產的,這就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參與財富分配提供了經濟依據.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使用價值.商品使用價值的多樣性是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的多樣性的體現,正是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的多樣性,決定了商品使用價值的多樣性.各式各樣的具體勞動,分門別類,形成社會分工.具體勞動的種類又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具體勞動種類越多,意味著使用價值種類越多,社會分工越發達.
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正是因為生產商品的勞動作為抽象勞動具有同一性,才使各種商品的價值可以相互比較.說商品價值是人類勞動的凝結,指的就是抽象勞動的凝結;說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就是指抽象勞動構成商品價值的實體.
Ⅳ 管理是調配資源創造價值,是資本創造價值,過去只談勞動創造價值,管理就是資本創造價值嗎
勞動與其他生產要素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關系任何生產過程都需要有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缺一不可。生產的結果從實物形態看,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作為物質財富,當然離不開物的要素。所以,財富是由人的勞動和其他生產要素共同創造的。"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配第語),就是對這一關系的形象表述。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生產的結果從價值形成看,是人類勞動創造的價值,它包含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勞動創造的新價值。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新創造的價值都只有通過人的勞動才能實現。因此v價值的創造反映的只是與他人的勞動的關系,而與物的要素沒有關系uy這是從生產的結果來看的勞動與其他生產要素的關系,即人的勞動和其他生產要素是財富的共同源泉,價值則惟一地是由人的勞動創造的。在把握這一關系時,應該指出的是,說勞動是價值創造的惟一源泉,並不等於說價值的創造不需要其他生產要素,也就是說,其他生產要素雖然不創造價值,但價值的創造又不能離開其他生產要素,它們是價值創造的必要條件。這是因為,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離開了生產,價值的創造就無從談起。僅有勞動是無法進行生產的,勞動只有和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才能進行現實的生產,從而才能創造價值。而且其他生產要素的狀況又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勞動效率,進而影響到價值的創造。例如,當採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設備時,就能夠提高人的勞動效率,使人的勞動在同樣的時間內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商品。但是,這只是影響作用,即其他生產要素影響的是人的勞動效率,而直接與價值創造相聯系的仍然是人的勞動,勞動仍然是價值創造的惟一源泉。總之,人的勞動是價值創造的惟一源泉,其他生產要素不創造價值,但它們是價值創造的必要條件,並且對價值的創造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價值的實體是人類的勞動,其中不包含任何物的要素。盡管在今天各種生產要素對價值的創造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人的勞動與其他生產要素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這一關系是不會改變的。科學技術的功能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不在於創造價值。在人類生產活動中,科學技術作為一個生產要素始終存在於生產過程中,不僅存在於過去,而且存在於現在,還將存在於未來的生產過程中。人們運用科學技術的直接結果是提高了生產效率。在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它對提高生產效率的功能大小無疑是有差別的,但不能說不同發展水平的科學技術具有不同的功能gk如果認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具有創造價值的功能,而較落後的科學技術則不具有這一功能,那就會導致邏輯上的混亂,從而得出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創造價值,不先進的科學技術不能夠創造價值的錯誤結論。這種邏輯上的混亂可以說一戳即破。早期資本主義也有科學技術,盡管比現在顯得落後。能說那時的科學技術不創造價值,現在的科學技術就創造價值了嗎?406Γ#擔罰常矗福凰悼蒲Ъ際醣舊聿淮叢旒壑擔⒉環袢峽蒲Ъ際醵約壑盪叢斕撓跋臁?蒲Ъ際踉諫討械腦擻貌喚鍪譴叢斐齦嗟氖褂眉壑檔那疤幔乙彩譴叢斐齦嗟募壑檔謀匾跫#Γ#擔罰常矗福豢蒲Ъ際踉諫討械腦擻彌閱芄簧齦嗟納唐罰且蛭蒲Ъ際醯腦擻彌苯猶岣吡死投叩睦投剩谷死嗟睦投歡系仄鸌拋猿說淖饔謾@投實奶岣擼投咴諳嗤氖奔淅錕梢源叢斐齦嗟納唐罰蠢投式細叩睦投鸌拋猿說淖饔茫梢緣扔詼啾兜睦投式系偷睦投?蒲Ъ際醵蘊岣呃投示哂械木齠ㄐ宰饔茫峭ü芽蒲Ъ際跽庖灰厝誚淥乩詞迪值模蠢投摺⒗投ぞ摺⒗投韻笥肟蒲Ъ際蹕嘟岷希突崬唇細叩睦投剩估投叩睦投芄壞玫階猿耍佣叢斐齦嗟納唐罰嘞氯模荊
Ⅳ 我們能否認為就是資本和勞動各創造資產價值的一半
只有勞動能創造價值
Ⅵ 勞動創造價值而不是資本創造價值 有何論據
資本本身是錢和工具,只有勞動才能通過資本來產生新的成果,這些成果的有用部分就是新的價值。
Ⅶ 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因而應共同參與分配.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
我認為是正確的,不知道理由
Ⅷ 勞動和資本共同創造價值對嗎
從亞當斯密到卡爾馬抄克思雖然襲他們的觀點有很多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就是勞動創造價值,而且價值也只能由勞動創造,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的基礎也是這個,剩餘價值中強調說,在資本的增值不可能是由生產資料也就是資本創造的也就是只能由勞動者創造的,結論也就是資本家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但我想問一下難道資本不能在它與勞動力的結合過程中創造價值嗎??也就是產生1+1》2的效果嗎??、
Ⅸ 關於政治經濟學中的可變資本價值和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
表示價值的,用大寫字母表示,如V可以代表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表示資本可以用小寫,如v表示可變資本。
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可變資本價值不是一個概念。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是指工人通過勞動創造的商品價值的一部分,這部分價值等於工人的勞動力價值。換句話說,工人所獲得的勞動力價值就是他通過必要勞動所創造出的價值。
可變資本是資本家用來購買勞動力價值所「預付」的資本,它的價值必然是等於勞動力價值的。也意味著,工人通過必要勞動最終補償了資本家預付的可變資本。兩者所代表的概念是不同的,但在價值上,可變資本與勞動力價值是相等的——因此剩餘價值率公式可以有兩種方式體現。
可變資本不包括剩餘價值,資本是預付的,而剩餘價值只有在商品生產之後才為資本家所獲得,是「無償」獲得的,不需要預付什麼資本。
一個商品的價值,包括:從生產資料轉移過來的價值(補償資本家預付的不變資本)、工人通過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補償資本家預付的可變資本)、工人通過剩餘勞動創造的價值(剩餘價值,被資本家無償佔有)
Ⅹ 勞動,管理,資本,技術誰創造價值的能力大,還是需要結合起來
無法直視的智商,勞動如何創造價值?管理,技術?這些可以創造價值?資本?資本增值是目的,不是手段。價值(資本)只能在商品交換中進行增值,不進行交換就產生不了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