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樂理

創造樂理

發布時間:2021-09-05 02:04:27

㈠ 基本樂理

關於導音的問題,要從音關系的基礎來講。我們在講協和的音關系時,除去一度和八度音,最為和諧的音關系就是純五度音了。純四度在本質上是與純五度一致的,當兩個純五度關系的音中,其中一個音做八度音程的轉位,也就是低音升八度,或是高音降八度,之後所得到的音程就是純四度。因此,純五度音程的音關系,是一種天然協和的音關系,這是一切理論的基礎。
故由天然的音關系的角度而言,真正意義上的導音,只是主音下方小二度音,這個音,賴由從主音開始,向上按純五度關系推導五次而產生,即第一次是主音(1)到屬音(5),第二次由屬音(5)到上主音(2),第三次由上主音(2)到下中音(6),第四次,由下中音(6)到中音(3),第五次,由中音(3)到導音(7)。
這六個音,再加上主音下方純五度的下屬音(4),在一個八度音內按音高順序排列的音階,就是自然大音階。音階中各音的作用——即與主音的遠近關系也由此而定。故由五度關系而論,在音階中導音是與主音關系最遠的一個音,但同時它由與主音關系最近——因為與八度主音間小二度關系,使它又天然地向主音(八度音)行進的傾向,這種傾向,全賴人的直覺——即當某一調的曲調中,但有導音出現,不待等候,人們會自然聯想到下一個即將出現的主音,若硬性換做其他音,則如乘坐在高速行駛的車上,突然地遇到急剎車一般,十分不舒服。這種與主音即近且疏的關系,是導音所獨具的。
而主音下方的大二度音,是從主音始,向下純五度,經下屬音後,第二次即可得到。故這個音在調內的作用,更接近於屬音,音關繫上距主音不遠,其穩定性較真正的導音要強,因而,其向主音的運動傾向,要弱許多。所謂「人工導音」的說法,不過是在為某種缺乏導音的人工調式的曲調,創造一個理論依據,並不符合天然的音關系。因為人工導音「導向」主音的動力,不能全靠自身,而需輔助以其他音的推動才可。這不像「天然」的導音,只一出現,必然會引出主音。
正如小調這種人工所產生的調式,其本源來自於自然大調,經人工改造為和聲小調(即將自然大調中的第三、第六級兩個音分別降低半音),又因記譜的原因,加上和聲小調中難於歌唱的增二度音程,故連帶七音一並下降半音,變為可借用大調調號的自然小調,但由於自然小調七音變為距其上方主音為大二度音程,導音作用明顯減弱,又只得採用旋律小調形式來彌補這一不足。
但作為小調,真正意義上,只有和聲小調。故在討論調式和弦時,小調和弦通常是指和聲小調中的和弦,如此,小調的屬和弦,也是個大三和弦,而屬七和弦就是大小七和弦,不作第二種七和弦的形態。
為此推薦書目——該丘斯所著《音樂構成》、《和聲學》。

㈡ 要想成為吉他高手(可以自再的創造旋律)要學那些樂理知識

我來幫助你吧,樂理知識是不難的,那都是初級時候學的內容,你所說的實際應該是回和聲學答,和聲學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你自己的即興能力,是否技術水平可以應用的上以及是否可以即興演奏很多東西等等,都在這裡面表現出來了,,建議你正規的學習下和聲知識,以及加強吉他上的技術以及理念知識,推薦給你個好老師吧,去找高凱老師吧,80後 頂尖 全能 吉他音樂人,只要你找他,那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你自己去他的官 網 高凱 吉他 音樂 網 咨詢一下吧,一定不要被那些江湖郎中欺騙了,會彈吉他的人多,真正的高手卻很少,你一定要正規的學習,堅持著學習,為了理想和目標,加油吧,祝你成功。

㈢ 學習樂理的任務和目的是什麼

基本理論樂理和實用樂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是脫節的,很多方面存在爭議,很多理論上可以的,但實際上用處不大,學這個的目的主要是幫助理解音樂作品感情和其調式特點,是分析其作品的基本知識,任務是分析和理解好作品,很好的傳承和創造出優秀作品

㈣ 從基礎樂理開始學到會創作大概要多久時間

這個要看個人吧。
每個人的學習進程不一樣。有的人學得快,有的人學的慢。,
而且有的人天賦比較好,肯定比天賦差的人要學得快。
而且要看創造一些什麼東西,寫一些簡單的歌的話,其實很簡單,有一些天賦的話,一年左右就能自己寫歌(一些簡單旋律的歌),
如果是想要編曲。配和弦,和聲都可以的話就需要好多年的時間啦,
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加油啦!!

㈤ 樂理會束縛創造力嗎

愛因斯坦一生說過很多話。也不知道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說過一句「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結果中國的兒童教育家們就記住了這一句話。到了鄭淵潔這一代,此話已經被推論到想像力和知識是天敵。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像力會消失。因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像力無章可循。換句話說,知識的本質是科學,想像力的特徵是荒誕。我不知道沒有知識的人能想像出什麼東西。伯克利的心理學教授 Alison Gopnik 最近的新書 The Philosophical Baby ,介紹了現代認知科學對人類想像力的研究成果。想像力來源於知識。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知識以後,兒童的想像力才成為可能。人能想像自己在天上飛,是因為看到鳥在天上飛。我們可以比較30年前的科幻電影和現在的科幻電影,同樣是描寫數百年之後的未來世界,哪個描寫得更像?顯然是現在。有一個古老的科幻電影里,主人公要打視頻電話,結果居然需要用一隻手拿著個聽筒。在那些老的科幻電影中,未來世界的飛船控制室裡面布滿了各種鍵盤和指示燈,而現在的電影里全是超大超薄外加透明的觸摸屏。你不在現實生活中給他們發明一個觸摸屏,這幫專門負責想像的電影製作人就忘不了鍵盤。孔慶東曾經有一個論點,中國古代的神俠小說也不少,但是「暗器」卻幾乎沒有出現;而現在的武打書裡面本本都有暗器。為什麼古人想像不到暗器?因為暗器是近代小說家受到手槍的啟發想像出來的。沒有知識,讓你隨便想你都想不到。

㈥ 學習樂理的意義與作用

學習樂理的意義與作用:

1、從小角度出發,我們可以了解音樂譜,更好地把握歌曲的節奏和速度、力量和情感因素。

2、從廣義上講,我們可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詮釋音樂的內涵和風格。

3、一般說來,音樂理論的研究可以深化音樂修養,提高音樂欣賞水平。

4、樂理知識能不能學好將會直接作用於其他有關於音樂的課程的學習以及練習,更重要的是樂理知識如果學不好將會直接影響其他相關的專業課程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質量、學習效率。

5、學習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能夠為以後相關的音樂課程奠定比較深厚的基礎。

(6)創造樂理擴展閱讀:

1、樂理知識主要包含了相關音樂的基本知識,音樂理論知識的教育教學對於音樂教育或者教學的過程中擁有著比較特殊的作用或者影響。

2、這主要是因為樂理教學時音樂專業的學生進行相關音樂知識以及技能學習過程中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進行和聲、配器以及曲式等等音樂的相關課程的基礎課程或者必修課程,更是作曲或者指揮等等這些重要的音樂課程的共同基礎課程以及必修課程。

㈦ 樂理會不會束縛音樂人的創造力呢

愛因斯坦一生說過很多話。也不知道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說過一句「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結果中國的兒童教育家們就記住了這一句話。到了鄭淵潔這一代,此話已經被推論到想像力和知識是天敵。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像力會消失。因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像力無章可循。換句話說,知識的本質是科學,想像力的特徵是荒誕。我不知道沒有知識的人能想像出什麼東西。伯克利的心理學教授 Alison Gopnik 最近的新書 The Philosophical Baby ,介紹了現代認知科學對人類想像力的研究成果。想像力來源於知識。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知識以後,兒童的想像力才成為可能。人能想像自己在天上飛,是因為看到鳥在天上飛。我們可以比較30年前的科幻電影和現在的科幻電影,同樣是描寫數百年之後的未來世界,哪個描寫得更像?顯然是現在。有一個古老的科幻電影里,主人公要打視頻電話,結果居然需要用一隻手拿著個聽筒。在那些老的科幻電影中,未來世界的飛船控制室裡面布滿了各種鍵盤和指示燈,而現在的電影里全是超大超薄外加透明的觸摸屏。你不在現實生活中給他們發明一個觸摸屏,這幫專門負責想像的電影製作人就忘不了鍵盤。孔慶東曾經有一個論點,中國古代的神俠小說也不少,但是「暗器」卻幾乎沒有出現;而現在的武打書裡面本本都有暗器。為什麼古人想像不到暗器?因為暗器是近代小說家受到手槍的啟發想像出來的。沒有知識,讓你隨便想你都想不到。

㈧ 中國樂理的樂理簡略

一.聲 音 律 調 韻
聲 音 律 調 韻是中國音樂基礎理論的幾個基本概念。
中國傳統樂學中並無音階這一專用詞,但有明確的音階概念。表達這一概念時常用聲 音律 調等詞。五聲至七聲音階中常用五音 五聲 六律 七聲 七律等。討論音階的音級與階名時常用 聲 。為不同結構形式的音階制訂專名時又借用 「調」 字。這時這些詞已不是它們原有的常用概念了:
聲:意指音級,也引申為音響。音樂
音:樂音或音樂
律:音高標准
調:廣義為宮調 調域 曲調 狹義為調式
中國傳統樂理與西方樂理的差異,就是由上述基本概念的意義有所不同或殊異引起的。
(一) 聲與音
§1聲
1. 中國傳統樂理中的聲主要指單個的樂音,是音樂在音高方面的基本構成單位。也就是音樂實踐中所使用一定音階(音)的各個音級(聲)。它與現代漢語中的聲音或音樂的意思都有所不同。
2. 聲:也引申泛指一切的聲音。古代又稱為天籟、地籟、人籟等。這超出了音樂的范疇。還包括各種雜訊。
3. 在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中,曲調的起音為 「開門」 曲調的落音為 「煞聲 」「殺聲」或「結聲」 這里的聲都是單個樂音的意思。
§2 音
1. 音是中國傳統樂理中的另一個基本表述。與現代的 「音階」 或 「曲調」的概念比較接近。特指有秩序、有條理、有組織的聲音。相當於由樂音綴合而成的音調、曲調、音響組合等。
2. 音字作音階解釋,在中國古代音樂文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傳統文獻中對音(音階)所作定義性的論述可概括為以下三點:A 音階由不同音高的音級構成。B 這些音級(聲)產生於一定的生律法,相互之間有一定規律,這就成為音階。C 音階的首音即「主音」,階名叫做「宮」。
§3 音階的概念
中國傳統音樂的音階概念按聲序分類則有下列數種。
1. 五音:指五聲的音階。
2. 六律:亦作六聲或六聲音階解釋,它的常規概念則僅指「律呂」中的六個陽律。
3. 七音:指七聲音階。七律是文獻中最早的七聲音階概念用語。
4. 八音之樂:應指八聲音階。隋人以為源於漢代。多於七聲以外的音級。即變化音級,不視為音階常規音級。隋代的第八聲位置有定(古音階宮、商二音級之間有專名「應聲」,且承認以「應聲」作調主音。可以建立「應調」。唐、宋兩代的「角調」也在實踐中使用這種八音之樂。樂律學的傳統文獻中沒有記載少於五聲的音階結構。民族音樂中有時被稱為省略形式,多於七聲的音階理論只有隋代著錄的「八音之樂」。
§4 五聲音階
1. 五聲音階,即由五個音級構成的音階,也叫做五聲、五音。
2. 在古琴上用右手依次撥動第三、四、五、六、七弦便可聽到五個不同音高的散音,就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宮、商、角、徵、羽。
3. 「宮、商、角、徵、羽」都是聲,將「宮、商、角、徵、羽」五聲組織起來就構成了「音」。如果是按照高低次序的規律排列就構成了「音階」
4。在音階中「宮、商、角、徵、羽」稱為階名,不同於律名、唱名。中國傳統音樂使用的階名還有清角(和)、變徵(中)、閏、變宮(變)。
5 五聲的地位
1.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聲屬於五行學說的范疇。
五聲 宮 商 角 徵 羽
五行 土 金 木 火 水
五臟 胃 肺 肝 心 腎
五氣 濕 燥 風 暑 寒
五味 甘 辛 酸 苦 咸
五色 黃 白 青 赤 黑
五時 季夏 秋 春 夏 冬
五方 中 西 東 南 北
2.五聲音階是傳統音樂各種音階的基礎,古人把超五聲的音階中的五聲稱為「五正聲」。
§6 五聲調式
1. 由五聲音階構成的各調式統稱為五聲調式。根據「宮、商、角、徵、羽」的位置排列的不同便有了五聲宮調式、五聲宮調式、五聲商調式、五聲角調式、五聲徵調式、五聲羽調式。
2. 如果一個曲調完全使用了「五聲」樂理上稱其為「五聲調式」,有時曲調之只有四聲、三聲或兩聲,仍稱為「五聲調式」。
§7 五正聲與二變聲
傳統音樂的七聲音階中各個音級(聲)各有音級名稱。
1. 五正聲是七音中處於核心地位的五聲,亦做五正,以外的二聲稱變聲或偏音。古人將兩變聲成為二變。
2. 角與徵之間的「聲」理論稱作降低了的徵聲作變徵屬二變之一。角與徵之間除有比徵低一律的「聲」變徵外,還有較角高的一律稱「清角」,「清」在中國傳統樂理中是「高」的意思。清角和宮構成協和的純四度,故又被成為「和」,性質上也屬二變之一。
3. 羽宮之間的聲理論上視作降低了宮聲作變宮。「變」在中國傳統樂理中是「低」的意思,「變」可稱為「閏」因此又稱「閏宮」。
羽宮之間比羽高一律的聲作閏性質屬二變之一。
§ 8 七聲音階
由七個聲構成的音階,在五聲基礎上加入變聲。中國傳統音樂主要使用三種七聲音階。
1. 雅樂音階(正聲音階)
宮 商 角 變徵 徵 羽 變宮 宮
2. 清樂音階(下徵音階)
宮 商 角 清角 徵 羽 變宮 宮
3.燕樂音階(清商音階)
宮 商 角 清角 徵 羽 閏 宮
(二)律與調
§1 律(基本概念)
1. 律是中國傳統樂理中衡量樂音音高的標准。
2. 律位:將純八度音程劃分為若干有固定音高的音位即律位。
3. 律制:劃分律位多少,規定各律位固定音高的制度。
4. 定律法(生律法):求取各律的固定音高位置的計算方法。
§2 十二律(十二律呂)
周代的宮廷樂師創造的十二律理論,自那以後,中國音樂的宮調理論始終是以十二律體系為基礎的。
1. 十二律:從標准音黃鍾律起,按照一定的方法(生律法)在一個八度內連續生出十一律,使相鄰之間都成半音關系,稱為「十二律」。由低到高依次為:
六 律
┌———┬———┬———┬———┬———┐
黃大太夾姑仲蕤林夷南無應
鍾呂蔟鍾洗呂賓鍾則呂射鍾
└———┴———┴———┴———┴———┘
六 呂
2.十二律中處於奇數位置的各律稱為律、六律或六陽律。
3. 十二律中處於偶數位置的各律稱為呂、六呂、六同或六陰律。
4. 十二律和四季。十二月及十二時辰的聯系
季節 孟 仲 季 孟 仲 季 孟 仲 季 孟 仲 季
冬 冬 冬 春 春 春 夏 夏 夏 秋 秋 秋
月份 十 冬 臘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律呂 黃 大 太 夾 姑 仲 蕤 林 夷 南 無 應
鍾 呂 蔟 鍾 洗 呂 賓 鍾 則 呂 射 鍾
時辰 子 亥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末 申 酉 戊
5. 十二律代表的是絕對音高,在中國歷史上律呂一直和歷法、度量衡有緊密聯系。各代的標准音高也常因度量衡的不同而不同,如西周黃種律高350HZ到370HZ,明代則為295HZ到299HZ
6. 由於生律方法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十二律,形成不同的律制。中國傳統音樂使用五度相生律、純律和新法密率(十二平均律)。
7. 十二律理論是中國律學的核心。中國律學史上產生過的一切律制從先秦鍾律到朱載堉的新法密律按它們音律序列中所產生各律的數量,大體可歸納為兩大類:
第一類:限用十二律的各種律制:三分損益律、何天承的新律、朱載堉的新法密率等。
第二類:用律數量超過十二的各種律制:先秦鍾律、傳統琴律、京房六十律、及與之同體系的荀勖笛律、蔡元定十八律等。
這兩類律制同樣具有中國律學史上的共同基本原則:
(1) 適應音樂史上各種宮調關系的需要,統一以十二律位為依據。
(2) 為圓滿解決旋宮實踐中的調域關系周而復始的統一性。
§3 律位
「律位」概念出於十二律體系,不同律制中處於核心地位的十二律,派生出的各律,稱為變律。
凡變律與正律音高相近在樂學的應用中處理宮調關系時可以互相代替使用者稱為同一「律位」。
律位的名稱在傳統樂學中存在兩種規范:
(1) 沿用十二律名,即用律名表示律位。
(2) 採用音名,即以音名來表示律位。
§4 調
「調」在傳統音樂的宮調理論中,是「宮」下面一層的概念一般用以表達「調式」的概念。調式是指以某聲為主組織起來的一群音,每一調式為主的「聲」,稱為調主。
( 三 ) 韻
§1 韻的特殊性
「韻」是中國傳統樂理的特殊概念。「韻」有音高的意義。韻受律一定的約束,以韻補聲。
§2 搖聲
1.搖聲是中國傳統樂理的特殊概念。也是中國傳統音樂重要的形式特徵之一。
2.搖聲是指音高沒有固定在某一點上的、有所晃動或搖擺的「聲」,搖聲的本質是「聲」的應和與變化。
3.搖聲反映的中國傳統音樂「聲可無定點」的觀念,也正是中國傳統樂理和歐洲樂理的一個根本區別之處。
4.搖聲的表現方式:(1)音高方面的變化,是搖聲的最主要的特點。(2)音色和強弱的變化。
5.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上都可奏出「吟、猱、綽、注」之聲,它們都具有沒有固定在某一音位點上,音高有所晃動或搖擺的特性。
6.中國民族聲樂唱法中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搖聲:漢族傳統戲曲中的疊腔、蒙古族長調民歌的「喏古拉」、朝鮮族傳統音樂中的「模多里尼」、土家族山歌中的句尾下滑歌腔等。
§3 搖聲與語言聲調
1. 語言聲調包括語調與聲調兩類
2. 語調是指語言的句子或句子的片段在語言上的抑揚頓挫。語調的主幹是句調。
3. 聲調是指某些語言中每一音節具有的、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在有聲調的語言中常以「調值」來反映音節的相對高度和升降變化的實踐情況。相對音高一般可分為五度,相對音高有升、降、平、直,曲折幾種類型。如:媽(5 5)、麻(3 5)、馬(2 1 4)罵(5 1),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與古琴的「搖聲」比較:第一聲「陰平」無調變化與「散音」一致;第二聲「陽平」與「綽」一致;第三聲「上聲」與「猱」一致;第四聲「去聲」與「注」一致。漢藏語系諸民族的傳統音樂中大量使用「搖聲」是由這些語種豐富的語言聲調絕對的。
§ 4 音腔
2. 音腔是指單個樂音(聲)的進行過程中有意識運用的、與特殊的音樂表現意圖相關聯系的音成分(音高、音色、力度)的某種變化。
二 傳統宮調的律學基礎
§1 樂學與律學的關系
樂學主要是從音樂藝術實踐中所運用音樂的有關組合形式或技術規律出發,取形態學的角度,運用邏輯方法來研究樂音之間的關系。
律學主要是從自成樂學體系的成組為對象,從發音的振動體的自然規律出發。取音響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的方法來研究樂音之間相互關系。
二者的理論互為條件,二者的發展亦是相輔相成的,如把傳統樂學理論看作是中國式的「音樂基本理論」,那麼律學則是這種基本理論的理論基礎。
§2 先秦有關聲學的基本概念
「大」表述低音
「細」表述高音
「遲」、「速」表示單位時間振動疏密的觀念。
「比」客觀上比照兩個樂音,判定它們頻率相同就叫「比」
「平」主觀上能動地去調節一個發音體,使它的頻率和另一個樂音相同而可發生振動叫「平」或「調」
「和」兩個樂音頻率相同或可成簡單整數比而共振時稱作「和」或「調」
「應」因有頻率稱簡單整數比的兩個發音體,一件發生振動激發起另一件發生共振現象叫做「應」
§3 度、量、衡與黃鍾的標准
古代黃鍾的音高標准與度、量、衡密切相關,依律制度、量、衡或依度、量、衡制律稱為「同律度量衡學說「。
§4 正律器及律數
1. 中國自古兼用管律與弦律。管律的正律器稱為「律管」。旋律的正律器稱為「准」或「律准」。有時也混用。
2. 律數:以振動體的長度作為律學計算的數據稱為「律數」或「律寸」
(二)十二律位與旋宮理論
§1 正律、變律與十二律位體系
中國古代傾向於使用純律音程的體系,有先秦的「鍾律」和著重運用泛音徽位的七弦琴「琴律」。
「琴律」傾向於純律音程的應用,可以看作一種兼含三分損益法與純律三度生律法的復合律制。
平均律的應用:秦漢弦 、卧箜篌、魏晉以來的阮咸琵琶等
(三)多於十二的三分損益正、變律體系
§1 鍾律
「鍾律」在中國古代律學中泛指最早的定律法。
§2 琴律
自古相傳有琴工在七弦琴上定徽位的方法。關於琴徽的最早記載見於劉安(公元前179-前122)的《淮南子。修務訓》所謂「參彈復徽」,嵇康《琴賦》指出「徽以鍾山之玉」。南宋朱熹在《朱子大全。琴律說》中,在理論上首次將七弦琴的有關實踐經驗納入琴律研究的范疇。
徽位是影響琴律性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決定琴律在律制的主要性質。形成如下:
徽位序數 空弦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分節長度 1 7/8 5/6 4/5 3/4 2/3 3/5 2/1 2/5 3/1 1/4 1/5 1/6 1/8
音程 自然 小三 大三 純四 純五 大六純八 純八 純八 兩個 兩個 兩個 三
七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加 純八 純八 純八 個
的轉 加大五度 度 度加度加 純
位 三度 大三 純五 八
度 度 度

㈨ 怎麼創造歌

只讀了? 可能你的mp3存儲格式不同,ftp32或者格式化一下看看,還不行那就是物理損壞了。。。 歌曲目錄太多了,刪掉一些沒用的,然後就可以了。

㈩ 是誰發明樂理的

我對一樓真的很無奈。。。。。。十二平均律是明代的朱載堉發明的啊,他是世界第一個創建這個理論體系的人;再說說樂理,全稱是音樂理論基礎,相信樓主也明白,現在的樂理書紛繁復雜,種類頗多,而且每本書中的內容都不盡一樣,內容也很多,但其中的很多技術和觀念早在公元前或幾百年之前就已經被人們認知並熟練地運用了,比如十二平均律,人們開始使用它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而具體理論的出現則是在明代,相差了1600多年;記譜法,早在中世紀就已經被人們熟知並使用等等。至於是誰最早創造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我也不敢說,據我所知最早的人為法國作曲家拉莫。不過我個人認為,到現在為止,將來也不會有一套極為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只會是相對的;因為音樂在發展,總會有新的東西加入其中。

閱讀全文

與創造樂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