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音律的發明者

音律的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9-03 10:17:01

① 音樂裡面的:"1234567"是怎麼來的是誰發明了這種旋律

關於音樂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有時間你可到這里看看:http://www.nbws.gov.cn/ayonline/html/yynl/yynl2.html
它講的是人類社會音樂。而對於廣義概念上的音樂來講,個人認為音樂當然是一種自然存在,並不是誰發明的。
七個音符何時統一?好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從「古希臘大哲學家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用一種稱為弦琴(Monochord)的單弦樂器,首先解釋出純律理論,根據弦的長度計算出了當時所使用的一切音程。」中是不是能看出,從畢達哥拉斯開始,人們才真正有了音符的概念,從此,才能把音樂以譜子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上只是我的推斷,不知是否成立?

② 世界上第一首音樂是誰創造

很多人願意聽音樂,更有人懂音樂,創作音樂,那麼,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艘音樂是誰創造的嗎?

西方的音樂據說最早就是基督教音樂,但是是吸收了古希臘羅馬音樂的一些內容,這個意思就是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就有了音樂,至於是誰最先穿著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對於西方音樂的源頭何在不大知道。

音樂的價值在於用心感受,當然第一個是很重要的,就如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是一個英雄。我們需要銘記,我們更要記住的是感動人心的好音樂,這些人的目的也是用心來創作,感動著你我。這就夠了,你說呢?

你覺得第一首音樂真的很重要嗎?

③ 音樂是誰發明的

音樂發明之最

1.最早的節拍器

發明於1816年,發明者是德國的約翰·內波穆克·梅爾采爾。他是機械樂器的創制人,曾研製出百音琴(即機械樂隊)、助聽器以及音樂節拍器。1816年,他發明的第一隻較為完善的節拍器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首次與公眾見面,從此,節拍器就不脛而走,成為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的寵物。

2.最著名的三位小提琴製作大師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小提琴則是樂器之「後」。小提琴藝術的發展是和小提琴的製作與革新休戚相關的。此舉的有功之臣是義大利著名的提琴製作師安東尼奧·斯特拉第瓦利(1644—1737),他將小提琴持琴法從膝頭移至夾在顎部。此外,在小提琴製作史上還有兩個偉大的人物,他們是阿瑪蒂和瓜爾涅利。這三位提琴製作大師均居住在義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納小鎮。現在,出自克雷莫納三位製作大師之手的提琴,往往價值數10萬元。它們之所以如此昂貴,除了音樂上的實用價值外,本身還是一件造型優美的藝術品。

3.最有貢獻的管樂器音鍵系統發明者

木管樂器從雛形到基本定型,經歷了幾個世紀,在改革發明者中成就最大的是德國慕尼黑的長笛演奏家、樂器改革家塞奧爾德·波姆。他試製成功了環鍵式長笛,設計了一整套合理的新指法,並從理論上取得了長笛近吹口四分之一部、管徑接近於拋物線的精確數據,把管體的四分之三改為圓柱形管,使長笛的有效管長達到管徑的30倍,從而使各音的八度關系都准確了。此外,他還把橢圓形的吹孔改成圓角矩形,並加大了音孔的直徑,使音色更豐滿、明亮。後來人們稱他研製的長笛機械機構體系為」波姆體系「,並移植到其他木管樂器上,使木管樂器的結構基本達到完善。

4.最早的錄音裝置

美國人托馬斯·阿爾巴·愛迪生在1877年設計的留聲機,是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裝置。同年12月6日,愛迪生的助手、機械工人約翰·克盧西製造出了第一台樣機,並用這台樣機錄制了愛迪生唱的歌《瑪莉的山羊》。1878年4月24日,愛迪生留聲機公司在紐約百老匯大街成立,並開始銷售業務。他們將這種留機和用錫箔成的很多圓筒唱片配合起來,出租給街頭藝人。最早的家用留聲機,是1978年生產的愛迪遜·帕拉牌留聲機,每台售價10美元。

5.最早的弦樂四重奏

18世紀以前的「原始樂隊」並沒有任何固定的編制,樂隊成員的多少和樂器的種類,是由貴族僱用樂隊的條件或作曲家的要求而確定的。

1755年,23歲的奧地利作曲家海頓受聘於馮貝格伯爵,在宮廷里專職作曲。當時的器樂曲流行用由兩只小提琴合奏同一旋律,用大鍵琴伴奏。由於大鍵琴的音量較弱,低音部分有時就得用大提琴來加強。馮貝格伯爵的樂隊一共只有四個人,兩個小提琴、一個中提琴和一個大提琴,沒有大鍵琴。這樣的一個樂隊編制使海頓頗傷腦筋。經過反復的研究,他把兩只小提琴分為兩個聲部,讓中提琴充當內聲部,使和聲效果更為豐富,徹底用大提琴替代大鍵琴來演奏低音部。於是,第一個弦樂四重奏團成立了。

海頓一生中共譜寫了77首弦樂四重奏曲。迄今,弦樂四重奏仍一直被認為是最高雅、最富於表現力的一種音樂形式。

6.最快速度的鋼琴調律

現代鋼琴的弦架是鑄鐵製件,而老式的弦架由於材料和結構不合理,琴弦很容易走音,往往在音樂會的幕間還得臨時調音。因此,早期的鋼琴獨奏音樂會,演奏者必須聘用一位鋼琴調律師隨場,以保證鋼琴音調的准確性。

基於以上原因,樂器改革者曾別出心裁地進行了一系列革新,但大多以失敗告終。由此,關於鋼琴音色與音準問題,唯一可以改進的就是調律師的技術。第一是調律師的音準概念;第二是調音的速度。

1980年,美國紐約的但丁鋼琴廠曾舉辦了一次專業調律師比賽。比賽的方法是:將所有參賽用鋼琴調高一個半音,要求調律師在最快的時間內將所有音恢復到原來的音高。最後,調律師史蒂夫·費爾查爾特創造了4分20秒的最快調律速度而奪得桂冠。

7.最長的休止符

美國音樂家約翰·凱奇(1912-)是一位孜孜不倦的音樂試驗家,他摒棄了傳統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以「加料鋼琴」的先驅者出名,「加料鋼琴」就是在傳統鋼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間,放上各種不同的物體,從而改變原來的音響和音色。

凱奇研究了機遇音樂、電子音樂的無音樂,這些音樂都縮小或間接地排除了作曲家的作用。他的作品《4分33秒》是最著名的、前所未有的無聲樂曲,該曲的休止符長達4分33秒,創最長休止符的世界記錄。

8.最早的磁帶錄音機

最早使用磁帶的錄音機,是「布拉特納馮」型錄音機。1929年,在英國埃爾茲利的布拉特納色彩和音響攝影棚,為了使音響和攝影能夠同步,使用了這種磁帶錄音機。這是在德國音響技師克爾特·休蒂雷的專利基礎上,由製作人路易斯·布拉特納設計的,也是最早採用電子放大器的錄音機。1931年,英國廣播公司購買了布拉特納的第一台磁帶錄音機。

9.中國大鑼

中國鑼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打擊樂器,它是中國人在音樂方面的一項偉大發明。迄今為止,最早的出土實物是廣西貴縣泊灣一號古墓的西漢初期的一面銅鑼,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了。

有位外國音樂家曾說過:「一個交響樂隊,沒有一面中國大鑼,就未免有些遜色。」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40—1893)創作的《第六交響曲》(「悲愴」)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了中國大鑼,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弦。世界上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德累斯頓交響樂團使用的一面中國大鑼,是我國清朝時製造的,它是進入西洋管弦樂隊的第一件中國樂器。直到今天,大鑼仍然是西洋管弦樂隊和交響樂隊必備編制中唯一的中國樂器。

10.近代音樂方面最偉大的發明
比利時人薩克斯於1840年發明的薩克管,被公認為幾百年來在樂器方面最偉大的發明。薩克管是發明者薩克斯結合了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的部分構造而創制的,它通過吹奏單簧片來發音,演奏方式類似木管樂器;但管身為銅制,樂器的發音方式更類似銅管樂器。這種樂器的音質濃厚、色彩豐富,是很受人們歡迎的新型樂器。到了本世紀,由於爵士音樂的盛行,薩克管日益成為現代音樂中的重要樂器。

④ 歷史上音律是怎麼出現的,是不是有這么一個人創造了音律

古時,人們想把音律記載下來,相互傳達、表達。但說的人和聽的人都沒有一個標准,聲音和旋律過耳就不存在了。為了制定音律的標准,傳說,古人在昆侖山之陰,用不同長度的竹子,把當中打空,在天氣轉冷時,埋在接天地之氣的山凹,只留一孔以地面平齊,並用竹內薄膜將露出的孔封住。第二年,隨著氣候轉暖,大地積聚的氣流開始涌動,一天,聚地氣最多的大竹管首先涌噴出地氣沖破竹膜,發出「嗡」的一聲響,古人就把這定為「黃鍾」之聲。並用三分損益的方法定出其他十一聲,從而制定出十二聲律。黃鍾生林鍾,林鍾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鍾,應鍾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鍾,夾鍾生無射,無射生仲呂。
後因昆侖路途遙遠,每年氣候也有變化,「是故天子常以冬夏至御前殿……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灰,效陰陽。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灰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極短,蕤賓通,土灰重而衡低。……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隙」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之者灰動。其為氣動者其灰散;人及風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候靈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歷。」 《後漢書·律書上》
《呂氏春秋》 載:「皇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昆侖」之陰,取竹於塮郤之谷,以生空竅後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吹四舍少,次制十二筒……以制十 音符二律……黃帝又令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鍾,以和五音。」這里明確了黃鍾三寸九分的制度,為三分損益形成十二律作出了較早的文字記載。為今人研究中華音律提供了明確的文字依據。《後漢書·律歷上》記:「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準以定數,准之狀如瑟,長丈而十三弦,隱間九尺,以應黃鍾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畫分寸,以為六十率清濁之節。」在此明確了律准、弦律的關系。
不同旋律的音樂表達出人的不同情緒,「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此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今天的「國歌」、「軍歌」、少先隊的「隊歌」,滿懷對國家、對軍隊、對組織的敬意,「其聲直以廉」;「民歌」、「山歌」、「情歌」,以其愛心感人,「其聲和以柔」;圓舞曲、迎賓曲、間奏曲,抒發歡樂之情,「其聲嘽以緩」;當然,哀樂、喪樂、悼樂不可避免地「其聲噍以殺」了。

⑤ 音樂中的do re me fa so la ti是誰發明的

盡管13世紀出現了五線譜,直至今日教會中的格里高利聖詠仍然保持著四線譜。規多發現人們熟悉的聖約翰贊美歌每句開始的音排列起來是一個由低而高的音階,C、D、E、F、G、A,為了教授學生視唱辨別全音、半音的關系,他用贊美歌韻開始的拉丁文音節ut、re、mi、fa、sol、la來教唱這六個音,於是唱名就出現了。後人只是把ut改唱do,在la上方加入si。

這是因為,12平均律並非自然音律(也稱純律),而是一種數理音律,為了簡化記譜和演奏,其中每個音的絕對音高都有所調整.而我國古代使用的五聲音階這是自然音律.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民族也並不是都用的相同的七個音或其中的幾個.

後面是一點資料,簡要介紹幾種律法

純律

純律是用純五度(弦長之比為2:3)和大三度(弦長之比為4:5)確定音階中各音高度的一種律制。

純律,是用純五度(弦長之比為2:3)和大三度(弦長之比為4:5)確定音階中各音高度的一種律制。例如:大七度為純五度加大三度,小三度為純五度減去大三度,由於純律音階中各音對主音的音程關系與純音程完全相符且其音響亦特別協和,故稱「純律」。

雖然在中國古代沒有出現過關於純律的理論,但是在七弦琴第3、6、8、11等四個徽,依次當弦度1/5、2/5、3/5、4/5處,其比值的分母均為5,為純律所獨有,因此,楊蔭瀏先生指出:「一首琴曲,若用到3、6、8、11徽上的泛音,則這首琴曲所用的律,便只能是純律。」

從琴譜《碣石調·幽蘭》中用到本一6、8、11徽上的泛音看,可以證明中國在公元六世紀就已應用了純律。從湖北隨縣曾侯鍾銘所反映出來的「三度生律法」,又進一步將純律在中國運用的時間往前上溯到24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亦稱「十二等程律」。

十二平均律: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亦稱「十二等程律」。據楊蔭瀏先生考證,從歷史記載看我國在音樂實踐中開始應用平均律,約在公元前二世紀,但平均律理論的出現,則是1584年明代朱載堉《律學新說》問世之時。實踐與理論之先後出現,其間相去1685年。

明朝中葉,皇族世子朱載堉發明以珠算開方的辦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數列,具體說來就是:用發音體的長度計算音高,假定黃鍾正律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長為2尺,然後將2開12次方得頻率公比數1.059463094,該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黃鍾正好還原。用這種方法第一次解決了十二律自由旋宮轉調的千古難題,他的「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已成為人類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這種律制包括了樂音的標准音高、樂音的有關法則和規律。鋼琴鍵盤上共有黑、白鍵88個,就是根據十二平均律的原理製作的。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論對世界音樂理論有重大貢獻。直到一百多年之後,德國音樂家威爾克邁斯特才提出了同樣的理論。19世紀末,比利時音響學家馬容曾按朱載育發明的這種方法時行實驗,得出的結論與朱完全相同.

西方音樂界的看法則是J.S.Bach發明了十二平均律

⑥ 十二平均律是誰發明的

十二平均律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亦稱「十二等程律」。

十二平均律: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亦稱「十二等程律」。據楊蔭瀏先生考證,從歷史記載看我國在音樂實踐中開始應用平均律,約在公元前二世紀,但平均律理論的出現,則是1584年明代朱載堉《律學新說》問世之時。實踐與理論之先後出現,其間相去1685年。

明朝中葉,皇族世子朱載堉發明以珠算開方的辦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數列,具體說來就是:用發音體的長度計算音高,假定黃鍾正律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長為2尺,然後將2開12次方得頻率公比數1.059463094,該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黃鍾正好還原。用這種方法第一次解決了十二律自由旋宮轉調的千古難題,他的「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已成為人類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這種律制包括了樂音的標准音高、樂音的有關法則和規律。鋼琴鍵盤上共有黑、白鍵88個,就是根據十二平均律的原理製作的。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論對世界音樂理論有重大貢獻。直到一百多年之後,德國音樂家威爾克邁斯特才提出了同樣的理論。19世紀末,比利時音響學家馬容曾按朱載育發明的這種方法時行實驗,得出的結論與朱完全相同

三分損益律、純律、十二平均律,在中國同時存在。因此,也就出現異律並用的情況。在歷史上,南朝宋、齊時清商樂的平、清、瑟三調和隋、唐九、十部樂的清樂中,都是琴、笙與琵琶並用;宋人臨五代周文矩《宮中圖》卷中的琴阮合奏,其時,琴上所用應是純律,簽上所用當為三分損益律,琵琶與阮是平均律。可見,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存在三律並用的情況。在現存的許多民間樂種中,也有琴、笙、琵琶、阮等樂器的合奏。因此,這種三律並用就成了中國傳統音樂中存在的一。

⑦ 十二平均律是誰發明的

十二平均律發明者朱載堉。

十二平均律,亦稱「十二等程律」,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十二平均律是指將八度的音程(一倍頻程)按頻率等比例地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半音即小二度。

一個大二度則是兩等份。 將一個八度分成12等份有著驚人的一些湊巧。它的純五度音程的兩個音的頻率比(即2 的7/12 次方)與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聽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別。

十二平均律在交響樂隊和鍵盤樂器中得到廣泛使用,現在的鋼琴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

(7)音律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十二平均律應用:

十二平均律在交響樂隊和鍵盤樂器中得到廣泛使用,鋼琴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因為只有「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進行移調。曲調由音階組成,音階由音組成。

音有絕對音高和相對音高。聲音是靠振動(聲帶、琴弦等)發出的,而振動的頻率(每秒振動的次數),就決定了的音的絕對高度。不同的音有不同的振動頻率。人們選取一定頻率的音來形成音樂體系所需要的音高。

十二平均律簡而言之,就是把半根琴弦按照等比數列平均分成十二份。一根琴弦的長度設為1,可以表示為(1/2)^(0/12),第一品的位置是(1/2)^(1/12),第二品的位置是(1/2)^(2/12),依此類推,第n品的位置是(1/2)^(n/12)。

因為這樣的一組音是等比關系,所以無論從哪個位置開始彈起旋律都是一樣的。

⑧ 音樂最早是誰發明的

一、中國古代音樂 黃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君王,他在五千年前就創造了歷法和文字。當時,除了前述的伶倫之外, 還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樂家。據說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彈奏的琴 本來有五十根弦,但由於音調過於悲傷,黃帝把他的琴斷去一半,改為二十五弦。 在黃帝時代的傳說中,還有一位名叫神農的音樂家,據說他是牛首蛇身。神農曾教人耕作五穀, 曾遍嘗百草而發現醫葯,還曾經創造了五弦琴。因此可以理所當然地設想,當時的音樂用的是五聲音階。 在中國古代,有關音樂方面的書籍不下三百種。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時又是一位 音樂家,他曾寫過許多論述音樂的隨筆,我們可以在論語中看到他對音樂的一些評論。孔子在古琴方面的 造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並把悲哀與歡樂付諸琴韻之中。孔子把琴藝親自傳授給弟子,在他的 三千弟子中,通六藝者就達七十二人。他的教學內容,可稱為「詩、書、禮、樂」。「禮」是謂 理天地陰陽之秩序,「樂」即取得和諧。在孔子的哲學中,道德與音樂居於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 以音樂來提高品德。 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多為舞樂,即融詩、舞、音樂於一體,與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二、埃及、阿拉伯的古代音樂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金字塔內石壁的雕刻上,我們可以看到音樂演奏者的 行列,從而想像出當時演奏音樂的盛況。雕刻中有以手指彈奏的豎琴狀弦樂器,還有各種笛類樂器。 阿拉伯等地區的器樂也相當發達,很早以前他們就開始使用在一個八度之間分為十七個音名的特殊 音階了。 三、古希臘和古羅馬音樂 希臘音樂的起源也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傳說中阿波羅神主管音樂,下轄九位繆斯(Muse)女神, 因此音樂也稱為Music或Musik。在希臘樂器中,有一種叫做阿烏洛斯的V字型雙管笛,還有一種叫做 里拉(Lyra)的手琴,齊特爾(Kithara)則是一種類似吉它的弦樂器,這些樂器都是從埃及或 阿拉伯傳入的。 在古希臘人的生活中,音樂的地位是十分顯著的。他們以從埃及和阿拉伯流傳過來的東方音樂 為基礎,逐步加以發展和變化,形成了自己的音樂。古希臘的音樂與詩歌和戲劇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他們那充滿魅力的兩部荷馬史詩和許多著名的戲劇作品中,都體現出了音樂的重要意義。當時社會上 一些著名的民間歌手演唱的歌曲,對古希臘音樂的形成和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古希臘音樂在許多方面都有著重大的成就。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大哲學家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用一種稱為弦琴(Monochord)的單弦樂器,首先解釋出純律理論,根據弦的長度 計算出了當時所使用的一切音程。畢達哥拉斯音律的發明與應用是音樂理論方面的重大突破。 其次古希臘人還發明了字母記譜法。在樂器的製作上也有著許多大膽的革新和創造,發明了一批過去 不曾有過的樂器。古希臘音樂不但有器樂伴奏的獨唱抒情曲,而且還有戲劇音樂和舞蹈音樂等形式。 這些音樂一般都是以單音音樂為主,在內容上大多為宗教題材。 古羅馬的音樂主要是沿襲古希臘音樂的巨大成就。當時的音樂主要是在祭神、婚宴以及軍隊凱旋時 演奏。公元三世紀以來,古羅馬大肆向外擴張勢力,對鄰近城邦進行野蠻的侵略和掠奪。許多 古希臘的優秀樂師和歌手們都變成了古羅馬帝王、貴族和奴隸主的奴僕,因此音樂也就成為專門為 統治階級消遣娛樂的工具。但古羅馬的音樂文化並沒有因循古希臘而停滯,一些民間的歌謠、結婚歌曲、 士兵歌曲以及音樂舞蹈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用拉丁語演唱的古戲劇。 另外,軍隊中銅管樂器的出現也是古羅馬音樂的主要特徵之一.

⑨ 十二音體系是誰發明的

十二音體系是阿諾爾德·勛伯格發明的。
勛伯格的「十二音列體系」是版紛繁復雜的現代音樂中的權一個重要派別。
其主要內容為:
一、在一個八度之內,互為半音關系的十二個音同等重要。傳統的大調、小調音階被完全放棄,而運用「半音階」,也就無所謂「調性」了。
二、這十二個音符,可以按照任意順序排成一個序列,但不能存在重復現象。
三、一個序列進行完畢之後,下一個序列不是對上一個序列的簡單重復,而是通過復雜而嚴格的順序原則再次出現。
四、和聲用音也依照上述排列原則。傳統的「三和弦」被徹底摒棄。

⑩ 音樂的發起人是誰是誰發現了音樂哪個國家最先有音樂

音樂是漸漸形成的,是人們根據音律對於各種聲音的取捨和修飾以及編輯組合。最早的音樂也許就是古猿們狩獵時舉行的一些儀式,比如圍著火堆又叫又跳之類的= =。音樂不是被發明的,因為音樂實質上是一種表達方式和形式,它的載體是生活生命以及無生命的一切,但音律基本可以說是。准確地說,音樂不是「人」發明的,在遠古時代,類人猿就已經有了音樂,可以說,音樂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的(如果不是更早的話)。而中國古代記錄音樂是用五聲音階法,即用宮、商、角、只、羽,相當現在的1、3、5、6、7。在西歐各國,到了近代才有了7音記錄法,即我們今天看到的1234567。

閱讀全文

與音律的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