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直液筆
直液筆一般指直液鋼筆,直液式筆是目前筆類產品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筆,其結構徹底突破了傳統結構,選用了先進的調節器部件.優點為安全環保,充分利用每一滴墨水,始終保持良好的書寫手感和線跡濃淡色彩的均一。
直液式筆是目前筆類產品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筆,其結構徹底突破了傳統結構,選用了先進的調節器部件.優點是:安全環保,充分利用每一滴墨水,始終保持良好的書寫手感和線跡濃淡色彩的均一.這種鋼筆不需要手動吸墨水,它的墨囊是可更換的,用完一管墨直接換個新墨囊就可以了,很方便。
(1)直液筆發明擴展閱讀:
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發明於19世紀初。筆頭由金屬製成,書寫起來圓滑而有彈性,相當流暢。在筆套口處或筆尖表面,均有明顯的商標牌號、型號。還分為蘸水式鋼筆和自來水式鋼筆、墨囊鋼筆。
鋼筆的種類和型號很多。根據鋼筆筆尖的成分不同,可分為金筆、銥金筆兩種。
金筆
筆尖採用黃金合金,筆尖較軟,彈性好,手感舒適。但金筆的價格較貴,筆尖軟,而且不好掌握,初學者不宜使用。
銥金筆
筆尖不含黃金,部分筆尖鍍金,筆尖較硬,但物美價廉,是初學寫字比較合適的工具。
吸墨原理
把筆囊里的空氣擠出去後,筆囊里氣壓小於外界的氣壓 , 外界氣壓就把鋼筆水給擠進去了。
2. 筆是誰發明的呢
毛筆相傳是秦朝的大將蒙恬發明,羽毛筆鋼筆是歐洲人發明,圓珠筆是美國人發明。
3. 筆是誰發明的
毛筆的起源:史記中曾記載:「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以御北方專匈奴,蒙恬取山屬中之兔毛以造筆」,文房四譜上也記載:「昔日蒙恬造筆,以拓木為管,鹿毛為柱,兔毛為被,此乃謂蒼毫也」,博物志雲:「秦之蒙恬將軍取狐狸毛為柱,兔毫為被以書」,因此,我們通常稱蒙恬將軍為毛筆的史祖。毛筆的發明過程,最早可朔自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仰韶文化期,雖然沒有足夠的文字記載可資證明,但由已出土的仰韶彩陶上的花文研究,可能是由類似毛筆的工具所繪制而成,及至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可明顯的看出刀刻的甲骨文邊緣,是先用毛筆書寫其上再刻成的,可見此一時期已有毛筆的存在。周朝的青銅器上所鑄的文字,依其字形判斷,已明顯可知系由柔軟的筆尖所書寫筆觸的痕跡,由書寫的形狀與筆意,知道書寫的工具—也就是毛筆,1954年在湖南長沙郊外的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時代楚墓文物中,已有多種古毛筆及其相關之書寫文物,這是首度使我們對漢朝以前的毛筆形象的想像,真像大白,該批文物中的毛筆稱之為「長沙筆」是由高級的兔毫所製成毛長2.42公分,筆管長達16.6公分,筆管是由細竹製成,製法是將兔毛夾插於管端,以細絲綁緊後用漆固定,此一製作在技術上已是相當高超。
4. 筆的發明與演變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造紙的過程)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6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5. 直液式走珠筆與中性筆
走珠筆的優點是筆身手感較重,容易書寫;中性筆的優點是手感舒適,更加順滑。
走珠筆,它由筆帽、筆頭體、儲墨裝置、筆桿構成。因為與中性筆出水方式和結構略有不同因此稱走珠筆。
其特徵是:連接插座的中部為錐形管的三節管,錐形管有一與引水芯成40°至50°的水氣孔;在筆頂前孔側有縱向水氣孔;連接插座與筆舌之間有芯墨殼,芯墨殼是前端直徑小於後端直徑的階梯管,芯墨殼的前端有150至200目的絲網並插入連接插座的後端,芯墨殼的尾部與筆舌接觸。
中性筆兼具自來水筆和圓珠筆的優點,書寫手感舒適,油墨粘度較低,並增加容易潤滑的物質,書寫介質的粘度介於水性和油性之間,因而比普通油性圓珠筆更加順滑,是油性圓珠筆的升級換代產品。中性筆筆尖尺寸大致分為1.0mm和0.5mm兩種。
(5)直液筆發明擴展閱讀:
墨水是人們在一切社會活動中所必須的書寫材料之一。中國的制筆行業於五十年代初已經確立,現已具相當的規模,開創了多門類、多品種的較為完整的生產體系。
有資料表明,全國從事制筆業的職工五十萬餘人,2004年中國制筆行業向國內外市場提供的筆類產品(包括制筆產品、墨水、筆零件)的直接銷售值約達113億元之多,其中出口值約68.6億元,向國內市場的直接銷售值約達44.4億元,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幾年,自來水筆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1.65億支左右),圓珠筆的產量是150億支,居世界第一位,活動鉛筆的年產量為5億支,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各種筆類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均已佔世界第一,中國的制筆行業已成為世界制筆業的生產和出口大國。
6. 直液式簽字筆筆頭構造,漏墨是什麼原理
直液式的鋼筆主要是為了防止漏墨而研發上市的,你確定你的鋼筆是直液式的嗎?我猜測有幾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你用的是打著直液式鋼筆的名號而沒有直液式技術的冒牌產品;另一種可能是你用的真正的直液式鋼筆,但是曾經被摔過或者用力晃過,直液式的調節器有錯位。建議你選擇質量好的直液式鋼筆,比如晨光直液式鋼筆或者點石文具直液式鋼筆,都不錯。
7. 圓珠筆和鋼筆集於一身發明了中性筆,還有哪些
鋼筆關中性筆什麼事,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圓珠筆與鋼筆集一身的只能說是水性墨水的滾珠筆,有直液式水性筆和寶珠筆兩類。
8. 筆是怎麼發明的
鉛筆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紀,人們用鉛和銀棒寫字,這種工具與其說是在寫字不如說是在刻字.到了15世紀義大利(Italy)製造出第一根鉛錫筆芯.
英國在1658年發現了石墨礦,它使寫字工具發生了一場革命,盡管這種筆當時非常昂貴.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鋼筆
鋼筆是一種主要以金屬當做筆身的筆類書寫工具,透過中空的筆管盛裝墨水(多為黑或藍),通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再經由鴨嘴式的筆頭書寫,寫時輕重有別,可說是西方書法的書寫工具。大部分鋼筆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來填充墨水。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發展進程很緩慢,不過,直到第19世紀初期,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穩定加速流的鋼筆。只有3點關鍵的發明,卻使鋼筆成為廣泛受歡迎的書寫工具。這些發明就是:銥制的金鋼筆尖、硬橡膠和自由流動的墨水。
毛筆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將,曾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保衛國土,在毛筆發明前,中國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傳說蒙恬率軍駐扎在邊疆,需要經常向秦始皇奏報軍情,由於邊關戰情變化很快,文書往來非常頻繁,而刀刻速度又較慢,情急之下,蒙恬從兵士的裝備上撕下一撮紅纓,綁在竹竿上,蘸著點顏色寫起來,覺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製,作了許多能寫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們常打狼,剝皮後,將狼毛製成筆頭。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筆的工具。這就是後來的狼毫毛筆和羊毫毛筆的來歷。這樣看來,說蒙恬發明了毛筆卻也當之無愧。
但1954年6月,在長沙左加公山發現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戰國古墓,隨葬品中有一個竹筐,竹筐內發現了毛筆,筆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這是至今為止發現時代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筆,比蒙恬用毛筆時間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點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繪有人面紋、魚紋、鳥紋、鹿紋、三角紋等多種花紋,彩陶的製作過程是先在軟的陶坯上描繪圖案,然後烘燒,推測當時的描繪工具應是毛筆類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工具。但由於沒有實物,只能是推測,如果確實是毛筆一類的工具,那麼毛筆的發明時間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了毛筆,目前還是個謎。
9. 什麼是直液筆
直液筆,是目前筆類產品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筆,其結構徹底突破了傳統鋼筆的結構,選用了先進的調節器部件。優點是:安全環保,充分利用每一滴墨水,始終保持良好的書寫手感和線跡濃淡色彩的均一。
因為直液筆筆芯內有附壓,筆頭上有個只能進不能出的小孔,直接把筆放入墨水中就會自動吸墨水了。
直液筆也叫直液式鋼筆,從這定義上看,它突破了傳統鋼筆的結構,應該歸類為鋼筆,是新的一種鋼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