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電纜的發明的意義

電纜的發明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9-03 07:16:56

㈠ 電的發明意義

首先聲明下,電不是發明的,是發現的,1786年,義大利科學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放在兩塊不同金屬之間的蛙腿會發生痙攣現象,他認為這是一種生物電現象,1791年伏特得知這一發現,引起了極大的興趣,作了一系列實驗。1793年伏特發表一篇論文,總結了自己的實驗。後來,伏特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終於發現兩片不同金屬不用動物體也可以有電產生,並據此發明了電池,伏特高興得稱它為人造發電器。伏特電池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促使電學研究有了一個巨大的進展。

1839年英國法官William Grove在一項業余的實驗中發現了神奇的燃料電池。

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發明強力發電機,並用於機車上,電真正進入人類社會生產,為人類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㈡ 發明的意義是什麼

發明的意義我覺得那就是可以改變人的生活,比如電燈泡的發明就可以讓成千上萬的家庭擺脫黑暗。

㈢ 電話電纜的電纜發明大事年表

1832年,沙俄退伍軍官許林格將電報線路埋在地下,六根導線之間彼此用橡膠絕緣後同放在玻璃管內,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條地下電纜。
1850年8月,英國人在英法兩國之間的多佛爾海峽敷設了一條海底無鎧裝電報水線,可是,工作才幾小時,就被一艘漁船的船錨鉤斷。
1851年11月,世界上第一條鎧裝海底電纜敷設成功,海底電報電纜,開創了國際電報通信的新篇章。
1855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遜發表了海底電纜信號衰減理論。並在實踐中解決了這個難題,英國政府因而於1866年封他為爵士,1907年又加封他為開耳文勛爵。
1858年,經過兩年來的試驗,第一條橫跨大西洋的海纜於8月5日敷設完工8月12日美國和英國之間播發了第一份海纜電報。但是在一個月後由於報務員的錯誤,而導致電纜絕緣擊穿而損壞。第二條跨越大西洋電纜長3700千米,比第一條重3倍,它的敷設工程由英國「東方巨輪」號承擔。但在鋪設了1000千米電纜後,電纜突然折斷。
1866年,第二條跨越大西洋的電纜敷設完成,並於7月27日送出第一份電報。
1880年,美國紐約敷設了第一條電話電纜。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雷利(Rayleish)繪制了同軸電纜設計草圖。
1901年,電話電纜加感技術首次在英國引進。
1921年,第一條海底同軸電話電纜敷設於美國福羅里達州基韋斯特與古巴哈瓦那之間。
1943年,英國郵局在昂克納和愛因島之間鋪設了第一條帶有增音機的同軸電纜,可以通48路電話。
1950年,第一條帶有增音機的國際電話電纜鋪設於美國基韋特與古巴哈瓦那之間。全長222海里,可通24路電話。1954年,一條長300海里的海底電話電纜敷設於蘇格蘭的阿伯丁和挪威的卑爾根之間。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電話電纜。
1956年,第一條跨大西洋電話電纜(TAT-1)帶有36條電路的增音機,從英國敷設到紐芬蘭,並在9月25日開通。連接英、美、加三國,全長4230千米。
1963年12月,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電話電纜系統開通。它敷設於加拿大的溫哥華與澳大利亞的悉尼之間,距離為8076海里,有80個電路。
1964年,在一條1948年鋪設於英國與比利時之間的海纜上加裝了晶體管增音器,這使電纜的容量從216個通路增加到420個通路。這也是晶體管設備第一次用在海底電話網路上。
1967年10月,第一個480路海底電話系統鋪設於挪威與丹麥之間。
1983年,一條3277海里長的跨大西洋電纜投入使用,它的容量為4200對電話通路。
1984年,一條長7500海里,有1000個增音器,可提供1380個電話電路的電纜敷設在加拿大與澳大利亞兩國之間。
1985年,從歐洲經中東至東南亞。鋪設了一條14000千米的海底電纜。
1986年,完成了從新加坡經印尼到澳大利亞的海底電纜,全長4560千米。此前完成新加坡經香港到中國台灣省的海底電纜。從此完成了貫通歐亞澳美的海底電話電纜,總長超過22700千米。

㈣ 電線電纜在社會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電線電纜是用於傳輸電力、傳輸信息和實現電磁能量轉換的一大類電工產品。廿多年來,這個定義被國內同行廣泛認同和引用;也被不少國家的同行認可和採用。它既概括了電線電纜產品所服務的寬廣領域,又深刻地揭示了電線電纜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下文將從幾方面分述之。
在所有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的不可缺少性
在現代社會中,凡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凡有生產、交通以及一切經濟活動的場合,凡在宇宙空間、地下、海洋等一切需要探索、開發的所有活動中,以及任何一項科技開發創新項目的研製活動中,都離不開電力和電磁波的應用。而電及電磁波的發生、傳輸及應用都必須採用電線電纜來作為連接、傳輸的部件或作為主機的繞組材料。事實上,一切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工程和設施、現代農業和科研、軍工裝備或軍事設施、太空、海洋的探測以及社會生活(包括每一個家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與電線電纜產品息息相關。
因此在本行業中歷來把用於電力系統的電線電纜比作為人體的血管(家庭及辦公室內的電力線比作為「微血管」);把電磁波信息傳遞用的電線電纜(光纜)比作人體的神經;將製成電機、儀表繞組(線圈)用的電磁線比作為心臟中的重要部件。以此來說明電線電纜在所有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的不可缺少性。
及時滿足各領域的系統或裝置升級,開發創新的配套性
二十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科學技術以突變、創新的方式飛躍發展,人類經濟活動的內容從深度到廣度已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台階式的全面發展。同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都促使著作為配套或連接部件的電線電纜品種不斷更新發展,用量持續增加。如果不能及時完成配套性開發,就會延誤主系統或主設備的開發,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用電量的成倍增加要求輸電電壓的逐級提高,我國輸電電網的電壓已從 220kV 提高到 500kV ,還可能進一步提高;造高智能化大樓,就要有供數百、上千台電子計算機分級聯網用的計算機網路電纜;要建成城市公共有線電視網、全市乃至全國所有銀行的通存通兌、開展網上經濟往來和信息交流等,就必須有高速率、低損耗和高可靠性傳輸用的寬頻帶電纜(或光纜)網;為保證通信和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私密性,世界各大洲的國與國之間,通過太平洋、大西洋等各大海洋之間建設了多條長達幾千海里長的光纜干線;要實現軍事上的大炮或高炮群遙控程序發射,就必須有適合野外惡劣環境的控制、信號、計測電纜;人造衛星中的電線電纜必須耐高溫、耐太空的電子輻射,甚至其儀表中要採用直徑達微米級的微細絕緣線;飛行器或高溫爐場合需要用耐溫 500 ℃、 1000 ℃ 級的超高溫測控電線;醫療用的 X 光機、 CT 機必須要有直流 ±100kV 、±200kV 級的高壓軟電纜;心臟起博器必須要有可以插入人體血管中的、很細卻又對人體無害的專用電線;現代農業工廠化的迅猛發展,促使了各種專用電纜的發展,如土壤加熱電纜,自控溫電纜等。
又如對所有需要防火的場合又必須有各種等級的阻燃(不延燃)或耐火的電線電纜;還有各種防止生物傷害——如防鼠、防白蟻、防霉、防鳥啄的電線電纜;對於需要安全防範的公共場合,如金融、賓館、安全型住宅小區以及博物館之類,要裝上自動探測頭及集中顯示的監控系統,就要安裝專用的射頻電纜網等等,不勝枚舉。
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比重、量大面廣的產品類別
由於電線電纜已廣泛應用於經濟體系運轉中所使用的設施、裝備器材中,特別是龐大的電力傳輸系統和信息傳遞系統,並服務於一切社會活動中並深入到每一個家庭和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電線電纜產品已達到了無處不在的狀態。而且仍在隨著社會經濟的活動內容從深度到廣度進行台階式跳躍發展;加上人們對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仍持續地推動著電線電纜產品品種的發展和生產量的增加。因此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一位未來學家曾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線(電線電纜)的世界。
我國的電纜工業是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從無到有,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的。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工藝裝備水平還是產品技術水平都達到和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特別從用銅量(包括用鋁的折算值)和總產值來將,我國電纜工業的規模處於世界前三名之內。例如, 2000 年我國電纜工業總產值已達 900 億元,約佔全國國民經濟總產值的 1% ,約占機電工業總產值的 4% 、電機電器工業的 17% 。在機電工業的 135 個行業中,產值規模僅次於汽車工業而名列第二。
應該指出,線纜產品的需求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而且與基礎性建設的投入量關系更為直接,這是幾十年來統計分析所得出的結論。
1995 年國家進行第三次工業普查時統計出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數為 4752 家(包括非獨立核算單位),其中小型企業約占總數的 95.7% 。 1997 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獨立核算企業數為 2738 家,其中年產值超過 500 萬元的企業有 1591 家。統計說明行業中小企業多、新興企業多、地域分布不合理等特徵。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約六、七十家,最大的企業年產值超過 20 億元。全行業的職工人數超過 40 萬人。
以產品規模舉例,電力電纜年產已達 25 萬公里左右(其中 6-35kV 的中壓電纜達 5 萬多公里, 110kV 及以上的高壓電纜達 200 多公里),通用絕緣電線(塑料、橡皮)年產量超過 1000 萬公里,銅芯電話電纜達 8000 萬對公里,各種光纜約 1000 萬芯公里,漆包線約 30 多萬噸。這些說明了電線電纜產品的量大面廣特性並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要求產品安全可靠運行對電線電纜尤為重要
在電力或信息系統的網路中,電線電纜產品是按系統的大小、高低分級分布著設置並延長度不斷延伸的構件。即在一個系統中從高到低、從大容量到小容量都是「連」著的,一旦任何一處出現故障都會影響全系統。當然從系統保護設施的原則講,如果末端出問題,可以局部隔離(即事故范圍小),但如果高端(前端)或中部的電線電纜,一旦因外力(如馬路施工)或產品老化而引起事故,那就要影響一大片。特別是主幹線路,猶如人體的主動脈(電力線路)、主幹神經(信息傳遞線路)一樣。例如從大型電站通往某一地區送電的 500kV 輸電線,長達幾百公里、上千公里(如三峽——上海),如果其中任何一處發生電擊穿或機械斷裂,就會造成整個地區的大面積停電,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在國內外均有不少實例。
還有,電線電纜是沿長度方向分布在整個區域內的,它不象電機、變壓器或信息發射設備、程式控制交換機等裝在某一個「節點」上,容易控管和維護;如果某一個「節點」出現故障,一般不會涉及到其他「節點」。加上電線電纜產品一般是不能維修的,只能更換。因此,電線電纜產品的長期安全可靠運行就特別重要。

㈤ 電線是誰發明的

是英國的斯蒂芬·格雷發明的。
斯蒂芬·格雷(1666—1736),生於英國的一個手工藝家庭,精於工藝。晚年對電學很感興趣,連續進行了三年研究,最重要的貢獻時發現了電的傳導現象,確定了有的物體是導電體,有的物體時非導電體。格雷為了研究電究竟能傳多遠,用木棍、麻線、釣魚竿等做過多次試驗,最長的達650英尺(約200m)。實驗中為了能把用來傳電的麻繩吊起來,他曾用絲線和銅絲懸掛麻繩,結果發現用銅絲時。
電導的發現歷程
格雷為了研究電究竟能傳多遠,用木棍、麻線、釣魚竿等做過多次試驗,最長的達650英尺(約200m)。實驗中為了能把用來傳電的麻繩吊起來,他曾用絲線和銅絲懸掛麻繩,結果發現用銅絲時,電就不能沿麻繩傳導了。他猜想,可能是電通過銅絲和鐵釘跑掉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電通過金屬比通過絲綢更容易傳導,因此,把電容易通過的物體叫導電體(如金屬),而把電難以通過的物體叫非導電體(如絲線)。格雷還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個小孩用幾根粗絲繩水平吊起來,用摩擦過的帶電玻璃管接觸小孩的胳臂,孩子的手和身體便能吸引羽毛和銅屑。這表明,人也是導體。

㈥ 光纖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光纖的發明,帶動了通信領域內的革命。特別是在互聯網上,如果沒有光導纖維構築寬頻帶大容量的高速通道,互聯網只能停留在理論的設想上。

㈦ 發明創造的意義

發明創造是指運用現有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首創出先進、新穎、獨特專的對社會具有意義的事物及方屬法,來有效地解決某一實際需要。因此科學上的發現,技術上的創新,以及文學和藝術創作,在廣義上都屬於發明創造活動。發明創造不同於科學發現,但彼此存在密切的聯系。歷史上人們利用科學的方法和方式,通過探索、研究、發現、表達、記錄、信息傳遞交流,製作成為口語、書面信息、塗鴉圖案、實物產品、科學技術理論、規律揭示,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或者隱含的人類未知原理等,製作成為可以供生存、生活、生產、交流、信息交換等,具備相當程度的科技含量人類智慧結晶產品。一般地,稱之為創造

閱讀全文

與電纜的發明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
馬鞍山遇園 瀏覽:279
優剪轉讓 瀏覽:216
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指標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