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雇傭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中創造的價值是剩餘價值嗎
雇傭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中創造的價值是剩餘價值。
勞動者的全部勞動專時間分必屬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勞動者在用於生產維持勞動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勞動時間以外的時間部分內,創造的價值就是剩餘勞動者價值。
該部分剩餘價值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
剩餘價值的來源
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對工人的勞動剝削,一個是對工人的生理剝削。
生理消費價值是體力消費價值,是維持人的正常最低生理活動即體力活動需要消費的價值。
人的基本生存是人的社會權利。它與個人是否勞動無關,所以生理消費價值是人的一般消費。
離開了人的基本生存,腦力勞動就不能存在。所以,腦力的創造價值必須拿出一塊用做社會最低保障費。
『貳』 政治經濟學計算題計算必要勞動時間
因為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只是創造符合自己工資的那部分價值V(注意:不變資本也在此時間內由工人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但C只是被轉移了,而V被創造了出來),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則是剩餘價值M。又因為價值量和勞動時間成比例,所以有:
必要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V:M=1:4
必要勞動時間=總勞動時間*(1/5)=2(小時)
剩餘勞動時間=總勞動時間*(4/5)=8(小時)
不變資本(C)即消耗的生產資料為40元
可變資本(V)即支付給工人的工資為2元
剩餘價值(M)即總產值-(C+V)=8元
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值,即m/v=4
(2)雇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是擴展閱讀:
(1)工人的全部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勞動時間",用來再生產工人的勞動力價值,另一部分叫"剩餘勞動時間",用來創造新的價值;
(2)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所創造的新價值,就叫剩餘價值;
(3)剩餘價值本來是工人勞動的產物,應歸工人所有,但是卻被資本家憑借對企業的所有權無償獨占,這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發財致富的秘密;
(4)資本家為了加強對工人的剝削,賺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所採取的基本途徑有兩條,
一是強迫工人延長勞動時間,或強迫工人提高勞動強度,絕對地增加剩餘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絕對剩餘價值";
二是通過技術進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即縮短工人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相對剩餘價值";
『叄』 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就是自己的工資嗎
工人在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只能是一部分是工資,其他的還都是公司的效益。
『肆』 什麼是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
1、必要勞動時間指勞動者的勞動時間中用於生產維持勞動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那部分時間。在必要勞動時間內,生產必要產品或必要價值。與「剩餘勞動時間」相對。
2、剩餘勞動時間,意思是指勞動者的勞動時間中用於生產維持勞動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時間以外的部分。在剩餘的勞動時間內,生產剩餘的產品或剩餘價值。與「必要勞動時間」相對。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4)雇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是擴展閱讀:
勞動時間:
1、定義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這里所說的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現時某一生產部門大多數產品生產已經達到的技術裝備水平。
2、區別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必要勞動時間是根本不同的兩個概念,其區別有三:
第一,兩者的含義不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
第二,兩者的對稱不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相對於個別勞動時間而言的;必要勞動時間是相對於剩餘勞動時間而言的。
第三,兩者的屬性不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消亡而消亡;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個永恆的范疇。
『伍』 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里創造出來的
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里創造出來的。 (×)
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所創回造的並被資本家無答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
恩格斯指出:「資本家所僱傭的每一工人都在做兩種勞動。他的工作時間一部分用來償還資本家所預付給他的工資,這一部分勞動,馬克思稱為必要勞動。但在此之後,他必須繼續工作,而在這段時間內,他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
『陸』 馬克思把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成什麼
馬克思指出,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是用來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剩餘勞動時間用來生產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的源泉就是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
價值增殖過程即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指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的形成過程。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價值的形成過程就是價值的增殖過程。
剩餘價值產生的關鍵在於資本家在市場上買到了勞動力這個特殊商品。勞動力作為商品也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它能創造商品,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
(6)雇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是擴展閱讀:
相關特點
價值增殖過程的秘密,在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同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新創造出來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從上述例子來看,資本家按照勞動力的日價值支付給雇傭工人5元工資。維持雇傭工人勞動力一天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只要花費4個小時社會勞動即相當於5元就夠了。
但是,在資本家看來,他既然按照勞動力的日價值支付了工資,勞動力一天的使用價值就歸他所有,由他支配;他完全有權要工人在一個工作日內為他勞動8小時。由於雇傭工人每天的勞動時間增加1倍,他在生產中所消耗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也相應地增加1倍:從30元增加到60元。
8小時中所創造的新價值也增加了1倍,由5元增加為10元。這樣,生產出來的皮鞋的價值,即為70元。資本家按價值出售皮鞋,取回70元。而他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只花費了65元,因此,皮鞋的價值量和他墊支的資本之間產生了5元的差額。
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價值形成過程就是這樣變成了價值增殖過程。所以,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一定限度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
這個一定的點就是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如果價值形成過程只持續到這樣一點,即僅僅把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再生產出來,那就不會有資本主義的價值增殖過程,也就不會有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
『柒』 判斷題剩餘價值是在雇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里創造的價值
C 解析
『捌』 剩餘價值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嗎
剩餘價值並非僱傭勞動創造,而是"非僱傭勞動"所"創造"
必要勞動時間指勞動者的勞動時間中用於生產維持勞動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那部分時間。在必要勞動時間內,生產必要產品或必要價值。與「剩餘勞動時間」相對。
剩餘價值是由僱傭勞動創造的。什麼是僱傭勞動呢?就是一個資本家所直接僱傭的勞動力的勞動耗費,馬克思認為,這個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所獲得的剩餘價值,就是由這種僱傭勞動創造的。與這個資本家的僱傭勞動相對應的是另外一個(一些)資本家所僱傭的勞動。比如有A與B兩個資本家,他們僱傭的勞動力的勞動分別是a與b,那麼,a對於A來說就是僱傭勞動,但對於B來說就不是僱傭勞動---不妨稱之為"非僱傭勞動";反過來,b對於B來說是僱傭勞動,而對A來說就非僱傭勞動。而馬克思及眾學者的觀點,就是認為A所獲得的剩餘價值是由a創造,而不是b創造的;同樣,B所獲得的剩餘價值由b創造而非a創造。
但從馬克思自己的價值論邏輯來說,這個觀點並非正確的觀點。因為,馬克思對價值及價值量的介定(決定)因素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這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已經包含著對這個觀點的否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價值的決定的實質是什麼?就是說,任何一個資本家所生產的商品,其價值並非是由這個資本家的實際(勞動)耗費所決定,而是由一個"社會性的耗費"所決定,而這個社會性的耗費是指什麼耗費呢?它是指生產同類商品的同一個行業中,各個資本家的成本耗費的匯合。比如,在一個生產相同商品的行業P里,存在著A、B、C、D這四個資本家(他們都生產相互之間具有高度代替性的商品,比如生產相同類型的彩電),其中,每生產一個商品,A的成本耗費是a,B的成本耗費是b,C的成本耗費是c,D的成本耗費是d。於是,A、B、C、D四個資本家中,各自生產的每一個商品所具有的價值(價值量),按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就是(a+b+c+d) ÷4,即這四個資本家在一個商品上的成本耗費的平均值。這個價值量:(a+b+c+d) ÷4,顯然不是由任何一個資本家本身僱傭的勞動所創造,它是由同類資本家各自所僱傭的勞動耗費所形成出來的。
可見,一個資本家的商品所具有的價值與所獲得的剩餘價值,並非由這個資本家所僱傭的勞動創造,雖然其中也包含著這個僱傭勞動所決定的一部分。那麼,這些僱傭勞動創造什麼呢?他們創造的是剩餘產品,而不是剩餘價值。從一般意義上說,剩餘產品並不就是剩餘價值(但從某種特殊意義上說,剩餘產品與剩餘價值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因為產品必須要到市場上出賣,才獲得一種價值;而馬克思所強調的價值的"社會性",正包含了這種社會化的"出賣"行為對價值的決定作用。實際上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也是從剩餘產品出發推理論證出來的,他設想資本家所僱傭的的僱傭勞動者一天的勞動中,花費比如5小時來為自己生產"必要產品",即補償自己的工資所必需的產品,但勞動者一天的勞動卻沒有到5小時就終止,而是延長至8、10、12…小時,這樣,5小時以後的勞動所產出的產品,就是剩餘產品,這些剩餘產品包含著剩餘價值。但按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邏輯,這種剩餘價值並不由資本家僱傭的這些勞動所創造。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確實是這樣,比如,農民將自己多餘的糧食(即剩餘產品)拿到市場出售,但在不同的市場,或者在同一個市場中不同的時候,這種出售所獲得的價錢都不一樣,有時候,這些糧食價格低廉,而有時候,它們又可以價格高昂;這些現象都反映了(用社會性來決定的)價值的不確定性。在此,實際上不是僱傭勞動在決定價值,而是非僱傭勞動在決定價值,比如上例中,資本家A的商品價值是由資本家B、C、D的勞動決定的,而不是由A自己的a決定的。
『玖』 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怎麼理解
必要勞動時間指勞動者的勞動時間中用於生產維持勞動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那部分時間。
注意,必要勞動時間不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剩餘勞動時間指勞動者的勞動時間中用於生產維持勞動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時間以外的部分。在剩餘的勞動時間內,生產剩餘的產品或剩餘價值。
設一個單位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為X,必要勞動時間為H,剩餘勞動時間為h。原料成本為C
支付工資V=XH,利潤M=Xh
總商品價值W=原料成本(不變資產)C+支付工資(可變資產)V+(剩餘價值)利潤M
W=C+V+M=C+XH+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