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酒的起源
酒的歷史
在我國,由穀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於優勢地位, 而果酒所佔的份額很小, 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
釀酒起源的傳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 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 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
1 儀狄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 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 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 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禹乃夏 朝帝王)"。
2 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於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 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3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 ---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很多發明創 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 證。
4 酒與天地同時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 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 今五干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 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干年前的釀酒器具")。這一發現表明: 我國釀酒 起碼在五干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 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 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 釀酒這一行業。
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 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 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 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 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 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 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 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 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 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在這里, 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 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 明創造,而是發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出現前後,貯藏谷 物的方法粗放。天然穀物受潮後會發霉和發芽,吃剩的熟穀物也會發霉,這些發霉 發芽的穀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櫱,將之浸入水中,便發酵成酒,即天然酒。 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櫱和天然酒,並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於是就發明了人 工曲櫱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 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 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 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 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 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 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 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 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 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 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 水果中含 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 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 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 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 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 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3 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穀物釀酒起源於何時? 我國最 古老的穀物酒是屬於哪類?對於後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 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 現代的許多 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 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 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 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 ……。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 但一直沒有 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 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制啤酒,人們先是發現 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 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穀物, 即然人類賴以生 存的主食不是穀物,那麼對人類種植穀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闢溪徑。國外發現在一 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穀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游牧生活。
B. 酒的起源酒是怎麼發明的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據有關資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的造化。一般來說,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釀酒的先決條件,應該先從陶器的製造開始,否則,便無從釀起。
不過,我國民間有許多關於酒起源的傳說,給後人留下了一段段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傳說。「上天造酒說」、「猿猴造酒說」、「儀狄造酒說」、「黃帝造酒說」、「杜康造酒說」等 流傳至今。
酒的發明人是杜康,杜康是誰?他是舜的兒子,舜在位時,天下大治,糧食多得吃不完,但人們都只有吃的東西,卻沒有什麼喝的.一天杜康看到糧倉里因為雨水滲露,滴下一種東西很香,就把它拿去給舜喝,舜一喝,覺得很澀,這么澀的東西怎麼喝,舜就命令杜康去造一種飲料,限令一年完成,完成不成就要殺頭.
杜康也不知道怎麼造,就接了點糧倉滲露下的水喝了,喝完後,暈暈乎乎地就睡了,這時就夢見一個白鬍子老頭,告訴他,糧倉滲露下的水差點佑料,九天後在西邊的大榕樹下,在酉時前會遇見三個人,取每人的一滴血加在裡面就可以造成功.
杜康醒了後,過了九天就到西邊的大榕樹下等,等了一會來了一個白面書生,杜康就要他等一等,問書生要一滴血,書生問他為什麼,他就說父親命令造一種飲料,造不出來就要殺頭,有一個白鬍子神仙說了,要三個人各一滴血就能造成,書生聽了,就割破了手,給了一滴血.又等了一段時間,來了一位武士,杜康也道明了原因,武士也非常豪爽地給了一滴血.可再就沒有人來,眼看酉時就要到了,杜康回頭一看,大榕樹下還睡著一個傻子,沒辦法了,他就在傻了手上取了一滴血.
杜康加了血後,果然造出來了,拿給舜喝,舜覺得很好喝,就問這叫什麼東西,杜康想了想就說我等了九天,才成功,就叫酒吧.酒字怎麼寫呢?是酉時前取了三滴血造成的,就在酉字前加三點水吧.
所以現在人們喝酒時,剛開始時,還比較斯文,那是書生的血在起作用,酒過三巡後,就開始大幹了,那就是武士的血在起作用,喝到最後,就搶著喝了,那不就是傻子了.
C. 酒最早是由誰發明的
杜康。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
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
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中國是世界上具有悠久釀酒歷史的國家之一,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里就已經有了酒的象形字,至周朝,我國的釀酒技術就已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
《札記》、《周禮》中都記載了釀酒的過程,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述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唐代時流傳下來的《酒經》中說:「王績追述焦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
據1991年《虞城縣志》載:「虞城自古就是『糟坊相連,聞香下馬』的著名酒鄉。」「虞城縣釀造業歷史悠久,遠在4000年前,釀酒鼻祖杜康就在這里發明秫酒。」
D. 酒是從哪個朝代發明的有多久的歷史了
在我國,由穀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於優勢地位,而果酒所佔的份額很小,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 釀酒起源的傳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 1 儀狄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2 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於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3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4 酒與天地同時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干年前的釀酒器具")。這一發現表明:我國釀酒起碼在五干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 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在這里,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明創造,而是發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出現前後,貯藏穀物的方法粗放。天然穀物受潮後會發霉和發芽,吃剩的熟穀物也會發霉,這些發霉發芽的穀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櫱,將之浸入水中,便發酵成酒,即天然酒。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櫱和天然酒,並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於是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 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3 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穀物釀酒起源於何時?我國最古老的穀物酒是屬於哪類?對於後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現代的許多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但一直沒有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制啤酒,人們先是發現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穀物,即然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不是穀物,那麼對人類種植穀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闢溪徑。國外發現在一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穀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游牧生活。
E. 酒是杜康發明的嗎,中國的白酒距今幾千年了
酒的傳說
有個有趣的傳說,相傳,酒是杜康發明製造的,那他怎麼會造出酒,又為什麼會給這種飲品起名叫酒呢?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個鶴發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
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時(5點--7點)到路邊尋找三人。不一會來了一個書生,文質彬彬,謙虛有禮,杜康急忙上前說明來意,豈料書生欣然允諾,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書生走後,又來了一隊人馬,帶頭的是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杜康上前說明來意,將軍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這時酉時已經快過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馬上到七點了)可杜康還沒找到第三個人,他有些著急,轉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嗎,於是他找到了村子裡的一個無親無故並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疼的乞丐一會大喊大叫,一會暈頭暈腦。有了這三滴血,杜康終於製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呢?他一想,這飲品里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
F.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怎麼發現的
中國是世界最早的釀酒國家之一,釀酒歷史十分悠久。那麼,我國的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人們從古到今愛飲酒,關於酒也就有著種種傳說。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關於酒的起源,古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儀狄釀酒 《戰國策》、《世本》等書均記載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傳較廣,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事物紀原》則有「杜康造酒」之說;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但杜康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連古人都難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也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許杜康是一位釀酒的大師,也許他是用高梁釀酒的創始人。杜康釀酒的遺址也很多:伊川、汝陽及白水縣,且至今都在生產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三.穀物釀酒 我們現在所說的酒,一般都是指穀物釀酒。 當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後,穀物逐漸多起來,但由於當時的保管方法所限,穀物難免發芽生霉,這時只要水分適當,就有可能進行發酵。經不斷的模仿和摸索,穀物釀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漢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清釀之美,始於耒耜」即穀物釀酒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 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這一發現表明:我國的釀酒業起碼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了。 四.酒麴 最初的穀物釀酒是用發芽生霉的穀物作曲。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到了農耕時代的中晚期,人們不斷試制,終於制出了人工曲,曲櫱分家。 「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致失傳,則並櫱法亦亡」(中國的「啤酒」從此未能發展下來) 用曲釀酒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創。曲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發酵技術的最大發明;並給現代工業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了曲,才由櫱糖化(乙醇很低)發展到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復式發酵)直到今天的釀酒工業。 據說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法國人從我國酒麴中分離出糖代力強並能起酒代作用的黴菌用於酒精生產,才突破了西方釀酒糖化劑非用麥芽不可的狀況。另外,穀物制曲還是一種用固態培養物保存微生物的好辦法。有人認為,酒麴應與四大發明一起作為五大發明。 五.蒸餾酒的起源 我國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餾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現在看來,都應屬黃酒之列,白酒,必須闖過蒸這一關。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宋代已有蒸餾酒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 充分的證據證明宋代已有類似今天的蒸餾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時代的銅制燒酒鍋,其構造、原理與我國傳統的蒸餾器很相象(據考證,鑄造年代不遲於1161年)。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3.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4.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出土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將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G.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怎麼發明出來的
根據歷史的不同文獻的記載,有不同的版本,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造酒第一人有多種說法,最主要的兩種是儀狄和杜康造酒。
1、相傳儀狄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堪稱中國造酒第一人。先秦史籍多處提到儀狄作酒。如《世本》「製作」篇明確提出:「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
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儀狄造酒」,劉向《戰國策》進一步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2、據傳早在黃帝時期便已經發明了酒,具體的資料大家可以查詢《黃帝內經》,裡面有一些內容,是黃帝和岐伯討論酒的記載。
3、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
(7)酒的發明起源至今多少年了擴展閱讀:
喝酒的誤區:
1、酒有鎮痛護心作用。
酒能通經活絡、理氣止痛,可防治風寒濕痹和胸痹心痛,減少關節炎、冠心病發作的幾率。不可否認,飲酒可暫時緩解上述症狀,但觀察資料表明,癌症和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與飲酒量呈正相關,且死亡率明顯高於非飲酒人群。
2、酒有保暖禦寒功能。
少量飲酒會使身體發熱,這是酒精引起皮膚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在酒精代謝後期,很容易造成皮膚散發的熱量增多,形成「酒後寒」,以至出現「以酒禦寒寒更寒」的局面。
3、飲酒能提高性慾。
在多數人心目中,酒可助興提欲,改善性功能,現在研究發現,酒精可對睾丸、卵巢造成直接毒害,且可通過對下丘腦、腦垂體的作用,對男女性功能產生相對持久的影響。
喝酒後胃難受的緩解辦法:
1、服用適量的白糖水,能稀釋胃中酒精濃度、減少酒的吸收。糖分吸收後使血糖濃度增加,酒在血液中的濃度降低,使酒精在體內代謝和排出加快,達到醒酒解酒的目的。
2、口服淡鹽水,可達到稀釋胃中的酒精和降低血中酒精濃度的作用。
3、喝牛奶可以保護胃部,多吃一些蔬菜,清淡的食物。
4、多喝粥,喝一些可以消化比較好的粥,這時候喝的粥不要太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喝多。
5、吃水果,葡萄是很不錯的選擇,在喝酒之後如果反胃的話,那麼就吃一些新鮮的葡萄,新鮮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降低體內乙醇濃度,達到解酒目的。
同時,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緩解酒後反胃、惡心的症狀。如果在飲酒前吃葡萄,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酒後1-3天進食易消化食物,防止過度勞累,最大程度上保證受損的胃粘膜盡快修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酒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酒的認識誤區
H. 我國的酒文化有多少年歷史了,白酒的發明人又是誰呢
酒起源於夏朝。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
在唐朝之前喝的都是米酒,唐朝時由泰國傳來暹羅白酒。元時才開始製造白酒,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