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
不得不說,創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為直覺。但洞察力是專創造力的前提,屬是創造力被激發的基礎,洞察力是可以被後天鍛煉的。我個人並沒有總結過科學系統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話:「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說方法的話,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轉換為習慣,養成針對性定期閱讀並定期總結的習慣。這里的關鍵詞是:定期、針對性。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多看多想並持續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訣竅都是持之以恆,無他。
提到這點,想小題大做多說幾句:近幾年看到了太多設計師過度重視方法,期望通過方法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我認為這是浮躁的。對於創意&設計,我個人並不否定方法論的價值,但設計本質上還是功夫活,思維的跨越也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階段,我更想跟大家說的是:功夫+思維>方法論。
Ⅱ 如何培養自己豐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靈魂的創造力,是思考問題不竭的動力。它可以啟發我們產生新的想法,發現不同的思路。可以說,想像力是每個人的財富,是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擁有和控制的東西。想像力是「人類所擁有的最高特權之一」,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度表現,是創造力的特有的屬性和主導部分。想像力有助於獨創,有助於強化感情和增強形象性,從而有助於開拓思路。
具有想像力的人,往往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思路寬闊。那些成功的人們,總是敢於想像,思路敏捷,敢於想辦法,敢於嘗試,所以他們最終總是走向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美國公司的總裁,當他坐著自己的私人汽車剛在公司的停車場上停下來並從車上下來時,一名年輕的速記員就立刻迎上前去。這位速記員說,他之所以立刻趕上前來,只是希望如果總裁先生有任何信件或電報要寫的話,他能夠立即提供服務。這位總裁感到很驚奇,因為這種事情是公司其餘十幾名速記員可以去做但從來沒做的事,於是他問:「你為什麼這么做?」年輕人回答:「因為我的想像力告訴我,這樣做對自己的前途並沒有任何壞處,積極主動一些應該可以為別人提供更多的好處。」總裁很欣賞這位年輕人,他也看得沒有錯,這位年輕人後來成為了一家大規模的葯品公司的總裁。
正確使用自己的想像力可以給自己帶來超乎尋常的發展思路和做事方式。
想像力是人對未知事物在頭腦里的一種虛幻的解釋,正因為有了想像力,才促使人想盡辦法去實現想像中的事物。想像力是動力的源泉,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失敗,繼而不斷總結,又不斷進步,周而復始,形成了寶貴的經驗,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
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隨著知識掌握程度的不斷提高,人越來越看清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反過來又促使人產生更多的聯想,目的只有一個,充分認知這個世界,認識自己。
當今世界的許多事物在上世紀,或者更早的時候,都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通過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才逐一被實現。比如,電話、電視、飛機、火箭等,不都是人們受到某種啟發或看到某種現象,從而產生想像,在大腦里構建藍圖,然後通過艱苦地努力和嘗試實現的嗎?
自古以來許多成功者都曾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了「正確想像」和「排練實踐」來完善自我,獲得成功。拿破崙在帶兵橫掃歐洲之前,曾經在內心想像中「演習」了多年的軍事。世界旅館業巨頭康拉德·希爾頓在擁有一家旅館之前,很早就想像自己在經營旅館。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常常「扮演」旅館經理的角色。成功後的希爾頓,便將他的連鎖店發展到世界各地,成為享譽全球的旅館大王。
由於能夠運用想像,使許多經營者產生了許多奇妙的想法。
有一個農民,因愛動腦筋,常常花費比別人更少的力氣,而獲得更大的收益,當地人都說他是個聰明人。到了土豆收獲季節,當地的農民就進入了最繁忙的工作時期。他們不僅要把土豆從地里收回來,而且還要把它運送到附近的城裡去賣。為了賣個好價錢,大家都要先把土豆按個頭分成大、中、小三類。這樣做,勞動量實在太大了,每人都只能起早貪黑地干,希望能快點把土豆運到城裡趕早上市。而這位農民卻與眾不同,他根本不做分撿土豆的工作,而是直接把土豆裝進麻袋裡運走。這樣「偷懶」的結果是,他家的土豆總是最早上市,因此每次他賺的錢自然比別家的多。
原來,他每次向城裡送土豆時,沒有走一般人都經過的平坦公路,而是載著裝土豆的麻袋跑一條顛簸不平的山路。三十里路程下來,因車子的不斷顛簸,小的土豆就落到麻袋的最底部,而大的自然留在了上面。賣時仍然是大小能夠分開。由於節省了時間,他的土豆上市最早,自然價錢就能賣得更理想了。
想像力是成功的「核反應堆」。它可以給你帶來一個成功的目標和非凡的思路,讓世界上許多事物向你展示出新奇的面目。因此,當我們有一個成功創意存在於大腦中時,不妨相信成功已經在某處等待,僅需要我們動手去捉住「她」罷了。
Ⅲ 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意力和想像力
首先學會模仿,學會延伸相關知識來啟發自己的聯想力和想像力。
其次要豐富知識經驗,用擴展訓練激發自己的聯想力和想像力。
再次要提高自身文藝修養,培養多種愛好,培養豐富情感。
最後要善於進行觀察,豐富表象儲備。
要懂得模仿,你模仿得越像,說明你的再造想像能力就越強。模仿的過程就是你抓住事物的外部和內部特點的聯系過程,通過摹仿,你就能逐漸認識事物之間的某些必然的聯系。
掌握了模仿這種方法,你就會自覺地把一種事物與和它有聯系的另一種事物進行對比,這就是想像了。
想像是客觀外界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它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以豐富的知識經驗作為基礎。
當我們想像某事物時,就是捕捉該事物與頭腦中經歷過的事物之間的特徵和屬性的關聯,而頭腦中事物特徵和特性的獲得首先得靠觀察。
廣泛的興趣和多方面的愛好可以使你思路開闊,想像也就有了廣闊的天地。
想像的水平是依一個所具有的表象的數量和質量為轉移的:表象越貧乏,其想像越狹窄、膚淺,有時甚至會完全失真;表象越豐富,其想像越開闊、深刻,其形象也會越生動逼真。
(3)怎樣創造想像力擴展閱讀
提高想像力要積累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想像無非是對已有的知識、表象和經驗進行改造、重新組合、創造新形象。
提高想像力要善於把不同種類的表象加以重新組合以形成新的形象,要善於把同類的若干對象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普遍特徵分析出來,然後集中綜合成新的對象。
提高想像力要善於抓住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進行想像,要善於把適合於某一范圍的性質擴展到整個等級。
置身好環境,可以激發觸動靈感創意。
帶著問題導向,創意就可以從實踐生活中挖掘而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想像力
網路-創意就是生產力,五種途徑激發創意力
Ⅳ 1、 什麼叫創造想像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舉例說明
創造想像:創造想像是一種有意想像。它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腦海中創版造出新形象權的心理過程。用以積累的知覺材料作為基礎,使用許多形象材料,並把他們加以深入,通過組合,創造出新的形象來。在新作品創作、新產品創造時,人腦中構成的新形象都屬於創造想像。 如魯迅先生創作的「阿Q」形象,就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新形象。
1.培養學生的創造動機
2.幫助學生進行豐富的表象儲備
3.讓學生有積累必要的知識經驗
4.用一些創作原型給學生啟發
5.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
Ⅳ 成年人如何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
「創造力」其實跟「做引體向上」很相似。一個人的創造力,往往跟「探索問題」,「專注思考」,「歸納演繹」等高強度的腦力活動有密切關系。而很可惜的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讓我們很少這樣使用我們的大腦。我們更加擅長的是,對給定的問題,沿著給定的路徑尋找答案。但這不是創造力,創造力需要探索未知,需要強大的自信面對模糊和不確定性。所以,還是「用進廢退」的道理,我們大部分人就顯得缺乏創造力。簡單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刻意訓練自己:提問,以及習慣視覺化工作。
這說明什麼呢?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背三角肌變強壯,你最好用專門的設備有針對行的訓練這部分肌肉。同樣的,如果你想要培養創造力,你最好有針對性的訓練你的大腦。
Ⅵ 怎樣鍛煉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覺得鍛煉自己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有必要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像力跟創造力他們都應該同一實現。
Ⅶ 如何有效的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培養自己想像力
要給自己提供充足的想像空間,讓專自己盡情表現,想像是創造的前屬提,豐富的想像力可以促進自己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二、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促進自己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在於創設創新的氛圍,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挖掘教材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途徑,讓自己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創造美。在想像的基礎上積極動手、動腦、動肢體、激勵其創新精神、勇氣和能力。
三、通過形象思維法,激發自己聯想,讓自己掌握音樂節奏節拍
讓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
四、肯定自己的創新成果,鼓勵自己積極大膽地創新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不要怕失敗,只有努力創新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Ⅷ 怎樣提高想像力
一個人想像力豐富,應該說是生活環境的影響和個人意識培養的結果。有人抱怨自己天生就不是有豐富想像力的人,其實每一個天生都具有一定的想像力,但要使之豐富,就需隨時注意培養。在培養想像力的過程中,應遵循這樣六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要學會摹仿
想像力的培養,摹仿往往是第一步。正如我們先一筆一劃地臨摹一本鋼筆字貼,天長日久就可以寫出同樣漂亮的鋼筆字來。其實,摹仿本身就是一種「再造想像」,你摹仿得越像,越說明你的再造想像能力強。摹仿的過程就是你抓住事物之間的外部和內部特點的聯系的過程。通過這種聯系,你就能逐漸認識事物之間的某些必然的聯系特徵。掌握了這種方法,你就會自學地把一種事物和與之有聯系特徵的另一種事物加以對比,這就是你在想像了。所以,摹仿決不同於抄襲,而是把過去經歷的東西通過自己的頭腦再現出來,這種再現過程就是想像。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人物在開始時都是從摹仿而得到收益的,然後再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走出自己的路來。這就是從摹仿到創新的想像力發展的結果。
第二個原則:盡可能地博覽群書
縱觀科學發展史,任何一位科學家的成就,都與他們勤奮學習,從而積累下豐富的知識有關。馬克思為寫《資本論》,花了40年的時間閱讀了大衛?李嘉圖、亞當?斯密等幾乎所有古典經濟家的著作,並作用於還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從小勤奮好學,11歲時就閱讀了科學網路全書,以後又大量閱讀了牛頓、法拉第等人的許多著作,積累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為以後的科學發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有助於他的想像力的展開。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社會各部門的分工越來越細致,社會各知識領域廣泛緊密的聯系和交流,為人類的想像力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例如現代經濟學家丁柏根,正是將高深的數學和物理學同經濟學加以聯系,才創立了計量經濟學這門邊緣學科。
第三個原則: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學藝術修養
詩人和畫家常被認為是最富有想像力的人。不錯,正是他們通過豐富的想像力,才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生活場景。所以向文學藝術學習想像力是非常有益的。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都強調文學藝術修養對培養提高想像力的重要價值。蘇聯心理學家捷普洛夫說:「閱讀文藝作品——這是想像的最好學校,這是培養想像的最有力的手段。」我們知道,文學藝術是人類社會實際生活的最形象生動的再現,它大量使用的形象思維,比起抽象的邏輯公式,顯得更生動、更具體。加上它所具有的濃郁的感情色彩,所以更容易被接受,有更強的感染力。但必須注意,那種走馬觀花式的涉錯作品和只追求一個「知道」或「看熱鬧」式的閱讀方法,並不能豐富你的想像力。我們提倡積極的想像,要在頭腦里「看見」和「聽見」作品描述的一切,這種「身臨其境」就是京都的一種「再造想像」,這是「創造想像」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第四個原則:要勤於觀察、善於觀察
一個人的觀察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他的想像力。所謂指捕捉事物和現象的屬性和特徵的能力。我們想像某事物時,就是捕捉該事物和頭腦中經歷的事物發生聯系的外部或內部的屬性和特徵,而觀察是第一步,即首先認識某事物有什麼樣的特徵和屬性,第二步才是想像,即把事物之間的屬性和特徵加以比較和聯系。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就曾在他實驗室的牆壁上題道:「觀察,觀察,再觀察。」那些偉大的文學家和發明就就是在不懈的觀察中悟出事物的特性和本質聯系,從而「想像」出一個又一個藝術形象或科學新知的。巴甫洛夫本人為了研究動物的生理活動,連續30多年進行細致地觀察,從而提出了條件反射概念和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從而榮獲諾貝爾獎金。英國地質學家賴爾,一生都是在仔細地觀察中度過的。他游歷了幾乎大半個地球,在觀察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終於寫成了《地質原理》等偉大著作。這里所說的觀察絕不僅僅是觀察本身,在觀察的過程中還要勤於思考,並進行盡可能多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觀察,在觀察中求得科學新知,這就是每個科學家走過的路。正如培根所說:「我們這些具有人的精神的科學家們應當實驗、實驗、永遠實驗下去。」科學家們就是這樣在不斷的觀察探索中造就豐富的科學想像力。為了觀察,他們甚至不惜一切。居里夫人為了觀察鐳,曾不顧放射無素對身體的危害;愛迪生為了實驗幾乎變成殘廢。可見,人類豐富的創造想像是靠不斷的觀察、積累,靠那種對事物執著的探究精神才培養起來的。
那麼,如何提高觀察能力呢?在觀察中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呢?(1)為自己提出任務――迅速地看出觀察對象的特性並比較不同方面的聯系和相互作用;(2)努力發現觀察對象的最微小的變化;(3)學會從所感知的事物中區分出最重要的因素;(4)觀察要有積極性、系統性和計劃性。
第五個原則:注意培養多方面的愛好
廣泛的愛好和多方面的興趣可以使人思路開闊,想像也就有了廣闊的天地。世界是復雜多樣且彼此相關的。多方面的愛好,各種知識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啟發,取長補短。我們在生活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思考一個問題,從一方面百思不得其解,換一個角度,也許馬上會豁然開朗。多方面的愛好對想像力的作用,道理也是一樣的。
第六個原則:對事業保持飽滿的熱情
熱情是進行想像活動的直接動力。捷普洛夫說:「一個人的想像活動與其情緒生活是緊密地聯系著的。……創造想像的重大創造,永遠產生於豐富的感情之中。」在實踐生活中,人們往往在情緒激動時閃爍出智慧的火花。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富於想像力的原因,正是在於青年旺盛的熱情和情緒容易激動的性格。
據說,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想像能力只有平常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這時人們主觀上根本就不願去多想。對於這點,文學藝術家們都有切身體會。詩人只有在心潮洶涌感情激烈時才最容易馳騁他的想像,寫出感人肺腑的詩篇。作家在總結合作體會時常常說:不是我的作品感動了讀者,而是作品的情景首先感動了我自己。所以豐富的創造想像是和飽滿的情緒分不開的。
對於科學家來說,只有首先對他的事業傾注了他全身心的熱愛之情,才有可能驅使他去努力想像他的研究對象。一隻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實屬屢見不鮮,人們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看見牆上掛著的世界地圖,但是為什麼只有牛頓從掉下的蘋果中想像到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只有魏格納才從牆上的世界地圖想像到世界海陸的最原始分布?原因就在於牛頓和魏格納這樣的「想像家」對事業的無限熱情,致使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和事業息息相關,才使他們隨時隨地都自覺不自覺地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去描繪理想中的科學藍圖。
再讓我們看看偉大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吧,正是他對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生命體的真摯的感情,才使他堅持不解地去探索自然的奧秘。據說有一次,年輕的達爾文看見一隻受傷的小鳥在痛苦地掙扎,他便從此不決心絕不僅僅為了娛樂而殺害任何生物。對於一個執著追求自然真理的人來說,對自然的愛喚起了他豐富的創造性和想像力,正如一位古代哲學家所說的:「善良的心,只不過是生動的想像力的別名而已。」描繪理想中的科學藍圖。
Ⅸ 如何提高想像力
首先是知識,大量攝取知識讓想像力充分發揮。
不過只靠知識增進想像力是不夠的,你必須做到想像力無處不在才行。
人生感悟,智慧,想法,人生經歷等等也可成為想像力。(想像力就是無處不在)
想像力是可以鍛煉的,所謂萬事起頭難,只要運用的久,想像力就豐富了。至於如何鍛煉就視人而定。
想像力也可靠情緒激發,只要接觸到某些事物,或是腦海里想到某些東西,情緒受到感觸,想像力自然而然的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