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你列舉幾個科技發明影響人類生活的實例,並說說他們給人類提供了哪些幫助
愛迪生發明電燈來 從此人們自晚上不在黑暗,有了光亮,晚上也可以從事白天的一些工作了
發明印刷 人類的精神文明就可以以極快的速度效率進行印刷傳播傳承
發明紙張 人們的生活實踐、歷史大事就可以方便的記載保存,便於傳播和學習
發明汽車 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出行速度,極高了效率!
Ⅱ 講科技發明小故事,
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
雨衣
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o弗雷諾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塗處理後,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射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從從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鬍子,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成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鏡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
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15世紀紐倫堡製成凸透鏡,是制玻璃時在內部塗上一層汞劑而成。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拉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10大民明之一。
冰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楊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望遠鏡的發明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 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現什麼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遠鏡。後來,伽利略仿效製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現。
鉛筆
關於我們現在所知的鉛筆的最早的描述,見於康拉德販敕格斯納——德國的普林尼——於1565年發表的一篇論化石的論文。格斯納實際上是個德國血統的瑞士人,在植物學、語言學、動物學和神學這些彼此關系不大的領域里都有重要著述。他描述了一種用木頭裹著鉛條的書寫工具。還有更早的資料講到鉛筆,然而直到十九世紀開始的時候,鉛筆才為人們所普遍使用,而作為傑出的書寫工具的鵝毛筆卻未受到被取代的威脅。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必然是這樣一個事實:至少是直到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當著名的法貝爾家族在紐倫堡建起大工廠的時候,鉛筆只能在某些方面使用。1795年,鉛筆的製造有所突破:康特首先生產出了用石墨製造的鉛筆(將石墨磨碎,壓製成細棍,在窯內烘乾),他採用的工藝直到現在還是製造鉛筆的基本工藝。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引進苯胺染料後,彩色鉛筆是一個明顯的發展,且得到了廣泛使用,對鉛筆製造作出了貢獻。現在使用的鉛筆有數百種之多,其使用范圍從標記金屬鑄模到女人用來畫眉,真是形形色色。
Ⅲ 有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一、電視:人類自己創造的「魔鬼」
現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沒有電視。電視的設想和理論早在1870年就出現過。1884年,德國發明家保羅尼普科夫設計了全個穿孔的「掃描圓盤 」,當圓盤轉動的時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點。
這些小點隨即轉換成電信號,另一端的接收機把信號重組成與原來圖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採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製造了影像機。
真正製造出畫面穩定的電視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拉基米爾·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國猶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 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電視開播,電視真正誕生了。
二、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剎那所說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一大步」牢牢銘記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全世界5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畫面,畫面深處傳來一個來自外太空的聲音:「休斯頓,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登陸!」
接下來,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宙飛船上的兩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問休斯頓宇航中心:「我們不想休息四小時,我們想馬上登月。」休斯頓回答:「同意立即登月!」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梯子緩緩爬下。全世界5億人都看到了這一場景。
登月確確實實是人類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因為正如最後一名登月者塞爾南上校所說的:「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三、電腦:人類未來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著名的科學家一起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房間里。當一位陸軍將軍輕輕按下電鈕後,占滿整整三堵牆的機器立即亮了起來,人們熱烈鼓掌,高聲歡呼:「ENIAC活了!」並且向總工程師埃科特祝賀。「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腦。
四、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10多年前,科學界就預言說,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
酸性部分就是後來的所謂的DNA;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是後來的染色體;1944年,美國科研人員證明DNA是大多數有機體的遺傳原料,而不是蛋白質。
1953年,美國生化學家華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宣布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礎;1980年,第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誕生。
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1999年,美國科學家破解了人類第 22組基因排序列圖;未來的計劃是可以根據基因圖有針對性地對有關病症下葯。
五、智能機械產業
在21世紀,傳統的各種機械工具將廣泛地與微電子、光電子和人工智慧機械產業。
這個產業提供的智能機器人、智能計算機、智能工具(智能汽車、船舶、火車、飛機、航天器等)、智能生產線、智能化工廠等等,不僅在體力上,同時也在腦力上部分替代人類的各種勞動,使人類的智能獲得新的解放,從而人類可以開展更富創造性的工作。
Ⅳ 現代科技成就的例子
1、蛟龍號
2012年6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區成功進行7000米級海試的最後一次下潛試驗,下潛最大深度達到7035米。「蛟龍」7000米級海試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潛試驗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可以說這次海試獲得圓滿成功。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由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中國大洋協會組織多家科研單位共同承擔研製任務,中船重工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聲學所作為核心單位,聯合國內百餘家科研部門,在長達10年的試驗過程中,攻克了深海技術領域面臨的空白和關鍵技術瓶頸。
2、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成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3、神舟七號太空漫步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送入太空。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4、嫦娥三號
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域成功著陸,標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
5、人類基因組計劃
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將於繪制出。
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給醫葯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Ⅳ 請舉出一個現代科學技術發現和發明的例子
中國葯學家屠呦呦在1971年發現青蒿素。青蒿素是繼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後最有效的抗瘧特效葯,尤其是對於腦型瘧疾和抗氯喹瘧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點,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葯物」。
上個世紀60年代,瘧原蟲對奎寧類葯物已經產生了抗葯性,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滅人體內瘧原蟲,對惡性瘧疾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屠呦呦受中國典籍《肘後備急方》啟發,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
2015年10月8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自然學獎的中國人。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的屠呦呦,創造性地研製出抗瘧新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獲得對瘧原蟲100%的抑制率,為中醫葯走向世界指明一條方向。
(5)科技博覽之發明實例擴展閱讀:
與以往的抗瘧葯物不同,青蒿素抗瘧機理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瘧原蟲表膜線粒體等的功能進行干擾,首先作用於食物泡膜、表膜、線粒體,其次作用於核膜、內質網,對核內染色質也有一定的影響,最終導致蟲體結構的全部瓦解,而不是藉助於干擾瘧原蟲的葉酸代謝。
其作用機制也可能主要是干擾表膜一線粒體的功能,作用於食物泡膜,阻斷營養攝取的最早階段,使瘧原蟲較快出現氨基酸飢餓,從而迅速形成自噬泡並不斷排出於蟲體外,瘧原蟲最終損失大量細胞質而死亡。
具體葯理作用分兩步:第一步是活化,青蒿素被瘧原蟲體內的鐵催化,其結構中的過氧橋裂解,產生自由基;第二步是烷基化,第一步所產生的自由基與瘧原蟲蛋白發生絡合,形成共價鍵,使瘧原蟲蛋白失去功能死亡 。
Ⅵ 請列舉幾個科技發明影響人類生活的實例,並說明它們給人類提供了哪些幫助.
我們機電系的一篇論文,看看行不行
雕塑曲面體混流式葉片的多軸聯動數控加工編程技術
摘要:轉輪葉片是水輪機能量轉換的關鍵部件,也是最難加工的零件,目前多軸聯動數控加工是解決該類大型雕塑曲面零件最有效的加工方法。多軸聯動數控加工編程則是實現其高精度和高效率加工的最重要環節。本文介紹混流式水輪機葉片五軸聯動數控加工大型雕塑曲面編程中涉及到轉輪葉片三維造型、刀位軌跡計算、切削模擬、機床運動碰撞模擬、後置變換等關鍵技術。通過對這些技術的鏈接和研究,開發實現了大型葉片的多軸聯動加工。
關鍵詞:數控編程
引言
水輪機是水力發電的原動機,水輪機轉輪葉片的製造,轉輪的優劣,對水電站機組的安全、可靠性、經濟性運行有著巨大的影響。水輪機轉輪葉片是非常復雜的雕塑面體。在大中型機組製造工藝上,長期以來採用的「砂型鑄造—— —砂輪鏟磨——立體樣板檢測 —的製造工藝,不能有效地保證葉片型面的准確性和製造質量。目前採用五軸聯動數控加工技術是當今機械加工中的尖端高技術。大型復雜曲面零件的數控加工編程則是實現其數字化製造的最重要的技術基礎,其數控編程技術是一個數字化模擬評價及優化過程。其 關鍵技術包括:復雜形狀零件的三維造型及定位,五 軸聯動刀位軌跡規劃和計算,加工雕塑曲面體的刀軸 控制技術,切削模擬及干涉檢驗,以及後處理技術等。 大型復雜曲面的多軸聯動數控編程技術使雕塑曲面體 轉輪葉片的多軸數控加工成為可能,這將大大推動我
國水輪機行業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國水電設備製造業 向著先進製造技術發展奠定基礎。
" 大型混流式水輪機葉片的多軸數控加工編程過程大型復雜曲面零件的五軸聯動數控編程比普通零件編程要復雜得多,針對混流式葉片體積大並且型面曲率變化大的特點,通過分析加工要求進行工藝設計,確定加工方案,選擇合適的機床、刀具、夾具,確定合理的走刀路線及切削用量等;建立葉片的幾何模型、計算加工過程中的刀具相對於葉片的運動軌跡,然後進行葉片的切削模擬以及機床的運動模擬,反復修改加工參數、刀具參數和刀軸控制方案,直到模擬結果確無干涉碰撞發生,則按照機床數控系統可接受的程序格式進行後處理,生成葉片加工程序。其具體編程過程如圖-所示。
圖-大型混流式葉片的五軸聯動數控加工編程流程!"! 混流式水輪機葉片的三維幾何建模 混流式葉片這一復雜雕塑曲面體由正面、背面、與上冠相接的帶狀回轉面、與下環相接的帶狀回轉面、
大 , 可 編 寫 一 個.*/0程序讀入這些三維坐標點,然後採用雙三次多補片曲面片通過自由形式特徵的通過曲線的方法進行曲面造型,如圖1所示。葉片的毛坯形狀可從設計數據點進行偏置計算處理,或者從三維測量得到的點雲集方式確定對葉片的各個曲面分別進行"234$曲面造型,並縫合成實體。
!"# 葉片加工工藝規劃
加工方案和加工參數的選擇決定著數控加工的效率和質量。我們根據要加工葉片的結構和特點可選擇大型龍門移動式五坐標數控銑鏜床,根據三點定位原理經大量的研究分析,決定在加工背面是採用通用的帶球形的可調支撐,配以葉片焊接的定位銷對葉片定位,在葉片上焊接必要的工藝塊,採用一些通用的拉緊裝置來裝夾。加工正面時,採用在加工背面時配合銑出的和背面型面完全一致的胎具,將葉片背面放入胎具,利用焊接的工藝塊進行調整找正,仍然採用通用的拉壓裝置進行裝夾。由於葉片由多張曲面組合而 成,為了解決加工過程中的碰撞問題,我們採用沿流線 走刀,對於葉片的正背面進行分區域加工,根據曲面各
處曲率的不同採用不同直徑的刀具、不同的刀軸控制方 式來加工。對每個面一般分多次粗銑和一次精銑。在機 床與工件和夾具不碰撞和不幹涉情況下,盡量採用大直 徑曲面面銑刀,以提高加工效率。葉片正背面我們選用 刀具直徑!-56曲面面銑刀粗銑、!-16曲面面銑刀精銑, 葉片頭部曲面採用!76的曲面面銑刀加工,出水邊採用!76螺旋玉米立銑刀五軸聯動側銑。根據後續模擬情況 反復做刀位編輯,以尋求合理的加工方案。在滿足加工
要求、機床正常運行和一定的刀具壽命的前提下盡可能 的提高加工效率。
!"$葉片五軸聯動加工刀位軌跡的生成
針對大型混流式葉片各曲面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刀 位軌跡規劃和計算,是使所生成的刀位軌跡無干涉、無 碰撞、穩定性好、編程效率高的關鍵。由於五軸加工的 刀具位置和刀具軸線方向是變化的,因此五軸加工的是 由工件坐標系中的刀位點位置矢量和刀具軸線方向矢量 組成,刀軸可通過前傾角和傾斜角來控制,於是我們可 根據曲面在切削點處的局部坐標計算出刀位矢量和刀軸 矢量。從加工效率、
表面質量和切削工 藝性能來看,選擇
沿葉片造型的參數
線作為銑削加工的
方向分多次粗銑和
一次精銑,然後劃
分加工區域,定義
與機床有關的參數,
根據以上所選葉片
的加工部位、裝夾 圖,
混流式葉片的刀軌生成
定 位 方 式 、 機 床 、 刀具及切削參數和餘量分布情況將葉片分為多個組合面
分別進行加工。通過對曲面曲率的分布情況的分析對於 不同的區域採用不同的面銑刀。粗加工給出每次加工的 餘量,精加工採用同一直徑的銑刀,根據粗糙度要求給 定殘余高度,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切削類型、切削參數、 刀軸方向、進退刀方式等參數,生成的刀位軌跡如圖, 所示。但是對於像葉片這樣的曲率變化很大而又不均勻 的雕塑曲面零件我們還要根據情況作大量的刀位編輯, 並且必須進一步通過切削模擬做干涉和碰撞檢查修改和
編輯刀軌。
!"#葉片五軸聯動數控加工模擬
數控加工模擬通過軟體模擬加工環境、刀具路徑
與材料切除過程來檢驗並優化加工程序。在計算機上
模擬驗證多軸聯動加工的刀具軌跡,輔助進行加工刀
具干涉檢查和機床與葉片的碰撞檢查,取代試切削或
試加工過程,可大大地降低製造成本,並縮短研製周
期,避免加工設備與葉片和夾具等的碰撞,保證加工
過程的安全。加工零件的"!代碼在投入實際的加工之
前通常需要進行試切,水輪機葉片是非常復雜的雕塑
曲面體,開發利用數控加工模擬技術是其成功採用五
軸聯動數控加工的關鍵。在此,我們首先進行工藝系
統分析,明確機床!"!系統型號、機床結構形式和尺
寸、機床運動原理和機床坐標系統。用三維!,-軟體建
立機床運動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實體幾何模型,並轉換
成模擬軟體可用的格式,然後建立刀具庫,在模擬軟
件中新建用戶文件,設置所用!"!系統,並建立機床運
動模型,即部件樹,添加各部件的幾何模型,並准確
定位,最後設置機床參數。 接下來將葉片模型變換到
加工位置計算出刀具軌跡,再以此軌跡進行葉片切削
過程、刀位軌跡和機床運動的三維動態模擬。這樣就
可以清楚的監控到葉片加工過程中的過切與欠切、刀
桿和聯接系統與葉片、機床各運動部件與葉片和夾具
間的干涉碰撞,從而保證了數控編程的質量,減少了
試切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提高了編程的一次成功率,
縮短了產品設計和加工周期,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如
在數控加工行業進行推廣,可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
效益。葉片的切削模擬如圖.所示,葉片的機床加工仿
真如圖/所示。
圖. 混流式葉片的切削模擬圖/
混流式葉片的機床加工模擬
!"$葉片刀位軌跡的後置處理
後置處理是數控編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將我們前
面生成的刀位數據轉換成適合具體機床的數據。後處理
最基本的兩個要素就是刀軌數據和後處理器。我們應首
先了解龍門移動式五坐標數控銑鏜床的結構、機床配備的附屬設備、機床具備的功能及功能實現的方式和機床
配備的數控系統,熟悉該系統的"!編程包括功能代碼
的組成、含義。然後應用通用後置處理器導向模板,根
據以上掌握的知識,開發定製專用後置處理器。然後將
我們已得刀位源文件進行輸入轉換成可控制機床加工的
"!代碼。
% 結束語
復雜曲面的多軸聯動數控編程是一涉及到眾多領域
知識的復雜流程,是數字化模擬及優化的過程。本文介
紹的大型水輪機葉片的多軸聯動編程技術,已用於工程
實際大型葉片的數控編程中,實現了大型轉輪葉片的五
軸聯動數控加工的刀位軌跡計算和加工模擬,保證了後
續數控加工的質量和效率,已作為大型水輪機葉片五軸
聯動數控加工的編程工具用於實際生產中
Ⅶ 中學生發明創造的事例
能讓您在家裡也有機會體驗動感電影刺激的座椅、使用環保節能的氫燃料的微型潛水艇、無論道路多麼崎嶇仍能保持所載貨物水平的汽車裝置、能幫助行動不便的如廁老人站立起來的智能坐便器……這些神奇有趣又實用的物件,全是中學生開動腦筋的發明創造,吸引了無數觀眾的贊嘆,一些特地趕來參觀的外國科學家連稱北京的孩子真聰明,想像力豐富,頭腦靈活的不可思議。
這一幕幕是記者在「第28屆安捷倫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會場看到的,大賽在位於朝陽區望京科技園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高中部舉行,主題為「體驗 創新 成長」。
據了解,參加大賽初賽活動的青少年有30餘萬人,每個區縣都有項目參加市級決賽。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田小平認為,連續三年在郊區舉辦大賽,有效地帶動了遠郊地區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來自郊區縣的優秀項目入選市級競賽,使大賽更具有廣泛性。
《中學生奪得發明創造頭獎》
2004年07月19日,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等單位聯合頒發了「2004年雲南省優秀發明創造選拔賽」一、二、三等獎。52個獎項中有18個大獎被在校中小學生奪得,我省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意識明顯增強。
據悉,本次選拔賽的參與面很廣,既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學生,又有民營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部隊幹部。在眾多參賽者中,中小學生表現不俗。建水縣第一中學高二學生鄢勰發明的「手機用於遠距離雙向汽車(摩托車)定位防盜系統」,奪得了一等獎並申請了專利。該技術可彌補目前車載防盜器存在的缺陷:防盜控制距離一般不超過400米,車輛被盜後無法查找車的位置等等。省科技廳將積極支持這些獲獎者參加今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發明展」。
《中國中學生發明太陽能動力模型車》
2008年,10月16日,第六屆國際發明博覽會和2008電子信息博覽會同時在蘇州揭開帷幕,環保和節能成了此次會展上的一大亮點,而在展會上首次亮相的太陽能動力車,更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這款太陽能輔助動力公交車是廣東一個中學生的發明創造,它通過太陽能吸光板把光能轉化為電能,除了太陽光之外,路燈、車燈都可以作為它動力的源泉。
而這家參展商則直接把吸光板裝備到了玩具車上,做成太陽能玩具汽車。
目前,有效吸收太陽能的材料還處於研製和開發的過程中,因此,太陽能動力車投入民用還需時日。
《中學生小發明賣了150萬》
新洲中學科技教育成為該校素質教育的一大亮點。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上,該校取得一金兩銀的驕人成績。其中一項發明——「樓房污水回收利用裝置」,獲得國家專利,並被某企業以150萬高價買下專利使用權。
全國大賽滿載喜悅凱旋
「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是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而設立的全國性賽事,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國發明協會、中央教科所聯合主辦,旨在鼓勵青少年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弘揚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促進青少年素質全面提高,參賽作品以中小學生勞技教育創新作品為主。在湖南長沙落幕的「第三屆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上,新洲中學滿載而歸,初二(7)班於金田同學發明的「內刷式自動儲水箱」榮獲金獎,於金田同學發明的「樓房污水回收利用裝置」榮獲銀獎;初三(2)班張強同學發明的「視力坐姿矯正器」榮獲銀獎,指導老師安薇被授予「優秀指導教師獎」。該金牌是廣東省在本屆比賽獲得的創造發明類惟一一塊金牌。於金田同學的「樓房污水回收利用裝置」還在今年的高交會上設立了專門的展台。
發明的想法源於生活
於金田同學獲得金銀獎的兩項發明的想法都是來源於對現實生活的思考。於金田全家還沒搬到深圳之前住在東北,那裡生活用水緊缺,只在每天早晨供一小時水。他媽每天都要提前早起接水,如果誤了時就一天沒水用;而爸爸還要經常清洗水缸,很費事。他心疼爸媽,就想搞個發明,既能自動儲水,又方便清洗,於是就促使了「內刷式自動儲水箱」的誕生。
科技教育提升學生素質
據新洲中學校長介紹,該校一直重視素質教育,支持學生搞發明創造,每年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相關設備,並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這讓於金田等同學如魚得水。該校在科技教育中,為學生設立有層次有梯度的興趣小組:專業隊和業余隊,學生根據需要可以自主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巨大空間。指導教師的作用則在幫助學生完善其自主選擇意識和能力上,而不是代替學生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和實施,著眼於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讓學生在體驗和探索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並完善自我,從而實現全面和諧發展。
Ⅷ 有關科技發明的小故事
1,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葯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
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裡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盪,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麼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後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
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2,得助於孩子的啟發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現什麼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遠鏡。後來,伽利略仿效製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現。
3,「小人國」的發現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明者。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餘,磨製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
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麼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4,碰倒紡車的啟示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裡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
他說干就干,終於試製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並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5,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
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