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在醫學上有什麼重大成就
戰國時期我國醫學就有很高成就, 有了醫學分科;扁鵲提出了四診法;《內經》提出了病理學說。秦漢時期醫學有重大發展,「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華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唐朝分科較細的醫學校刊《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葯典;「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著名的醫學專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集古代醫學之大成,是當時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考訂最詳實的葯物學著作, 被譯成多種文字 。 1)商周醫葯學①商和西周時期,已有較豐富的醫葯學知識。②甲骨文中所見的疾病有數十種,包括眼、耳、口腔、腸胃等各種分科。③商代遺址中還出土了石貶鐮等醫療用具。(2)秦漢醫學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西漢馬王堆漢墓帛書《醫方經》記載了幾百個葯方。③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著。④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和華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A.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書)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為中醫臨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礎,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B.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葯,適用於外科手術。這一發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3)隋唐醫學的進步①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4)明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①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了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地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②李時珍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㈡ 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神醫扁鵲發明什麼法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扁鵲的切脈診斷法也很突出,具有較高水平。《史記》稱贊扁鵲是最早應用脈診於臨床的醫生。先秦時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脈診及其理論可從虢太子這一病例的診斷中體現出來。當時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鵲通過脈診判斷為「屍蹶」。他認為患者的陰陽脈失調,陽脈下陷,陰脈上沖,也即陰陽脈不調和,導致全身脈象出現紊亂,故患者表現如死狀。其實,患者並未真正死亡,除脈診外,他還觀察到患者鼻翼微動。結合切摸,他發現兩大腿的體表仍然溫暖,因而敢於下此判斷。扁鵲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
殷常公,號丘宣。欲覓其徒而傅其術,至邯。邯有姜姓子曰殳,以慧聞名。常公見而欣慶,隨攜之逰。年余至長桑,適逢棄兒於道,以秋深,名曰扁,故擇居長桑,授徒乳子矣。
殳隨常公七年,聞之即知,知而能程其事,言對甚得,常公悅之。扁侍常公側,訥而少聲,齡或八歲,公亦任之。
又三年,殳二十有三。常戱於扁曰:『汝貌若獬,聲若鵲,其聞不能知,知無其所謂。後先生去,留之為吾司戶可也』。扁對曰:『汝聞之能知,知,先生少督,非智也。汝知之能辧,辧,先生心懈,非識也。吾貌若獬,父母施也,吾聲若鵲,乃能鳴也』。殳大笑之,言於常公,公笑而已。扁自請之,遂名扁鵲。
異日,常公謂殳曰『十年成汝,今可去矣。吾言於汝:居細無禍,災其自妄;且記』。殳去之,常公望其道問扁曰『汝謂殳之去,可得安乎』?扁對曰『初安,再妄,復牢之』。公詫然曰『行乎?性乎』?扁對曰『兼有也,謂有:爭於勢,不敵者死矣』。自此,扁日奉而夜讀,勤勉而事焉。
又三年,殳因治而涉罪,囚於牢。扁隨侍常公西行,途有不明,告先生,先生所釋,皆能記之。故其傳者,非言止矣,實心領而神會之躍也。
扁鵲三十有二,始治於人。先生出而自嘆曰『吾自謂殳之可才,然吾知殳不亟扁。扁常曰不足以治,習耏其心。吾常自嘆其拙,今其學優於吾,安矣』。
先生亡於鎬。扁鵲居鎬南守孝三年,靜悟眞髓而不以物動,治疾療人不為利往。四十有四歳名聞天下,曰『長桑扁鵲,神乎其人哉』。
然殳之聦,二十有三語謂皆盡其傳。四年而牢,禁其終生。豈非過於知辧之害,而無智識之果者耶?
㈢ 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表
(1)商周:已有豐富的醫葯學知識。
(2)戰國:扁鵲是當時的名醫,後代醫家奉之為「脈學之宗」。他發明的「四診法」成為中國中醫傳統的診病法。醫學分科。有著名的醫學著作《內經》。
(3)西漢: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醫方經》記載了幾百個葯方。
(4)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5)隋唐:①我國的一些外科手術,如拔牙、血管結扎等,是世界上最先進的。②隋朝太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古代醫學史上探討病因、病理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③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④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⑤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布的葯典。
(6)北宋:①醫學以小兒科、產科和針灸科最著名。②《小兒葯證直訣》為我國古代重要的兒科著作。③《十產論》是著名的產科著作。④針灸學家設計了便於醫術學習的針灸銅人模型。⑤《洗冤錄》是南宋法醫學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書籍。⑥王安石變法時設太醫局,局內辦有醫學校。
(7)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㈣ 中國醫學有哪些重要的發明
麻沸散,針灸推拿治療
㈤ 中國古代六位醫葯學家分別是誰
中國古代醫葯學家:
李時珍(1518—1593年),明蘄州人,我國古代卓越的葯物學家。他采訪四方,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收集了大量的葯物標本和資料,訂正了古葯書的錯漏,用40年時間三易其稿,編寫出我國古代最完備的葯典《本草綱目》。該巨著共52卷,190多萬字,全書把葯分做16部,62類,收載葯物1893種,其中新增加葯物374種,載入葯方11096個,並附有動植物插圖1110幅,曾先後被譯成日、拉丁、法、俄、德、英等多種文字。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稱其為「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京兆華原人(今陝西耀縣),活了101歲。集數十年的心血,撰寫成《備急千金要方》一書(共30卷)。後又作《千金翼方》一書(共30卷),這兩部巨著一共記載了6500多個葯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網路全書。他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他是世界上最早創建婦科的醫學家,提出「婦女之病」單獨立科,在他的著作中,把「婦人方」列為卷首,對許多婦科病作了專門研究,有一病而立數方,也有一方而治數病的,具有新的系統性。孫思邈在針炙學方面他首創了「阿是穴」和「手指同射法」:他最早提出使用動物肝臟防治夜盲:他首先主張凡疾病應先食療,食療不愈再予服葯。
扁鵲(約公元前401一前310年)春秋舊戰國時期鄭州人(現河北任丘),姓秦名越人,年青時曾在一家族館幹活,結識了一位叫長桑君的民間醫生,兩人和睦相處十多年,長桑君見扁鵲虛心好學,就把自己的醫術和驗方傳授給他,從此扁鵲刻苦學習,很快掌握了醫療技術,成為當時一位很有名的醫生。人們見他醫術高明,尤其是看病時候好象能看見病人的五臟六腑,真好象神話中的神醫扁鵲一樣,能給人們帶去吉祥,於是就把他稱為扁鵲。他反對巫術治病,重視望、聞、問、切診病,是中醫脈診的創始人,曾被史學家司馬遷譽為「脈學之祖」。他不僅精通內科,而且也精通外科、兒科、婦科、五官科。秦國的太醫令李醯知道自己醫術不如扁鵲,就派人把扁鵲暗殺了。後人為紀念他,尊他為「醫學祖師」。直到現在,凡是得到人們尊重的高明醫生,都給子「扁鵲再世」一類的譽稱。
董奉,東漢建安時期名醫。又名董平,字君異(一說字君平,《大越史記全書》說字「昌」),號拔墘,侯官縣董墘(一說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少年學醫,信奉道教。年青時,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面練功,一面行醫。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只要重病癒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癒者栽杏1株。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谷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
華佗(公元110-207年)是後漢到三國時代的人。家鄉是沛國譙郡(現安徽毫縣)。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炙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曾多次成功地開腹破背,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先發明麻醉劑,並最早應用全身麻醉的醫學家,堪稱「外科鼻祖」。早在1700多年前,他就發明了中葯全身麻醉劑——「麻沸散」,散方有蔓陀蘿花、烏頭、附子等所組成。華佗發明的「麻沸散」,病人用酒沖服後,就會全身麻醉,失去知覺,這樣就好進行腹腔手術。一次,他為蜀國名將關羽中箭處塗了麻葯,將皮膚、肌肉切開,用刀刮清骨頭的箭毒,然後敷上一些葯,包紮了一下,手術就結束了,不幾天關羽的箭傷就全好了。後世人仍常以「華佗再世」來形容一個醫生的醫術高明。他還創造了「五禽戲」,強調鍛煉和勞動,以增強體質。後因不從曹操徵召,立遭殺害。
張仲景(公元142-210年),後漢末年南郡涅陽人(今河南南陽)。學醫於同郡張伯祖,因聰穎博達,長進很快。由於當時戰亂不絕,傷寒流行,百姓病死的很多,張之宗族300餘口,10年間死去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他鑽研古代醫書,並廣泛搜集有效方劑,著成《傷寒雜病論》一書,是世界上第一部臨床醫學巨著,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因此被稱作「醫方之祖」。他自己則被民眾尊為「醫聖」。張仲景去世後葬於南陽市城東溫涼河畔。1959年,郭沫若為新建的張仲景紀念館題寫「醫聖祠」三個大字。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㈥ 請問:中國醫葯學。是誰發明的具體有哪些
軒轅氏,神農氏,有皇帝內經,神農嘗百草,後世有東海方士,扁鵲,華佗,李時珍
㈦ 中國古代的道士發明了火葯、推進了醫學,還有哪些貢獻
古代道士也是要早晚學習經文和符籙的,並不是天天在那做道場或者斬妖滅邪。並且很多道教會寫書法、會彈琴、會畫畫、會捉、也可以像孫思邈一樣跑去當醫生,更恐怖的是人家還有崇高的信仰,因此會的本領非常多。古代的道士發明了火葯、推進了醫學,還有:
五代道士煙蘿子是五代時的道士,繪制了《內境圖》,是我國最早的人體解剖圖,更厲害的是跟現代解剖學基本一致。
道士的貢獻非常多,還有專門研究出了耐火密封的材料、對數學的貢獻、在大氣壓力方面的研究、在天文學和醫學方面的研究。我國古代的道士真的算的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㈧ 中國古代醫葯學成就表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隋唐時期: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要點。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本草綱目》對葯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㈨ 舉出十項中國醫葯學史上重要的發明發現
青蒿素算一個吧
㈩ 古代醫學發明家
我國古代醫學家中發明五禽戲是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專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屬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