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貝多芬創造了哪些歌曲
《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悲愴》《月光》《迪亞貝利變奏曲》
㈡ 貝多芬創作了多少曲子請舉例!
《悲傷》、《月光》和《克羅采》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
《第九(合唱)交響曲》曙光奏鳴曲》、《熱情奏鳴曲》、
㈢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多少鋼琴曲
一、英雄交響曲,二、命運交響曲 ,三、《月光曲》,四、《暴風雨奏鳴曲》,五、拍節機·友誼·卡農 ,六、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響曲 ,七、歡樂頌與合唱交響曲。
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
望採納,謝謝!
㈣ 貝多芬總共創作了多少曲子 所有的 急需!!!!!!!!
貝多芬作品集http://wenku..com/link?url=v-Tl0tx55QhHO-q6veNNtt10Ylds4mIqVbqVu
㈤ 貝多芬生創作了多少首曲子
138首```
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晚期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作品的編號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編制的。因此,編號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後順序,而不是按照寫作的順序排列。比如,1792年創作的木管八重奏為作品103號,而作品102 和104號分別創作於1815年和1817年。編號135號以前的作品為貝多芬在世時所出版。其他則是在他去世後出版的。
作品 1 no 1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調
作品 1 no 2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1 no 3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3 C 小調
作品 2 no 1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1 F 小調
作品 2 no 2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2 A 大調
作品 2 no 3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3 C 大調
作品 3 (1794) 弦樂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調
作品 4 (1795) 弦樂五重奏 降 E 大調
作品 5 no 1 (1796)奏鳴曲 鋼琴和大提琴 No. 1 F 大調
作品 5 no 2 (1796)奏鳴曲 鋼琴和大提琴 No. 2 G 小調
作品 6 (1797) 四手聯彈鋼琴奏鳴曲
作品 7 (1797) 鋼琴奏鳴曲 No. 4 降 E 大調
作品 8 (1797) 弦樂三重奏(小夜曲) No. 1 D 大調
作品 9 no 1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9 no 2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3 D 大調
作品 9 no 3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4 C 小調
作品 10 no 1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5 C 小調
作品 10 no 2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6 F 大調
作品 10 no 3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7 D 大調
作品 11 (1798) 鋼琴三重奏 No. 4 降B 大調
作品 12 no 1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1 D 大調
作品 12 no 2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2 A 大調
作品 12 no 3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3 降E 大調
作品 13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8 C 小調 "悲愴"
作品 14 no 1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9 E 大調
作品 14 no 2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10 G 大調
作品 15 (1795) 鋼琴協奏曲 No. 1 C 大調
作品 16 (1796)五重奏 鋼琴和管樂器
作品 17 (1800) 圓號奏鳴曲 F 大調
作品 18 no 1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1 F 大調
作品 18 no 2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18 no 3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3 D 大調
作品 18 no 4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4 C 小調
作品 18 no 5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5 A 大調
作品 18 no 6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6 降B 大調
作品 19 (1795) 鋼琴協奏曲 No. 2 B 降 大調
作品 20 (1799) 七重奏 E 降 大調
作品 21 (1800) 交響曲 No. 1 C 大調
作品 22 (1800) 鋼琴奏鳴曲 No. 11 B 降 大調
作品 23 (1801) 小提琴奏鳴曲 No. 4 A 小調
作品 24 (1801) 小提琴奏鳴曲 No. 5 F 大調 春("Spring")
作品 25 (1801) 小夜曲 D 大調 長笛, 小提琴和中提琴
作品 26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2 降 A 大調
作品 27 no 1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3 降 E 大調
作品 27 no 2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4 升 C 小調 "月光"
作品 28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5 D 大調
作品 29 (1801) 弦樂五重奏 C 大調
作品 30 no 1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6 A 大調
作品 30 no 2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7 C 小調
作品 30 no 3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8 G 大調
作品 31 no 1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6 G 大調
作品 31 no 2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7 D 小調 "暴風雨"
作品 31 no 3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8 E 降 大調
作品 32 (1805) 歌曲 - 致希望
作品 33 (1802) 七首小作品 鋼琴
作品 34 (1802) 6變奏曲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F 大調
作品 35 (1802) 15變奏曲和賦格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E 大調 "英雄Eroica"
作品 36 (1803) 交響曲 No. 2 D 大調
作品 37 (1803) 鋼琴協奏曲 No. 3 C 小調
作品 38 (1803) 鋼琴三重奏 No. 8 (Arrangement of the Septet 作品 20)
作品 39 (1789) 兩首前奏曲 裡麵包括了12中大調 鋼琴
作品 40 (1802) 浪漫曲 小提琴 G 大調
作品 41 (1803) 小夜曲 鋼琴和長笛 或 小提琴 D 大調
作品 42 (1803) 夜曲 中提琴和鋼琴 D 大調
作品 43 (1801) 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 序曲和芭蕾音樂
作品 44 (1792) 鋼琴三重奏 No. 10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 E 大調)
作品 45 (1803) 三首進行曲 鋼琴, 四手聯彈
作品 46 (1795) 歌曲 - Adelaide
作品 47 (1802) 小提琴奏鳴曲 No. 9 A 大調 克羅采("Kreutzer")
作品 48 no 1 (1802) 歌曲 - 請求
作品 48 no 2 (1802) 歌曲 - Die Liebe des Nächsten
作品 48 no 3 (1802) 歌曲 - 論死亡
作品 48 no 4 (1802) 歌曲 - 自然中主之榮耀
作品 48 no 5 (1802) 歌曲 - Gottes Macht und Vorsehung
作品 48 no 6 (1802) 歌曲 - Bußlied
作品 49 no 1 (1792) 鋼琴奏鳴曲 No. 19 G 小調
作品 49 no 2 (1792) 鋼琴奏鳴曲 No. 20 G 大調
作品 50 (1798) 浪漫曲 小提琴 F 大調
作品 51 no 1 (1797) 迴旋曲 C 大調 鋼琴
作品 51 no 2 (1798) 迴旋曲 G 大調 鋼琴
作品 52 no 1 (1805) 歌曲 - Urians Reise um die Welt
作品 52 no 2 (1805) 歌曲 - Feuerfab
作品 52 no 3 (1805) 歌曲 - Das Liedchen von der Ruhe
作品 52 no 4 (1805) 歌曲 - 五月歌
作品 52 no 5 (1805) 歌曲 - Mollys Abschied
作品 52 no 6 (1805) 歌曲 - 愛情
作品 52 no 7 (1805) 歌曲 - Marmotte
作品 52 no 8 (1805) 歌曲 - Das Blümchen Wunderhold
作品 53 (1803) 鋼琴奏鳴曲 No. 21 C 大調 "黎明 Waldstein(森林之石)"
作品 54 (1804) 鋼琴奏鳴曲 No. 22 F 大調
作品 55 (1805) 交響曲 No. 3 降E 大調 "英雄Eroica"
作品 56 (1805) 三重協奏曲 C 大調
作品 57 (1805) 鋼琴奏鳴曲 No. 23 F 小調 "熱情Appassionata"
作品 58 (1807) 鋼琴協奏曲 No. 4 G 大調
作品 59 no 1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7 F 大調 "拉斯莫夫斯基 1"
作品 59 no 2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8 E 小調 "拉斯莫夫斯基 2"
作品 59 no 3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9 C 大調 "拉斯莫夫斯基 3"
作品 60 (1807) 交響曲 No. 4 降B 大調
作品 61 (1808) 小提琴協奏曲 D 大調
作品 62 (1807) 科里奧蘭序曲
作品 63 (1806) 弦樂五重奏 ( 作品 4的整理版本) 鋼琴三重奏
作品 64 (1807) 鋼琴三重奏 ( 作品 3的整理版本) 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作品 65 (1796) 詠嘆調 - Ah perfido!
作品 66 (1796)莫扎特主題「一位少女或一位女性」變奏曲 ,大提琴
作品 67 (1808) 交響曲 No. 5 C 小調
作品 68 (1808) 交響曲 No. 6 F 大調 田園("Pastoral")
作品 69 (1808)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3 A 大調
作品 70 no 1 (1808) 鋼琴三重奏 No. 5 D 大調 "鬼魂"
作品 70 no 2 (1808) 鋼琴三重奏 No. 6 降E 大調
作品 71 (1796) 管樂六重奏降E
作品 72a (1805) 歌劇 - 列奧諾拉 (序曲為列奧諾拉第二號)
作品 72b (1806) 歌劇 - 列奧諾拉 (序曲為列奧諾拉第三號)
作品 72c (1814) 歌劇 - 費德里奧
作品 73 (1809) 鋼琴協奏曲 No. 5 降 E 大調 "皇帝Emperor"
作品 74 (1809) 弦樂四重奏 No. 10 降 E 大調 "豎琴"
作品 75 no 1 (1809) 歌曲 - 迷娘
作品 75 no 2 (1809) 歌曲 - 新的愛情,新的生活
作品 75 no 3 (1809) 歌曲 - 詞:歌德浮士德*從前有一個國王
作品 75 no 4 (1809) 歌曲 - 格雷太爾的警告
作品 75 no 5 (1809) 歌曲 - 致遠方的愛人
作品 75 no 6 (1809) 歌曲 - Der Zufriedene
作品 76 (1809) 6變奏曲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D 大調
作品 77 (1809) 鋼琴 幻想曲
作品 78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4 升 F 大調
作品 79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5 G 大調
作品 80 (1808) 合唱幻想曲
作品 81a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6 降 E 大調 "告別"
作品 81b (1795) 六重奏 降E
作品 82 no 1 (1809) 歌曲 - 希望
作品 82 no 2 (1809) 歌曲 - 愛之怨
作品 82 no 3 (1809) 二重唱 - L'amante impatiente
作品 82 no 4 (1809) 歌曲 - L'amante impatiente
作品 82 no 5 (1809) 歌曲 - 生活的享受
作品 83 no 1 (1810) 歌曲 - 憂郁中的歡樂
作品 83 no 2 (1810) 歌曲 - 渴望
作品 83 no 3 (1810) 歌曲 - Mit einem gemalten Band
作品 84 (1810) 艾格蒙特 (序曲和情景音樂)
作品 85 (1804) 基督在橄欖山上
作品 86 (1807) C 大調彌撒
作品 87 (1795) 三重奏 兩雙簧管和英國號 C 大調
作品 88 (1803) 歌曲 - 友誼之幸福
作品 89 (1814) 波羅乃茲 C 大調
作品 90 (1814) 鋼琴奏鳴曲 No. 27 E 小調
作品 91 (1813) 威靈頓公爵的勝利 ("戰役" 交響曲)
作品 92 (1813) 交響曲 No. 7 A 大調
作品 93 (1814) 交響曲 No. 8 F 大調
作品 94 (1815) 歌曲 - 致希望
作品 95 (1810) 弦樂四重奏 No. 11 F 小調 "Serioso"
作品 96 (1812) 小提琴奏鳴曲 No. 10 G 大調
作品 97 (1811) 鋼琴三重奏 No. 7 降 B 大調 大公("Archke")
作品 98 (1816) 歌曲 套曲 - 致遠方的愛人
作品 99 (1816) 歌曲 - 守諾的人
作品 100 (1814) 歌曲 - 紀念石
作品 101 (1816) 鋼琴奏鳴曲 No. 28 A 大調
作品 102no 1 (1815)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4 C 大調
作品 102no 2 (1815)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5 D 小調
作品 103 (1792) 木管八重奏 降E
作品 104 (1817) 弦樂五重奏 (鋼琴三重奏 No. 3 的整理版本)
作品 105 (1819) 6套變奏曲 鋼琴和長笛
作品 106 (1818) 鋼琴奏鳴曲 No. 29 降B 大調 "槌子鍵鋼琴"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手稿)
作品 107 (1820) 10套變奏曲 鋼琴和長笛
作品 108 (1818) 25首蘇格蘭歌曲
作品 109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0 E 大調
作品 110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1 降A 大調
作品 111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2 C 小調
作品 112 (1815) 平靜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合唱和樂隊)
作品 113 (1811) 歌唱劇 - 雅典的廢墟
作品 114 (1822) 進行曲和合唱 - 新屋落成典禮
作品 115 (1815) 序曲 - 命名日
作品 116 (1802) 聲樂三重奏,樂隊伴奏- Tramte, empi tremate
作品 117 (1811) 歌唱劇 - 史提芬王
作品 118 (1814) Eligischer Gesang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19 (1822) 11首新小曲 鋼琴
作品 120 (1823) 33變奏曲 鋼琴 主題「Diabelli的一首圓舞曲」, C 大調 (迪阿布里變奏曲)
作品 121a (1803) 鋼琴三重奏 No. 11 (「我是卡卡杜裁縫」主題變奏曲)
作品 121b (1822) Opferlied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22 (1824) Bundeslied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23 (1822) 庄嚴彌撒 Mass D 大調 (Missa Solemnis)
作品 124 (1822) 序曲 - 新屋落成典禮
作品 125 (1824) 交響曲 No. 9 D 小調 "合唱"
作品 126 (1824) 六首小作品 鋼琴
作品 127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2 降E 大調
作品 128 (1822) 歌曲 - 吻
作品 129 (1795) 迴旋曲 隨想曲 鋼琴 G 大調 (Rage over a lost penny)
作品 130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3 降B 大調
作品 131 (1826) 弦樂四重奏 No. 14 C升 小調
作品 132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5 A 小調
作品 133 (1826) 大賦格 降B 大調
作品 134 (1826) 鋼琴 大賦格 四手聯彈
作品 135 (1826) 弦樂四重奏 No. 16 F 大調
作品 136 (1814) 康塔塔 - 榮耀的一刻
作品 137 (1817) 弦樂五重奏 (賦格) D 大調
作品 138 (1807) 序曲 - 列奧諾拉第一號
㈥ 貝多芬一生創作多少首曲子
作品: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
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
E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哀格蒙特》序曲
歌劇《費德里奧》
G大調小步舞曲
獻給愛麗絲
土耳其送行曲
B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庄嚴的樂章
春之聲圓舞曲
c小調小步舞曲
G大調小夜曲
悲愴奏鳴曲
皇帝圓舞曲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
活潑的樂章
給愛麗絲
兩小無猜
快樂頌
蘭色多瑙河圓舞曲
羅曼史
夢幻曲
命運交響樂
命運交響曲
隨想曲
四季
田園交響曲
天鵝湖-月光下的湖
月光奏鳴曲
小步舞曲
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交響樂。著名的《第九交響曲》等至今被全世界的人們廣為傳唱。
貝多芬的一生是光輝奮斗的一生。他的作品歌頌了生命的美好和他對人類的愛,充滿奮斗向上的精神。「通過斗爭,達到勝利」這8個字可以說是貝多芬創作思想的概括。
貝多芬在作曲技術上有許多創新。他擴充了奏鳴曲式結構,加強了它的表現力。他的主題、過渡、副主題都連接得很緊湊,如一氣呵成。轉調也更自由,打破了過去各樂章之間以及主題與副主題之間的調性關系的陳規,使調性色彩更豐富,適於表現更絢麗壯觀的內容。
貝多芬的主要音樂作品有:
《月光奏鳴曲》
《庄嚴彌撒曲》
《第五交響曲》
《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第五鋼琴協奏曲》
《第九交響曲》
㈦ 貝多芬一生創作多少首曲子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印證著貝多芬自身的發展歷程。它們體現了他一生所經歷的漫長的音樂和精神之旅,也是鋼琴作為一種獨奏樂器擁有日趨增強的力量的佐證。
㈧ 貝多芬生平共創作了多少個樂曲
DG出過一套貝多芬全集 87張CD
卷一、第一至第九交響曲全集,由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歌唱家合唱團、柏林愛樂樂團(1961—1962年錄音版,Jnoawitz, Rossel, Majdan, Kmentt, Berry演唱),CD編號453 701-2(5張)。
卷二,協奏曲:
1.五首鋼琴協奏曲,波里尼鋼琴,約夫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第一、第二,1982年版);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第三、第四、第五,1977,1976,1978年版)。
2.《為鋼琴和樂隊而作的迴旋曲》(WoO.6),里赫特鋼琴,桑德林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1962年錄音)。
3.《為鋼琴、長笛、大管和樂隊而作的浪漫曲》(Hess 13),鄭明和(Myung-Whun Chung)鋼琴,加洛斯兄弟(Patrick & Pascal)長笛、大管,鄭明和指揮愛樂樂團(1996年錄音)。
4.《小提琴協奏曲》(OP.61),穆特爾小提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79年錄音)。
5.《鋼琴協奏曲》(WoO.14),安達鋼琴,古爾克(Gulke)指揮柏林室內樂團(Kammerorchester,1976年錄音)。
6.《三重協奏曲》(OP.56),穆特爾小提琴,馬友友大提琴,策爾特西(Zeltser)鋼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79年錄音)。
7.《改編自小提琴協奏曲的鋼琴協奏曲》(OP.61a),巴倫勃伊姆鋼琴,巴倫勃伊姆指揮英國室內樂團(1973年錄音)。
8.《小提琴協奏曲》(WoO.5),克雷默小提琴,恰卡洛夫(Tchakarov)指揮倫敦交響樂團(1978年錄音)。
9.兩首小提琴和樂隊的浪漫曲(OP.40、OP.50),沙漢姆小提琴,奧菲斯室內樂團(199年錄音),CD編號453 707-2(5張)。
卷三、樂隊作品:
1.《普羅米修斯》(OP.43),奧菲斯室內樂團(1986年錄音)。
2.戲劇《艾格蒙特》配樂(OP.84),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Studer演唱,1991年錄音)。
3.《惠林頓的勝利》(OP.91),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69年錄音)。
4.戲劇《雅典的廢墟》配樂(OP.113),克萊(Klee)指揮柏林美佔區合唱團(Hirte, Crass演唱,1970年錄音)。
5.《為大廈典禮》而作的配樂(Hess.118),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柏林廣播合唱團(McNair,Ganz演唱,1993—1994年錄音)。
6.《萊奧諾拉》的殘稿遺作(WoO.96),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柏林廣播合唱團(McNair, Eichhorn演唱,1993—1994年錄音)。
7.《斯蒂芬王》配樂(OP.117),鄭明和指揮聖契西里亞樂團、合唱團(Aljirovicz, Fischer-Dieskau演唱,1996年錄音)。
8.《科里奧蘭》序曲(OP.62),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1985年錄音)。
9.《命名日》序曲(OP.115),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1990年錄音)。
10.《騎士芭蕾音樂》(WoO.l),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69年錄音)。
11.《慶賀小步舞曲》(WoO.13),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6年錄音)。
12.《12首小步舞曲》(WoO.7),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1978年錄音)。
13.《12首德國舞曲》(WoO.8),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1978年錄音)。
14.《12首對舞曲》(WoO.14),馬澤爾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59—1960年錄音)。
15.為《美麗的紹馬克夫人》和《多彩的褐色鞋》的兩首詠嘆調而作的配樂(WoO.91),克萊爾(Keller)指揮蒙塞(Muncher)音樂團(1972年錄音)。
16.《為軍樂而作的引子》(WoO.2b),賈維指揮哥德堡交響樂團(1996年錄音)。
17.《C大調凱旋進行曲》(WoO.2a),安德烈.戴維斯指揮BBC交響樂團(1996年錄音〕。
18.為特賴尼克的歌劇《好消息》而作的終曲《日曼尼亞》(WoO.94),安德烈.戴維斯指揮BBC交響樂團(1996年錄音)。
19.為特賴尼克的輕歌劇《凱旋門》而作的終曲《大功告成》(WoO.97),安德烈.戴維斯指揮BBC交響樂團(1996年錄音)。
20.為歌劇《維斯塔的火》而作的結尾(Hess.115),安德烈.戴維斯指揮BBC交響樂團(1996年錄音),CD編號453 713-2(共5張)。
卷四、歌劇:
1.《萊奧諾拉》(據遺作整理),加德納指揮蒙特威爾第合唱團、革命和浪漫樂團(Miles, Best, BeGley, Hawlata, Oelze, Schade等演唱,1996年錄音)。
2.《費德里奧》(OP.72),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歌唱家合唱團、維也納愛樂樂團(Fischer-Dieskau, sotir, Kollo, Janowtz, Popp, Dallapozza等演唱,1978年錄音)。
3.《萊奧諾拉》第一號序曲(OP.138),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1989年錄音),CD編號453 719—2(4張)。
卷五、鋼琴奏鳴曲(1—32),肯普夫鋼琴(1964—1965年錄音),CD編號 453 724一2(8張)。
卷六、為鋼琴而作的變奏曲、小品:
1.《小品6首》(OP.126)、《獻給愛麗斯》(WoO.59),烏戈爾斯基(1971年錄音)。
2.《為選帝侯而作的3首奏鳴曲》(WoO.47),德繆斯(1969年錄音)。
3.《兩首奏鳴曲》(WoO.50)、《C大調奏鳴曲》(WoO.53)、《F小調前奏曲》(WoO.55)、《降B大調小品》(WoO.60)、《降B大調小快板》(WoO.6la)、《A大調小快板》(WoO.81)、《降E大調小步舞曲》(WoO.82)、《降E大調圓舞曲》(WoO.84)、《D大調圓舞曲》(WoO.85)、《降E大調埃科賽斯舞曲》、《G小調賦格》(Hess 64),《幻想曲》(OP.77)、《D大調6首主題變奏曲》(OP.76);為迪塔斯多夫的歌劇《紅頭巾》中的小抒情調《從前有個老人》主題而作的13首變奏曲(WoO.66)、為科萊里歌劇《獅心王理查》中的浪漫曲《燃燒的心》主題而作的8首變奏曲(WoO.72)、為薩列里的歌劇《法斯塔夫》中的《正是那樣》主題而作的10段變奏曲(WoO.73)、為維持的歌劇《受阻的奉獻祭》中的《兒啊,靜靜地安睡吧》主題而作的7首變奏曲(WoO.75)。為自己創作的主題而作的8首變奏曲(WoO.76)、為自己創作的主題而作的6首變奏曲(WoO.77)。《7首蘭德勒舞曲》(WoO.11)、《12首德國舞曲》(WoO.13)、隨想迴旋曲《丟了十分錢的狂怒》(OP.129),卡斯西奧里(Cascioli)鋼琴(1996年錄音)。
4.小品(OP.33、119、WoO.52、56)、迴旋曲(WoO.48、49)、《波蘭舞曲》(OP.89)、為德萊斯勒的進行曲而作的9首變奏曲(WoO.63)、為瑞士歌曲而作的6首變奏曲(woO.64)、為李基尼的抒情小調《來吧愛情》主題而作的24首變奏曲(WoO.65)、為海貝爾芭蕾舞劇《被騷擾的婚禮》中的《威加諾式的小步舞曲》主題而作的12首變奏曲(WoO.68)、為拜謝羅歌劇《磨坊少女》中《心中歡樂已經丟失》主題而作的6首變奏曲(WoO.70)、為自己創作的主題而作的6首變奏曲(OP.34)、《F大調的可愛的行板》(WoO.57)。《6首個步舞曲》(WoO.10),普列特涅夫鋼琴(1997年錄音)。
5.《英雄變奏曲》(OP.35),吉列爾斯鋼琴(1980年錄音)。
6.為拜謝羅的歌劇《磨坊少女》中《鄉下人的戀愛》主題而作的9首變奏曲(WoO.69)、為伍拉尼茨基的芭蕾《森林精靈》中的俄羅斯舞曲主題而作的12首變奏曲(WoO.71)、為《神佑吾皇》而作的7首變奏曲(WoO.78)、為《保衛大不列顛》主題而作的5首變奏曲(WoO.79),穆斯托聶(Mustoner)鋼琴(1970年錄音)。
7.為自己創作的主題而作的32首變奏曲(WoO.80)、《6首埃科賽斯舞曲》(WoO.83)肯普夫鋼琴(1964、1971年錄音)。
8.《狄里貝亞變奏曲》(OP.120),巴倫勃伊姆鋼琴(1981年錄音)。
9.《兩首卡農》(Hess274、275),奧伯茨(Olbertz)鋼琴(1976年錄音)。
10.四手聯彈為《華德斯坦》主題而作的8首變奏曲(WoO.67)、四手聯彈為《我思念你》主題而作的6首變奏曲(WoO.74)、《D大調四手聯彈奏鳴曲》(OP.6)、3首四手聯彈進行曲(OP.45)、四手聯彈《降B大調大賦格》(OP.134),德繆斯,謝特萊(Sheler)鋼琴(1969年錄音)。
11.兩首為管風琴而作的前奏曲(OP.39)、《為管風琴而作的賦格》(WoO.31)、《為管風琴而作的5首小品》,普列斯頓管風琴(1997年錄音),CD編號453 733-2(8張)。
卷七、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的作品:
1.10首奏鳴曲(OP.12、23、24、30、47、96),阿格里奇鋼琴,克雷默小提琴(1984、1987、1993、1994年錄音)。
2.為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若要跳舞》主題而作的12首變奏曲(WoO.40)、《G大調迴旋曲》(WoO.41),梅紐因小提琴,肯普夫鋼琴(1970年錄音);《6首德國舞曲》(WoO.42),加萊特(Garrett)小提琴,卡尼諾(Cariro)鋼琴(1996年錄音),CD編號453 743-2(4張)。
卷八、為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作品:
奏鳴曲(OP.5、69、102)、為莫扎特的歌劇《魔笛》而作的12首變奏曲(OP.66)、為《魔笛》中的《知道愛情的男人》而作的7首變奏曲(WoO.46)、為亨德爾的神劇《馬卡布斯的猶太》中的《英雄今日得勝而歸》主題而作的12首變奏曲(WoO.45),梅斯基大提琴,阿格里奇鋼琴(1990、1992年錄音),CD編號453 748-2(兩張)。
卷九、鋼琴三重奏:1.三重奏(OP.1、70、97、WoO.38)、《小快板》(WoO.39)、《14首變奏曲》(OP.144)、《G大調變奏曲》(OP.121a),肯普夫鋼琴,謝霖小提琴,富尼埃大提琴(1969、1970年錄音)。
2.小快板(Hess 48)、三重奏(OP.38,改編自七重奏),美藝三重奏團(1982年錄音)。
3.三重奏(改編自《第二交響曲》),布希(Eckart Besch)鋼琴,布蘭蒂斯(Thomas Brardis)小提琴,波特切(Wolfgarg Bottcher)大提琴(1973年錄音),CD編號454 751-2(5張)。
卷十、弦樂三重奏(OP.3、9)、為弦樂三重奏而作的《小夜曲》,穆特爾小提琴,朱拉納(Giuranna)中提琴,羅斯特羅波維奇大提琴,CD編號453 757-2(兩張,1988年錄音)。
卷十一、早期弦樂四重奏:
1.6首四重奏(OP.18)、改編自鋼琴奏鳴曲(OP.14、1)的四重奏(Hess 34),阿瑪德烏斯四重奏團(1961年錄音)。
2.《前奏曲和賦格》(Hess30、31),門德爾松四重奏團(1976年錄音)。
3.四重奏(Hess 32)、《小步舞曲》(Hess 33)、改編自亨德爾《所羅門序曲的四重奏》(Hess 36),哈根四重奏團(1997年錄音)。CD編號453 760-2(3張)。
卷十二、中期弦樂四重奏(OP.59、74、95),艾默森四重奏團(1994、1995年錄音)。CD編號453 764-2(兩張)。
卷十三、晚期弦樂四重奏(OP.127、130、131、132、133. 135),拉撒萊四重奏團,CD編號453 768-2(3張)。
卷十四、室內樂:
1.鋼琴四重奏(WoO.36),埃森巴赫鋼琴,阿瑪德烏斯四重奏團成員(1969年錄音)。
2.為鋼琴、長笛和巴松而作的三重奏(WoO.37),巴倫勃伊姆鋼琴,德鮑斯(Debost)長笛,塞納達(Sernedat)巴松(1980年錄音)。
3.為鋼琴和圓號而作的奏鳴曲(OP.17),巴倫勃伊姆鋼琴,布洛姆(Bloom)圓號(1977年錄音)。
4.為兩把圓號和弦樂四重奏而作的六重奏(OP.81b),謝菲爾特(Seifert)、克萊爾(M. klier)圓號,德洛克(Drolc)四重奏團(1969年錄音)。
5.為鋼琴、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和巴松而作的五重奏(OP.16),萊文(J. Levine)鋼琴,柏林管樂合奏團成員(1986年錄音)。
6.為長笛、小提琴和中提琴而作的《小夜曲》(OP.25),卓萊爾(Zoeller)、布萊蒂斯(Brandis)小提琴,烏貝沙(Ueberschaer)中提琴(1969年錄音)。
7.為曼陀林與鋼琴而作的小品(oO.43,44),費菲茨(E. Fietz)曼陀林,維貝爾辛克(Webersinke)鋼琴(1973年錄音)。
8.為鋼琴、單簧管和大提琴而作的三重奏(OP.11),肯普夫鋼琴,萊斯特(Leister)單簧管,富尼埃大提琴(1969年錄音)。
9.為小提琴、中提琴、單簧管、圓號、巴松、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七重奏(OP.20)、為弦樂五重奏而作的賦格(OP.137),維也納愛樂樂團室內樂團(1975年錄音)。
10.弦樂五重奏(OP.29),阿瑪德烏斯四重奏團,阿洛諾維茨(Aronowitz)中提琴。
11.為兩把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前奏曲與賦格》、為兩把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6首小步舞曲》(WoO.9)、降B大調中提琴和大提琴二重奏(WoO.O32)、為兩把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6首蘭德勒舞曲》(WoO.15)、兩把小提琴二重奏(WoO.34)、為兩把小提琴而作的卡農,哈根四重奏成員,波斯(Bosch)低音提琴(1996年錄音)。
12.為鋼琴和長笛而作的6首變奏曲(OP.105)、為鋼琴和長笛而作的10首變奏曲,加洛伊斯(Gallois)長笛,里卡(Licad)鋼琴(1997年錄音)。
13.長笛二重奏(WoO.26),加洛伊斯、郎帕爾長笛(1997年錄音)。CD編號453 772-2(6張)。
卷十五、管樂作品:
1.為兩支雙簧管、兩支單簧管、兩把圓號、兩支巴松而作的八重奏(OP.103)。為兩支單簧管、兩把圓號、兩支巴松而作的六重奏(OP.71)、為兩支單簧管、兩把圓號、兩支巴松而作的進行曲(WoO.29),柏林愛樂樂團八重奏團(1969年錄音)。
2.為兩支雙簧管、兩支單簧管、兩支巴松和兩把圓號而作的迴旋曲(WoO.25),荷蘭管樂團(1975年錄音)。
3.為兩支雙簧管和英國管而作的三重奏(OP.87)、為莫扎特的《唐璜》中的詠嘆調而作的變奏曲,霍利格爾、埃洛斯特(Elhorst)雙簧管,布吉(Bourgue)英國管(1979年錄音)。
4.管樂進行曲(WoO.18、20、24)、波蘭舞曲(WoO.21)、埃科賽斯舞曲(WoO.22),柏林愛樂樂團管樂團(1969年錄音)。CD編號453 779-2(兩張)。
卷十六、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斯托特(Stolte)、施雷爾(Schreier)、菲舍爾一迪斯考等演唱,德繆斯伴奏(1966、1970、1997年錄音)。CD編號453 782-2(3張)。
卷十七、民歌改編曲:《25首蘇格蘭民歌》(OP.108)、《25首愛爾蘭民歌》(WoO.152)、《20首愛爾蘭民歌》(WoO.l52)、《12首愛爾蘭民歌》(WoO.154)、《12首各國民歌》(WoO.157)、《26首威爾士民歌》(WoO.155)、《12首蘇格蘭民歌》(WoO.156)、《7首英國民歌》(WoO.158b)、《6首國籍不明的民歌》,洛特(Lott)等演唱(1996、1997年錄音)。CD編號453 786-2(7張)。
卷十八、樂隊伴唱的藝術歌曲,卡農等,布希納爾(Buchner)等演唱,阿巴多等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等,(1971、1972—1973、1996年錄音)。CD編號453 794-2(兩張)。
卷十九、宗教音樂作品:
1.《約瑟夫二世葬禮清唱劇》(WoO.87)、《李奧波德二世加冕大典清唱劇》(WoO.88),泰萊曼(C. Thielmann)指揮柏林德國國家歌劇院合唱團樂團(Margiono, Shilell, Verebely等演唱,1996—1997年錄音)。
2.康塔塔《光榮的時刻》(OP.136),鄭明和指揮聖契西里亞合唱團。樂團(Orgpraspba, Vermoor, Robirson, Hawlata演唱,1996年錄音)、
3.《合唱幻想曲》(OP.80),基辛鋼琴,阿巴多指揮美佔區合唱團、柏林愛樂樂團(1991年錄音)。
4.《C大調彌撒》(OP.86)、《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OP.112),加德納指揮蒙特威爾第合唱團、革命和浪漫樂團(Margino, Robbin, Kerdall, Miles演唱)。
5.《庄嚴大彌撒》,萊文指揮萊比錫廣播合唱團、瑞典廣播合唱團、維也納愛樂樂團(Studer, Norman, Domirgo, Moll演唱,1991年錄音)。
6.《基督在橄欖山上》(OP.85),克萊(Klee)指揮維也納歌唱團、維也納交響樂團(Harwood, King, Crass演唱,1970年錄音)。CD編號453 798-2(5張)。
卷二十、歷史錄音:
1.許里希特(Schuricht)1941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三交響曲》。
2.尼基什1913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五交響曲》。
3.弗里喬伊(Fricsay)1960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第六交啊曲》。
4.布希(Fritz Busch)1950年指揮丹麥廣播合唱團的《第九交響曲》。
5.菲舍爾(Annie Fischer)鋼琴,弗里喬伊1957年指揮巴伐利亞交響樂團的《第三鋼琴協奏曲》。
6.肯普夫鋼琴,拉貝(Raade)1936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五鋼琴協奏曲》。
7.沃爾夫斯泰爾(Wolfsthal)小提琴,古里特(Gurlitt)1929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小提琴協奏曲》。
8.改編自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No.20 KV466),里赫特鋼琴,維斯洛。
㈨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多少部鋼琴曲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32部鋼琴曲。
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
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
(9)貝多芬創造了多少曲子擴展閱讀:
貝多芬的交響曲大大擴展了音樂藝術的表現力。他的交響曲,除了《第六交響曲》分為五樂章,其餘的八部都是四樂章,基本遵照海頓、莫扎特確立的交響曲結構,即第一樂章快板、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諧謔曲和第四樂章急板或快板寫成的(但在《第九交響曲》中慢板與諧謔曲交換了位置)。
而在第三交響曲開始,形式和內容開始統一,一個分明的線索主題或思想貫穿整部交響曲,這在第五和第九交響曲里特別鮮明,而這,是貝多芬之前的的作曲家沒有做到的。這樣的結果是,貝多芬的交響曲有更多的現實表現力和情感刻畫。
聽眾不再是單一地去享受美麗的旋律,而且需要去思考揣摩,作曲家的意圖和動機。這大大豐富了音樂的內涵。可以說,這也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基礎。他賦予了交響曲「神」,使之形神兼備。第六交響曲用標題對內容進行描述和在第九交響曲裡面加入了人聲,都是一大創舉,後世紛紛效仿。
有人認為,貝多芬的交響曲有「奇數」和「偶數」之分,奇數的交響曲是革命性的,節奏強烈;而偶數的則是柔美和典雅的。
㈩ 貝多芬一共創作了多少首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是鋼琴音樂中的經典作品,其中以《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暴風雨》奏鳴曲、《黎明》奏鳴曲和《熱情》奏鳴曲最負盛名。
貝多芬簡介: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於1770年12月16日,逝世於1827年3月26日。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