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卡片記憶法的發明時間和發明者
火葯
中國是火葯的故鄉。唐代大醫葯學家孫思邈(581—682年)在《孫真人丹經》中,記載了世內界上最早的火容葯配方:硫磺、硝石、皂角一起燒的硫磺伏火法。在12世紀後,阿拉伯等國的書上才提到硝石。阿拉伯人叫它為「中國雪」,波斯人則叫「中國鹽」。火葯和火器的製造,通過阿拉伯人先後傳到了歐洲各國。等到歐洲人學會使用火葯和火器時,我國早已使用幾百年了。
火葯的發明與煉丹家有關,發明時間至遲在唐代以前。由於煉丹家喜歡保守秘密;因此,我們現在無法查出發明者的姓名、具體年月和具體地方。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即煉丹家主要是道教的骨幹分子或醫葯學家。道教萌發自洛陽,盛行於河洛地區。被道教尊為鼻祖的老子李聃曾長期在洛陽做官,並在洛陽寫出了道教的「聖經」——《道德經》。
Ⅱ 機卡分離是中國發明的嗎貌似這個技術很方便為什麼國外不分離呢
一體的直接致使無人偷手機,機卡分離本來就是很二的一個發明。
Ⅲ 卡是誰發明的
能說清楚點嗎?卡要好多種哦,比如:
1.銀行卡
銀行卡(BankCard)是指由商業銀行(含郵政金融機構)向社會發行的具有消費信用、轉帳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2.信用卡
信用卡(CreditCard)是銀行或其它財務機構簽發給那些資信狀況良好的人士,用於在指定的商家購物和消費、或在指定銀行機構存取現金的特製卡片,是一種特殊的信用憑證。
3.貸記卡
貸記卡是指發卡銀行給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額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額度內先消費,後還款的信用卡。 4.准貸記卡
准貸記卡(SemiCreditCard)是指持卡人須先按發卡銀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額的備用金,當備用金帳戶余額不足支付時,可在發卡銀行規定的信用額度內透支的信用卡。
註:在境外,信用卡=貸記卡在境內,信用卡=貸記卡+准貸記卡(存款有息、小額信貸、透支計息)
5.借記卡
借記卡(DebitCard)是指先存款後、消費(或取現),沒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其按功能不同,又可分為轉帳卡(含儲蓄卡)、專用卡及儲值卡。
6.轉帳卡
轉帳卡是實時扣帳的借記卡。其具有轉帳結算、存取現金和消費功能。
7.專用卡
專用卡是具有專門用途、在特定區域使用的借記卡。其具有轉帳結算、存取現金和消費功能。
註:專門用途是指在百貨、餐飲、飯店及娛樂行業以外的用途。
8.儲值卡
儲值卡是發卡銀行根據持卡人要求將其資金轉至卡內儲存,交易時直接從卡內扣款的預付錢包式借記卡。
9.聯名卡
聯名卡(Co-BrandedCard)是商業銀行與盈利性機構合作發行的銀行卡附屬產品。目前最常見的是聯名借記卡,即在借記卡的基礎上開發的具有聯名性質的銀行卡。聯名卡的運作形式是由發卡銀行與諸如航空公司、電訊公司、商場等盈利機構聯手發行一張卡片,凡持有該卡片的消費者在這些機構消費可以享受商家提供的一定比例的優惠。如中信實業銀行發行的中信STAR高爾夫聯名信用卡等。
10.認同卡
認同卡(AffinityCard)是由發卡銀行和非盈利性的社會團體或機構聯合發行的銀行卡。認同卡的持卡人通過領卡和用卡對聯名發卡的社會團體或機構所從事的活動表示認可和贊同,發卡銀行通過持卡人的領卡和用卡以一定形式使聯名的社會團體或機構得到經濟上的支持,如中國建設銀行發行的「南開龍卡」等。
11.磁性卡
磁性卡產生的時間,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這個時期,電子計算機在銀行的應用已經較普遍,且已在發達國家聯網,這使銀行業務處理的效率和准確性都大為提高。銀行業務自動化在此基礎上也揭開丁新的一頁。磁性卡就是在信用卡的背面安裝一個帶有持卡人有關信息的供ATM和POS終端識別與閱讀的磁條。到目前,幾乎90%以上的信用卡都為磁性卡,可以說,目前的信用卡時代是典型的磁性卡時代。
12.智能卡
晶元卡/智能卡(ChipCard/SmartCard)是當今信用卡領域的新產品。所謂「智能卡」,實際上就是在信用卡上安裝一個拇指大小的微型電腦晶元,這個晶元包含了持卡人的各種信息。這種晶元與磁條相比,具有更高的防偽能力,一般不易偽造,因而更加安全。智能卡於20世紀70年代末在法國產生,其後各國都著手研製。目前,智能卡已經廣泛的應用於我國銀行、電信、交通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Ⅳ 卡了OK是如何發明的
卡拉OK最早起源於日本,它的雛形是在60年代由井上大佑先生發明的,是由伴唱聲軌和可攜式麥克風演變而來。
當時由於日本的風俗,男人如果回家過早的話,會被鄰居們看不起,認為天天工作,連個應酬都沒有,每天回家的太早成了旁人笑柄,所以許多日本男人就在下班後聚集在酒吧或茶館,聊天到很晚才回家,後來慢慢的,他們覺得應該找點什麼新的消磨時間的項目,就在酒吧裡面邊喝酒邊用電視機話筒等簡單的樂器,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演變成現在的卡拉OK,後來傳入台灣,再由台灣傳入大陸,才有了今天的卡拉OK的景象。
Ⅳ 關於卡片的來歷
名片最早出現,始於封建社會。戰國時代中國開始形成中央集權統治的國家,隨鐵器等先進生產工具使用,經濟也得到發展,從而帶動文化發展,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與其它流派形成百家爭鳴景象。各國都致力於擴大疆土,扶持並傳播本國文化,戰爭中出現大量新興貴族。特別是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了偉大的改革,統一全國文字,分封了諸侯王。咸陽成了中國的中心,各路諸侯王每隔一定時間就要進京述職,諸侯王為了拉近與朝庭當權者的關系,經常的聯絡感情也在所難免,於是開始出現了名片的早期名稱"謁"。 所謂"謁"就是拜訪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紹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當時紙張還沒發明),作為給被拜訪者的見面介紹文書,也就是現在的名片。
到了漢代,中央集權制國家進一步發展,隨漢初疆域擴大,"謁"的使用越來越普遍。進入東漢末期,"謁"又被改稱為"刺",由於東漢蔡倫發明的紙張開始普遍採用,於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於攜帶的紙張。
唐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全盛期,帶動了社會經濟與文化大發展。唐初科舉制度開始實行,讓一些有才能的庶民也能靠自己努力,進入到統治階級中來。為了與世襲貴族爭奪權力,他們在官場上相互提攜,拉幫結派的門閥也開始形成。每次科舉考試後,新科及第考生都要四處拜訪前科及第,位高權重者,並拜為師,以便將來被提攜。要拜訪老師,必須先遞"門狀",這時"刺"的名稱也就被"門狀"代替了。
到了明代,統治者沿襲了唐宋的科舉制度,並使之平民化,讀書便成了一般人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識字的人隨之大量增加。人們交往的機會增加了,學生見老師,小官見大官都要先遞上介紹自己的"名帖",即唐宋時的"門狀"。 "名帖"這時才與"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為長方形,一般長七寸、寬三寸,遞帖人的名字要寫滿整個帖面。如遞帖給長者或上司,"名帖"上所書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大表示謙恭,"名帖"上名字小會被視為狂傲。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稱呼。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終結,由於西方的不斷入侵,與外界交往增加了,和國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普及。清朝的名片,開始向小型化發展,特別是在官場,官小使用較大的名片以示謙恭,官大使用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早期名片與近現代名片的主要區別是用手寫而不是印刷。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記載,劉邦引兵過陳留,酈食其「踵軍門上謁」, 這里所記的「謁」就是我們今天呈遞的名片,這是關於名片的一段最早的記載。
中國古代的名片又稱「帖子」、「名刺」、「刺」、「名紙」,或者叫做「謁」、「柬」,是官員、商賈、文人相互拜訪時呈遞的,叫做「投刺」之禮,此風氣在明清時期,最為鼎盛。
現代意義的名片則來自於西方,是現代商業活動的產物。
Ⅵ 千分卡是不是王莽發明的
我覺得不是
Ⅶ 銀行卡是誰發明的
銀行卡於1915年起源於美國。
最早發行信用卡的機構並不是銀行,而是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娛樂業和汽油公司。美國的一些商店、飲食店為招徠顧客,推銷商品,擴大營業額,有選擇地在一定范圍內發給顧客一種類似金屬徽章的信用籌碼,後來演變成為用塑料製成的卡片,作為客戶購貨消費的憑證,開展了憑信用籌碼在本商號或公司或汽油站購貨的賒銷服務業務,顧客可以在這些發行籌碼的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約期付款。這就是信用卡的雛形。
據說有一天,美國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在紐約一家飯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後發現他的錢包忘記帶在身邊,因而深感難堪,不得不打電話叫妻子帶現金來飯店結賬。於是麥克納馬拉產生了創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麥克納馬拉與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資一萬美元,在紐約創立了「大來俱樂部」(Diners Club),即大來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來俱樂部為會員們提供一種能夠證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憑卡片可以記賬消費。這種無須銀行辦理的信用卡的性質仍屬於商業信用卡。
中國銀行卡產業20年的發展歷程,大體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5年至90年代初期,為起步階段。
第二階段:90年代初期至1996年初,為各行大中城市分行獨立發展銀行卡業務階段。這一階段,金卡工程啟動。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2001年底,為我國銀行卡逐步實現聯網通用階段。
第四階段:2001年至今,為我國銀行卡聯網通用深入發展階段。
Ⅷ 卡分是什麼意思啊
卡分是什麼,white55開為大家解答,下面是55開原話。
到底卡分是一個什麼東西?現在盧本偉為大家解答。
2個600點以上的人雙排被稱為「卡分」
為什麼會叫卡分呢,因為你們2個的分高,所以排隊時間會變場,然後會排到分段比對面平均分低的隊友,所以贏了的話加的分也會變多,輸了則扣的分也會少。(這個回答是我問拳頭公司的游戲平衡師)
卡分那邊五個人加起來的平均分是不會有對手高的。意思就是其他三個隊友的分很低,坑爹率很高。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對面也有一組雙排(卡分)比已方(卡分)的高,這樣就會被反手卡,扣得也變多了。
其實卡分就是高分雙排,高分雙排就是卡分。國服沒有人想卡分,都是被卡過來的,你試想一下,你不卡的話,你就會被別人卡。
Ⅸ 內存卡是誰發明的
桀岡富士雄。
桀岡富士雄:英文名Fujio Masuoka,出生於1943年,日本人,快閃記憶體的發明者。在任東芝公司生產線中層管理人員時,即一心要發明能象軟磁碟那樣可插取、具有「磁帶」存儲功能的存儲器。
桀岡富士雄於1971年加入東芝公司。大約在1984年,桀岡富士雄發明了一種獨特的存儲器件,鑒於桀岡的業績,東芝擬提拔他擔任公司最高技術職務,但桀岡拒絕接受,並於1994年出任東北大學電氣通信研究所教授,進一步研究快閃記憶體技術。2002年,桀岡作為「快閃記憶體之父」入選世界知名商業雜志《福布斯》國際版封面人物。
(9)卡分是我發明的擴展閱讀:
桀岡富士雄發明的快閃記憶體是世界上被廣泛用於數碼相機、手機、汽車、洗衣機等電器的必要存儲裝置。具有隻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電可擦除的優點,讀存儲器(EEPROM)器件的理想特徵。
與RAM和EEPROM一樣,可以對這些新穎的器件或同類的ROM進行寫、擦除和重寫數據的操作,器件能將可恢復的靜態數據保存幾乎無限長時間。此外,與RAM和ROM相比,桀岡富士雄的存儲器容量容易提高。與ROM和EEPROM相比,該晶元能長時期存儲數據,不需要備份電池或外部電源。
Ⅹ 卡分是什麼
2個600點以上的人雙排被稱為「卡分」,當你的分在500點以上的時候,你找一個和你分差不多的玩家進行雙排,贏得分要遠大於輸扣得分,一般來說都能穩定上分,這就是卡分。
其實卡分就是高分雙排,高分雙排就是卡分
(10)卡分是我發明的擴展閱讀
王者局卡分:王者局卡分意思就是兩個高分玩家進行雙排,遇到的隊友分比對面5個人的平均分低,則卡分成功。因為排位系統是要求兩組RANK分的平均值差不多,所以你們雙排分高,相對排到的隊友的分就比較低。
平常局卡分:在王者下面段位也可以進行卡分,這樣卡分和王者局不同,通過和高段位排位可以卡分成功,如黃金5與白金1雙排,排到的對手段位都很高(排除對手卡分),這樣贏一局黃金5的小夥伴會加很多分,輸則減少扣的分,這也是上分的一個小技巧。
排位卡分的意思就是,輸的時候扣的勝點比較少,贏的時候加的勝點多,這是因為你的段位低,但遇到的都是比你高的段位玩家,這時候你贏一局,勝點就加的多了,這就是排位卡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