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報的發明者是什麼,發明了電燈的人是誰
雖然早在19世紀初,就有人開始研製電報,但實用電磁電報的發明,主要歸功於英國科學家約翰庫克、惠斯通和美國科學家莫爾斯。1836年,約翰庫克製成電磁電報機,並於次年申請了首個電報專利。惠斯通則是約翰庫克的合作者。莫爾斯原本是美國的一流畫家,出於興趣,他在1835年研製出電磁電報機的樣機,後又根據電流通、斷掉時出現電火花和沒有電火花兩種信號,於1838年發明了由點、劃組成的「莫爾斯電碼」。
1858年7月《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報道:眾所周知,英國人一向宣稱,電磁式電報(magnetic telegraph)是由他們的同胞惠斯通教授發明的。而在大西洋彼岸,電報公司的成立,則讓更多的歐洲人開始討論,誰才是電報的真正發明者。法國巴黎的《通報》(Moniteur)認為,莫爾斯雖不是電報原理的創立者,卻是第一個將該原理用於實踐的人。
一般認為電燈是由美國人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的。但是,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電燈泡,而在愛迪生之前很多其它人亦對電燈的發明作出了不少貢獻。1801年,英國一名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在1810年亦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及時申請設計專利。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開始研究電燈。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發展這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
愛迪生購下專利後,嘗試改良使用的燈絲。1879年他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絲燈泡曾成功在實驗室維持1200小時。但是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並且獲得勝訴。愛迪生在英國的電燈公司被迫讓斯旺加入為合夥人。但後來斯旺把他的權益及專利都賣給了愛迪生。在美國,愛迪生的專利亦被挑戰。美國專利局曾判決他的發明已有前科,屬於無效。最後經過多年的官司,愛迪生才取得碳絲白熾燈的專利權。
2. 燈是誰發明的
1809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明電弧光燈,人類進入了利用電照明的時代。1906年,愛迪生以鎢絲為燈絲發明了家用電燈泡。以後,白熾燈、日光燈、節能燈以及當代利用高科技發明的各種高科技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的舞台.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1863 年: 美國人亞藍森.克雷恩 (Alanson Crane) 獲得了滅火器之專利。 1879 年: 在美國的加州劇院,人類第一次使用電弧光燈 (electric arc light)。 1923 年: 首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德國人科學家威廉.倫琴 (Wilhelm Roentgen) 逝世,他於 1895 年發現了 X 射線 (x-ray)。 1933 年: 紐約電報公司 Postal Telegraph Company 首次引入了唱歌電報 (singing telegram)。 1957 年: 發明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Styrofoam; 即 foamed polystyrene) 冷卻器 (cooler)。 1961 年: 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 (Niagara Falls) 水力發電廠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開始投產。 1998 年: 首次有人因為向三位亞裔大學生送出恐嚇電子郵件,而被法庭裁判在網際空間 (cyberspace) 上觸犯了仇恨犯罪 (hate crime)。 人類每一年的發明都在攀登更為令人眩目的高峰。當稱作煤氣廠的巨大實驗室,通過沒有盡頭的地下管道將煤氣輸送出來,開始照亮工廠(鮑爾頓和瓦特於1798年引進煤氣燈,曼徹斯特的「菲利普斯和李」棉紡廠自1805年起長期使用1000個煤氣燈頭。),緊接著照亮歐洲的城市(倫敦自1807年起,都柏林自1818年起,巴黎自1819年起,甚至偏遠的悉尼也在1814年被煤氣燈照亮。)之時,與這一成就比較起來,阿爾岡燈(Argandlamp,1782-1884年)——它是自油燈和蠟燭發明以來第一個重大進步——在人造照明方面幾乎完全不具革命性作用了。而此時,電弧光燈也已開始為人所知。倫敦的惠斯頓(Wheatstone)教授已計劃用海底電報線聯系英、法兩國。才一年的時間(1845年),就已有4800萬乘客搭乘過英國的鐵路。男男女女已可以沿著大不列顛3000英里(1846年,1850年前夕為6000餘英里)長的鐵道賓士。在美國有9000英里長的鐵道。定期的汽船航線早已將歐洲和美洲、歐洲和印度群島連接起來
3. 我國科學家誰發明了新型燈
是我國著名電光源專家蔡祖泉,他一生發明了很多新型燈,為中國電光源領域的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963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隻高壓汞燈;1964年研製成功我國1000瓦鹵鎢燈,此後又相繼研製出脈沖氙燈、氫弧燈、氪光譜燈、超高壓強氙燈、充碘石英鎢絲燈、超高壓強汞燈等10餘類照明光源和儀器光源,大大縮短了我國電光源研究水平與國際上的差距。
其中長弧氙燈在上海人民廣場點亮後,這盞100KW的人造小太陽,被稱為中國人的爭氣燈。
(3)教授發明燈擴展閱讀:
個人經歷
蔡祖泉最初是從一個學徒工走上光源研究的道路。抗日戰爭時期年僅16歲、只有小學3年級水平的蔡祖泉就到中法葯廠玻璃製造車間學徒,生產玻璃葯水瓶,在那裡從事了十年的玻璃製造工作,並參加了中共地下黨。
他曾協助幾位大學教授從事葯劑實驗工作,後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建設X光管實驗室,周同慶和方俊鑫教授希望將他調去協助進行X光管研發工作。
4. 誰知道LED燈是誰最先發明的
具體人名已不可考據。20世紀60年代,科技工作者利用半導體PN結發光的原理,研製成了LED發光二極體。當時研製的LED,所用的材料是GaASP,其發光顏色為紅色。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大家十分熟悉的LED,已能發出紅、橙、黃、綠、藍等多種色光。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產生綠光(λp=555nm),黃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視效能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現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紅色LED的光視效能達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發紅光、黃光的GaAlInP和發綠、藍光的GaInN兩種新材料的開發成功,使LED的光視效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紅、橙區(λp=615nm)的光效達到100流明/瓦,而後者製成的LED在綠色區域(λp=530nm)的光視效能可以達到50流明/瓦。
(4)教授發明燈擴展閱讀
特點:
1、節能:白光LED的能耗僅為白熾燈的1/10,節能燈的1/4.
2、長壽:壽命可達10萬小時以上,對普通家庭照明可謂"一勞永逸"。
3、可以工作在高速狀態:節能燈如果頻繁的啟動或關斷,燈絲就會發黑,很快的壞掉,所以更加安全。
4、固態封裝,屬於冷光源類型。所以它很好運輸和安裝,可以被裝置在任何微型和封閉的設備中,不怕振動。
5、led技術正日新月異的在進步,它的發光效率正在取得驚人的突破,價格也在不斷的降低。一個白光LED進入家庭的時代正在迅速到來。
6、環保,沒有汞的有害物質。LED燈泡的組裝部件可以非常容易的拆裝,不用廠家回收都可以通過其它人回收。
5. 科學家貝爾的某1年發明了電燈
1854年。
1809年,英國皇家研究院教授漢弗萊·戴維爵士(法拉第的老師)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燈產生的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燈泡是亨利·戈培爾在1854年時發明的,亨利·戈培爾是移民到美洲的一名德國鍾表匠,他也是悲劇發明家名單中的一員,因為這些人都不懂得將他們的發明公諸於世。愛迪生同志就完全不同啦,在亨利·戈培爾之後大約20年,他才發明了一顆類似的燈泡,而在1860年就做了一顆燈泡、一直改良到1878年至善至美的斯旺,至少稍後還成為愛迪生的事業搭檔,反之,亨利·戈培爾直到過世前夕,他與愛迪生的對壘才獲得法律上的承認,後者旋即從戈貝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亨利·戈培爾的專利權。
6. 電燈是如何發明的
摘要:從理論上講,製作電燈並不難。在一個抽成真空的燈泡里裝上一根燈絲,讓電流通過燈絲就能發光。可是要選擇合適的燈泡和燈絲卻並不容易。 從理論上講,製作電燈並不難。在一個抽成真空的燈泡里裝上一根燈絲,讓電流通過燈絲就能發光。可是要選擇合適的燈泡和燈絲卻並不容易。
第一個環節是燈泡形狀和容積的設計,這個問題愛迪生很快就解決了。他設計了不同形狀的燈泡。由於有自己的玻璃工場,他根本不用繁復的數學公式來計算容積。他在一隻空燈泡里灌滿了水,隨手把水倒進量杯,然後讀出量杯的刻度,一下子就解決了燈泡容積的問題。接下來的問題當然就是選什麼材料做燈絲了。愛迪生最初選用的是炭,但是炭絲很快就斷裂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燈泡反復察看。
「對了!燈泡裡面有空氣,而空氣中的氧有助燃作用。如果沒有氧,會不會好一點呢?」愛迪生思索著。他馬上把燈泡裡面的空氣抽掉,採用了新型的氣泵。
在1879年8月,他已經可以使燈泡的真空保持在十萬分之一個大氣壓了,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很不容易的。在這種真空度下面,再用炭做燈絲,電燈一下子就亮了。成功了嗎?不,八分鍾後,電燈就熄了。看來炭絲不是理想的材料,必須找另外的材料。用金屬怎樣?愛迪生先後試用了鉻、銥、鈦等金屬。只有鉑的效果還可以,但最後鉑絲還是燒斷了。他試著在鉑絲上面塗上其他材料,電燈發光的時間明顯地延長了,但電燈卻會不時地自動熄掉,繼而又自動地再亮起來。看來還得想別的辦法。一個月後,愛迪生製造出新的抽真空設備,使燈泡內的真空達到了百萬分之一個大氣壓,電燈的壽命也因此延長到兩個小時了。這不能不說是朝成功又邁近了一步,但在實用性方面還是遠遠不夠的。況且鉑的價格昂貴,一般人負擔不起,還得尋找其他的方法。
愛迪生向有機材料打起了主意。他開始試用麻繩、稻草、硬橡膠、馬鬃,甚至用人的頭發、胡須,能想到的似乎都想到了。有一天他清點了一下,選用過的材料已達一千六百種之多!但成功還是遙遙無期。
一天晚上,愛迪生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隨手拿起一塊被壓榨過的混有樹脂的碳黑,不經意地搓弄著,無意中把碳黑搓成了一條細線。他突然心中一動,為什麼不試試纖維化的碳黑呢?
他馬上精選了一段棉線,把它彎成馬蹄形,放進一隻金屬盒去進行碳化處理。幾個小時以後,世界上第一根正式的電燈燈絲做成了。「助手巴切勒極為小心地拿著這根寶貝向吹制車間走去,而我則像護送著無價之寶的護衛。」愛迪生事後回憶道。他們小心翼翼地把燈絲裝入燈泡,然後抽真空、封口、通電,剎那間,金色的光芒灑遍了車間,燈泡點亮了好幾個小時!接著再換上一個新燈泡,居然連續亮了四十個小時!成功了!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
然而,點燃四十個小時的燈泡和愛迪生的設想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他又開始考慮新的材料。他受扇子的啟發,選用了碳化的竹絲;在全世界六千個竹子品種中一一篩選,最後選用了一種日本竹子做燈絲。又過了許多年,竹絲才為鎢絲所取代,漸漸演變成今天我們使用的電燈泡。後來,愛迪生又發明了中央配電系統,才使電燈走進千家萬戶,走遍了全世界。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靈感。」電燈的發明不正是這樣的嗎。
7. 發明電燈的安倍是著名科學家還是獨一無二的科學家
1775年安培出生在法國里昂,據說很小的時候就被發現才智出眾。安培的父親一開始曾教他學習拉丁文,但很快就發現安培的數學才能尤其出眾,而轉教其數學。但安培為了學習歐拉與伯努利的著作,還是堅持完成了拉丁文的學習。據安培自己後來回憶說,他的所有數學知識在18歲的時候就已經基本完成了。安培的興趣很廣泛,對歷史、旅行、詩歌、哲學及自然科學等多方面都有涉獵。
1801年他被聘為博各學院物理學與化學教授,為此不得不與年幼的兒子及生病的妻子分離。
1802年他在布雷斯地區布爾格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和化學教授。
1804年他開始在巴黎科技工藝學校(polytechni school)任教,並在1807年成為那裡的數學教授。在這期間他發表了一些概率論及數學分析方面的論文。
1808年被任命為法國帝國大學總學監,此後一直擔任此職。
1814 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
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安培馬上集中精力研究,幾周內就提出了安培定則即右手螺旋定則。隨後很快在幾個月之內連續發表了3篇論文,並設計了9個著名的實驗,總結了載流迴路中電流元在電磁場中的運動規律,即安培定律。
1821年安培提出分子電流假設,第一次提出了電動力學這一說法。
1824年擔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
1836年,安培於法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