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區別聯系是什麼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卻又各有側重、有所區別。
一是就時間關系而言,如果說「創造性轉化」重點是「面對過去」的工作,那麼「創新性發展」更多則是「面向未來」的活動。
具體而言,創造性轉化重在「繼往」,目的在於將作為傳統社會的思想文化基礎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基礎;關鍵在於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辯證客觀的批判。
創新性發展重在「開來」,即在創造性轉化的基礎上,對富有當代價值的內涵和形式在實踐中進行淬煉和發展。雖然舊的文化轉化過來以後已經做到了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但是還需要繼續往前走。因為歷史在前進,所以理論不能停步。這樣一來,「轉化」只是一個中介、工具、環節和過程,而「發展」才是目的。因此,「創新性發展」需要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側重於從整體上觀照「新時代」的「新進步」和「新進展」。
二是就空間關系而言,如果說「創造性轉化」主要是在「中國之中國」的傳統范疇基礎上前行,那麼「創新性發展」則必須更多地在「世界之中國」范疇前提下展開。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例,「創造性轉化」需要通過文化典籍和民間傳統的闡釋深入中國文化母體之中理解和把握「中國何以為之中國」「中國人何以為之中國人」的問題,從而以之為基礎在與現實的互動中追問「當代中國」和「當代中國人」何以成立的問題。
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需要立足於中國,放眼於世界,側重於將中國的發展道路納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坐標之中,將中國文化放置於世界多樣文化的譜系之中,在對「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未來命運如何抉擇」等問題的深入思考之中深刻體悟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明之間的關系,准確定位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統中的地位和價值。
三是從側重點而言,「創造性轉化」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論層面「轉過來」。仍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例,「轉過來」即更多地是面向傳統文化自身、歷史典籍經典文本做文章,目的是分疏和解析傳統文化當中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資源,通過語義分析和語境轉換使之轉化為適應當代實踐需求的內涵,通過形式改造使之轉化為當代人習慣的文化形式。
「創新性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實踐層面「往前走」。經過創造性的轉化的優秀傳統文化仍然是一種停留於思想理念層面的資源型存在。這些思想資源需要走進生活與當代中國偉大的社會實踐進行互動,需要走入人心與當代中國人的心靈進行溝通,需要走向世界與多樣文明進行交流互鑒,從而在這一系列互動、交流、碰撞的過程中進一步升華理論、豐盈思想、回應時代命題,進而建設和豐富當代中國新文化。
總之,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❷ 文藝創作為什麼要堅持創造性轉化
文藝創作為什麼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內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容和發展的環節,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揚棄;唯物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創新的,它和樹立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文藝創新,才能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促進文藝的繁榮~
❸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談談如何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可以用現代科技知識來理解傳統文化。回
從刀耕火種答,天圓地方,四大發明,到人類登上太空,月球,蛟龍潛海。
從孝道為人,和諧社會,從道法自然到養生保健,從兵法詭計,到法制文明。
從修身治國平天下,到參加聯合國事務。
❹ 如何理解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在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動力新陳代謝,革故鼎新,謀求發展;二是積極進取,對外開放,吸收包容中外優長,以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傳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兩種途徑:一是盡可能完整地保護傳統文化生態,以文獻檔案的方式作用於當下;二是有選擇地汲取闡發,與當代文化相融以傳續發展。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其在今天的繁榮發展,正如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所指出的:「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選編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其中,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發展並形成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優秀的精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思想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操守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時代精神,主動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經驗成果,發展現代科技,創造現代文化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競爭的歷史進程中尋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短短的30多年時間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的快速發展所遭遇的挑戰和困難幾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國走出了一條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現代化建設之路,在國際上樹立起全新的大國形象,這正是得益於中國的執政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以巨大的勇氣和底氣,努力踐行「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和中華傳統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轉化」是在已有基礎上做出順應時代的變革與完善,「創造性」則是在前人沒有的條件下從無到有的新創新建;「發展」是在既有基礎上的向前開發拓展延伸,而「創新性」是在舊有基礎上新的發現、發明、創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創造的文化基礎上,創新思想理論,創新價值觀念,並通過理論成果和文化產品的傳播,教化國人,進而確立並形成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與文化理念。
中華民族在歷盡百年屈辱之後痛徹意識到:只有國力強,文化才能強;文化強,國力則更強的深刻道理。我們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轉變發展模式,保障國民經濟平穩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物質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強國人文化需求的意識和文化消費能力是基礎;進一步完善國民教育服務體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統合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提升國民人文素質、文化修養、行為養成、藝術鑒賞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國粹、研究闡釋新義,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自信意識是要務;不懈努力,不斷推出和積累真正具有世界水準的人文學術研究成果和文藝作品,鼓勵藝術大膽創新實驗是核心;增強文化傳播能力,拓展傳播渠道,創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對話的參與和發聲意識是重要的舉措。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為中國的偉大變革與復興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動力支撐。
❺ 什麼是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和創造性轉換的主渠道
文化在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動力新陳代謝,革故鼎新,謀求發展;二是積極進取,對外開放,吸收包容中外優長,以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傳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兩種途徑:一是盡可能完整地保護傳統文化生態,以文獻檔案的方式作用於當下;二是有選擇地汲取闡發,與當代文化相融以傳續發展。中華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其在今天的繁榮發展,正如
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選編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其中,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創造發展並形成於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優秀的精華,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思想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操守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時代精神,主動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經驗成果,發展現代科技,創造現代文化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競爭的歷史進程中尋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成為必然選擇。
❻ 如何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傳統的文化適應現在的時代風格與特色,給一些優良的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解釋與含義。以一種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和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但是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非常正確的,所以需要不斷的摸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讓文化具有繼承性和永續性。
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更多的是儒家文化。所以我們大多數時候都秉持著一個中庸的原則,而且在做事的時候可以非常積極的解決問題。雖然在古代儒家文化主要是服務於統治階級的,但是儒家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歷史,已經深深的根植在我們心中了。如今想要讓傳統文化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用全新的形式,可以利用互聯網平台,推出短平快的短視頻傳播。
❼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怎麼區分最好分別舉個例子
中華傳統文化的振興,傳統文化創造性和轉化的一些小。
❽ 創造性轉變和創新性發展是什麼意思
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立足現實來發揮和理解。我們今天在理解、認識、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些基本理念的時候,要根據國情、根據形勢變化的需要來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