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算術方法是誰發明的
九章算術》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多人增補修訂而成。 根據研究, 西漢 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最後成書. 數學是一種天成的東西,沒有所謂的誰發明,舉凡日常生活都是需要加減乘除,那些就是數學,但是在從前沒友阿拉伯數字的時候,他們都是就地取材,如用石頭數數,或是用樹枝,經過印度人發明阿拉伯數字以後,被阿拉伯人廣為流傳,所以我們用的數字就是阿拉伯數字 數學,其英文是mathematics,這是一個復數名詞,「數學曾經是四門學科:算術、幾何、天文學和音樂,處於一種比語法、修辭和辯證法這三門學科更高的地位。」 自古以來,多數人把數學看成是一種知識體系,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形成的系統化的理論知識總和,它既反映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恩格斯)」的認識(恩格斯),又反映了人們對「可能的量的關系和形式」的認識。數學既可以來自現實世界的直接抽象,也可以來自人類思維的勞動創造。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史看,人們對數學本質特徵的認識在不斷變化和深化。「數學的根源在於普通的常識,最顯著的例子是非負整數。"歐幾里德的算術來源於普通常識中的非負整數,而且直到19世紀中葉,對於數的科學探索還停留在普通的常識,」另一個例子是幾何中的相似性,「在個體發展中幾何學甚至先於算術」,其「最早的徵兆之一是相似性的知識,」相似性知識被發現得如此之早,「就象是大生的。」因此,19世紀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經驗科學,因為那時的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隨著數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從19世紀中葉以後,數學是一門演繹科學的觀點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這種觀點在布爾巴基學派的研究中得到發展,他們認為數學是研究結構的科學,一切數學都建立在代數結構、序結構和拓撲結構這三種母結構之上。與這種觀點相對應,從古希臘的柏拉圖開始,許多人認為數學是研究模式的學問,數學家懷特海(A. N. Whiiehead,186----1947)在《數學與善》中說,「數學的本質特徵就是:在從模式化的個體作抽象的過程中對模式進行研究,」數學對於理解模式和分析模式之間的關系,是最強有力的技術。」1931年,歌德爾(K,G0de1,1978)不完全性定理的證明,宣告了公理化邏輯演繹系統中存在的缺憾,這樣,人們又想到了數學是經驗科學的觀點,著名數學家馮·諾伊曼就認為,數學兼有演繹科學和經驗科學兩種特性。 要簡潔點:智慧人類,我們的祖先在生活中
⑵ 演算法是誰提出的
圖靈。宇宙是個超級計算機。
⑶ 人工智慧誰發明的
其實這個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一個具體的人。早期比較有名的人物有:
圖靈:計算機界的大哥大,少年天才,結果是個基佬,被人發現,然後給隔離治療了,最後吃蘋果中毒死了,蘋果的起源就是來自這個人,所以這個是最有名氣的。
巴貝奇:著名的敗家子,父親是銀行家,家裡很有錢,最早的計算機發明人,在沒有電的時代就創造出了純機械計算機,你不會想到這貨最後是窮死的。
馮諾依曼:這貨也很有名,只是怎麼看他都不如圖靈和巴貝奇奇葩,因為這貨是個數學家。其製造的計算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製。因為其論文是他和另外兩個人合作的,但是另外兩個人沒有署名,所以他被帶上了一頂灰帽子,有欺世盜名的不光彩。不過不管怎麼說,他依舊是歷史上的大哥,過去幾十年的計算機體系都是沿用馮諾依曼的理論所創建的。不過以後可能會變了,在互聯網思路和量子計算機的情況下,計算機的結構要發生重大轉變了。
約翰·阿塔那索夫:也提一提他把。和巴貝奇不同的是這貨有錢,白手起家自己開公司,最後把公司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去搞發明創造去了。所以他是個實幹家,名副其實的造出來了計算機。但是他自認為最牛逼的不是造計算機,而是發明了一套能幫助人們學英語的音標。結果我們到現在也沒看到他的音標。
人工智慧伴隨著計算機的誕生而不斷發展,事實上,平均每10年,人工智慧就爆發一次人工智慧要逆天的了豪言壯語,然後大家開始投資這個領域,拿到錢之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人工智慧的話題就會消失一段時間。
從總體上看人工智慧的發展,演算法的豐富,每年都在不斷的刷新著。從事這個研究的人,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只是這是一場長跑,絕不是一夜之間就成功了的事情。路漫漫其修遠兮~
⑷ 星期的演算法是誰發明的從什麼時候開始
一星期七天的不同名稱起源於古代羅馬神話,後來被德國人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習俗進行了改造,把其中代表周二至周五的四個神換成了相應的德國人的神。最後這些名稱流傳到英國,才成為今天的樣子。在17世紀以前,一星期七天的首字母都無須大寫。 「星期」是公歷中一種特殊的記日方法,它以七天為一周期,循環往復,無窮無盡。星期記日的方法早在公歷產生以前就為人們使用了,古羅馬歷法已有「七日一周」的演算法,至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於3月7日正式公布,成為定製,逐漸成為國際慣例。我國古代歷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為一周,稱為「七耀」。這種演算法與西方歷法暗合。
麻煩採納,謝謝!
⑸ java演算法是誰發明的
2樓正解
推理過程是這樣的,java是 James Gosling發明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
James Gosling是人類
人類是由受精卵來的
受精卵由精子+卵子
精子象形,,,,,,
⑹ 大數據演算法 的原理是什麼 是誰發明的 是怎麼發明的
大數據是一來個很廣的概念
並沒有源大數據演算法這種東西
大數據是指數據量激增以後面臨的一系列難題和場景
具體到實際應用 那就要具體看了
你可能想問 原來一個演算法 在大數據場景下 變成什麼樣了, 其實這是分布式演算法的問題,很多時候都不是某個人發明 而是工程問題
⑺ A*演算法是怎麼來的,歷史背景是啥,誰提出的A*演算法幫幫忙,謝謝!
1968年,的一篇論文,「P. E. Hart, N. J. Nilsson, and B. Raphael. A formal basis for the heuristic determination of minimum cost paths in graphs. IEEE Trans. Syst. Sci. and Cybernetics, SSC-4(2):100-107, 1968」。從此,一種精巧、高效的演算法------A*演算法橫空出世了,並在相關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⑻ 「科馬克演算法」是誰發明的
美國圖夫茨大學的美籍南非理論物理學家科馬克(1924~1998),於1955年受聘到南非開普敦市一家醫院放射科工作。1964年,他在南非發明了「科馬克演算法」:把一個物體的許多投影重新組合成這個物體的斷層圖,解決了XCT的數學理論問題。他還專門做了實驗。科馬克解決這個問題的數學基礎,是1917年奧地利數學家拉東(1887~1956)在積分幾何研究中引進的一個變換。
⑼ 開方演算法誰發明的
我想最早應該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有歷史原因的,中國古代數學一向都很發達,魏晉南北朝的數學家有:趙爽的《勾股圓方圖注》、劉徽的《九章算術注》《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張邱建算經》等著作。這些著作充實並發展了以《九章算術》為代表的中國數學體系,獲得了勾股定理證明、重差術、割圓術、圓周率近似值、球體積公式、二次和三次方程解決、同餘式、不定方程解法等重要新成果。宋朝和元朝時代由於加強了歐亞的廣大地區科技文化交流,數學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壯大發展。如北宋的沈括《夢溪筆談》、南宋楊輝的「垛積術」、元代的秦九韶《數學九章》、元代朱世傑的「招差術」等。垛積術是對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高階等差級數是怎麼一回事我也說不大清楚),招差術是與後來牛頓的插值公式在形式上是完全一致的。而南宋數學家秦九韶在北宋數學家賈憲創造的增乘開方法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增乘開方法,將其用到高次方程,在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問題上,做出具有世界意義的貢獻。而現代計算數學中的魯非尼-霍納法與秦九韶高次方程演算程序一致,但義大利數學家魯非尼於1804年和英國數學家霍納於1819年各自獨立提出時,已比秦九韶晚了500多年,且原始計算方法也沒有秦九韶法簡便明確。(增乘開方法可以求任意高次冪或高次方程正實根近似值)
⑽ 快速指算 是誰發明的
近日,指算心演算法發明人趙志中(左)在指導盲童指算。「指算心演算法」以左手五指分個、十、百、千、萬五位數字,並在各手指橫紋關節確定所代表的九位數,右手配合計算,通過手指計數,就能很快算出正確答案。退休教師趙志中原為山西省晉東南會計學校副校長,多年來一直潛心研究速演算法,目前他發明的「指算心演算法」已申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