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戲曲角色創造

戲曲角色創造

發布時間:2021-09-03 03:15:50

1. 戲曲人物角色該如何塑造

常有這樣的現象:有的戲曲演員從練基本功之際就學就了一折或一種類型的戲,也具有一定高度,但換成演別的角色或別的類型的戲就傻眼了。一生只演一折戲的現象屢見不鮮。演這個戲不知怎麼就成了,但演那個戲不知怎麼又砸了?同樣一折戲今天演來順手,明天演來又覺別扭。問題在哪裡?我覺得可能就在於沒有掌握科學、正確的表演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沒有真正理解和學會「怎樣演戲」。我想針對這種現象結合自己的導、表演經驗,試著以一部劇目排練流程為依託",總結幾點操作性較強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初讀劇本,走進劇情,領會作者意圖
不少基層戲曲演員都有接到新劇本先不怎麼看整體劇情、人物關系等,而是先把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台詞用筆畫出來。甚至有的不太重要的角色自己的台詞都背下來了,但還不了解劇情是什麼,更談不上了解劇情的重點在哪裡,應該思考些什麼。我認為該問題的出現皆與讀劇本的方法不當有關,而相對有效可行的讀劇本方法可分為「四步走」。
第一步,只當讀者。
第二步,用戲劇眼光讀。
第三步,用角色眼光讀。
第四步,應放在導演闡述之後完成。
二、領會導演意圖,統一演劇思想
通常在排練之前演員思考得最多的問題,是我該怎樣演這個人物,很少也無暇從宏觀角
度思考未來整個演劇的總體形式、風格甚至演劇重點。戲劇演出是綜合藝術,音、美、燈、服、道、效、化等各部門協同合作,其總體設計者和聯絡人就是導演。那麼演員在了解劇作家思想和劇情的前提下,就要在導演對未來演劇的整體設計的構思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去思考怎麼樣塑造角色,以免十八娃亂當家,出瞎力走彎路。
三、復讀劇本,理性認識角色
這也是讀劇本的第四步。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對作者、導演思想的領會,就要重讀劇本,理性分析和認識角色。其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解讀和設計角色的前史及劇情內外的社會背景,寫角色自傳。這一環節很多戲曲演員不以為然,認為沒有必要,恰恰是最大的誤區,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戲曲演員塑造角色的屏障。就如同交朋友一樣,你對這個人的身世、來歷、社會關系、歷史背景甚至個性、愛好、特長、優缺點等皆無了解,這個朋友敢交嗎?運用到塑造角色中,交舞台上、劇情中的「朋友」道理亦是如此。
四、學唱
怎樣學?我認為學唱也應糾正一拿到曲譜就學的方法,更要糾正像讀劇本只看自己台詞一樣,只顧學自己的唱腔,而全然不顧對整體音樂語言、氣氛的把握。同時最好是放在導演闡述之後學,盡量少走彎路,有針對性地學唱。
怎樣唱?有的演員嗓音條件很好,音色很美但唱出的戲卻不怎麼好聽,而有的人嗓音條件並不理想,但唱腔卻非常有味道、受聽。道理很簡單:戲是唱感情的,是用「心」唱的。有了好嗓子,會用嗓子僅僅是基礎,是技術層面的。 繼而還要從人物出發,從規定情境出發,進一步升華為詠嘆人物的心聲,升華為「唱的藝術」才行。
五、坐排
坐排,顧名思義就是不帶肢體語言的坐下來的排練。這種排練方法在有的戲曲團體也叫「對劇本」。但事實上坐排的內容和將要完成的排練任務大大超過了「對」劇本的范圍,也就是在進場排練前從語言和心理以及形象思維上更加貼近角色,從對人物語言、語氣、語調及語境的把握等方面找出舞台行動的動機來。如果坐排掃清了進場前的文本與語言障礙,打好了進場排練基礎,那麼進排練場後給人物(演員)安上兩條腿,他就可以自由行走了。
六、恰到好處和再提高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恰到好處、過猶不及的問題,戲劇表演尤其如此。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戲流了。 「流」,其實就是指偏離了人物或導演初始設計的演劇框架,更多地向演員的自身習慣靠攏了。而有的戲曲演員身上的程式功底非常好,每當舞台上用到了技巧展示的時候,又會拋開人物在舞台上「耍得很開心」,又有點「過火」了,正是沒有把握好「過猶不及」這一點。當然,藝術不可能像自然科學那樣精準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但至少有個「法」,有個「度」。其實這個「度」就是表演藝術的「分寸感」,是恰到好處的「自由」境界。
藝無止境。隨著演出場次的增加和演員對戲的熟悉,應在把握「度」的前提下不斷調整角度繼續提高,開掘更深層的意蘊、更新的認識和更精準的表演,使得所扮演角色更貼近人物,從而更好地完成作者。

2. 創造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是戲曲表演藝術的哪種任務

最高任務

3. 中國戲曲角色行當分為哪四大類

中國戲曲角色行當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

1、生

生行是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見於宋元南戲,泛指劇中男主角。歷代戲曲都有這一行當,近代各地戲曲劇種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身份的不同,又劃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點。老生生行的一個分支。因多掛髯口(胡須)又名須生。

2、旦

旦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女角色之統稱。早在宋雜劇時已有「裝旦」這一角色。宋元南戲和北雜劇形成後仍沿用旦的名稱,運用上又略有不同。崑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貼旦、老旦四個分支。其後各劇種又繁衍出眾多分支。

近代戲曲旦角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劃分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專行,表演上各有特點。

3、凈

凈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俗稱花臉。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志,扮演性格、氣質、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角色。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或魯莽誠朴。演唱聲音洪亮寬闊,動作大開大闔、頓挫鮮明,為戲曲舞台上風格獨特的性格造型。

4、丑

丑戲曲表演行當主要類型之一,喜劇角色。由於面部化妝用白粉在鼻樑眼窩間勾畫小塊臉譜,又叫小花臉。宋元南戲至今各戲曲劇種都有此腳色行當。扮演人物種類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詐刁惡,慳吝卑鄙。

近代戲曲中,丑的表演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同的劇種都有各自的風格特色。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齒清楚、清脆流利為主。

(3)戲曲角色創造擴展閱讀

戲曲表演中有生、旦、凈、丑的行當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術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員必須運用行當的程式,而不是運用直接的生活材料來創造角色,這是戲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點。「行當」這個概念所涵蓋的基本內容,是某一種類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徵(包括年齡、身份、氣質、神態、行動、舉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現這些特徵的一套表演程式。

所以演員掌握了某一行當的程式,就等於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這類人物的基本特徵。中國繪畫講究幾筆就能描繪出對象的形貌和神韻,而行當的某些程式,也已經提煉到了這樣的程度,它往往幾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氣質上的特徵。

行當的程式畢竟是一種造型的手段,一種表現手段。掌握了程式,並不等於就有了具體角色。演人物跟演行當,這是兩條路子。在中國表演藝術中,前一條是正確的路子,後一條是錯誤的路子。

歷來的優秀演員,當他們運用行當的程式來創造具體角色的時候,總是要根據自己對生活、對角色的理解,對程式進行選擇、組織、集中,使之與角色相適應;並不是把現成的一套程式拼拼湊湊往角色身上一裝,就算完成了角色創造。

4. 戲曲的角色分為哪四大行當各代表什麼角色

角色類型

京劇的角色類型俗稱「行當」,主要是根據劇中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地位、性格、氣質等劃分的。京劇的行當劃分,是從崑曲和徽漢等古老劇種衍變而來。起初分生、旦、末、外、凈、丑、雜、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門角色。後來由於表演藝術的發展和劇目的豐富,嚴格的行當界線被打破了,綜合成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各行中又包容了幾個不同的角色類型。

如生行中有: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將,如花雲、岳飛、黃忠等,則屬於「靠把老生」,亦歸老生行)、武生(勇猛戰將或綠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氣盛、風流倜儻的人物,如周瑜、呂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紅生(如關羽、趙匡胤一類人物),劇中的兒童一類角色,則稱娃娃生。

旦行中有:正旦(或稱青衣)(端莊嫻靜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武旦(巾幗女將,綠林俠女及神話中的妖女靈仙等)、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性格爽朗風趣的婦女或刁頑的惡婆等)。

凈(又稱「花臉」)行中有:正凈(庄嚴凝重的忠臣良將)、副凈(綠林草莽英雄或權臣奸相等)、武凈(慓悍戰將或神話中的靈仙妖怪等)。

丑(又稱「小花臉」、「三花臉」)行中有:文丑(伶俐風趣或陰險狡黠一類角色)、武丑(精明干練而風趣幽默的豪傑義士等不同的行當,在唱、念、做、打、服裝、化妝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同一行當中,又分出若幹流派。各派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對藝術的理解,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創造,形成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

5. 戲曲角色

戲曲角色分為:生、旦、凈、末、丑。

一,生:指男性,分為: 小生、 老生、 武生 、娃娃生。

生:戲曲表演的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與武生之別。

1、武生,擅常武藝的角色;

2、老生,又稱須生,戴胡須(髯口),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3、小生,比較年青的角色,不戴胡須。

二,旦:指女性,分為: 花旦 、刀馬旦、 老旦、青衣。

旦:戲曲表演的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和彩旦 五個分支。

1、青衣(正旦),扮演端重、嚴肅、正派的角色;

2、花旦,又可分為閏門旦、玩門旦、潑辣旦、刺殺旦、扮演青年女性角色;

3、老旦,又分唱功老旦、做功老旦,扮演老年婦女角色;

4、武旦,又分短打武旦、長靠武旦(刀馬旦)扮演精通武藝的女性角色。

5、彩旦俗稱丑婆子,表演、化妝都很誇張,是以滑稽和詼諧的表演為主的喜劇性角色。

三,凈:指男性花臉。

凈:戲曲表演的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俗稱花臉。有大花臉、二花臉等分支。凈角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志,主要表現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可分正凈、副凈和武凈三類。

四,末:指年紀較大的男性。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昆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念誦詞曲開場。

五,丑:指丑角 :分為文丑 與武丑。

丑:戲曲表演的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屬喜劇角色,也稱小花臉。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分文丑和武丑兩大支系。

或稱小花臉、三花臉,醜行特點是鼻樑上用白粉塗一粉塊;醜行有扮演反面人物,也有扮演正面人物。

6. 戲曲角色創造的思維特徵是什麼 請舉例說明、

你問的是定義嗎?我們學過的角色創造課主要課程開始為「解放天性」,專發現生活中的細節,開始以屬模仿為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感情變化通過細節表演出來,思維要有邏輯性,設計劇情要有矛盾性,要盡量將一個點放大、誇張很多倍去表述一個情節,就是所謂的戲劇矛盾,比如普通的撿錢包,如果生活中彎腰撿起來就結束了,但是在戲劇表演中就不可以!要為他設計盡量多的情節與表演,挖掘內心深處的東西,比如剛看到錢包第一反應很高興!,剛要去揀,一想別被別人看見,這是左顧右盼,慢慢靠近錢包,扔個東西在地上,假裝撿東西把錢包撿起來,然後撿起後趕快收起來再左顧右盼,然後若無其事走開,這樣一個劇情就豐富了,就有表演了精彩了,具體你可以看看京劇《拾玉鐲》,就詮釋的非常高級,看一看就都明白了。

7. 中國戲曲角色分為哪四大行當

行當的劃分由來已久,大約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雜劇時代,就劃分出來很多行當。當時,這些行當的名詞叫做角色,大致分成末、旦、凈三大類。末又分為正末、外末、沖末,旦又分為正旦、外旦、搽旦,凈又分為凈與副凈。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當時這些行當(角色)的劃分還不如現在的科學、細密,各種行當的含義和表現形態,也和現在舞台上的行當,有很大的區別。等到明末清初,崑曲盛行的時候,行當的劃分就日益細密精確,已經劃分為12種角色(行當),被稱為江湖十二角色:老生、正生(相當於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當於閨門旦)、貼旦、老旦、大面(相當於凈)、二面(相當於副凈)、三面(相當於丑)、雜。這些角色在藝術上都有獨特的創造。不過對於京劇劃分行當影響最大的,應該說是漢劇。漢劇共分為10種行當:一末、二凈、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這十種行當所扮演角色的內容,大概是這樣: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劇里邊的生行;凈與京劇里的凈是一樣的,指的是花臉;旦就是京劇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貼,是貼旦的簡稱,京劇在早期劃分行當,也包括貼旦在內,指的是比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稱二旦,例如現在京劇《紅娘》里扮演鶯鶯小姐的,就是貼旦。夫,扮演車夫、轎夫、馬童、衙役一類角色。總的說來,漢劇的這十種行當,劃分得比較細致,為京劇劃分行當,打下了基礎。京劇後來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型,似乎比較簡化精練,但每個大類之中,又包含若干小類,所以實際上是把這十種行當都包括在內了。不僅包括在內,而且更為細密嚴謹。惟一不同的是漢劇雖然有了生行,可它的主要行當和元雜劇一樣,還是末,而不是生。發展到京劇,生行就成為主要行當了。

閱讀全文

與戲曲角色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