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襄陽牛油麵誰發明的

襄陽牛油麵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9-03 14:20:17

❶ 襄樊牛肉麵的由來

襄樊的牛肉麵,不同於蘭州的牛肉拉麵.蘭州的牛肉拉麵其實有著精工細做意味,面,拉得勻稱,牛肉,片得夠薄,黃澄澄的伽哩牛肉湯配上一小撮碧油油的香菜,有色,有香,有味,有著文縐縐的雅氣.它也不同於上海本地的牛肉麵,上海人其實是不會吃面的.面不夠香,湯是用面湯加豬油調出來的,令人起膩.只有他們的澆頭不時翻新,出點花樣,可是這多少又有點捨本逐末,重要的面倒是排在了後一位.

襄樊的牛肉麵其實沒有牛肉,最多加上一勺牛雜,吃的品的是面,面是擱了鹼的,但不過分,沒有苦澀,只透著面香.前一晚備好了面,過了水,放油,拌好,攤在大大的竹簸箕里.第二天一清早,架起兩口大鍋,一鍋白湯,是開水,咕咚咕咚冒泡,水汽騰騰,白霧霧的,冉冉上升,另一鍋是紅湯,是老闆清早起了黑用牛油牛雜,放香料、辣椒熬出來的,上面浮著紅汪汪的辣油,飄著青青的蒜苗段,紋絲不動。吃面的來了,喊上一聲,二兩面,一碗黃酒。老闆抄起一團面,丟到長柄的竹笊籬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綠豆芽,沉到滾滾的白湯里,不慌不忙地抖幾下。老闆的手勢很好看,手腕上下顛動,手臂卻不起伏,隔個半分鍾,小手臂一揚,竹笊籬在空中劃過一道小弧線,面穩穩地落在碗里,再兌上紅湯,愛吃辣的人,老闆給你多加一勺辣油,完了齊齊地端到桌上。

第一口, 不能喝湯,太燙,先來口面,軟的,韌的,夾著脆,帶著辣,喀嚓咯嚓有聲,辣氣從舌根往下,落到心裡,化做暖暖的一團,然後慢慢地漾開,熱氣沖開收縮的毛孔,試探性地流過去,現在可以喝湯了,但要縮了嘴,小心地咪上一口,再小心地吞下,這會兒,暖流更加強勁,它們迅速蔓延,成片的,冷氣有些萎縮,這有點象場戰爭,各自都在搶奪自己的領地,可是目前暖流佔了上風,它摧枯拉朽,乘勝追擊,有點不依不饒,戰爭還在進行,暖空氣,一浪接一浪,終於周身都熱起來了,甚至還有了點小汗,額頭上,背上,細密密的汗珠悄悄滲出來。這時,黃酒也端上來了。襄樊的黃酒和米酒很類似,但是沒有米,乳白色,很濃,有著絲綢的質地,密實,厚道,不是清湯帶水的,初嘗第一口,並沒有多少酒勁,還有一點微甜。這就是襄樊黃酒的好處,你想這面吃到現在,也辣了,也熱了,也痛快了,好,現在就是享受的時候,放緩節奏,慢慢來,歇口氣,是中場休息,讓熱量緩緩釋放,悠然的,品一品,這是曲中的慢板,抒情的一段,有了這一段,這面才有了點不同凡響的地方,才有了可供回味的章節,這吃面才變成享受。

這樣的一口面一口黃酒是襄樊人最地道最傳統的早餐,他們坐在小凳上,慢慢地嚼,慢慢地喝,慢慢地品,慢慢地享受,早起的睏乏,骨子裡的冷都化了,舒坦了,暖和了,勁頭也足了,象加足了油的車。襄樊的牛肉麵非常便宜,所以這樣的享受又是非常容易得到的,有錢沒錢,你都可以享受一番。
漸漸地人多了,小木凳坐滿了,找不到位子,有人端了碗蹲在一邊,也有人排在邊上等位子,人聲也鼎沸起來,有熟人碰面,打個招呼,有人在搶著付錢,有人的臉喝紅了,還有人頭上裊裊地飄著熱氣,象得了道的仙人,這邊的白湯還在咕嚕咕嚕響得歡,水汽,霧汽,汗汽,一片煙霧繚繞,新的一天就這樣熱乎乎地開了場。

如果你到襄樊,賞了水鏡庄的景,懷了隆中的古,那麼千萬不要忘了品品襄樊的牛肉麵。

❷ 友誼街老襄陽牛肉麵的起源

襄陽牛肉麵始創於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創始人馬和瑞乃回族人,其膝下生有三子:馬永生、馬合仁和馬德泰,子承父業,三個兒子自幼隨父親學藝,個個廚藝精湛。為了保持自家祖傳鹵肉品味的獨特和正宗,令其仨兒子夥同經營,且各取兒子名字中的一字來為老鋪命名,曰「永合泰」,希望他的兒子能團結一心,把祖傳家業「永合泰」 發揚壯大。
最初,永合泰以製作五香鹵羊肉和鹵牛肉著稱,只因永合泰選料嚴格,加上做工精細,其製成的鹵牛肉一直保持著不肥不膩、香味純正,而遠近聞名,爾後真正成為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而聞名且行銷於全國,已經是清嘉慶年間馬永生那個年代了,馬和瑞次子馬永生自幼勤奮好學,機智過人的他不斷地總結經營之道。經過長期細心的觀察,他發現路上行人喜歡吃面條過早,於是,他就試著把自家特製的鹵牛肉加入面條之中,剛開始他只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品嘗到馬家鹵肉,但後來他發現頗受食客喜愛,老鋪的主營產品也漸漸變成了以牛肉麵為主打產品,而其中的奧妙卻是面條當中添加的鹵牛肉,為了讓面條和鹵牛肉的味道融合到一起而更有獨特的韻味,他進一步對原作料的配方進行了改良,將丁香、砂仁、桂皮、大料等幾味中葯融合到了牛肉麵之中,再配以適量的醬和鹽之後用這個配方製作的牛肉麵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還能促進食慾、開胸理氣,從而讓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持續暢銷,行銷到了全國各地。此後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越來越有名、大街小巷人人皆知!
嘉慶年間的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真可謂名滿朝庭、家喻戶曉,歷史典故記載:有一日,嘉慶皇帝微服巡訪,路過道口,頓覺疲憊,正欲返回宮中,忽聞奇香而振奮,側身問道:「何物發出此香?」 左右行人隨聲答道:「馬家牛肉麵」。隨從隨後將面條獻上,嘉慶皇帝嘗後大喜,說道:「竟有此美味,色、香、味三絕啊!」。馬永生獨到的經營,終於使馬家牛肉麵的好口碑聞名於全國,從此,馬家牛肉麵供老百姓食用之同時也成了清廷的貢品,馬家世代子孫,繼承和發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藝,馬家人使得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一直保持著她的獨特風味。
老襄陽牛肉麵的美名實乃經久不衰,一直持續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已經被百姓尊為國宴特色食品用來款待貴賓及外國客人,曾有各國駐華使節及海外賓客吃了「馬家老襄陽牛肉麵」,一邊吃面一邊翹首稱贊的熱鬧場面數不勝數,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尚比亞總統卡翁達、丹麥首相等貴賓,品嘗了牛肉麵後還翹起拇指、贊嘆不已!盡管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有很多名人蒞臨品之或貢至大雅之堂品鑒,而永合泰始終都是源自民間祖傳工藝的結晶,這一品質是不可替代的,一直以來,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更多的出現在百姓的餐廳里,成為了調理平民飲食文化的佳餚,流傳至今。歷史的年輪把這三百多年前的好面帶到我們的面前,她經歷了數代馬家人的傳承,她仍然保留著「永合泰」這個老字型大小,保持著永合泰牛肉麵的傳統風味。三百年前的韻味悠遠映數百年仁者沉澱之智食,此永合泰老襄陽牛肉麵乃中華飲食文化之精髓。

❸ 老襄陽牛肉麵的介紹

襄陽牛肉麵試選用特製的的鹵牛肉和丁香、砂仁、桂皮、大料等幾味中葯融合到加入面條之中,再配以適量的醬和鹽。時面條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❹ 襄樊牛油麵具體是怎麼做的

牛油麵,其實很簡單:硬鹼面,綠豆芽,牛油湯。

先把面煮好,盤成一坨一坨的,放涼;用的時候抓一坨放在竹漏中,下墊綠豆芽,放進滾開的鍋中半分鍾,倒進大碗里,澆一勺牛油湯,再抓少許蔥花或芫荽,就成了。
這面的好吃與否,關鍵在湯。
湯一般要用牛骨和牛肉熬制。選肉最好是黃牛肉或牛雜,而且一定要肥瘦搭配才能鮮美味兒足。再加許多種佐料;佐料關繫到味道,各家自有高招,秘不示人。據說總共有二三十味的香料,比方說:大料、茴香、香葉、丁香、肉豆蔻、白扣、百果等等……其實具體怎麼搭配還是看個人喜好和口味。最主要的還是兩味:辣椒,花椒。最先興起時有用大麻殼為料的,公安知道後嚴加打擊,現在多加中葯為料了,根據氣候和身體狀況的不同調制保養,而味道還是出奇地好。
面以鹼性為主,盤好的面總是金燦燦的。湯以麻辣為主,熬好的湯上面,總蓋著一層厚厚的紅油。輔以蔥花、大蒜,綠白點綴,真是色香味俱全。

製作牛油麵的技巧不是說拿個天平秤量精確的才是好吃,各家和各家的口味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肥牛肉,熬濃湯,辣椒麻椒不能少,味道總歸錯不了。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吧。

相關圖片:
http://www.happywind.cn/bbs/UploadFile/2006-4/20064920102785055.jpg
http://www.happywind.cn/bbs/UploadFile/2006-4/2006492011844620.jpg

❺ 襄陽哪的牛肉麵好吃

1、汪胖子面館

汪胖子面館,在很多襄陽人心中都不陌生。身處美食一條街之路口,占據地理優勢。面館八面通透,用餐環境也比較干凈。面的湯量是地道的牛油,哪怕是最平常的海帶、豆腐面也決不偷工減料。初品面時完全感覺不到它的油膩,但入口後會發現唇齒之間彌漫著盡是濃濃的牛油香味,全天24小時營業。

地址:樊城區風華路靠近人民路方向

2、金華牛肉麵館

金華牛肉麵館,在金華市場也算是有些年頭的了,以其特有的辣及牛油味,牽住了一批批食客們的胃。周邊小吃店裡的油條、千層餅及紅薯餅等都可以作為牛肉麵的最佳搭配組合,文藝青年豆漿配油條,而大襄陽用牛肉麵配油條也別有一番滋味。

地址:襄州區金華市場內

3、劉記幸福路牛肉麵館

幸福路牛肉麵採用優質牛肉,上等精面。它以採集骨湯精華,配以獨特配料,運用秘制工藝純味中草葯,湯味香濃,飄香數米,讓人聞香止步。

地址:樊城區幸福路

4、鄧家牛腩面館

鄧家牛腩算得上是襄陽牛腩面的鼻祖,24小時營業,戰勝不同時間段的飢餓感。鄧家牛腩至今有多少個年頭的,我是怎麼也說不清的,或許比我還大也是有可能的。鄧家牛腩的湯底是真材實料熬制的,放幾個小時就會凝固,可以看出湯底的厚重感。

地址:樊城一橋引橋下

5、曾記牛雜面

筷子採用傳統的熱水爐煮沸消毒,讓食客用的放心,蒜瓣也很特別的採用竹籃掛於入口的牆壁之上,以保證它的乾燥,不宜變質。熬制湯汁的大鍋更是一大特色,吃過許多家的面,沒有見過如此大的鍋,湯汁鮮紅,味香而醇,口感香辣。

地址:樊城區大慶東路旭東巷

❻ ""襄陽三絕"是襄陽大頭菜,襄陽黃酒和牛油麵吧!

東北有三寶,襄陽有三絕,越來越多的襄陽人有了這樣的概念,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也有了這樣的概念。 一般說襄陽三絕是指「牛油麵,襄陽黃酒,襄陽大頭菜」。

一、牛油麵
襄陽人個性; 襄陽人朴實; 襄陽人率真。 「老闆,來碗牛油麵。」這是襄陽街頭巷尾早餐時最常見的聲音。
襄陽人的早餐沒有廣東人的慢條斯理、精緻美觀;沒有江浙人的清淡爽口,也沒有上海人的小資情調,卻自成一派,獨具風味。 只要牛油麵和黃酒占據了的早餐市場,就一定會變得熱鬧、溫厚而豐腴起來,甚至還會變得飄香、沁肺而難以言表。眾多襄陽人嗜之愈深,愛之益甚。遊子思鄉,夢里揮之不去;遠行還家,必先大快朵頤。襄陽人有一句口頭禪:「出差有『三想』:一想孩子,二想老婆,三想早上的牛油麵。」 許是與川、豫、陝毗鄰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牛油麵南北兼容的顯著特點:一辣二麻三鮮,味道可口,回味悠長,溫胃提神,久食不厭。很多襄陽人如果三兩天不吃牛油麵,便感覺口中無味,食慾大減。牛油麵做法簡單:水開後將壓好的生面下入鍋內,煮開後撈起,加香油涼拌成團。吃時,撮一把放入搭勺,伸進沸水中撣熟,然後加上熬好的牛肉、牛雜、牛腸、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食之。吃牛油麵時,再喝一碗黃酒,愜意而舒服。 在襄陽吃牛油麵喝黃酒之所以能如此的風靡,並在風姿迥異的多元飲食文化背景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因為它極大地滿足了喜鮮、愛辣、寵麻等襄陽人特有的味蕾,甚至把襄陽人的味覺變成了一幅彩色電影,豪華而亮麗。牛油麵的魅力還在於它常常使人們仿似回到了遠古洪荒,一切依靠原生態的力量與技巧,簡單而了無羈絆。 實際上,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牛油麵可能沒有那麼高深,也無法背負那麼多「形而上」的深奧意義。在99%的襄陽人眼裡,吃牛油麵喝黃酒其實就是一個享樂生活方式的標簽。有段時間在襄陽網站站流傳一組笑話:等我有錢了,也吃大碗牛油麵,吃一半,剩一半;我也喝黃酒,喝一碗,倒一碗……雖有調侃的痕跡,但浸透出了襄陽人對牛油麵深深的依戀。 襄陽人「個性」,並沒有想把牛油麵做成一個產業,也不學別人的商業頭腦,把面館開到全國各地,要想吃到襄陽牛油麵,您就得來襄陽吃,別處你還就吃不到。可謂絕對的襄陽首創,絕對的襄陽獨家,絕對的襄陽獨享。 襄陽人「率真」,一大早就有開著寶馬坐在路攤上吃碗牛油麵的,不管是絕色美女或是三輪師傅,不管是市委書記還是下崗工人,在牛油麵和黃酒面前一律平等,都在一個桌旁大口大口地盡情享受。 襄陽人「朴實」,在襄陽要想吃到美味的牛油麵,你還必須得起早,頂級好味的面館當在早九點半前面罄碗空,一級好面最晚十點掛上下次光臨的牌匾,不像別的餐飲,一天到晚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因此要想對得起自己的味蕾就別想在「睡林」稱雄。賣完面,門一關,還有大半天的時間,面館的老闆們還可以做自己的第二職業,不會守在家裡無所事事。 牛油麵在襄陽的歷史如何?源於何代?怎麼發展?我們無法考證也不想去考證。能夠肯定的是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給襄陽人帶來了享受和歡樂,它如同日夜奔流的漢江水一樣,滋養和繼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襄陽人。

二、襄陽黃酒
襄陽黃酒色似乳汁,香氣好,味微酸甜,略帶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漿稀釋,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繼承了古老傳統的製作方法。黃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硫胺素、核黃素,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別達到78.9克和2.6克,因而這種酒營養價值很高,很適合老年人飲用。黃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當高的熱量,酒精度極低,故而一不傷肝,二不傷胃,而且又可加速體內血液循環,增強骨骼,還有舒筋活血和增進食慾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還可將其作為烹調菜餚的味料或解腥劑,以及醫葯上的輔料和葯引子。現為據說系諸葛亮妻子黃月英所創的「茅廬春」和樊城機坊街釀制的「一二三」黃酒最為上乘。
喝黃酒時,再喝一吃一碗牛油麵,那就愜意而舒服!
襄陽黃酒可謂久負盛名,「玉缸發醅似桐乳」的唐人詩句給人以汁濃香醇的無窮回味,清清的醇香,淡淡的甘甜,微微的刺激,使你肌體輕松,精神亢奮,沒有白酒那樣的焦燥火辣。「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當李白高詠「襄陽歌」時,也是「車旁側掛一壺酒」,可見黃酒的歷史是多麼久遠。襄陽黃酒是襄陽一絕,絕就絕在「應時黃酒」的「應時」二字上。

三、襄陽大頭菜
盡管襄陽人早餐大多習慣吃牛油麵,中、晚餐倒是沒什麼定式。有些家庭晚餐有饅頭稀飯之好,不管吃什麼,有一樣菜,是大多數家庭餐桌之必備——大頭菜,老襄陽叫她鹹菜疙瘩。因為它香脆、下飯、耐放、經濟,所以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如今大頭菜的加工工藝、各種吃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和創新。方便熟食包裝的大頭菜通過各種渠道已經走向大江南北。 曾幾何時,無論襄陽人到外地辦事,還是外地人到襄陽做客,不帶上或送上大頭菜,就說明禮數不夠。帶一份大頭菜禮品回去,帶回去的不僅僅是菜,帶回去的還有襄陽人的智慧。 具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的襄陽大頭菜其實大有來頭,其本為山野之物,三國時期被諸葛亮發現,而後悟出腌制奧妙:新鮮蔓莖用鹽腌些時日就能變成美味佳餚了,後來大頭菜成為蜀軍軍糧之精華,故又名孔明菜。 現在的大頭菜比三國時期的精進了許多,工藝經過「三腌、五鹵、六曬,時長達300天」的復雜過程,含鹽量低,且不含化學防腐劑,具有開胃、健脾、消食之功效。其質之脆嫩,味之鮮美,香之濃郁當屬高品質的綠色健康食品,曾經獲得過「中華老字型大小」、「中國一絕」等榮譽稱號,是湖北襄陽最具標志性的產品之一。 大頭菜不但為諸葛亮「三分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據說這個黑不溜秋的疙瘩菜在朝鮮戰爭中也「功名顯赫」。中美建交後,一位名叫克拉克的美國將軍,手裡拿著一個大頭疙瘩菜問曾為中國隨軍報告朝鮮戰爭的新聞總編:「據調查,你們中國軍隊吃這個久放不爛的東西而戰無不勝,這個疙瘩菜叫什麼,而且清脆可口、咸中帶甜呢?」總編沒想到他對這個菜如此感興趣,當時非常興奮。心想,志願軍入朝一直沒有離開過大頭菜,那幾年,經過了許多戰役,有的戰役打得十分艱苦,後勤跟不上時,許多戰士因嚴重缺鹽而身體虛弱,正是由於這個用鹽水淹制的疙瘩菜,使戰士們戰勝了困難。志願軍對大頭菜有著很深的感情,大頭菜亦為隨軍至寶。 大頭菜是襄陽人心中的寶,是襄陽人智慧的象徵。它可以生吃、炒吃,主菜、配菜、調料均可。不管現今其他的東西包裝的再精美漂亮,大頭菜就是一個黑不溜湫的疙瘩,樂觀、自信、樸素、真我,榮辱不驚地獨傲在現代繁華中。

❼ 襄陽牛肉麵這道美食,為什麼能輕輕鬆鬆申遺成功


還有一種可能性,手藝傳承人變了,將老字型大小這個牌子守住,才是接班人的重點,如果把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的飲食傳承,只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❽ 襄陽牛肉麵的來歷

追溯襄陽牛肉麵,其歷史源遠流長,飽含中華飲食文化精粹。老襄陽牛肉麵早傳於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歷代襄陽人都繼承和發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藝,使得老襄陽牛肉麵一直保持著她的獨特風味。

❾ 襄陽牛雜面的介紹

襄陽牛雜面是襄陽人最喜歡的早餐,它特點是這一辣二麻三鮮,味道可口 ,回味悠長,久食不厭。很多襄陽人如果三兩天不吃牛油麵,感覺口中無味,食慾大減。

閱讀全文

與襄陽牛油麵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