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發布時間:2021-09-04 00:34:13

Ⅰ 談創造性思維論述了一個什麼問題

知識只是一種新創意的素材,至於這些素材能不能形成新的創意,則有賴於人們組合和利用素材的方式和方法、態度和意識.如文中所述「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創造性地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並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作者還給出了兩個實例:一是約翰·古登貝爾克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開發出了印刷機和排版術;一是羅蘭·布歇內爾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發明了對戰型的乒乓球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通過這兩個實例,將其論點進一步形象化地再現在了讀者面前,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中論點的說服力,可謂匠心獨運.
接著作者通過一個問題,即「不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引出了創造性思維的第三大要素——非凡的靈感(即頓悟).為了說明人人都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人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高下之分,只在於人們善不善於抓住極細微的「非凡的靈感」(當然也要考慮其他創造性思維的因素),作者引出了某心理學專家組的調查結論:「富於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他指出「不言而喻,在創造的宇宙里,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是光輝燦爛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是他們,也並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相反,這種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於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並提出了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的主要根據之一,就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反觀之,那些由於沒有自信或對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沒有自我意識和自我發掘的人,常常因為壓制了自己的思維潛能,使很多「非凡的靈感」與自己擦肩而過,從而喪失了一次次發現、發明的重大機遇.

Ⅱ 簡述創造性思維的特徵與過程

創造性來思維具有廣闊性,深源刻性、獨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創造性思維主要特徵
1、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2、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3、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4、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Ⅲ 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地貌研究是以地貌演化為線索展開的(Chorley et al.,1964)。以地貌的演化模式而言,可分為兩派:一是以Davis,Penck和King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地貌演化按一定的演化序列進行,按地貌組合變化可以劃分不同的發育演化階段,代表著作有《河流發育循環》和《地貌循環》,提出了著名的「侵蝕循環」理論,成為近代地貌學的理論核心;二是以Hack為代表的另一些學者則認為整個陸地表面是自我調整和自我適應的過程,當一個因素改變,其他因素通過自我調整實現動態平衡,物質和能量的變化不會導致總體地貌形態的改變,即「穩定平衡」理論。

以地貌學的研究手段而言,研究初期受到客觀條件和認識水平的限制,研究多停留在描述性的感知認識上,但這些通過地貌考察得到的結論可為定量方法提供理論指導。近年來,地球科學的新思維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地貌研究中引入了遙感技術和定量計算方法,通過山體隆升剝蝕幅度和速率的計算,將動力的侵蝕、搬運和堆積數量化(李瓊,2008;傅建利,2009;琚存勇,2009;姜勇彪,2010;崔之久等,2007;袁萬明等,2011)。這是地貌學的發展方向之一,也是一門學科走向成熟的標志。

以地貌學的研究對象而言,主要集中在三大的地貌類型: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和花崗岩地貌。丹霞地貌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我國以丹霞地貌為主體的地質公園數量眾多。2010年8月江西龍虎山、廣東丹霞山、湖南崀山、浙江江郎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等六處地質公園共同捆綁,用「中國丹霞」的名稱成功申報為中國第八個世界自然遺產。由於得天獨厚的因素,中國學者對丹霞地貌的研究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花崗岩地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學旅遊資源,中國是世界上花崗岩景區最多的國家,具有類型多、美學價值高、特徵突出等特點。在全球七個花崗岩類地貌世界地質公園中,中國獨佔六處。2006年7月,在江西三清山召開了第一屆國際花崗岩地質和地貌景觀會議,國內外100多名花崗岩地質地貌專家參加,並出版了論文專輯,成立了花崗岩景觀研究中心。可以說,中國是全球花崗岩地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花崗岩地貌的分類是地貌學家經常討論但難以達成共識的熱點之一。在眾多花崗岩地質地貌景區中,具有景觀各異、成因多樣、分類眾多等突出特點。

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著名地貌學家曾昭璇先生在《岩石地形學》一書中,劃分了高山花崗岩地形、熱帶花崗岩地形、乾燥區花崗岩地形、石蛋地形和沖溝地形等五種類型(注:此處地形等同於地貌)。

有的學者按成因的主導因素將花崗岩山體劃分為五類:濕潤區中高山花崗岩水蝕型地貌、濕潤區低山丘陵花崗岩侵蝕-堆積型地貌、乾旱區花崗岩風蝕型地貌、高寒區花崗岩冰雪剝蝕型地貌、海岸區花崗岩海蝕地貌(盧雲亭,2007)。在這一方案中,三清山屬於濕潤區中高山花崗岩水蝕型地貌類型。

有的學者從旅遊服務的角度提出了花崗岩旅遊地貌的分類方案,共11 類:(高山)尖峰花崗岩地貌,(高山)斷壁懸崖花崗岩地貌,(低山)圓丘(巨丘)花崗岩地貌,石蛋花崗岩地貌,(低丘)花崗岩石柱群地貌,(低山)塔峰花崗岩地貌,崩塌疊石花崗岩地貌,海蝕崖、柱、穴花崗岩地貌,風蝕蜂窩花崗岩地貌,犬齒狀嶺脊花崗岩地貌,圓頂峰長嶺脊花崗岩地貌(陳安澤,2007)。在這一方案中,三清山屬於(高山)尖峰花崗岩地貌類型。

有的學者從風化剝蝕作用的角度把花崗岩地貌分為四大類:化學風化殼類、化學風化殼剝露類、化學風化+抬升下切類、物理風化剝蝕類;又進一步分成八個亞類:侵蝕丘陵溝谷型、露突岩型、中小露突岩型、中小凹地型、殘留石蛋-獨立巨峰型、抬升下切巨峰型、寒凍剝蝕型、風化-風蝕型(崔之久等,2007)。崔之久先生把三清山劃入化學風化+抬升下切類。

《Granite Landscapes of the World》(Migon,2006)提出了與世界花崗岩景觀可對應的8種主要地貌成因類型的分類方案,包括節理谷、多重凹陷、平原和低山、平原、多重凹陷、陡坡、切割高原,各種類型之間相互演化,見圖1.1。Migon認為,有些花崗岩地形可以兼有不同地貌成因類型的因素,因此雖然不能將三清山完全對應於某種地形,但三清山山體形態確實代表了「陡坡」(all-slopes)地形,同時還具有「切割高原」和「節理谷」地形的特點。

根據Twidale(1982)和Campbell(1997)的劃分方案,將花崗岩地貌劃分為大型地貌和小型地貌:①大型地貌可劃分為四類:巨石(boulder)、島山(inselberg)、尖頂山(all-slopes topography)、花崗岩平原(granite plains)。巨石有核岩、碎礫、搖擺石和坡棲漂礫四個亞類;島山包括殘山、基岩殘丘、城堡島山三個亞類;尖頂山含四周傾斜山、峰林兩個亞類;花崗岩平原含掩埋和剝露平原、刻蝕平原、山前侵蝕平原、準平原、階梯狀平原等五個亞類。②小型地貌可劃分為四類:緩傾斜地貌(gentle slopes)、陡傾斜地貌(steep slopes)、洞穴和蜂窩穴(caves and tafoni)、碎裂石(cracked blocks)。緩傾斜地貌含岩盆、蘑菇石、岩環、淺溝四個亞類,陡傾斜地貌分喇叭型傾斜、底部侵蝕傾斜、浪蝕台地、崖麓凹陷、山麓角、槽溝六個亞類,洞穴和蜂窩穴分為洞穴和蜂窩穴兩個亞類,碎裂岩包含分裂岩、片狀岩、多邊型碎裂岩、位移塊四個亞類。

圖1.1 花崗岩景觀演化路線圖

(據Migon,2006)

還有學者建議依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通過對比研究建立花崗岩景觀系列中的標准型式(楊明桂等,2009;尹國勝等,2007),類似地層學標准剖面的金釘子。

花崗岩地貌的發育機制是花崗岩地貌的研究重點。地貌的經典定義是「地貌系地球內外營力共同作用於地表的結果」。基於此形成了氣候地貌學和構造地貌學兩大分支,很多教科書也是沿這個思路編寫的(楊景春等,2005;張根壽,2005;高抒等,2006)。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定義中忽視了地貌的物質組成——岩石應有的地位。曾昭璇(1960)認為「地貌是岩性、動力相互作用的發育階段表現」。綜上所述,花崗岩地貌主要受構造、岩石、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這與其他類型的岩石地貌成因控制因素並無太大差異,花崗岩地貌發育的三大控制因素也得到多數地貌學者的認同(Campbell,1997;尹國勝,2007;浦慶余,2007;魏罕蓉等,2007;董傳萬等,2007)。到具體的地貌景觀區,只不過是再加上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然花崗岩是形成花崗岩地貌的基礎,這里不得不提一下花崗岩(類)的研究進展。這也是花崗岩地質地貌相互交叉的具體體現。

花崗岩類一直是地質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對其認識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是Chappell &White(1974)按物質來源,將花崗岩劃分為I型和S型,中國學者徐克勤則把花崗岩劃分為陸殼改造型、同熔型和幔源型三種類型,揭開了花崗岩源岩研究的序幕;

第二階段是Pitcher(1979,1983,1997)把花崗岩類的成因類型和構造環境相結合,提出了A型花崗岩的劃分,花崗岩的研究深入到岩體形成構造環境的探討階段;

第三階段是美國大陸動力學計劃(NSF,1993)提出花崗岩實際上是大陸生長過程的產物,是殼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國學者也認為殼-幔相互作用,特別是下地殼、岩石圈地幔/軟流圈系統相互作用對花崗岩的成因有重要的控製作用(洪大衛,1994,2000;莫宣學,2002;王德滋等,1999;王濤,2000;鄧晉福等,1996;吳福元,1997;肖慶輝等,2002),從而開啟了從軟流圈地幔物質向地殼輸送的新視角研究花崗岩形成與大陸生長關系的新階段。

中國學者通過大量的工作,基本查清了我國花崗岩類的時序和空間分布規律,具有如下的一些特點。

第一,時代上,花崗質岩漿活動時代漫長,從太古宙到新生代呈多幕式旋迴侵入,以中生代為最高潮。前寒武紀出露的花崗岩面積佔11%,古生代佔37%,中生代佔40%,新生代佔12%(張德全,2002)。每個花崗岩帶都由多個時代的花崗岩組成。如南嶺花崗岩帶,從元古宙開始活動,歷經古生代、中生代的三疊紀,到侏羅紀、白堊紀達到高潮。北方的天山—內蒙古—大興安嶺花崗岩帶,從元古宙開始活動,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達到高潮,至白堊紀還有微弱岩漿活動。甚至在這一個大型的岩基內也出現多旋迴演化的特點,萬洋山—諸廣山花崗岩基就是一個多時代復式岩體(洪大衛,2007)。

第二,空間上,中國是世界上花崗岩類分布最廣泛的國家之一,面積達86×104km2,占陸地國土面積的9%。以秦嶺-昆侖山以北,主要出露太古宙至晚古生代的花崗岩;以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一線以東和西南三江地區主要發育中生代的花崗岩;西藏和滇西地區發育有新生代花崗岩;以賀蘭山—龍門山一線為界,東、西部花崗岩的空間展布具有明顯差異。西部的花崗岩呈明顯的帶狀分布,受板塊俯沖、碰撞作用的控制,發育於剛性地塊之間的結合帶。東部以面狀分布為主,受伸展構造控制,發育於板內構造環境(洪大衛,2007)。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5 省區的出露面積最大,前兩者花崗岩面積佔全國的30%~40%,後三者佔10%~20%(崔之久,2007)。所謂「世界的花崗岩看中國,中國的花崗岩看東部」。

第三,岩性上,中國花崗岩類岩石的成分從太古宙到新生代由偏基性向偏酸性、偏鹼性的方向演化。根據對750個較大面積花崗岩體6080 件樣品768 件組合樣的加權統計,SiO2、K2O含量有增高的趨勢,Al2O3、MgO、CaO、TFeO含量有降低的趨勢(史長義等,2007),同地殼在垂向上由硅鎂質逐漸向硅鋁質轉化的趨勢一致(程裕淇,1994),這可能代表了地殼物質組成的演化規律。

第四,從與構造環境關系的角度看,不同的構造環境常常有不同花崗岩類的組合。有的花崗岩是同板塊俯沖碰撞作用有關,有的花崗岩是形成於碰撞之後的板內環境,相應地,花崗岩類的組合也不同。如南嶺中生代花崗岩是二長花崗岩—鉀長花崗岩—二雲母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組合,華北地台的中生代花崗岩是閃長岩—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花崗岩—石英二長岩組合,喜馬拉雅帶是白雲母花崗岩—電氣石花崗岩組合,岡底斯帶是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組合。岩石組合不同決定了它們的岩石化學、地球化學性質也有顯著差異(史長義等,2007)。同時,由於同一地區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構造環境,往往出現不同類型花崗岩的重疊、交錯和轉換的現象。如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白堊紀時由於太平洋板塊的俯沖,形成閩浙沿海一帶的I型花崗岩。之後構造環境從擠壓轉化為拉張環境,形成A型花崗岩,兩種花崗岩在空間上緊密共生在一起(洪大衛等,2007)。

贛東北地區的地質調查和地質研究工作始於20世紀30年代。這里回顧一下贛東北地區地質和三清山地貌的研究歷史。

1939年,老一輩地質學家劉輝泗在玉山縣—貴溪市一帶開展1∶25萬地質調查工作,首次在本區建立了地層系統,並對岩漿岩、火山岩作了初步研究。自1954年以來,地質、冶金、建材系統所屬地質隊以及科研、院校等單位對本區開展了較為系統的地質礦產調查和科學研究工作。

1954—1959年,地礦部中南地質局409隊對德興銅廠、硃砂紅等地進了踏勘和勘探,發現並探明了德興超大型斑岩銅礦。

1975—1978年,江西省地質局組織了德興銅礦大會戰,新增銅儲量350×104t,並對斑岩銅礦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研究,1983年,朱訓等出版了《德興銅礦》專著。

1959—1980年,北京地質學院、浙江區測隊、江西省區測隊開展了上饒市幅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基本建立了測區的地層層序、岩漿岩活動順序和區域構造格架,積累了豐富的基礎地質資料。

1976—1981年,江西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開展了上饒市幅1∶20萬水文地質普查工作,初步查明工作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和地下水資源狀況。

1983—1988年,贛東北地質大隊開展了紫湖口幅、玉山縣幅、古城幅1∶5萬地質礦產調查,對三清山花崗岩侵位機制、形成時代進行研究。

1993年,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00年,三清山管理委員會邀請同濟大學風景科學研究所,進行了《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2003年1月—2004年3月,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進行了再次修編,為三清山的開發與保護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2000—2002年,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進行了上饒市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根據同源岩漿演化序列,將三清山花崗岩劃歸為懷玉山構造岩漿小區,建立了岩石譜系單位系統,進一步提高了三清山的地質科學研究程度。

1985年7月—1986年8月,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對三清山開展了專項旅遊地質調查。

1999—2003年,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在進行江西省地質遺跡調查工作期間,對三清山花崗岩峰林地貌進行了概略調查和評價。

2002—2004年,南昌大學與江西師范大學的學者與三清山管委會合作完成了《三清山志》的編篡,系統研究了跨越1921個年度,從西晉太康四年(即公元283年)至2004年上半年有關三清山的歷史資料。重點突出了旅遊資源、自然地理及歷史文化遺產等方面的研究。

2005—200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組織不同專業學科的專家和聘請了國內外地質科學顧問,對三清山自然遺產進行研究,側重於生物學和生態學的研究,並開展了三清山自然遺產科學價值的國際對比研究,著名生態學家林英(1986)曾指出,江西是東亞-北美植物區系中中國植物區系的一個重要發源中心,是這些植物在中國的核心分布區。

2005—2006年,中國地質科學院、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等單位對三清山地質公園內的地質遺跡景觀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和初步研究,並提出了「三清山式」花崗岩景觀的概念。

應該說三清山所在區域的地質研究程度很高,成果也很多(陳思本等,1986;鄧國輝等,2005;李獻華等,1994,李獻華,2000;陸松年,1998;馬長信,1991;王一先等,1999;邢鳳鳴等,1992;徐備,1990;徐備等,1989,1992;趙建新等,1995;趙崇賀等,1997;曾勇等,2002;周國慶,1991),歸納起來,最重要的成果有三個:德興銅礦的發現;贛東北深大斷裂帶規模、延伸和成因的研究;贛東北中新元古代蛇綠混雜岩帶的發現。可以看出,對贛東北的研究多集中在該地區前寒武紀的古造山帶及其構造格架、古老變質岩及其年代學、元古宙蛇綠岩混雜岩帶及其地質意義。贛東北與成礦作用相關的花崗岩也是研究熱點之一(朱訓,1983;楊明桂等,2004;金章東等,2007;芮宗瑤等,1984;王強等,2007;袁忠信,1988)。但對三清山景區花崗岩進行的科學定量研究不多,相關文獻也多為三清山地學旅遊資源的介紹或花崗岩景觀的描述(劉細元等,2005,2006;楊明桂等,2007)。三清山是花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館,記錄了地球中生代以來地殼的演化歷史,在成山成景機理上,傳統上都解釋為內動力使地殼不斷隆升,外動力沿節理裂隙不斷風化剝蝕塑造成各種惟妙惟肖的微型景觀。但與作為物質基礎的花崗岩本身有何關系?在中國東部岩石圈減薄作為一個被公認科學認識的前提下,中國東部眾多花崗岩山體的形成與中國東部岩石圈減薄有何關系?是形成於擠壓環境還是拉張環境?三清山山體隆升與剝蝕過程的有哪些特點?與處於同一造山帶,具有相同岩石類型和地貌類型的黃山相比,三清山是否具有相同的隆升和剝蝕過程?

陳安澤先生曾指出:花崗岩專家不研究花崗岩地貌,而地貌學家則對花崗岩岩石學知之甚少,對花崗岩地貌與地質的關系也無法解釋,這種把地質地貌分成兩張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地貌學家要懂得地質學的基礎知識和前沿研究領域,地質公園的研究者也應明白地質公園只是研究的載體,研究的內容可以是岩石學、地貌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和構造學,等等。花崗岩地貌是研究地質演化過程的重要證據(陳安澤,2007),因為地貌包含著過去地質歷史時期里環境變化的相關信息,有助於了解地球環境變化的歷史,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為預測未來變化的方向和趨勢提供科學依據(李瓊,2008)。前蘇聯地貌學家馬爾科夫(1948)就研究了地貌過程中的岩漿運動。在第一屆國際花崗岩地質地貌研討會論文專輯(《地質論評》,第53卷,增刊)中就有洪大衛、肖慶輝、張招崇、羅照華等岩石學家發表的論文,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有助於地貌和岩石工作者的討論交流。但總體而言,花崗岩地貌在研究地質演化歷史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本專著將研究三清山的岩石地球化學,三清山山體隆升剝蝕的低溫年代學約束,三清山的地貌特徵和成因機制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Ⅳ 國內的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20世紀60~70年代,我國曾掀起在黑色岩系中尋找「五元素」礦床及鉑族元素的高潮,並在南方取得了進展和突破。初步確定在下列9個層位的黑色岩系中賦存有大型超大型礦床;①中元古代下昆陽群;②新元古代歪頭山組;③早震旦世大屋組、南沱組;④晚震旦世陡山沱組;⑤早寒武世牛蹄塘組;⑥早—中志留世;⑦晚泥盆世;⑧早二疊世;⑨晚第三紀中新統等。礦床集中於早寒武及晚泥盆世地層中,形成了5個超大型和為數眾多的大—中型錫、銻、重晶石礦床,並初步查明PGE含量比較高的層位出現在晚震旦世陡山沱組及早寒武紀牛蹄塘組。

陡山沱組廣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及四川、重慶北部地區、該組中富有機質的黑色岩系厚達20餘米,屬潮坪相及沼澤相沉積並與石煤、磷礦、菱錳礦等相伴產出。目前在陡山沱組發現的礦床類型計有:沉積型銀釩礦床(湖北興山白果園);微細浸染型金銻礦床(鄂南崇陽縣方山);接觸交代型銀鉛鋅礦床(安徽祁門縣三堡);沉積改造型鉬礦床(湘南安化張家嶺)。經前人查證僅在重慶城口、四川萬源一帶見鉑族元素礦化。

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是我國南方地史轉折期大規模缺氧事件產物,具分布廣泛、層位穩定特徵,常由碳質頁岩、碳酸鹽岩、砂岩、磷塊岩、硅質岩組成,部分地區還見石煤及基性-超基性火山凝灰岩。黑色岩系有機碳含量為5.6%~18.7%,同樣還普遍含有以黃鐵礦為主的金屬硫化物。陳南生等(1986)根據黑色岩系岩相及成礦元素組合特徵將該層位多元素礦床分為下列3類:①鎳鉬多元素礦床;②釩礦床;③沉積再造型銅鉬釩鈾多元素礦床。PGE查證成果表明具工業意義的礦化主要出現在鎳鉬多元素類型的礦層中(表3-4)。

Ni、Mo多元素礦層分布於貴州遵義,雲南德澤、湖南大庸、慈利、浙江諸暨、富陽、桐廬等地,賦存於碳硅質、黑色岩系底部,呈層狀、扁豆狀產出,厚度不大(大庸為0.5~1.8m、遵義0.1~1m,最厚2m,織金0.01~0.14m),屬陸架近濱-斜坡環境中局限滯流盆地沉積。Ni、Mo多元素礦層硫化物組合十分復雜,計有黃鐵礦、白鐵礦、硫鉬礦、二硫鎳礦、輝鎳礦、針鎳礦、輝砷鎳礦、鎳黃鐵礦、紫硫鎳礦、黃銅礦、黝銅礦、閃鋅礦、銀金礦、鈦鐵礦等,未見獨立鉑族礦物,推測為超微細顆粒或碳質吸附狀態存在。礦層品位:Ni 1%~5%(平均3.01%)、Mo1%~20%(平均3.48%)、Cu 0.09%、Se 0.28%、Au 0.054~0.38g/t、Ag 7.2g/t,並普遍含Pt 0.2~0.4g/t、Pd 0.26~0.66g/t、Os 0.073g/t、Ir 0.043g/t(分選提純鎳鉬精礦中Pt+Pd為1.84g/t)。據梁有彬等(1999)統計報道,∑Pt品位大庸0.602g/t、遵義0.70g/t、織金0.47g/t,最富的貴州天鵝山達1.295g/t(其中Pt 0.58g/t、Pd 0.50g/t、Os 0.19g/t)。

在成因上,過去認為鎳鉬礦是有機質參與下的沉積礦床,但近年經穩定同位素和流體包裹體研究,支持了海底噴氣熱水沉積觀點;Re-Os同位素年齡為560Ma和541Ma(毛景文等,2002);包體測溫黃鐵礦形成溫度115~185℃;有機質成熱度推算成岩期溫度為154~210℃;石英、方解石均一溫度為130~200℃。成礦與沉積同時並受局限盆地控制。

我國黑色岩系PGE研究突出了低溫地球化學條件下多組分體系的相平衡。在實驗模擬中得出:在25~200℃條件下,Pt可以Cl的絡陰離子搬運,其量可達×10-9級,而Pd可高一個數量級;在300℃N aCl/H2SO4溶液中,Pt可呈硫化物遷移沉澱。此外,在黑色岩系中,Pt、Ir常與自然金混合,呈超微細態出現。上述實驗和測試解釋了黑色岩系中未見獨立鉑族元素礦物的客觀現象。

表3-4 中國南方黑色岩系礦床PGE查證成果表(wB/10-6

盡管黑色岩系中PGE可以富集成礦的認識已經在理論上得到了確認,在經濟開發的前景方面也得到了肯定,即早晚會被開采利用,但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

1.分析測試技術未過關.國外技術保密,國內沒有開展對應的研究,嚴重地影響到勘查評價

黑色岩系中鉑族元素礦床的勘查技術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卡林型金礦,30年前我國地質工:作者對於卡林型金礦還「一無所知」,後來通過國外實地考察、國內大量找礦工作的投入,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快在我國西南部的滇黔桂3省交界地區和秦嶺陝甘川3省交界地區確立了兩個大規模的卡林型金礦成礦集中區,發現了一大批金礦,並且得到了開采。可以說,卡林型金礦目前在中國已經「全面開花」。卡林型金礦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分析測試技術取得突破,尤其是「痕金」快速分析技術過關,並且使類似技術「傻瓜」化,幫助地質人員在野外利用「痕金分析箱」就可以完成找礦「偵察」工作。

PGE目前面臨類似情況,即適合於黑色岩系中PGE含量分析測試的技術不但在實驗室未過關,更談不上野外的快速分析。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進行過對比實驗,對采自四川硫磺廠和三大灣的含礦黑色岩系樣品分別進行了對比測試,每次測試工作的質量從標樣的重現性及其與標樣推薦值的對比可以看出是合格的,但前後兩次測試之間的結果卻有一定的差距(表3-5)。這說明,鋶試金富集鉑族元素ICP-MS法(孫亞莉等,1997)對於黑色岩系中的PGE來說並不合適,但目前還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

表3-5 三大灣和硫磺廠同一樣品兩次分析結果的對比

俄羅斯的科學家通過30多年研究,也明確指出,常規的方法和目前通用的火試金法對黑色岩系中PGE的分析是不適合用的,因為在試樣加熱過程中,PGE很可能隨著C元素的揮發而「丟失」!盡管俄羅斯的科學家已經掌握了相應的分析技術,但他們嚴格保密,無論是刊物上還是網路上都沒有公開相關的測試技術;盡管國內有關研究人員多次建議相關部門設立專門的分析測試研究課題,但一直得不到批准,以至於野外找礦工作停滯不前。因此,我們建議,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其他有關部門還是應該立項開展黑色岩系中PGE的分析測試研究工作。這不僅僅是一個項目的問題,而是關繫到能不能從我國揚子地台周邊及新疆東天山、西天山等地廣泛分布的黑色岩系中找到鉑族元素礦床的重大現實問題。

2.缺乏長期堅持不懈的研究和地質找礦工作

原地質礦產部孫大光部長曾經在1977年的全國地質工作大會上專門強調鉑族金屬是國家的急缺礦產資源,應該加強地質找礦工作。隨後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掀起了全國范圍內尋找鉑族元素礦床的一個小高潮,並推動了四川楊柳坪和雲南金寶山兩個鉑族元素礦床的成功勘探。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鉑族元素礦床的地質找礦工作基本停止。21世紀初.隨著地質大調查項目的實施,又一次開展了鉑族元素礦床的找礦工作,曾經設立了重慶城口黑色岩系中鉑族元素礦床的地質找礦評價等項目,但由於分析測試等方面的原因無果而終。

綜觀國內外鉑族元素礦床的地質找礦經驗,沒有哪個礦床是在短期內查明其資源量的。即使是美國的斯提爾沃特(Stillwater),盡管在成礦模式的指導下只用了短短一兩年時間就發現了礦,但用了10多年時間才初步查明其資源狀況,而從查明資源狀況到開發利用又花了20多年時間。即使是已經開採的礦床,由於綜合評價等方面的原因也會給礦山開發帶來波折。如加拿大的伊勒湖鈀礦床,1993年開始開采,連年虧損,到1998年幾乎關閉,後來在資料二次開發和成礦規律重新總結的基礎上,通過重新評價大大地擴大了資源量,選擇了類似於斑岩銅礦「低品位大礦量」的開采理念,從而起死回生(施俊法等,2005)。因此,對鉑礦來說,短平快項目是不太可能取得找礦突破的。

3.采選冶研究嚴重滯後

黑色岩系中的鉑族元素礦化以「低品位大儲量」為特點,因此,采選冶就成為開發此類礦產資源的關鍵。但目前我們還沒有此方面研究成果的報道,尤其是C質吸附PGE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次研究發現,三大灣地區含C質岩系中的PGE可能被C吸附,類似於「碳吸附金」的情況。如何查明PGE與「C」之間的「吸附」機制並把PGE從「C」中解吸下來,不僅僅是一個礦床成因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礦床開發的技術問題。建議首先開展PGE與C的聯測研究,即同時測定樣品中PGE的含量和C(包括不同類型的「C」)的含量,查明二者之間的相關關系,然後研究C與PGE之間的吸附與反吸附問題,為黑色岩系中PGE的回收提供科學依據。

Ⅳ 幾何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簡述國內外研究現狀、生產需求狀況

從我國現行教育上看,現在的教育培養的學生存在結構性缺陷,具體表現在:一 是學生的觀念、方法太落後,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潮流。二是創新能力差,相當一部分學 生的學習只處於記憶和模仿階段;教育管理中對學生的限制太 多,嚴重壓抑了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性的培養。三是實踐能力差,動手能力不行。
所謂創新是指想出新辦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成績或新東西。創新意識就是主動拋棄舊的、不斷創 造新的這樣一種觀念和思想,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索問題的心理傾向。創造力則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 變環境和改變現狀的應變能力,是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復雜的綜合能力,也是一種心理能力。其構成 因素有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想像、直覺和靈感等主要因素以及觀察力、記憶力等一般智力方面的輔助因素等。 其中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實質與核心。創造性人格則是指一個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心理特性的總和 ,是一種綜合性心理結構。它是培養創新人才的終極目標。

Ⅵ 簡述創造性思維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徵

創造性思維的概念
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其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選擇。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創造性思維主要特徵
1、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2、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3、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4、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智力結構的核心,是社會乃至個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活動過程,人類所創造的成果,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外化與物化。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創造性思維起來的,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強調開拓性和突破性,在解決問題時帶有鮮明的主動性,這種思維與創造活動聯系在一起,體現著新穎性和獨特性的社會價值。創造性思維的特性主要包括:思維的求實性:善於發現社會的需求,發現人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從滿足社會的需求出發,拓展思維的空間。

Ⅶ 當前學生創造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謝謝啦

在民主型教師課堂領導方式中,教師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獨立自主能力強,對於問題有較為深入的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好奇心強:在權威型教師領導方式的課堂中,教學過程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採用灌輸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和觀點,不允許學生提出有創見性的問題。受這種領導方式的影響,學生只能無條件被動接受,不敢提出質疑,學生獨立性和創造性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在放任型課堂領導方式的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對學生既無要求也無關心。在此環境中的學生不能體驗到教師的關心,沒有情感寄託,對學習缺少興趣,而且由於學生對學習目標不明確,不能依據學習計劃完成任務,不能及時得到教師對學習效果的檢查與評定,從而使得學生養成懶散拖拉的習慣,學習成績比較差。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領導方式可以改變學生的控制感和他們對學習價值的評估,進而對學生的學業情緒產生影響( Pekrun,2006) 。Assor等人( 2005) 在控制教師教學行為的實驗研究中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懲罰出現錯誤的學生或者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等消極教學行為,學生會產生憤怒和焦慮的情緒。Frenzel 、Peknm和Goetz( 2007) 在研究小學生的數學課堂時發現,在個人水平和班級水平上,學生的情緒會受他們知覺到的班級環境狀況的影響。研究者們採用教育實驗法探討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學業情緒的影響,結果表明教學方法的作用是明顯的,會對學生的學業情緒產生影響( 趙淑媛、蔡太生,2012;馬慧霞,2010) 。董妍和俞國良( 201 1) 在考察整合性學業情緒干預對學習不良青少年和全體青少年學業成就的影響時發現,干預班學習不良及全體學生的積極學業情緒顯著多於對照班。胡晨( 2013) 在研究初中生教師領導行為、學業情緒與學業成就的關系時發現,初一學生知覺到的教師領導行為與學業情緒之間的關系密切,民主型教師領導方式下學生會體驗到更多的積極學業情緒,消極學業情緒體驗到的更少;權威型和放任型領導方式下學生會體驗到更多的消極學業情緒和更少的積極學業情緒。研究者們認為教師以熱情的教學態度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並適時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指導學生在學業任務有更佳的表現,將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業情緒。

Ⅷ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怎麼樣有創造性思維,為什麼要有創造性思維

閱讀全文

與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