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您好~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必須從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入手,繪畫是幼兒表達自己美好願望的語言和符號,它是幼兒利用線條、形體、色彩等相結合來反映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從而表達幼兒內心的思想與情感。幼兒天生就喜歡繪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直接去滿足他們的慾望,豐富他們的知識,培養他們的興趣,幼兒對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創造之中,不斷嘗試新的創作。這時我們就要為幼兒創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場所,時刻注意對幼兒進行繪畫興趣的培養,給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大膽想像,勇於創新。 1、提供各種材料,豐富幼兒認知經驗 2、提供幼兒創造與想像的環境 3、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4、因材施教,及時評價 5、美術教學和日常觀察精密結合 6、美術活動和游戲緊密結合。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我是畫啦啦的糖果老師~ 畫啦啦少兒美術課堂——最懂兒童的互聯網藝術課堂, 關注「畫啦啦藝術創想」公眾號,給孩子一份美術的禮物。
Ⅱ 兒童想像畫怎麼畫
兒童想像畫,要多給小孩看一些繪本,大師們畫的繪本充滿了想像力
小孩多看一些多模仿一些,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畫出來的畫就越有想像力了
Ⅲ 如何培養幼兒美術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在五歲左右,就能畫意願畫,這時創造思維正在不斷發展,應抓住這一時機,不斷地啟發、引導,使其創造性思維不斷地發展和提高。
在教幼兒學畫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讓孩子死板地、一成不變地臨摹成人的畫。有的成人以為孩子臨摹得一模一樣就是好的。其實,這是最傷害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當然,臨摹也是幼兒學習繪畫的一種方法。它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物體的形態和結構,學習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與此同時,不要忽略了對幼兒進行啟發、創造的培養。
一、繪畫形式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1、命題畫在繪畫教學中,一般都是通過命題畫來教幼兒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對幼兒的繪畫,不能只滿足於畫出物體的外形特徵,更重要的是畫出他們對這件事物的認識和情感。通過提問啟發幼兒想像,鼓勵幼兒大膽地構思情節。如教幼兒畫「城堡」,先從童話故事引出「城堡」的主題,引發幼兒創造的興趣;然後引導幼兒觀察城堡的結構特點;再示範講解「城堡」的作畫步驟;接著讓幼兒討論,誰是城堡的主人?城堡里住著誰?這一下小朋友的思維就活躍起來了,他們編出了許多故事情節,這就給幼兒創作繪畫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有的小朋友在城上畫了兩個士兵,說是保衛城堡的衛士;有的在草地上畫美麗的公主,就是城堡的主人;還有的小朋友在窗戶上畫上許多腦袋,說是動物王國。……每個幼兒想的內容都不一樣,構思也各不相同,畫出的畫面比較生動,既掌握了基本知識,又發揮了想像力和創造力。
2、創作故事畫孩子們都很愛聽故事,對故事的理解能力也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強。所以通過故事描述,結合記憶表象、進行再造想像,進而創作故事畫這一形式,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的培養。選的故事情節不要復雜,最好角色形象生動鮮明,情節變化明顯。以「小蝸牛做客」的故事為例,講一隻小蝸牛受到邀請去小白兔家過生日。可是小蝸牛爬得太慢了,竟然爬過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第二年的春天才到小白兔家。這個故事情節比較簡單、形象突出。首先和幼兒一起討論;可以分為幾個畫面表現這個故事;然後教給幼兒小蝸牛和小兔子的形象以及不同的動態;讓幼兒說一說春、夏、秋、冬四季都有些什麼不同的特徵。啟發幼兒設計不同的場景,如山坡上、小河邊、樹林里、草地上等。這樣,畫面就富有變化、情節生動。在幼兒創作過程中,出示一些幼兒作品引導幼兒分析畫面內容與主題是否貼切;角色神態是否生動;以及整個畫面的布局和色彩的運用是否恰當,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創造。也可以以續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展開聯想進行繪畫創作。
Ⅳ 幼兒園孩子想像畫象
幼兒期是形象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美的形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中的美的形象具有概括性、典型性,促使幼兒形象思維活動,並引起幼兒的聯想產生豐富的想像活動。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嚴肅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的因素。"幼兒想像畫是在幼兒已知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想像活動,將頭腦中的東西重新加工、改造、組合,產生新的形象、新的構思和新的題材的圖畫。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一些繪畫基礎,但思維還沒有什麼定勢,最不受外界影響和束縛,往往會出現異想天開的現象,這點正是最寶貴、最難得的。為了從小更好地培養幼兒想像、聯想、創新、求異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維的意識,我對大班幼兒想像畫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效果。開展此類教學活動過程中也有幾點收獲和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漸豐富幼兒的內在儲存。因為儲存的圖示越多,幼兒的想像內容越豐富。因此,我經常給幼兒講故事,也要求幼兒多聽故事,看看動畫片,欣賞各種動植物的圖片、卡通圖案、組織幼兒外出參觀、散步,不斷接累幼兒的內在儲存,提高他們觀察美、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如:我帶幼兒參觀了田野、農舍以後,就畫了命題為"我想住的房子"的畫。幼兒們能大膽地發揮想像,畫出了不少富有創造性的房子,有的象城堡,有的象別墅,有的象花園……。看了動畫片《貓和老虎》後,畫出了"聰明的小貓"、"大笨貓"、"可愛的虎爸爸"等。這些畫線條簡單,但有各種動態和情節,幼兒的想像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二、根據大班幼兒想像的特點和表現能力,我在美術活動區准備了許多材料。如:填空游戲畫、吹畫、圖形想像畫、撕貼紙、毛線合印象想像畫、數字變形等,一下子吸引了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玩得很開心。這樣幼兒才有積極性和信心在玩中去完成作品。在一次毛線合印想像添畫活動中,我出示了幾幅范作供幼兒欣賞,讓幼兒猜這么漂亮的畫是怎麼畫出來的,以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後示範用一段段的毛線浸入不同顏色的顏料後,隨意彎曲擺放在半張紙上。接著合上另外半張紙,輕輕按一下,最後打開紙取走毛線,讓幼兒觀察,想像這圖案象什麼?小朋友們有的說象飛碟,有的說象小鳥,還有的說象貓頭鷹。我隨即請幼兒根據自己想像來示範添畫,顧宇軒小朋友在紙上沒畫幾筆一隻只小鳥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我在旁啟發:"小鳥喜歡在哪裡,小鳥最喜歡干什麼?"於是,小朋友又在紙上添畫了樹、草、太陽、白雲和幾只小蝴蝶,這樣畫面就生動有趣,其他小朋友看了都欲欲一試,想自己也來動手。由於作畫方法簡單、幼兒容易掌握,再加興趣濃厚,幼兒全身心地沉浸在整個活動中,畫出了"烏龜交友"、"小鳥唱歌"、"小鹿賽跑"、"火箭發射"等等奇特的畫面,並且還為自己的畫編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效果很好。 三、幼兒學會畫此類想像畫的方法。我經常讓幼兒對同一幅畫面上出現的圖紋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然後展開想像、聯想,談談自己的想法。還編了一句歌詞"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看他象什麼?"這樣幼兒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當添畫好想像中缺少的部分時,幼兒作品已各不相同、面目全非了。如:同樣給幼兒一個彩色不規則圖形,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想像,有的豎貼,添畫成房子、傘、變形金剛等;有的橫貼,添畫成橋、活動器械等;還有的斜貼或貼在一角,作為想像物的一部分,添畫出的東西就多種多樣了。 四、注意評價活動的開展,對幼兒實施成功教育。 在評價中,教師應當正面評價每一個幼兒,哪怕是細微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對其不足之處則用建議的方式,商討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見。我經常用"畫得真有趣"、"畫得真棒"來肯定幼兒創作,鼓勵幼兒想像。還請幼兒把自己的畫編成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幼兒的想像。幼兒從成功中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我還啟發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以便讓幼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習借鑒好的作品的方法和經驗,從而相互促進、提高。
Ⅳ 淺談在繪畫中如何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培養想像力:
一、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發展孩子的表象;
二、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激發孩子想像的慾望;
三、給孩予輕松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像;
四、鼓勵孩子大膽想像,引導孩子合理地幻想;
五、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優良心理品質;
六、參加創造活動,培養正確幻想。
Ⅵ 在繪畫活動中怎樣啟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現在很多人將兒童美術教育簡單的理解為教孩子學畫畫(由不會畫到會畫、由畫不像到畫得像). 本本主義(抄襲兒童畫教材形象,以簡筆畫為甚,造型刻板、表現平淡,忽略了個性表現,缺少真情實感及想像)、機會主義(你畫我也畫,為獎狀畫、為成為星星畫,那裡熱那裡畫)、機械主義(照抄生活現象,感受、體驗缺少升華、提高,表現往往刻板單薄、缺少想像和藝術誇張手段的運用,就事論事、味同嚼蠟,缺少創意)、改良主義(忽視生活感受、從里核到表皮通通拿來,先找命題、再找資料,生搬硬套、霸蠻組合),結果培養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復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畫或生搬硬套,缺乏創造性,遮掩了想像力,孩子畫得很累,美術活動成了一種照抄的課程,喪失了童趣,喪失了歡樂.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往往是通過看、摸、聽、嗅等一些初級認識手段來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傑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像.所以在美術活動中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提高其藝術修養,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 一、在活動中萌發孩子的想像意識 想是動詞,就是動腦筋,頭腦用力去想;象,就是圖象、形象或畫面.想像就是靈視,是主觀靈性的東西,想像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像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率、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則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現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決不是現實的機械翻版,因此教師不能以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像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評價.教師這次以像不像為標准,下次孩子們的畫就都會向像靠攏,喪失了想像力.教師在繪畫活動中,可嘗試提出疑問讓幼兒改變思路肯定幼兒的想像,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例如:中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教師可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用不同的墨鏡看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太陽.當幼兒了解、嘗試了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加以肯定,就會發現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型進行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型臉、長頭發、短頭發、卷頭發------通過教師對幼兒一些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像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誇張,想像會隨之出現更加擴張.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幼兒的想像潛力是巨大的,他們天真的童趣,獨特的想法往往給人新的啟迪. 二、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像源泉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因此,教師應常常帶孩子走出活動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這樣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想像也就隨之迸發.例如:大班畫《一片森林》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們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木,然後請幼兒自由講述他們看到了一些什麼樣的樹,怎樣的樹干、怎樣的樹葉、怎樣的樹枝通過幼兒的回憶再現觀察的物體,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幻燈片、錄像等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手段再總結歸納,並與幾何圖形、誇張變形等相聯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樣的樹木之間的不同,但又有著共同的規律.利用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按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一幅關於樹林的作品.結果教師將會發現,孩子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樹木,可能有人會說怎麼會有這樣的樹木那又怎樣!不是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這基礎上,教師再可以請幼兒在自己畫的這片樹林里進行添畫,孩子們會更加興致勃勃.不光樹可以是我們不常見到的,動態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兒通過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的.當然動物園里機靈的猴子、威猛的獅子老虎、美麗的孔雀也都是我們的活教材,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孩子們對它們形象的表現更為主動.在大自然中孩子們主動探索知識、積極參與活動,可見大自然不僅增添了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也促進了他們智慧發展,豐富了孩子們的整個精神世界.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總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態、斑駁陸離、紛繁變換、美不勝收.大自然是幼兒繪畫活動的最好課堂,欣賞大自然的景物為幼兒開啟了想像的大門,發現了美、創造了美. 三、調動各種感官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人的大腦信息百分之八十來源於視覺,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美術活動中觀察是極其重要的,通過觀察物象、再現物象、添畫、裝飾、想像、塗色,使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讓孩子閉上眼睛聞各種各樣的氣味,邊聞邊想像,刺激孩子的嗅覺系統,然後通過交流,有各種色彩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質地的、不同規則的物體,讓孩子摸一摸,刺激他們的觸覺系統,再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大膽的描繪. 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們仔細傾聽,刺激他們的聽覺系統,讓孩子們用手上的繪畫工具表示聽到音樂後的感受 這些嘗試將取得很好的效果,會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積極性、探索慾望,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 四、欣賞作品,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想像力、創造潛能,因此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做法: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像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後,教師可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於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 欣賞、觀摩大師的作品也是幼兒繪畫的常用形式,梵谷、米羅、畢加索、莫奈等大師的作品應該常出現在幼兒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審美能力.當然現在是二十一世紀,飛速發展的上海充滿了機遇,這座現代化的城市有著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常見的就為美術展覽,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機會組織幼兒前往參觀,或者請家長帶領幼兒前往參觀,讓幼兒到藝術的海洋里尋找、發現,幫助他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激發想像. 愛因斯坦也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說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還應將美術活動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在綜合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翔.
Ⅶ 如何在繪畫中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一、在活動中萌發孩子的想像意識 想像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律、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則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現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決不是現實的機械翻板。因此教師不能以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像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評價。教師這次以像不像為標准,下次孩子們的畫就都會向像靠攏,喪失了想像力。教師在繪畫活動中,可嘗試提出疑問讓幼兒改變思路肯定幼兒的想像,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例如:中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教師可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用不同的墨鏡看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太陽。當幼兒了解、嘗試了的時候,教師及時加以肯定,會發現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型進行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形臉、長頭發、短頭發、卷頭發通過教師對幼兒的一些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的圖畫。想像會隨之出現更加擴張,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 二、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像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檢。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因此,教師應常常帶孩子走出活動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這樣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想像也就隨之進發。例如:大型畫《一片森林》,就可以請孩子們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木,然後請幼兒自由傾述他們看到了一些什麼樣的樹,怎樣的樹葉、怎樣的樹枝通過幼兒的回憶再觀察物體。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幻燈片、錄像等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手段再總結歸納,並與幾何圖誇張、變形等相聯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樣的樹木之間的不同,但又有著共同的規律。利用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按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一幅關於樹林的作品。結果教師將會發現,孩子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樹林,可能有人會說:怎麼會有這樣的樹林。那又怎樣!不是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這基礎上,教師可以請幼兒在自己畫的這片樹林里進行添畫,孩子們會更加興致勃勃。不僅樹可以是我們不常見到的,動態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兒通過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當然,動物園里機靈的猴子,威猛的獅子、老虎,美麗的孔雀也都是我們的活教材。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孩子們對它們形象的表現更為主動。在大自然不僅增添了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也促進了他們智慧發展,豐富了孩子們的整個精神世界。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總是美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態、斑駁陸離、紛繁變換、美不勝收。大自然是幼兒繪畫活動的最好課堂,欣賞大自然的景物為幼兒開啟了想像的大門,發現了美、創造了美。 三、調動各種感官,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人的大腦信息百分之八十來源於視覺,看是幼兒知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美術活動中觀察是極其重要的。通過觀察物象、添畫、裝飾、想像、塗色,讓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讓孩子閉上眼睛闡述各種種樣的氣味,邊聞邊想像,刺激孩子嗅覺系統,然後通過交流,用各種色彩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質地的、不同規則的物體,讓孩子摸一摸,刺激他們的觸覺系統,再通過教師引導進行大膽的描繪。 3、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們仔細傾聽,刺激他們的聽覺系統,讓孩子們用手上的繪畫工具表示聽到音樂後的感受。 這些嘗試將取得很好的效果,會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積極性、探索慾望,培養了他們的想像。 四、欣賞作品,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想像力、創造潛能。因此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做法: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像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後,教師可以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於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 欣賞、觀摩大師的作品,也是幼兒繪畫的常用形式。梵谷、米羅、畢加索等大師的作品應該常出現在幼兒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審美能力。當然現在是二十一世紀,飛速發展的上海充滿了機遇,現代化的城市有著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常見的就為美術展覽,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機會組織幼兒前往參觀,或者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讓幼兒到藝術的海洋里尋找、發現,幫助他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激發想像。
Ⅷ 幼兒園大班創造想像畫漂亮的花兒如何創造情景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創意沙畫《小花貓找快樂》優質課
活動來源:
本活動選自省教材大班下主題五"房子大觀"中的繪畫活動"未來的房子"。
《綱要》中指出,"應鼓勵幼兒大膽地想像,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基於幼兒對房子已有經驗的感知,我們引導幼兒運用沙畫這一特殊藝術形式來創造未來的房子。
沙畫,顧名思義,就是用沙子作畫,沙畫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簡單易學,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規律,既能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促進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又能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體驗沙畫創意的新奇和創作的成功感,分享合作的快樂。
2、知識與能力目標:嘗試運用畫、抓、刮、漏等技能進行沙畫創意。
3、技能目標:用簡單的風景、動物等形象表現"尋找快樂''的沙畫情景。
4、創造力培養目標:能大膽想像,美術創意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活動准備:
1、空間准備:沙畫需要為幼兒預備開闊的場地,使幼兒能與操作材料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20把椅子擺成半圓)
2、物質准備:沙畫大師蘇大寶的沙畫製作視頻、投影儀一台、沙盤若干,沙卷四幅、背景音樂。
3、知識准備:之前和幼兒一起玩過沙子,感受了沙子的特性。
活動過程:
一、引入情境,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各種不同的沙畫手法
1、教師富有神秘感的示範,引導幼兒觀察沙畫方法。
提問:你們玩過沙子嗎?是怎麼玩的?
我會用沙子畫畫,看看我是用什麼方法畫出來的?
2、拓展幼兒想像,探索學習不同的沙畫手法。(畫、刮、抓)
提問:剛才老師用了哪些方法畫出了小貓?
用刮(抓)的方法還可以畫出什麼?
3、小結:提升幼兒的繪畫經驗,知道用畫、刮、抓的辦法可以畫出很多的東西。
二、情境進一步深入,幼兒獨立創作沙畫故事情景
1、情境作畫,嘗試畫、刮、抓的沙畫手法。
幼兒每人一個沙盤,教師創設"尋找快樂"的情境,引導幼兒嘗試用畫、抓、刮的方法畫出小河、山峰、彩虹等景物,以及簡單的動物。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畫的?
小結:提升技能運用的方法,了解同一種東西可以用不M的辦法畫。
2、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由創作"幫助小花貓找快樂"的沙畫情景。
提問:小花貓還會到哪裡?遇見誰?
3、交流、分享沙畫創作的手法和尋找快樂的情景。
提問:你用什麼方法畫的?幫小花貓找到了哪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