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兵工學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團體的名稱為:中國兵工學會(以下簡稱本會),其英文名稱為:CHINA ORDNANCE SOCIETY,縮寫為:COS。
第二條 本會是由全國兵器科學技術及相關科學領域的單位和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成立的學術性、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全國性法人社會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兵器科學技術及相關科學領域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國家發展兵器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第三條 本會的宗旨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動員和團結廣大兵器科技工作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兵器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兵器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技人才的成長和科技創新,促進兵器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做貢獻。本會依法維護兵器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廣大會員和兵器科技工作者服務。
本會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提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倡導「獻身、創新、求實、服務」的精神,民主辦會,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
第四條 本會業務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登記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本會辦事機構掛靠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第五條 本會住所:北京市海淀區車道溝10號,通信地址:北京2431信箱,郵政編碼:100089。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會的業務范圍和主要任務是:
1.開展兵器科學技術領域的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發展,推動科技進步;
2.弘揚科學精神,捍衛科學尊嚴,普及兵器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推廣兵器科學技術領域內的先進技術;
3.編輯、出版兵器科學技術領域內的學術、技術和科普書刊;
4.開展對會員和兵器科技領域科技人員的繼續工程教育和技術培訓;
5.積極參與國家兵器工業的科學技術政策、發展戰略、科技發展規劃、重大技術措施和科技管理法規或條例的制訂,接受委託承擔兵器科技領域的科技項目論證、科技成果鑒定、技術職稱或執業資格評定、科技文獻和技術標準的編審等任務;
6.發現並舉薦人才,表彰、獎勵在兵器科技領域的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會員和科技工作者以及在學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學會工作人員;
7.反映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8.開展兵器科技領域的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興辦科技實體、參與組織技術市場;
9.組織和舉辦各種有益於兵器科學技術學科發展、促進科學技術推廣、對兵器工業和國防事業有積極作用的展覽、信息發布等活動;
10.舉辦為會員服務的各項事業和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增加社會效益。
第三章 會 員
第七條 本會會員包括會員、高級會員、會士、團體會員和通訊會員。
第八條 申請加入本會的人員和團體,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擁護本會的章程;
2.有加入本會的意願;
3.在本會的業務和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水平和影響。具體條件為:
會員:具有相當於工程師、講師、助理研究員等及其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職稱;獲得碩士及其以上學位;高等院校本科畢業,從事科技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獨立工作能力,或雖非高等院校本科畢業,但已具有相當於本款規定的學術水平和七年以上工作經驗;在科技方面有發明創造,或在科研、生產、教學實踐中有一定成就和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熱心並積極支持本會工作的領導幹部。
高級會員:具有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副研究員及其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職稱並在科研、生產、教學、管理等方面成績顯著,有一定學術造詣,熱心學會工作的科技工作者。
會士:在兵器科技領域中成績顯著,學術上有較深造詣,具有正高級技術職稱,在兵器科研、生產、教學和管理方面有重大貢獻並具有三年以上高級會員會齡的高級會員。
團體會員:與兵器有關或與兵工企事業單位有業務聯系,具有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願意參加本會活動並按規定繳納會費,支持本會工作的科研、教學、生產和裝備使用單位以及有關的團體。
通訊會員:對我國友好,在學術上有較高威望,願意與我國兵器部門及其有關人員交往、合作的外籍科技工作者和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學者以及我國港澳台地區的科技工作者。
第九條 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會員:由本人申請,本會會員介紹,經所在地方兵工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查批准,報本會備案即為本會會員,本會授權地方兵工學會等有關機構發給會員證。
高級會員:由本人申請,本會2名高級會員提名,經本會理事會授權高級會員評定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2/3以上通過即為本會高級會員,本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發給高級會員證書。
會士:由本會會士1人提名,本會3名會士評議(填寫評議表),經本會理事會授權會士評定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票數達到到會委員2/3以上通過即為本會會士,本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發給會士證書。
團體會員:由入會單位向本會或本會授權的有關機構提出書面申請,經本會常務理事會或由其授權的有關機構批准後,即為本會團體會員,本會常務理事會發給團體會員證書。
通訊會員:本人申請,本會會員、高級會員、會士或通訊會員介紹,經本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批准,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備案,即為本會通訊會員,本會常務理事會發給通訊會員證書。
第十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會員:
1.有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參加本會的活動;
3.獲得本會服務,包括取得本會有關書刊和學術資料,參加本會舉辦的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事業和活動的優先權;
4.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高級會員:
高級會員享有會員的全部權利,並同時享有以下權利:
1.受委託可主持本會的有關重大學術會議;
2.受委託可代表本會出國考察、講學,與到訪的國外團體洽談業務等;
3.參與本會組織的有關兵器科學技術及重大項目咨詢、論證、研討等。
會士:
會士享有高級會員的全部權利,並同時享有以下權利:
1.代表本會參與、主持重大國內外學術交流工作;
2.免費獲得本會的各類規劃、計劃信息和有關學術書刊資料等。
團體會員:
團體會員除享有會員權利條款中的全部權利外,還享有如下權利:
1.獲得本會技術支持、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的優先權;
2.請本會協助舉辦有關業務培訓活動;
3.申請籌備組建符合本會發展需要的分支機構。
通訊會員:
通訊會員享有以下權利:
1、優惠或免費得到本會的有關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
2、應邀參加本會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和其它有關學術、技術交流活動。
第十一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會員、高級會員、會士:
1.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
2.維護本會的合法權益;
3.完成本會交辦的工作;
4.按規定繳納會費;
5.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團體會員:
團體會員除履行會員義務條款中的全部義務外,還應履行下列義務:
1.接受本會授權對本單位的會員實施組織管理;
2.參與本會組織的企事業間的科技協作及聯合等活動。
通訊會員:
1.支持本會工作,寄贈學術資料,溝通信息;
2.完成本會委託的工作,如協助開展國際學術活動,聯系參展廠商,推薦專家來華講學等。
第十二條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並交回會員證。
會員如果1年不繳納會費或無正當理由長時間不參加本會活動,經本會提示後仍無改變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會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會員觸犯刑律,被依法剝奪政治權利,其會籍自然取消。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
第十四條 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選舉和罷免理事;
3.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4.決定終止事宜;
5.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條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原則上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六條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召開的,須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審查並經民政部批准,但延期召開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年。
⑵ 中國金屬學會的學會章程
(2011年10月25日中國金屬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本會的中文名稱:中國金屬學會,英文譯名:THE CHINESE SOCIETY FOR METALS(縮寫為CSM)。
第二條本會是由冶金科學技術工作者及相關單位自願組成、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科普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是黨和政府聯系冶金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我國冶金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力量,是我國冶金行業的科技組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本會的宗旨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動員廣大冶金科技工作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推動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密切結合冶金生產建設的需要,促進冶金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冶金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冶金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第四條本會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貫徹國家科學技術工作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基本方針,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民主辦會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第五條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六條本會的住所:北京市。
第二章業務范圍
第七條本會的任務是,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推動自主創新,促進學科發展;業務范圍是,圍繞冶金科學技術和生產建設開展以下各項活動:
(一)密切結合我國鋼鐵工業生產建設及冶金學科的發展,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活動、生產技術交流活動,促進學科發展和行業科技進步;
(二)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促進國際科技合作,發展同國外的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三)實施《科學技術普及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捍衛科學尊嚴,推廣先進技術,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活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四)開展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工作;
(五)組織會員和冶金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技政策,發展戰略,有關法規的制定,促進國家事務的科學決策和專業技術發展方向的研究、討論並提出建議;
(六)接受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的委託,承擔項目評估、標准制定、成果鑒定與推廣、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評審等任務。開展企業的技術咨詢、服務、中介工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七)編輯出版學會刊物、學術和科技書刊、科普讀物、信息資料及相關音像製品,傳播科技信息;
(八)受政府委託承辦或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舉辦國際和國內科技展覽,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應用;
(九)向政府及有關部門舉薦人才;表彰、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會員以及在學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學會工作人員;
(十)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
(十一)完成中國科協及有關政府部門交辦、委託的工作和任務。
第三章會員
第八條本會會員包括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分為普通會員、高級會員、學生會員、外籍會員和榮譽會員。
第九條申請加入本會的會員,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一)擁護本會章程;
(二)有加入本會的意願;
(三)根據會員種類應具備相應的條件。
第十條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個人會員須經本會會員或所在單位介紹;
(二)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由理事會委託省、自治區、直轄市金屬(冶金)學會理事會發展的會員,須報本會核准;
(三)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第十一條各類會員的條件及權利和義務:
一、普通會員
(一)普通會員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具有中級或相當於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科技人員;
2.高等院校本科畢業(或具有同等學歷),並從事實際工作三年以上或自學成才並具有實際工作經驗和相當學術水平者;
3.有發明創造,有較重大科技成果或有專著的人員;
4.熱心支持本會工作並從事冶金管理工作的領導幹部。
(二)普通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1.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參加本會的活動;
3.獲得本會服務的優先權;
4.優惠取得本會的有關學術資料和信息;
5.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和監督權。
(三)普通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1.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的決議;
2.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3.完成本會交辦的工作;
4.按規定繳納會費;
5.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二、高級會員
(一)高級會員的條件:
取得教授、研究員、正高級工程師職稱(含國家未設置正高職稱門類的副高,如經濟類等),熱心支持本會工作、能履行高級會員義務的科技、管理人員,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
1.在學術界、工程界或技術科學領域內做出顯著成績或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礦業、冶金、金屬材料等技術的專家和管理人員:
2.曾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創造發明獎、自然科學獎或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獎的獲獎人員;
3.在國內外發表過重要論文或著作;
4.曾擔任本會、專業分會、省(自治區、直轄市)金屬(冶金)學會理事或委員;或從事學會工作10年以上,具有顯著業績。
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具有重大發明、創新,對行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領導者),可考慮破格吸收。
(二)高級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高級會員除享有普通會員的權利外,還享有以下權利:
1.免費取得本會年度活動計劃和本會主辦的一種學術或綜合期刊;
2.減、免費獲得本會出版的相關專業學術論文匯編等;
3.優先參加由本會(包括專業分會)組織的國內外科技活動;
4.參加由本會主辦的學術會議時,注冊費優惠;
5.免費索取本會網站信息。
(三)高級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高級會員除履行普通會員義務外,還需履行以下義務:
1.為本會建立人才庫提供個人技術資料,並按要求,定期進行更新;
2.承擔本會委託的工作;積極參加學會活動;
3.按時向本會繳納個人會費。
三、學生會員
(一)學生會員的條件:
在冶金大專院校學習的研究生、大學本科三年以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
(二)學生會員的權利和義務:
學生會員除不享有普通會員的第一條權利外,享有其它二、三、四、五條權利。學生會員的義務與普通會員相同。
四、外籍會員
(一)外籍會員的條件:
從事冶金科技工作,學術上有較大成就,對我國友好,並願意與本會聯系、交往和合作的外籍科技工作者。
(二)外籍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1.優惠或免費得到本會出版的部分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
2.在本會刊物上發表論文;
3.可應邀參加本會在國內主辦的國際或國內的學術會議。
(三)外籍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1.遵守本會章程,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2.支持本會工作,寄贈學術資料,溝通信息,完成本會委託的工作,並協助本會開展國際學術活動,推薦專家來華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等;
3.按規定向本會繳納會費。
(四)其它
1.外籍會員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必要時可授予榮譽職務;
2.外籍會員入會須經過業務主管單位核准備案。
五、單位會員
(一)單位會員的條件:
與冶金專業有關,具有相當數量科技人員,並參加本會有關活動,支持學會工作並按規定繳納會費的科研、教學、生產、施工、勘探、設計等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關學術性群眾團體。
(二)單位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1.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優先參加本會的有關活動;
3.優惠取得本會的有關學術資料、會議文集、技術信息資料等;
4.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和監督權;
5.參加由本會主辦的學術會議,注冊費優惠;
6.可要求本會優先給予技術咨詢或技術服務、舉辦科技培訓班或講座、科技報告會等。
(三)單位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1.遵守本會章程,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2.執行本會決議及接受本會委託的工作;
3.協助本會開展有關學術和科普活動;
4.負責組織本單位科技人員及會員開展學會工作;
5.向本會提供有關技術信息資料;
6.按本會規定繳納會費。
六、榮譽會員
凡是本會會員,對冶金科學技術和對本會工作有重大貢獻的著名專家、學者,年齡在70歲以上者,經本會常務理事會通過,可授予榮譽會員稱號。
第十二條會員入會自願、退會自由。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或受本會委託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金屬學會,並交回會員證。
會員如果一年不繳納會費或無正當理由不參加本會活動的,經提示,仍不改正者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十四條中國金屬學會會員日定為每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章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的產生、罷免
第十五條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會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決定本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五)制定和修改會費標准;
(六)決定終止或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六條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制定修改章程,須經到會會員代表2/3以上表決通過。
第十七條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選舉產生下屆理事會。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中國科協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十八條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九條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注銷;
(七)決定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本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它重大事項。
第二十條理事會議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的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一條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特殊情況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二條本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九條(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第二十三條常務理事會議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四條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特殊情況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五條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熱愛祖國,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具有良好的學風和道德品質;
(二)在本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的著名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或在冶金領域具有較大影響的人士;
(三)理事長、副理事長任職時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任職時年齡一般不超過62周歲;
(四)熱心學會工作,工作作風民主;
(五)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六)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的;
(七)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六條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中國科協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七條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每屆任期5年,連任不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全國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中國科協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八條理事長為本會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會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因特殊情況,經理事長委託、理事會同意,報中國科協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可以由副理事長或秘書長擔任法定代表人。
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九條本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常務理事會;
(二)檢查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第三十條本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本會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制定和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二)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機構的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
(四)決定辦事機構、代表和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五)根據工作需要,經理事長委託,秘書長可代其行使職權;
(六)處理其它日常事務。
第三十一條為學會工作做過貢獻,不再擔任學會本屆理事的上一屆常務理事,可擔任學會本屆的名譽理事。
第三十二條本會辦事機構由若干專職工作人員組成,在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領導下,由秘書長負責、副秘書長協助處理日常工作。
第三十三條本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若干工作委員會協助理事會工作。工作委員會在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領導下進行工作,其領導成員由理事會(常務理事會)聘任。
第三十四條根據學術活動的需要,本會設立若干專業分會作為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領導下的學術組織,負責開展本專業領域內的各項活動。專業分會須遵守以下規定:
(一)專業分會需有支撐單位。支撐單位應是本專業領域內有一定權威和影響的單位,並應明確承諾對專業分會活動給予充分的支持;
(二)專業分會名稱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等字樣,不另訂章程;
(三)專業分會領導成員由專業分會選舉產生,選舉前應徵得本會同意,選舉後報本會審批;
(四)專業分會必須積極開展活動,一般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學術活動。
第三十五條工作委員會和專業分會的設立、變更和注銷,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決定,報中國科協審查,並報民政部審批。
第三十六條成為本會會員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金屬(冶金)學會,在業務上受本會協調,共同推進冶金科技進步和行業發展。
第五章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七條本會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國內外個人、團體和單位的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它合法收入。
第三十八條本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本會開展表彰獎勵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三十九條本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四十條本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第四十一條本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四十二條本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三條本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四十四條本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五條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六條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七條本會修改的章程,須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經同意,報社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八條本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九條本會終止動議須經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經民政部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五十條本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五十一條本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會徽
第五十二條本會會徽是由本會英文譯名的縮寫「CSM」組成的圖案。外部輪廓呈圓形,外廓周邊為英文字母「C」,與中間的英文字母「SM」組成縮寫的本會英文名稱,會徽的下方為本會的中文名稱。
第五十三條中國金屬學會會徽可在辦公地點、活動場所、會議會場懸掛,在出版物上印製,也可作為徽章佩戴。
第九章附則
第五十四條本章程經2011年10月25日中國金屬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第五十五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的理事會。
第五十六條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⑶ 中國航空運動協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中國航空運動協會(AERO SPORTS FEDERATION OF CHINA), 簡稱中國航協(ASFC),下設跳傘、航空模型、飛行、懸掛滑翔及滑翔傘和氣球等項目委員會。
第二條中國航協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群眾體育組織,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負責管理全國航空體育運動項目,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航空聯合會及相應國際航聯活動的唯一合法組織。本會是由熱心支持航空運動的單位或個人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體育社團。
第三條 中國航協的宗旨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團結全國航空運動工作者及愛好者,促進航空運動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為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質、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和加強國際間的友好合作服務。
第四條本會接受國家體育總局、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會會址設於北京市。
第二章業務范圍
第六條本會的業務范圍
根據國家的體育方針、政策和有關法規及國際航空聯合會的有關規定,統一組織、協調全國航空運動的發展,推動群眾性普及活動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一) 負責對全國航空運動項目的專項管理,研究制定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及管理法規。
(二) 研究制定全國競賽制度、規程、規則及裁判法;組織全國性競賽,審定運動成績,審理航空運動的國家紀錄和世界紀錄,報請國家體育總局或國際航聯批准;選拔和派出國家代表隊參加國際比賽,為國爭光。
(三) 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的有關制度,培訓、評定及考核航空運動項目的等級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及社會體育指導員,不斷提高航空運動隊伍的政治和技術(業務)水平。
(四) 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和委託,組織實施航空體育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證照考核,航空器適航及航管規劃協調等工作。
(五) 在廣大青少年中宣傳和普及航空知識,開展群眾性的航空體育運動,為航空體育愛好者提供信息、資料、器材、咨詢等服務。
(六)總結推廣先進技術和經驗,不斷研究、改進航空運動器材。
(七)加強與國際航空聯合會的聯系,發展與世界各國、各地區航空運動協會之間的友好交往。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和國際航聯的有關規定積極參加和舉辦航空運動項目的國際活動。
(八)積極開拓航空體育市場,發展體育產業,依法從事經營,廣開經費來源,增強航空體育運動自我發展的活力。
第三章會員
第七條 本會設團體會員、基層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
第八條申請加入本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 擁護本會的章程;
(二) 有加入本會的意願;
(三) 本會的團體會員必須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全國性行業、系統的航空運動協會(含具有獨立社團法人資格的省級單項航空運動協會,下同)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運動組織。
第九條 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 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 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
(三) 由秘書處發給會員證。
第十條 本會各團體會員協會應廣泛吸收本地區(系統)航空運動組織、航空運動愛好者為其會員。
第十一條 經團體會員協會批准,並向本會注冊登記領取會員證者,即為本會個人會員。未建立航空運動協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其航空運動組織可直接向本會提出入會申請,經批准接納為基層團體會員,但其所在地省級航空運動協會成立並加入中國航協後,該組織應歸其所在地航空運動協會直接管理。
第十二條 本會下屬各項目委員會可在本會授權的范圍內直接為本會吸收和發展無本項目航空運動組織的地區的個人會員,並報協會秘書處備案。
第十三條 對發展我國航空運動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國內外人士,經全國委員會通過,可授予榮譽會員稱號。
第十四條會員的權利
(一)本會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參加本會的活動;
(三)可優先參加本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和享用本會的活動器材及設施;團體會員有申辦協會全國性活動的優先權;
(四)對本會及本會組織的活動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五條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本會的決議;
(二)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三)努力完成本會交辦的工作;
(四)按規定交納會費;
(五)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六)積極參加並輔導基層組織的航空運動活動;
(七)努力學習航空理論,鑽研技術,研究、改進訓練器材和方法,不斷提高運動水平。
第十六條 團體會員要求退會,必須以書面形式報告本會,一經批准即失去會員資格及本會授予的一切權力。個人會員退會,需向當地會員協會聲明,各單項委員會直接發展的會員,需向所屬委員會聲明注銷會籍,收回會員證,並報協會秘書處備案。會員如果一年不交納會費、不參加本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七條 對航空運動有突出貢獻,或在運動比賽、航空理論研究、器材研製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和有發明創造的會員,協會將給予獎勵。
第十八條 凡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會員,應視其情節輕重予以相應的處罰,情節嚴重者,經全國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一)不向本會交納應交的費用;
(二)違反本章程及本會的有關規定;給本會造成名譽或經濟損失。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產生、罷免
第十九條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全國委員會委員;
(三)審議全國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決定終止事宜;
(五)處理各項議案;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二十條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會員代表大會由常務委員會召集,至少每二年召開一次,按民主集中制原則議事。
第二十一條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四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報國家體育總局審查並經民政部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會員代表由本會團體會員單位和其它有關方面推選產生,任期內由於必要的原因可以變更人選,報本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二十二條 全國委員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二十三條 全國委員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主席、副主席、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本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全面負責航空項目的業務管理,研究和制定項目的發展規劃、計劃和方針政策;
(十一) 負責本會的組織建設和人事管理;
(十一) 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二十四條 全國委員會須有2/3以上委員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委員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五條 全國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會議由主席主持;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六條 本團體設立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由全國委員會選舉產生,由主席、副主席、司庫、秘書長、副秘書長及單項委員會主任組成,每屆任期四年,在全國委員會閉會期間行使第二十四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全國委員會負責。根據工作需要設秘書處等辦事機構,處理日常事務。
第二十七條 常務委員會須有2/3以上常務委員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委員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八條 常務委員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九條 本會的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二)在本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三)主席、副主席、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歲, 秘書長為專職;
(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三十條 本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任期4年。(主席、副主席、秘書長任期最長不得超過2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代表通過,報國家體育總局審查並經民政部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三十一條 本會主席為本會法定代表人(特殊情況可由副主席擔任)。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二條 本會主席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全國委員會;
(二)檢查會員代表大會、全國委員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代表本會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第三十三條 本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二)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全國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決定;
(四)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五)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三十四條本會各項目委員會選舉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幹人。各項目委員會的職責是:
(一)依據本章程制定工作細則,經協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生效;
(二)負責本項目在全國范圍內的管理,促進項目的普及和發展,廣泛吸收會員;
(三)開展國際交流,負責和指導在我國舉辦的國際比賽的審批和有關組織工作;
(四)開展多種經營和服務活動,廣開經費來源渠道,為發展本項目籌集資金。
第五章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五條本會的經費來源是:
(一)會費;
(二) 國內外團體和個人的捐贈;
(三) 國家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撥款;
(四)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 利息;
(六) 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六條 本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第三十七條 本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八條 本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第三十九條 本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四十條 由司庫定期提出本會財務收支情況報告、年度財務預算和財務決算報告,提請全國委員會和代表大會審議批准。
第四十一條 本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二條 本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四十三條 本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四條 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五條 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全國委員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六條 本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經國家體育總局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比賽
第四十七條
(一) 本會管轄范圍內進行的航空項目比賽實行分級管理;
(二) 全國性正式比賽、由國際航聯委託承辦的比賽,由本會直接管理;
(三) 本會團體會員之間的比賽、協會會員與境外國家或地區進行的國際性比賽,由會員協會管理,但必須於比賽前報本會備案;
第四十八條非本會會員不得參加本會舉辦的正式比賽。
第八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九條 本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全國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五十條 本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國家體育總局審查同意。
第五十一條 本會終止前,須在國家體育總局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五十二條 本會經民政部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五十三條 本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國家體育總局和民政部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團體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九章 附則
第五十四條本會會旗、會徽及會員證由本會統一印製頒發,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均不得復制或用於商業活動。
第五十五條本章程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的全國委員會,修改權屬本會全國委員會。章程修改意見由全國委員會起草,提交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⑷ 加入中國發明家協會有什麼條件嗎本人是一名大學生,手裡有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能否申請加入
(一)擁護中國發明抄協會章程;
(二)有加入中國發明協會的意願;
(三)在發明創造活動中有一定的成績或影響;
(四)個人會員包括:獲得各級政府和中國發明協會科技獎勵的科技人員以及專利發明人;在技術革新活動和科教興農中取得明顯成績者;在創辦科技企業包括民營科技企業中做出貢獻的發明者;從事創造教育的大、中、小學教師;熱心發明創造活動並擁有專利的學生以及各行業致力於發明創新活動的人員;
(五)團體會員應是發明創造活動開展得好,取得一定成績,並在有關部門正式注冊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包括地方發明協會;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⑸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條本團體的名稱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英文名稱CHINA ARTS & CRAFTS ASSOCIATION(縮寫CACA)。
第二條本協會是由工藝美術行業的企業為主體自願組成的全國性的非營利的社會經濟團體,是社會團體法人,是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全行業組織。
第三條本協會的宗旨是: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熱忱為企業和行業服務,促進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繁榮工藝美術事業。
第四條 本協會接受工藝美術行業主管部門和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協會所在地為北京市。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協會的業務范圍
(一)開展對行業基本情況的調查,向政府部門提出制定行業規劃、經濟立法、經濟技術政策等方面的建議。協助制定行業標准,對行業檢測、標准、信息等工作參與業務指導;
(二)對行業產品結構、企業結構的調整、原材料基地的建設、投資指南和科技發展指南的制定提出建議,並對行業發展的重大基建、技改項目參與或組織評估與咨詢;
(三)組織本行業的經濟技術交流,推動科學研究、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在行業內推廣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為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四)協同有關部門落實工藝美術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政策,協助落實保護、發展、提高優秀傳統技藝的措施;
(五)組織推動會員單位和有關部門進行職工教育、人才開發和人才交流,推薦出國學習、考察和培訓的人員;
(六)參加國際專業會議和有關活動,積極發展與國外相關民間組織的聯系,組織安排會員單位國際交流活動,接待國外來訪團組;
(七)推動行業內外多種形式的聯合,組織協調行業內部和行業間的生產經營、技術合作和競爭中的問題;
(八)開展咨詢服務,提供國內外技術經濟情報和市場信息,組織產品展銷,指導會員單位的經營活動;
(九)組織會員單位協商訂立行規、行約並監督遵守;
(十)發展工藝美術行業的公益事業,推薦行業企業和名牌、優質產品,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會員單位的合法權益;
(十一)承辦政府主管部門委託或交辦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 會員
第七條 本協會的會員有團體會員、個人會員和名譽會員。
凡對發展工藝美術事業做出貢獻的企業家和工藝美術大師、專業技藝術人員可申請入會為個人會員。個人會員分為普通會員和高級會員,工藝美術大師分會會員也是高級會員。
凡熱心幫助我國發展工藝美術事業的學者、社會知名人士、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可由本會聘請為名譽會員。
第八條 申請加入本協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團體會員:
1、從事工藝美術生產、銷售企業及科研院所等有關事業單位或相關的社會團體;
2、擁護本協會的章程;
3、有加入本協會的意願;
4、在工藝美術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二)普通人個人會員
1、承認本協會章程,有加入本協會的意願;
2、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藝人員;
3、具有中等以上學歷,並從事實際工作五年以上;
4、有發明創造,有較重大科技成果或有專著的人員;
5、熱心支持本會工作並從事工藝美術工作的領導幹部。
(三)高級會員
1、承認本協會章程,有加入本協會的意願;
2、熱心支持本會工作;
3、具有國家級和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或科研院所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的職稱;
4、具有中等以上學歷,並從事實際工作十年以上;
第九條 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個人會員提交學歷、職稱、獲獎證明復印件;團體會員提交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經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交納當年會費和會員證成本費;
(四)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第十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本協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協會組織的國內外業務活動和其它相關活動;
(三)獲得本協會服務的優先權,享用本協會出版的有關刊物、資料等及參加協會組織的展覽會的展位優惠等;
(四)對本協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請示協會幫助研究解決生產技術或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六)有提請協會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權利;
(七)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協會章程,執行協會的決議;
(二)維護本協會合法權益;
(三)積極參加協會組織的業務活動,完成協會委託的各項任務;
(四)向協會反映有關情況,提供有關生產、技術、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資料和經營管理經驗;
(五)按規定交納會費。
第十二條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協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本協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的產生、罷免
第十四條 本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協會章程;
(二)民主選舉和罷免協會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審議和處理代表提案;
(四)討論並確定協會的工作方針、任務以及重大問題;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條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的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六條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4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民政部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第十七條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協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八條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本協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協會秘書處管理制度;
(十)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工作需要,經理事會討論通過,可適當增補理事。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九條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條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條 本協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
第二十二條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條 常務理事會至少一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四條 本協會可聘請名譽理事長、顧問。理事長有義務或定期向名譽理事長匯報協會工作及理事會工作情況,名譽理事長有義務向理事長提供咨詢和提出建議。顧問有義務就本協會各方面工作向理事長、副理事長及理事會提出工作建議,回答咨詢事項。
第二十五條 本協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二)在本協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三)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
(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六條 本協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七條 本協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任期4年。(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任期最長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民政部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八條 本協會理事長或秘書長為本協會法定代表人。本協會法定代表人不就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九條 本協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
(二)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代表本團體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第二十九條 本協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二)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
(四)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五)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五章 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條 本協會經費來源:
(一)團體會員交納的會費;
(二)國內外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贊助;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條 本協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第三十二條 本協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三條 本協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第三十四條 本協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五條 本協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六條 本協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民政部和業務主管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三十七條 本協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條 本協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條 對本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條 本協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或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報民政部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條 本協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二條 本協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四十三條 本協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四條 本協會經民政部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五條 本協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民政部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協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六條 本章程經2005年10月28日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後生效。
第四十七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協會的理事會。
⑹ 有三項專利可報申請發明家協會嗎
(一)擁護抄中國發明協會章程; (二)有加入中國發明協會的意願; (三)在發明創造活動中有一定的成績或影響; (四)個人會員包括:獲得各級政府和中國發明協會科技獎勵的科技人員以及專利發明人;在技術革新活動和科教興農中取得明顯成績者;...
⑺ 坐過牢的人能加入發明家協會嗎
回答,說(一)擁護中國發明協會章程; (二)有加入中國發明協會的意願; (三)在發明創造活動中有一定的成績或影響; (四)個人會員包括:獲得,
⑻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本團體的名稱為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英文譯名為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ry Federation,縮寫:CITIF。第二條本團體是由中國電子信息及相關行業的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而依照本團體章程開展活動的全國性、綜合性、聯合性、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第三條本團體的宗旨: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產業政策,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履行政府授權委託的職能,作為電子信息行業政府主管部門、相關社團組織和企業之間的樞紐和橋梁,反映會員訴求,維護會員權益,促進電子信息行業自律,協助和支撐政府開展行業管理工作,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維護行業利益,促進電子信息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第四條本團體是經國務院民政部門核准登記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法人。本團體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業務指導,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監督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可同國內國外相應組織簽訂有關民間的經濟、科技、人才等交流與合作的協議、協定和其他文件。第五條本團體的住所為北京市。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本團體站在全行業的角度提供支撐與服務,業務范圍包括:(一) 提供決策支撐服務。研究電子信息行業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牽頭制定相關產業規劃戰略,為政府決策和引導行業發展服務;接受委託對產業內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利用外資、境外投資和重大投資項目進行論證評價;參與編制電子信息行業年鑒。(二) 開展行業數據採集與分析。受政府委託採集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數據和重點大企業運行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採集會員單位經濟運行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針對新領域、新業態,協助政府部門開展統計標准、方法和制度研究;依據相關法規出版發行行業報刊、設立行業網站,宣傳發布行業相關信息。(三) 承辦行業科技成果評價表彰活動。受委託開展電子信息產業科技成果評價和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評選,促進產業科技進步。(四) 促進行業質量與標准化工作。受政府委託參與組織制定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參與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國際標准化活動;宣傳有關質量的政策、法規和標准,研究並傳播先進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促進行業質量管理水平提升。(五) 開展行業自律與行業服務工作。推進行業自律和行業規范,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協調企業不正當競爭,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承接政府相關職能轉移,在相關政策法規基礎上開展行業資質、認證等工作。(六) 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國內外產業合作,提升電子信息行業國際影響力;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溝通、交流與合作,協調化解對外貿易爭端;推動企業「走出去」;組織相關協會及其會員單位開展國際性產業合作,負責具體任務立項和出國(境)政審。(七) 開展會展、培訓及其他市場化活動。受政府委託承辦或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要舉辦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各類會展;開展相關技術、管理培訓和咨詢服務。(八) 受委託承擔相關協會的黨建和幹部人事工作。指導相關協會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以及負責人的隊伍建設;指導相關協會的年度檢查、評比表彰、變更登記、設立撤銷分支機構及代表機構的前期審查等。
第三章會員
第七條本團體採取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制。第八條全國和地方性電子信息行業協會、行業骨幹企業、科研設計單位、經濟研究團體、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以及與電子信息領域相關單位,凡承認本團體章程,願意參加本團體工作,繳納會費,提出書面申請,經理事會批准,即成為本團體的單位會員。從事電子信息工作有一定經驗、從事電子信息行業理論研究有一定造詣的人士,承認本團體章程,願意參加本團體工作,繳納會費,提出書面申請,經理事會批准,即成為本團體的個人會員。第九條會員入會的程序是:(一)提交入會申請書;(二)經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或會長辦公會審議通過;(三)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第十條會員享有下列權利:(一)本團體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二)參加本團體的活動;(三)獲得本團體服務的優先權;(四)對本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第十一條會員履行下列義務:(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規行約;(二)遵守本團體章程及規章制度,執行本團體決議;(三)誠實守信,團結協作,自覺維護本團體的聲譽和合法權益;(四)完成本團體交辦的工作;(五)參加本團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和會議;(六)向本團體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和信息;(七)按規定交納會費;(八)保守本團體及會員單位的商業秘密。第十二條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團體,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連續2年無故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本團體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第十三條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產生、罷免
第十四條本團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一)制定和修改章程;(二)選舉和罷免理事;(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四)決定終止事宜;(五)制定和修改會費標准;(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第十五條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第十六條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第十七條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團體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第十八條理事會的職權是:(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二)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注銷;(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八)領導本團體各機構開展工作;(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十)推舉名譽會長、顧問;(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第十九條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第二十條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第二十一條本團體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第二十二條常務理事會須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第二十三條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第二十四條本團體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二)在本團體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三)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五)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第二十五條本團體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繼續任職。第二十六條本團體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每屆任期5年,任期不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繼續任職。第二十七條本團體法定代表人由秘書長擔任,本團體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第二十八條本團體會長行使下列職權:(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常務理事會,負責全面工作;(二)在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閉會期間,主持會長辦公會研究決定重大問題;(三)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四)主持會長辦公會,研究決定重大問題;(五)代表本團體簽署有關重要文件。第二十九條本團體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一)協助會長開展日常工作,組織落實年度工作計劃;(二)協調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三)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或會長辦公會決定;(四)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五)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五章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條本團體經費來源:(一)會費;(二)捐贈;(三)政府資助;(四)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五)利息;(六)其他合法收入。第三十一條本團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第三十二條本團體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第三十三條本團體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第三十四條本團體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第三十五條本團體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第三十六條本團體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第三十七條本團體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條本團體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以及職稱評聘等,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條對本團體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第四十條本團體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一條本團體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第四十二條本團體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第四十三條本團體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第四十四條本團體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第四十五條本團體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團體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六條本章程經2014年6月28日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第四十七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團體的理事會。第四十八條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⑼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會名稱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英文名稱為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ciety,英文縮寫為CMES。
第二條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以下簡稱本會)是由以機械工程師為主體的機械科學技術工作者和在機械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設計、製造、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單位、團體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的社會團體,是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 本會的宗旨是:遵守憲法法規、維護道德風尚;崇尚實事求是、弘揚雙百方針;立足科技創新、促進技術進步;堅持民主辦會、推動學科發展;強調以人為本、謀求社會福祉。
本會的工作指導原則是:堅持服務大局的基本指導思想;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學術交流為本,會員服務為任,科經結合為綱,互利共贏為策,構築精品為要,科學管理為基」的基本經驗和做法;努力做好「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
第四條 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協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會會址為中國北京。
第二章 業務范圍第六條 本會的主要業務范圍如下:一、組織各種形式的國內外學術交流、科技信息傳播以及科技成果和產品展覽展示活動;二、接受政府委託,組織評價機械工業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發布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重大進展;三、承擔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委託交辦的科學技術重大項目或課題的論證、評估、咨詢和成果鑒定工作;四、承擔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和技術資格認證工作;五、編輯出版科技文獻、期刊、書籍、論文集和技術文件;六、興辦繼續教育,組織科學技術普及推廣和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活動;七、開展國際科技交流活動,組織對外技術咨詢和中介活動,促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八、表彰、獎勵重大科技成果和取得重要科技成就的會員、科技工作者以及在學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學會工作人員;九、興辦旨在促進社會進步和為經濟建設服務的事業和科技實體,舉辦為會員服務的集體福利事業和活動;十、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向黨和政府反映會員的建議和呼聲。
第三章 會 員第七條 本會設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兩類會籍,其中,個人會員分列學生會員、准會員、會員、高級會員和會士五類。
第八條 理事會會員會籍工作委員會負責會員工作。授權工作總部負責個人會員、團體會員,以及居住地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個人會員的吸納工作和會籍管理工作;授權各專業分會(以下簡稱分會)承擔在其專業領域的學生會員、會員和團體會員吸納工作及相應的會籍管理工作;委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機械工程學會(以下簡稱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承擔各自行政區域的學生會員、會員吸納工作及相應的會籍管理工作。
第九條 個人會員的資格條件一、凡承認本會章程、有加入本會意願,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成為學生會員:1.普通高等院校機械工程或相關專業本科三年級(含)以上的學生;2.普通高等院校機械工程或相關專業的在讀研究生。二、凡承認本會章程、有加入本會意願,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成為准會員:1.畢業後繼續從事與機械工程領域相關科技工作的學生會員;2.具有機械工程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尚沒有獲得工程師、技師、講師和助理研究員以上專業技術資格者。三、凡承認本會章程、有加入本會意願,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成為會員:1.具有工程師、技師、講師和助理研究員以上專業技術資格者,或具有同等專業技術資格者;2.取得碩士以上學位者;3.在機械工程領域的工作實踐中取得突出成績者;4.熱心支持本會工作的科技和行業部門管理人員。四、凡承認本會章程、有加入本會意願,已取得高級工程師、副研究員、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獲得博士學位,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成為高級會員:1.在學術界、工程界和技術科學領域內做出重要貢獻,或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者;2.榮獲國家級科技獎項、省級科技獎項和本會科技獎項者;3.在國內外發表過重要論文或學術著作者;4.擔任本會、分會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的理事(或委員)職務者;5.從事學會活動多年,對學會有重要貢獻者。五、凡在機械工程或其相關領域有重大發明創造或有重要貢獻,具有10年(含)以上高級會員會齡,並積極參與本會活動者,可申請成為會士。六、凡居住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的機械科技工作者以及居住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機械科技工作者,符合本章程規定的相應會員資格條件,均可申請成為本會會員。七、依據本會與國外學會簽訂的合作協議中雙方互贈指定人員會籍的規定,經理事會會員會籍工作委員會審核批准接納,發給上述指定人員相應等級的會員證書和證章。
第十條 個人會員入會程序一、學生會員:本人提出申請,經本會會員介紹,或所在院校推薦,或本會各級學術組織推薦,經理事會會員會籍工作委員會批准並頒發學生會員證書和證章。二、准會員:學生會員可在畢業離校一年內提出申請,經理事會會員會籍工作委員會批准,將學生會員資格直接轉為准會員。三、會員:本人提出申請,經本會會員介紹,或本會各級學術組織推薦,經理事會授權的分會或委託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批准,報本會備案。會員證書和證章由本會統一製作,由各分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頒發。四、高級會員:本人提出申請,由工作總部、各分會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推薦,或由本會二位高級會員介紹,經理事會會員會籍工作委員會批准,發給高級會員證書和證章。五、會士:本人提出申請,至少五名高級會員或三名會士推薦,經本會會員會籍工作委員會初審,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可成為本會的會士,並頒發會士證書。每年度頒發會士的人數不超過當年在冊高級會員總人數的3‰。
第十一條 個人會員的權利與義務一、學生會員、准會員、會員的權利1.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2.享有對本會工作的建議權、批評權和監督權;3.享有參加本會活動以及獲得本會服務的優先權;4.享有入會自願、退會自由的權利。二、高級會員的權利除享有會員的所有權利外,還享有:1.免費獲得本會會務通訊;2.享有參加本會組織的國際交流活動的優先權;3.除特定情況外,享有會議注冊費優惠待遇。三、會士的權利會士除享有高級會員的權利外,還可按期全年免費獲得學會所主辦的期刊(任選一種)。四、個人會員的義務1.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2.積極參加本會各項活動;3.維護本會的合法權益;4.完成本會委託交辦的工作,與本會溝通信息;5.按時繳納會費。
第十二條 團體會員一、團體會員的資格條件:凡與本會及所屬各分會學術活動范圍有關,積極支持本會活動,且具有一定科技力量的科研、設計、生產、教學和管理等企事業單位、部門以及依法成立的學術性、行業性社會團體,均可申請成為本會團體會員。二、團體會員的入會程序:團體會員須由入會單位提出申請,經工作總部或分會審核,報理事會會員會籍工作委員會批准,並發給統一的團體會員證書。三、團體會員的權利1.優先參加本會的有關活動;2.優惠取得本會的有關學術資料;3.可要求本會優先給予技術咨詢;4.可請求本會協助舉辦培訓班和提供相關技術服務等。四、團體會員的義務1.遵守本會章程;2.積極參加本會各項活動;3.執行本會決議並承擔本會委託的工作;4.協助開展有關學術和科普活動;5.按期繳納會費。
第十三條 會員要求退會者,應書面通知本會(或相關分會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並交回會員證書。逾期一年不繳納會費者,視作自動退會。
第十四條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本會理事會表決通過,取消其會籍;凡觸犯刑律者,其會籍自動撤銷。
第十五條 經本會理事會審議通過,可授予對本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士相應的榮譽稱號。
第十六條 經本會理事會審議通過,可授予對某一學科的發展與創新做出重大貢獻、享有公認的學術聲望、熱心支持、參與本會活動並對本會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榮譽會員稱號。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產生、罷免第十七條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會員代表大會)是本會最高權力機構,其職權如下:1.制定和修改章程;2.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3.選舉和罷免理事會理事;4.選舉和罷免監事會監事;5.制定或修改會費標准;6.審議決定本會的終止事項;7.審議決定本會的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八條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當選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半數以上代表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九條 會員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由各分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選舉產生,任期內的理事會理事為當然代表。會員代表大會由理事會召集;由會員代表大會選出主席團主持。因特殊情況需要提前或延期舉行會員代表大會時,需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請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民政部批准同意,但延期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二十條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並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二十一條 理事會的職權如下:1.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2.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3.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4.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5.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6.決定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7.經理事長提名,決定各工作委員會主任的聘任或解聘;8.決定副秘書長、各分會組成人員及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組成人員的聘任或解聘;9.確定分支機構的掛靠單位;10.制定內部管理制度,領導並監督所屬機構的日常工作;11.決定表彰和獎勵事宜;12.討論和決定其他重要事項。
第二十二條 理事會由學風正派、熱心學會工作、身體健康、在學術或管理工作崗位上取得相應成就、能夠承擔本會交付的實際工作的會員組成。中青年會員和婦女會員代表應占相應比例。理事候選人分別由各分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和工作總部按地域、專業和部門分配名額,經民主協商推舉產生,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同意,提交會員代表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理事候選人應是會員代表大會的代表。為滿足學會工作需要,可吸收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自願出任學會特邀理事。
第二十三條 理事在任期內因故不能繼續履行理事職責,可由原推選的分會,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或部門申請更換理事人選,提交理事會審議批准。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因工作需要,工作總部可提出增補理事會成員的建議,提交理事會審議批准。
第二十四條 理事會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必須經到會三分之二以上理事表決通過方能生效。理事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到會,可委託代表參加,一名代表只能接受一名理事委託行使表決權。
第二十五條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由理事長召集和主持;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方式進行。
第二十六條 本會設常務理事會,經理事會選舉產生,由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若幹人組成。其人數不得超過理事會人數的三分之一。根據工作需要,由秘書長提名,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同意,聘請有關方面的顧問,可列席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會議。
第二十七條 在理事會閉會期間,常務理事會行使第二十一條第1、3、5、6、7、8、9、10、11、12項的職權,並對理事會負責。
第二十八條 常務理事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必須交付表決,經到會三分之二以上常務理事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九條 常務理事會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必要時可隨時召開;由理事長召集和主持。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方式進行。
第三十條 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堅持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2.在機械工程領域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3.理事長、副理事長任職時年齡一般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任職時年齡一般不超過62周歲。秘書長必須為專職;4.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5.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6.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三十一條 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民政部同意後方可任職;同一職務連續任期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民政部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三十二條 理事長辦公會議是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閉會期間的工作會議,由理事長召集,副理事長和秘書長參加,副秘書長和各工作委員會主任可列席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研究落實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的決定以及由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授權處理的相關事項。
第三十三條 本會法定代表人經理事會授權,由理事長擔任,特殊情況下可委託副理事長或秘書長擔任。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團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要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民政部同意。
第三十四條 理事長的主要職責:1.召集和主持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理事長辦公會議;2.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3.代表本會簽署、簽發對外雙邊合作協議、有關工作條例、規定、制度等重要文件;4.可根據工作需要,提名常務副理事長人選,報理事會通過。委託常務副理事長協助負責本會的重要工作和活動,進一步加強對工作總部的領導;5.承擔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委託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五條 副理事長的主要職責:1.按照分工,協助理事長履行相關職責;2.承擔理事長、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委託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六條 秘書長的主要職責:1.主持學會工作總部的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2.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3.提出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人選,提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聘任;4.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5.可根據工作需要,提名有關方面(如外事、法律、財經和有關行業科技等)顧問人選,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通過聘請;6.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三十七條 副秘書長的主要職責:1.按照分工,協助秘書長履行相關職責;2.承擔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秘書長委託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八條 為保證本會的活動依法和按章程開展並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本會設立監事會。監事會由三到七人組成,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任期與理事會相同。監事會設監事長一人,由監事會推舉產生。理事不得兼任監事。
第三十九條 監事會的職責如下:1.指派監事列席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理事長辦公會議;2.監督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議議題、程序和表決的合法性;3.監督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履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4.監督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遵守法律、法規和章程情況,當其行為損害學會利益時,要求其予以糾正,必要時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5.對本會的財務狀況進行必要的審查。
第四十條 監事會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由監事長召集,必要時可隨時召開。監事會決議須得到半數以上監事同意。
第五章 工作機構、辦事機構和分支機構第四十一條 理事會下設若干工作委員會,作為理事會的工作機構,承擔理事會交付的工作。各工作委員會的秘書由工作總部專職人員擔任。
第四十二條 本會辦事機構為工作總部。工作總部實行理事長領導下的秘書長負責制。
第四十三條 根據學科設置和學術活動的需要,本會下設若干分會,作為理事會領導下的從事專業學術活動的分支機構。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主體資格。
第四十四條 各分會不得另行訂立章程,可在本章程的原則范圍內,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制訂工作條例,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後實施。
第四十五條 分會實行委員制,其領導機構是分會委員會,職責如下:1.根據本會章程的有關規定,負責在各自學科領域組織學會活動;2.執行理事會交付的各項任務;3.制訂分會年度活動計劃和財務計劃;4.通過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對其相應的學術組織提供業務指導;5.組織表彰獎勵。分會委員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必要時可隨時召開。
第四十六條 分會委員會由該分支學科或相關行業的學科帶頭人、專家、企業家及管理人員組成。委員的任職資格參照第二十二條有關規定執行。經民主協商推薦,產生分會委員會委員和正副主任委員、正副總幹事人選,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聘任。根據需要,分會委員會可設常務委員會、榮譽職務和顧問等。分會的榮譽職務和顧問需經分會委員會批准後聘任。分會委員會組成人員力求精幹,其規模應根據該分支學科活動的需要決定,原則上不超過60人。分支機構必須嚴格遵守本會章程,接受本會領導,執行本會決議。對外開展活動時,必須冠以本會名稱,其簡稱和譯名由理事會規定。分支機構不得另起其他名稱,不得另訂章程。分會委員會任期為四至五年。主任委員任期不得連續超過兩屆。
第四十七條 分會總幹事負責主持分會秘書處的日常工作。分會秘書處應設在與其專業密切相關、積極支持本會和分會的工作、並能確保分會秘書處日常工作正常運行的研究院所或其他合適的單位。分會委員會或其籌備委員會應就其掛靠單位的確定或更改提出建議,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確定。
第四十八條 本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建立業務指導關系,本會各分會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會下屬之對應學術機構建立業務指導關系。
第六章 表彰與獎勵第四十九條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核准,設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獎,分別表彰獎勵取得重要科技成就的會員、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科技論文;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設立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表彰獎勵重大科技成果。
第五十條 設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學會工作成果獎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先進工作者獎,分別表彰獎勵本會系統重大工作成果以及在學會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學會工作人員。
第五十一條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獎每兩年評審一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學會工作成果獎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先進工作者獎每五年評審一次;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
第五十二條 設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在本會理事會的領導下,負責制定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獎、學會工作成果獎和先進工作者獎評審細則、確定具體獎項、確定獲獎人員和項目名單,報請本會理事會最終審定。獎勵評審委員會成員由理事會聘請國內外權威人士擔任。
第七章 資產管理、使用原則第五十三條 本會經費來源1.會員繳納的會費;2.中國科協撥款;3.政府部門撥款;4.國內外個人、團體或單位資助和捐贈;5.學會各種基金收益及利息收入;6.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7.其他合法收入。
第五十四條 本會按照會員代表大會決定的標准收取會員會費。
第五十五條 本會經費必須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五十六條 本會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第五十七條 工作總部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五十八條 本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九條 本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民政部或業務主管單位認可的審計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六十條 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本會的資產。
第六十一條 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章 會 徽第六十二條 本會會徽為由4個花瓣和齒輪所組成的圖案。
第九章 章程修改程序第六十三條 本會章程的修改動議需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代表大會審議,經到會半數以上代表同意方能生效。修改後的章程需在代表大會通過後十五日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報民政部核准後正式生效。
第十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第六十四條 本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時,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終止動議經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後,報請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六十五條 本會終止前,需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六十六條 本會經民政部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六十七條 本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民政部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十一章 附 則第六十八條 本章程於2011年11月15日經本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自民政部核准之日起正式生效。
第六十九條 本會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理事會。
(2011年11月15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通過)
⑽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實施科教興省戰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科學技術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指用公眾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播推廣科學技術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行為。
第三條科普工作應當貫徹長期、穩定、有效發展的方針,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講求實效,面向經濟、面向基層、面向公眾。
第四條科普工作應當堅持科學態度,反對迷信和反科學、偽科學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科普為名宣傳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不得將違背科學原則和科學精神的主張或者意見,作為科普知識傳播和推廣。
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科普工作的領導,將科普工作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為科普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第六條縣級以上科學技術行政主管部門牽頭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普工作,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有關科普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制定科普發展規劃和計劃;指導協調和檢查督促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普工作。
第七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公民。
第二章組織、管理與協調
第八條省科學技術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科學技術協會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省科普聯席會議制度。科普聯席會議負責審議全省科普工作的重大政策和發展規劃、計劃;督促規劃、計劃和有關工作的落實;組織協調部門、地方間科普工作。
市、縣(市、區)科普聯席會議制度,由當地人民政府結合實際情況確定。
第九條縣級以上科學技術協會是發展科普事業的主要力量,應當按照本行政區域科普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充分利用並發揮其科普網路和組織優勢,加強對所屬團體和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科普工作的組織管理與業務指導;組織開展各種日常性、群眾性、社會性的科普活動;為各級人民政府提供科普工作決策咨詢。
第十條縣級以上工業、農業、教育、衛生、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民政、旅遊等部門,應當結合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並組織實施本部門的科普工作計劃,並報同級科學技術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和其他學術組織,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有計劃地開展各種群眾性的科普教育活動。
第三章對象、內容和形式
第十二條科普工作的對象是全體公民,重點是青少年、農民、工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
對青少年開展的科普活動,應當注重培養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加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對農民和工人開展的科普活動,應當注重向他們傳播先進實用技術知識,提高生產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宣傳科學思想,增強識別反科學、偽科學和破除迷信的能力。
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開展的科普活動,應當幫助他們了解科技發展動態,認識科學技術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提高他們的科學決策能力和科學管理能力。
第十三條科普工作的內容包括:
(一) 傳播科學思想,介紹科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二) 宣傳科學方法,介紹運用唯物辯證法和現代科技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
(三) 介紹科學技術發展進程、動向、前景等方面的知識以及當代科學技術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成果;
(四) 推廣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新品種;
(五) 普及有關計劃生育、環境保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抵禦自然災害和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知識;
(六) 普及有關衛生、保健、婚姻、殯葬、商品使用等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 其他有關內容。
?第十四條??科普工作的形式包括:
(一) 舉辦科普講座、專題報告、研討會和科技成果、科普作品展示會;
(二) 舉辦科技咨詢、服務、信息發布和示範活動;
(三) 在學校開設科技活動課,開展科技發明、製作,組織科學考察、科普夏(冬)令營活動;
(四) 建立經常性科技下鄉、下廠制度,開展科技幫扶和技術培訓等活動;
(五) 編寫、製作、出版科普讀物和音像電子作品,開展科普文藝活動;
(六) 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各種大眾傳媒,刊載、播放科普公益廣告;
(七) 制定科普教育大綱,實施科普教育工程;
(八) 其他形式。
第四章社會各界的科普義務
第十五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參與、支持科普活動。全體公民都應當接受科普教育。
第十六條企業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對全體職工進行各類科普教育;結合技術革新、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組織開展職工崗位技能培訓、技術競賽等活動。
第十七條科研單位應當支持和組織科技人員參加科普活動,有條件的科研基地、實驗室和科研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
第十八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把科普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支持和組織教師參加科普活動;組織開展科技發明、科技製作、科技論文撰寫、科技考察等課外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應當向社會開放教育設施,供公眾參觀學習。
第十九條報紙、刊物、電台、電視台應當開設科普宣傳的專版、專欄和專題節目;影視生產、發行和放映單位應當加強科普影視作品的製作、發行和放映;出版單位應當加強科普圖書的出版工作。
第二十條文化館站、演出團體等文化事業單位應當結合自身特點,開展科普宣傳教育和演出等活動。
第二十一條科普場館等公益性科普事業單位應當大力加強面向全社會的科普活動,全省科普宣傳周和法定節日期間向公眾免費開放。
第二十二條農技推廣機構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應當採取科技宣傳、咨詢、示範等多種形式,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普及安全生產知識。
社會各界應當支持農村科普工作,幫助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宣傳倡導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二十三條醫療衛生單位應當積極宣傳疾病防治、優生優育、健康保健等知識,每年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向公眾開展醫療保健咨詢,送醫下廠、下鄉等活動。
第二十四條旅遊經營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對旅遊設施和導遊人員的管理,結合景點規劃,建設科普宣傳設施,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觀做好科普宣傳工作。導遊人員在導游過程中不得宣揚迷信。
第二十五條體育場館應當結合各項體育活動,並利用廣告屏、牌等設施增加有關科普宣傳內容。
第二十六條商場、商店應當結合商品銷售做好科普宣傳工作。
第二十七條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監測等相關單位在開展工作的同時,應當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有關知識。
第二十八條公共場所管理部門應當取締求神問卜等迷信活動,並結合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城鎮公共廣告欄、街區燈箱廣告中應當有一定比例的科普宣傳內容。
第二十九條從事教育、科技工作的專家學者應當向公眾宣講科技知識;新聞工作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應當結合本職工作積極參與科普工作。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實行專款專用。並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逐步增加對科普經費的投入。
第三十一條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安排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於科普工作,保證科普事業的發展。
第三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場館及其設施的建設納入當地市政、文化建設規劃,作為現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標志之一。設區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應當將科普場館建成當地標志性工程。
加快對現有科普設施的改造和利用,保證公益性科普場館正常開展活動。改善科普設施的管理機制,有條件的科技場館在明確產權的基礎上組成獨立法人,依法自主管理經營。
第三十三條鼓勵和支持境內外組織和個人捐助支持科普事業,興建、聯建科普設施。
第三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對科普類圖書、報紙、刊物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的製作、出版、發行給予支持和鼓勵,重點科普文藝作品納入文化建設事業專項資金資助范圍。
第三十五條各級、各類科學技術社會團體和科技館、科學宮等公益性科普事業單位,應當加強組織建設,發展壯大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科普工作隊伍。
第三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逐步改善科普工作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專兼職從事科普教育、科普創作、科普宣傳、科普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其工作業績作為技術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全社會應當尊重科普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工作,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七條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全省科普宣傳周。在省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集中開展全省范圍的系列科普活動。
第六章獎懲
第三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設立科普獎勵項目,用於獎勵在本地區、本系統內對科普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可以設立科普獎勵項目,用於獎勵在本單位、團體內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
第三十九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或者支持迷信活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第四十條從事反科學、偽科學活動,騙取錢財,擾亂社會秩序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將科普專用資金挪作他用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二條本條例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