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了齒孔郵票

誰發明了齒孔郵票

發布時間:2021-09-02 18:51:48

⑴ 世界上最早的齒孔郵票是哪個國家發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沒有齒孔,到1854年在英國首先出現有齒孔的郵票

現在我們常見的郵票,它的四邊像鋸齒一樣,仔細一看,是許多半圓形小孔,一個挨著一個均勻地排列起來,很有規律。它就是郵票的「牙齒」──齒孔。

齒孔是郵票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齒孔,看上去就不像郵票了。不過,人類最初使用的郵票,並沒有齒孔,出售郵票時就用剪刀一枚枚地剪開,很不方便。郵票齒孔的出現,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郵政部門頒布了獎賞條例,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就給予獎賞。那時候有個少年,他媽媽做針線活時,他在一旁用針刺著紙玩,在那張紙上刺成一排排的小孔,結果這張紙很容易地撕開了。這時他忽然想起了郵政部門頒布的條例,覺得這個辦法可以解決郵票的剪裁問題。於是他向有關部門作了報告,結果他得了獎賞。

1854年英國發行了有齒孔的郵票。郵票有了齒孔,出售時就方便多了。後來許多國家也發行了有齒孔的郵票。

郵票的齒孔本來就是為了撕開方便,並沒有別的用途。可是各種郵票的齒孔千差萬別,就是同一種郵票,齒孔也有差異,這又引起人們的興趣。集郵者把齒孔分成許多種,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光齒:郵票打孔後,孔內的小圓形紙屑全部脫落,齒和孔干凈利落,沒有「毛茬」。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郵票大多數是光齒。

毛齒:孔內紙屑沒有完全脫落,齒孔不清晰,毛毛草草,所以叫毛齒。我國郵票中有不少是毛齒的。

點線齒:它的齒孔不是圓形,而是一段段短粗的線。郵票撕開後幾乎看不出齒孔。

方形齒:這種齒孔是方形的,孔的方形紙屑完全脫落。人們把這種郵票叫做「寸方城」。這種齒孔就好像「寸方城」的城牆一樣了。方形齒的郵票可不多,左面是一枚剛果發行的郵票。

我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使用的郵票,大多沒有齒孔。這是由於物質條件極為艱苦,沒有打孔設備。1946年陝甘寧邊區郵政印製一套延安寶塔山圖的郵票。沒有打齒孔。為了提高效率,革命前輩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用一塊刻臘版的舊鋼板,把它的一邊磨得很薄,銼出一個個小鋸齒。打孔時把整張的郵票放在木板上,鋼板的鋸齒對准郵票圖案中的騎縫,用錘子猛力一砸,就打出了長方形的齒孔。這種手工打制的齒孔,在世界郵票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小小的郵票齒孔,凝結著革命前輩的血汗,它也是對我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的歷史教材。

現在有許多國家發行的郵票,有的不打齒孔,這並不是沒有打齒孔的設備,也不是人們的疏忽,而是為了引起集郵者的興趣。這是特意發行的無齒孔郵票。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發行了四套無齒孔郵票。即:《熊貓》、《金絲猴》、《梅蘭芳舞台藝術》、《兒童生活》。無齒孔郵票發行量不大。

人們通過對郵票齒孔的研究可以鑒別郵票的版別,發行時間和地點。例如,普通郵票由於用量很大,同一種圖案、面值的郵票往往印很多次,集郵者除了研究圖案中的微小差別外,還可以研究齒孔的區別。所以對郵票齒孔的研究也是集郵的一個內容。齒孔除了形態不一樣,還有大小,有疏有密,怎樣區別呢?

早在1866年,一個名叫勒格拉的法國醫生,創造了計量齒孔的方法,他搞出一個量齒尺,用它來度量齒孔的疏密程度。他用「度」作單位來度量。齒孔的度,是指20毫米內有幾個齒孔,就是幾度。

量齒尺有的用硬紙卡印製,有的用鋁片製成。量齒尺上有一排排20毫米長的齒孔。度量的方法很簡單,把郵票的齒孔對准尺中的某一排,齒對齒、孔對孔,大小完全吻合,這排齒孔旁邊註明的數字,就是這枚郵票齒孔的度數。圖示郵票為11.5度。

郵票的齒孔,對郵票的美觀起了一定的作用。損壞一個齒,就像掉了一顆牙齒,成了「豁牙子」,所以對它要注意保護。我們從信封上洗下郵票時,注意不要碰掉齒孔;往郵冊中插郵票的時候要細心,不要折壞齒尖。保持郵票齒孔的完整,不僅使郵票完美,而且對於研究郵票也很重要。

⑵ 二年級語文下冊由票齒孔的故事郵票怎麼發明

我們知道,貼上郵票的信件,就像擁有了一張通行證,可以暢通無阻地傳遞到世界各地了。在郵票發明以前,收信人要付錢給郵遞員作為郵費,可一些人經常付不起錢,讓郵遞員白辛苦一趟,把信退回去。後來有個叫羅蘭·希爾的人建議政府印一些郵票,由寄信人購買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從此,就產生了郵票。 1840年,在羅蘭·希爾的提議和促進下,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正式發行,郵票的圖案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側面浮雕像,面值1便士,用黑色印刷,被人們稱之為「黑便士」的郵票。這枚郵票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在郵票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郵戳的用途 蓋過郵戳的郵票是集郵朋友非常珍貴的收藏品。郵戳除了具有紀念意義外,細心的小朋友還能發現什麼呢?看一看,原來上面有日期和地點,我們知道了,信是什麼時間寄出的,從哪裡發過來的。每一張郵票只能用一次, 所以蓋過郵戳的郵票也就不能再用了。 齒孔郵票是誰發明的 1854年,英國發行了第一枚帶有齒孔的郵票,方便了以前用剪刀把整張郵票一枚一枚剪開的麻煩。這是一個叫享利的人偶爾看到一位記者用別針在郵票的空隙間扎孔得到啟示,回到家後製作了郵票打孔機,以後被正式採用。

⑶ 帶齒孔的郵票是哪國誰發明的

英國 。 准確的說,是英國紳士阿切爾 。是他發明了郵票打孔機,而最早帶齒孔的郵票就是阿切爾發明的打孔機生產製造的 。

⑷ 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是這樣的:

傳說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1848年,有位新聞記者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邊喝酒邊撰寫當天的新聞,稿子寫好後,分別裝進信封,准備寄到幾家報館去。這時,他從衣袋裡取出一大張維多利亞女皇像郵票,想向酒店老闆借一把剪刀將郵票剪開。酒店老闆說;「先生,實在對不起,我們這里沒預備剪刀」。 稍後,這位聰明的記者順手從西服衣襟上取下一枚別針,在郵票與郵票的空隙間扎了一串均勻的小孔,然後輕輕撕開,便解決了這個難題。

記者的舉動被身旁一位名叫亨利.亞瑟爾(有譯為 亨利.阿切爾)的有心人看到, 回去以後,他便開始研製。 經過努力,他設計製造了一台郵票打孔機,幾經改進後,製造成功。 於1854年被英國郵政當局正式採用,同年便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帶齒孔的郵票 「紅便士」。


世界上第一種有齒孔的郵票 「紅便士」

⑸ 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郵票齒孔的故事》出自於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年級下冊讀本[1],由陸洋朗讀[2]。
這是一個發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阿切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一個人用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那郵票便很容易、很整齊地被撕開。「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把那個人的動作變成機器的動作,讓所有的郵票都好撕開。通過不斷研究,他的想法終於變成了現實。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明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明並不神秘,並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⑹ 誰發明了齒孔郵票這項發明被誰採用

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是沒有齒孔的,出售時需要用剪刀一張一張地剪開。
倫敦一位記者在市中心的一家酒店裡,把當天的新聞寫成稿件後,分裝在幾個信封里,准備寄往外地的幾家報館。他取出從郵局買來的一大張郵票,卻找不到剪刀。這時他機靈一動,從衣襟上取下一隻小別針,在郵票空隙間刺了一連串均勻的小孔,然後輕輕一撕就開了。一位名叫亞瑟·亨利的青年目睹這一情景後,受到啟示,研製出一台郵票打孔機,後來被英國皇家郵政局所採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上所有的郵票都採用了齒孔機來打出齒孔。

⑺ 郵票的齒孔有什麼來歷

1854年,英國發行了第一枚帶有齒孔的郵票,方便了以前用剪刀把整張郵票一枚一枚剪開的麻煩。這是一個叫享利的人偶爾看到一位記者用別針在郵票的空隙間扎孔得到啟示,回到家後製作了郵票打孔機,以後被正式採用。

⑻ 誰發明了郵票上的鋸齒

你說的「郵票上的鋸齒」,叫郵票的「齒孔」。
郵票的齒孔是一位英國的發明家----阿切爾【音譯】發明的。

⑼ 想想帶齒孔的郵票是誰發明的。

英國發明家阿切爾發明的。准確地說是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所以後來就有了帶齒孔的郵票。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了齒孔郵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