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消毒法是怎麼發明的
1861年,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巴斯德來到巴黎,開始積極從事科研工作,他的研究課題主要是發酵和腐爛。
他需要弄清楚空氣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他用一隻玻璃管,一端接上排氣泵,另一端用棉布塞住,讓大量空氣從棉布和玻璃管中通過。試驗結果顯示,棉布變黑、變穢。
接著,他又將肉汁裝進玻璃瓶中,塞住瓶口,使其和外部隔絕,再進行加熱,最後經顯微鏡檢查證實,只要瓶里沒有微生物,肉汁就不會變質腐爛。而如果輕輕掀起瓶塞,使空氣稍微進入,瓶內就出現微生物。
因此,巴斯德斷言,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使得實驗中的棉布變黑、變穢。
為了更進一步地說明問題,巴斯德准備了許多經過嚴格處理的燒瓶,然後不辭辛苦地到繁華的大街上、清潔的地下室、高聳入雲的阿爾卑斯山頂採取了空氣的樣品,再用顯微鏡檢查。證實繁華大街上的空氣里微生物最多,地下室的空氣中微生物較少,而山頂的空氣中則幾乎沒有微生物。
於是,巴斯德再次斷言,肉汁放在有空氣的地方,只要微生物不接觸,肉汁就不會變腐。
為此,他又精心設計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儀器。這是一個長頸燒瓶,長長的瓶頸向下彎曲著,空氣可以通過瓶頸進入瓶內,但灰塵、微生物卻在進入瓶頸的途中粘在瓶頸上,這樣,瓶中的肉汁就不會變腐了。
後來,巴斯德又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在長長的瓶頸中間加熱,使外部的微生物在進入的途中就被殺死。這樣,巴斯德以確鑿的實驗,戳穿了「生物自然發生學說」的謊言。
加熱可以殺菌防腐,巴斯德的實驗無疑是現代消毒法的濫觴。
後來,巴斯德又通過不懈努力,發現了另一種防止乳酸發酵的新殺菌法—低溫殺菌。也就是說不採取加熱的辦法,而是在低溫中增壓使微生物死亡,後來人們也將這種新辦法稱作「巴斯德式殺菌法」。
巴斯德在他的論文中指出:「腐敗的食物可以使人體中毒。傷口化膿是因為某種生物所引起的發酵結果……疾病,特別是傳染病,都是因微生物潛入人體,大量繁殖,而分解了周圍的肌體,這種分泌物對人體有極大的毒害,從而引起疾病。」
那麼,如何阻止微生物侵染人體,尤其是在手術後防止創口受病菌感染呢?一個嶄新的課題展現在世人面前,呼喚著解決的途徑。
英國一位名叫利斯特的外科醫生勇敢地擔起了這項庄嚴的歷史重任。利斯特在外科手術方面有著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然而,在他主持的外科醫院里,仍有不少病人在手術後因傷口感染而死亡。所以,當時患有外科疾病的人,除非面臨死神的威脅,否則誰也不願意到醫院來動手術。
懷著強烈的事業心以及對患者極大的同情心,利斯特立志要改變這種落後局面。一次偶然的機會,利斯特讀到巴斯德的著作,大有所悟:原來空氣中四處彌漫著微生物,難怪手術後的病人會意外受感染死亡。
既然微生物是傷口化膿的元兇,那麼尋找一種葯物使傷口上的微生物死亡是最好的辦法。於是,利斯特開始搜尋可以制服病菌的葯物。
英國外科醫生李斯特最先發明了外科手術消毒法
一天,利斯特滿臉倦容地從實驗室里走出,到大街上散步,碰巧遇到一位清潔工人在掏陰溝,一股難聞的腐臭味直鑽鼻孔。利斯特正想掩鼻快步離開時,發現那清潔工人正在往陰溝里潑葯水,霎時,濃烈的葯味掩住了臭氣。利斯特驚詫地停下了腳步,問道:「這是什麼葯水?」
「石炭酸,往陰溝倒些下去可以清除臭味。」
「哦?」利斯特陷入了思考,這神奇的石炭酸會不會是理想的殺菌葯?想到這里,他如獲至寶般地趕回醫院,開始了試驗。
試驗顯示,具有強烈刺激性的石炭完全可以控制傷口化膿,不過,病人卻受不了刺激的劇烈疼痛,而且傷口癒合緩慢。
一系列的稀釋實驗之後,適當比例的石炭酸作為一種比較安全的消毒葯物被利斯特掌握了。為了更有效地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落到傷口上,利斯特以巴斯德的理論為指導,創造了具體的消毒方法:手術前,凡需與傷口接觸的醫生的雙手、手術服、手術器械等,都用石炭酸浸泡處理;手術時,邊用噴霧器向傷口附近噴射石炭酸,邊進行開刀;手術後,再用經過石炭酸浸漬處理過的葯用紗布蒙蓋。經過這樣手術的病人,幾乎沒有發生意外的感染,而且迅速恢復了健康。
㈡ 消毒櫃是誰發明的
中國 康寶公司 1988年康寶第一次詮釋消毒櫃,發明世界首台電熱型消毒櫃,經國家權威部門檢測能全面有效殺滅乙肝病毒,告示人們,預防肝炎也可以從自家做起
㈢ "巴氏消毒法"的發明,說明了_____
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低,細菌繁殖越慢;溫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溫度太高,細菌就會死亡.不同的細菌有不同的最適生長溫度和耐熱、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法是法國人巴斯德於1865年發明,經後人改進,用於徹底殺滅啤酒、酒、牛奶、血清白蛋白等液體中病原體的方法,也是現世界通用的一種牛奶消毒法。
巴氏消毒的目的是殺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菌)。在巴氏消毒法發明前,歐洲因喝生牛奶或吃乳製品而染結核病的人不計其數。由於當時還未發明抗菌素,因此,因結核病而死的人也是不計其數。
但自從巴氏消毒法廣泛應用以後,因喝牛奶而染此病的人已很少見。但現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地方的人喜歡喝生牛奶,比如我國的內蒙。據科學家調查,在內蒙牧民肺結核病人中,有10.6%的患者有喝生牛奶的習慣。
巴氏消毒法還用於消毒啤酒、白酒等東西,經過巴氏消毒的啤酒叫干啤;不經巴氏消毒,只能凍藏保鮮的啤酒就是生啤。
(3)證件消毒發明擴展閱讀:
巴氏消毒純鮮奶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營養與天然風味,在所有牛奶品種中是最好的一種。只要巴氏消毒奶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細菌的繁殖就非常慢,牛奶的營養和風味就可在幾天內保持不變。
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種,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占液態奶80%以上,品種有全脫脂、半脫脂或全脂的。
在美國市場上,實際幾乎全是巴氏消毒奶,而且是大包裝(1升、2升、1加侖)的,市民上超市一次就買夠一個星期喝的鮮奶。市場很少有滅菌純牛奶賣,有的小城鎮根本買不到。
國際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62-65℃,保持30分鍾。這種方法目前在廣東較少使用。採用這一方法,可殺死牛奶中各種生長型致病菌,滅菌效率可達97.3%-99.9%,經消毒後殘留的只是部分嗜熱菌及耐熱性菌以及芽孢等,但這些細菌佔多數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對人無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種方法將牛奶加熱到75-90℃,保溫15-16秒,其殺菌時間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殺菌的基本原則是,能將病原菌殺死即可,溫度太高反而會有較多的營養損失。注意,巴氏消毒法並不能殺死結核桿菌。
熱力消毒包括火燒、煮沸、流動蒸氣、高熱蒸氣、乾熱滅菌等。能使病原體蛋白凝固變性,失去正常代謝機能。
(1)火燒 凡經濟價值小的污染物,金屬器械和屍體等均可用此法。簡便經濟、效果穩定。
(2)煮沸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屬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鍾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則須較長時間。炭疽桿菌芽胞須煮沸30分鍾,破傷風芽胞需3小時,肉毒桿菌芽胞需6小時。
金屬器械消毒,加1~2%碳酸鈉或0.5%軟肥皂等鹼性劑,可溶解脂肪,增強殺菌力。棉織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品煮沸消毒時,不可超過容積3/4,應浸於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對流。
(3)流動蒸氣消毒相對濕度80~100%,溫度近100℃,利用水蒸氣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熱能,殺滅病原體。並當蒸氣凝聚收縮產生負壓時,促進外層熱蒸氣進入補充,穿至物品深處,加速熱量,促進消毒。
(4)高壓蒸氣滅菌(濕熱滅菌) 通常壓力為98.066kPa,溫度121~126℃,15~20分鍾即能徹底殺滅細菌芽胞,適用於耐熱、潮物品。
(5)乾熱滅菌 乾熱空氣傳導差,熱容量小,穿透力弱,物體受熱較慢。需160~170℃,1~2小時才能滅菌。適用於不能帶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屬器械等。
㈣ 注冊餐具消毒公司都需要什麼證件
注冊餐具消毒公司需要健康證、上崗證、衛生許可證、工商證、稅務證等,如下:
1、申辦人帶著身份證、房屋產權證或租賃合同到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辦理健康證、衛生許可證;
2、帶著3張一寸相片、健康證、衛生許可證、身份證、房屋產權證(合同租賃證)或其它有效證件到當當地工商行政部門辦理營業執照;
如需到銀行開帳號須辦理企業代碼卡。
3、帶著身份證、營業執照正副本、有效印章到當地稅務部門辦理登記、領取稅務證。
㈤ 消毒產品生產企業需要辦理哪些證件
消毒產品生產企業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其中前兩個是所有企業必須的證件,第三個是消毒企業專有的。
辦理《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需准備以下資料:
1、《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申請表。
2、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或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3、生產場地使用證明(房屋產權證明或租賃協議)。
4、生產場所廠區平面圖、生產車間布局平面圖。
5、生產工藝流程圖。
6、生產和檢驗設備清單。
7、質量保證體系文件(詳見附件要求)。
8、擬生產產品目錄。
9、生產環境和生產用水檢驗報告。
10、省、市衛生行政部門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㈥ 消毒法是如何發明的
1861年,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巴斯德來到巴黎,開始積極從事科研工作,他的研究課題主要是發酵和腐爛。
他需要弄清楚空氣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他用一隻玻璃管,一端接上排氣泵,另一端用棉布塞住,讓大量空氣從棉布和玻璃管中通過。試驗結果顯示,棉布變黑、變穢。
接著,他又將肉汁裝進玻璃瓶中,塞住瓶口,使其和外部隔絕,再進行加熱,最後經顯微鏡檢查證實,只要瓶里沒有微生物,肉汁就不會變質腐爛。而如果輕輕掀起瓶塞,使空氣稍微進入,瓶內就出現微生物。
因此,巴斯德斷言,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使得實驗中的棉布變黑、變穢。
為了更進一步地說明問題,巴斯德准備了許多經過嚴格處理的燒瓶,然後不辭辛苦地到繁華的大街上、清潔的地下室、高聳入雲的阿爾卑斯山頂採取了空氣的樣品,再用顯微鏡檢查。證實繁華大街上的空氣里微生物最多,地下室的空氣中微生物較少,而山頂的空氣中則幾乎沒有微生物。
於是,巴斯德再次斷言,肉汁放在有空氣的地方,只要微生物不接觸,肉汁就不會變腐。
為此,他又精心設計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儀器。這是一個長頸燒瓶,長長的瓶頸向下彎曲著,空氣可以通過瓶頸進入瓶內,但灰塵、微生物卻在進入瓶頸的途中粘在瓶頸上,這樣,瓶中的肉汁就不會變腐了。
後來,巴斯德又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在長長的瓶頸中間加熱,使外部的微生物在進入的途中就被殺死。這樣,巴斯德以確鑿的實驗,戳穿了「生物自然發生學說」的謊言。
加熱可以殺菌防腐,巴斯德的實驗無疑是現代消毒法的濫觴。
後來,巴斯德又通過不懈努力,發現了另一種防止乳酸發酵的新殺菌法—低溫殺菌。也就是說不採取加熱的辦法,而是在低溫中增壓使微生物死亡,後來人們也將這種新辦法稱作「巴斯德式殺菌法」。
巴斯德在他的論文中指出:「腐敗的食物可以使人體中毒。傷口化膿是因為某種生物所引起的發酵結果……疾病,特別是傳染病,都是因微生物潛入人體,大量繁殖,而分解了周圍的肌體,這種分泌物對人體有極大的毒害,從而引起疾病。」
那麼,如何阻止微生物侵染人體,尤其是在手術後防止創口受病菌感染呢?一個嶄新的課題展現在世人面前,呼喚著解決的途徑。
英國外科醫生李斯特最先發明了外科手術消毒法英國一位名叫利斯特的外科醫生勇敢地擔起了這項庄嚴的歷史重任。利斯特在外科手術方面有著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然而,在他主持的外科醫院里,仍有不少病人在手術後因傷口感染而死亡。所以,當時患有外科疾病的人,除非面臨死神的威脅,否則誰也不願意到醫院來動手術。
懷著強烈的事業心以及對患者極大的同情心,利斯特立志要改變這種落後局面。一次偶然的機會,利斯特讀到巴斯德的著作,大有所悟:原來空氣中四處彌漫著微生物,難怪手術後的病人會意外受感染死亡。
既然微生物是傷口化膿的元兇,那麼尋找一種葯物使傷口上的微生物死亡是最好的辦法。於是,利斯特開始搜尋可以制服病菌的葯物。
一天,利斯特滿臉倦容地從實驗室里走出,到大街上散步,碰巧遇到一位清潔工人在掏陰溝,一股難聞的腐臭味直鑽鼻孔。利斯特正想掩鼻快步離開時,發現那清潔工人正在往陰溝里潑葯水,霎時,濃烈的葯味掩住了臭氣。利斯特驚詫地停下了腳步,問道:「這是什麼葯水?」
「石炭酸,往陰溝倒些下去可以清除臭味。」
「哦?」利斯特陷入了思考,這神奇的石炭酸會不會是理想的殺菌葯?想到這里,他如獲至寶般地趕回醫院,開始了試驗。
試驗顯示,具有強烈刺激性的石炭完全可以控制傷口化膿,不過,病人卻受不了刺激的劇烈疼痛,而且傷口癒合緩慢。
一系列的稀釋實驗之後,適當比例的石炭酸作為一種比較安全的消毒葯物被利斯特掌握了。為了更有效地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落到傷口上,利斯特以巴斯德的理論為指導,創造了具體的消毒方法:手術前,凡需與傷口接觸的醫生的雙手、手術服、手術器械等,都用石炭酸浸泡處理;手術時,邊用噴霧器向傷口附近噴射石炭酸,邊進行開刀;手術後,再用經過石炭酸浸漬處理過的葯用紗布蒙蓋。經過這樣手術的病人,幾乎沒有發生意外的感染,而且迅速恢復了健康。
㈦ 巴斯德的實驗證明了什麼他發現了那兩種菌,並發明了哪種消毒法
巴斯德的實驗證明了引起肉湯變質的是空氣中的微生物.搜巴斯德曲頸瓶實驗,後兩個問題搜巴斯德在微生物學領域做了哪些貢獻就可以了.
㈧ 經營消毒劑需要哪些證件
作為經營者辦營業執照即可,在經營范圍內要有消毒劑。
向廠家索取生產資質(衛生許可證),產品資質(衛生許可批件),如果是抗抑菌產品和其他不需要取得衛生許可證的產品,需要索取該產品的衛生安全評價報告。
以備衛生監督所和醫院客戶檢查索取,證件要加蓋生產企業公章。
根據《消毒管理辦法》
第二十條
消毒劑、消毒器械和衛生用品生產企業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後,還應當取得所在地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方可從事消毒產品的生產。
第二十一條
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消毒產品生產企業的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對符合《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要求的,發給衛生許可證;對不符合的,不予批准,並說明理由。
第二十二條
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編號格式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衛消證字(發證年份)第××××號。
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的生產項目分為消毒劑類、消毒器械類、衛生用品類。
第二十三條
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有效期為四年。
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有效期滿前三個月,生產企業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換發衛生許可證。經審查符合要求的,換發新證。新證延用原衛生許可證編號。
(8)證件消毒發明擴展閱讀:
處罰制度:
根據《消毒管理辦法》
第三十一條
消毒產品的命名、標簽(含說明書)應當符合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有關規定。
消毒產品的標簽(含說明書)和宣傳內容必須真實,不得出現或暗示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第三十二條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消毒產品:
(一)無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或新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准文件的;
(二)產品衛生安全評價不合格或產品衛生質量不符合要求的。
第四十三條
消毒產品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可以處5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發的,可以處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
㈨ 辦理消毒產品衛生許可證需准備什麼資料
辦理消毒產品衛生許可證需准備的資料:
1、《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申請表;
2、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或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3、生產場地使用證明(房屋產權證明或租賃協議);
4、生產場所廠區平面圖、生產車間布局平面圖;
5、生產工藝流程圖;
6、生產和檢驗設備清單;
7、質量保證體系文件;
8、擬生產產品目錄;
9、生產環境和生產用水檢測報告,中科檢測可以做;
10、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9)證件消毒發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986年2月2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2004上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 根據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各第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二部法律的決定》修訂) 第二十九條 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飲用水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規范。飲用水供水單位從事生產或者供應活動,應當依法取得衛生許可證。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的單位和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行政法規】 《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2004年6月29日國務院令第412號) 附件《國務院決定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目錄》 第200項 消毒產品生產企業(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生產企業除外)衛生許可,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規章】 《衛生行政許可管理辦法》(2004年11月17日衛生部令第38號發布) 《消毒管理辦法》(2002年3月28號部令第27號發布 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條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生產企業應當取得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從事消毒產品的生產。 第二十一條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消毒產品生產企業的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對符合《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要求的,發給衛生許可證;對不符合的,不予批准,並說明理由。 第二十三條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有效期為四年,每年復核一次。 第二十五條取得衛生許可證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變更企業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生產類別的,應當向原發證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換發新證。新證延用原衛生許可證編號。 【規范性文件】 衛生部關於印發《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規定》的通知(2009年11月16日) 第二條 在國內從事消毒產品生產、分裝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本規定要求申領《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以下簡稱衛生許可證)。 消毒產品生產企業一個生產場所一證,一個集團或公司擁有多個生產場所的,應分別申請衛生許可證。
資料來源:淮安市衛計委
㈩ 委託他人生產消毒產品需要什麼證件
只要雙方簽署委託加工協議即可,不用帶什麼證件,只要能證明你的身份的即可,身份證或是營業執照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