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審美能力
藝術鑒賞力,亦稱審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鑒賞、評價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感受能力指審美主體憑自己的生活體驗、藝術修養和審美趣味有意識地對審美對象進行鑒賞,從中獲得美感的能力。審美評價能力指在審美鑒賞基礎上,對審美對象的性質、價值、形式和內容等進行分析,並作出評價的能力。
審美創造能力指在具備一定的審美感受、鑒賞和評價能力的基礎上,運用某種藝術形式和表現技巧, 創造美的藝術形象的能力。審美能力是後天培養的。發展審美能力,是審美教育的重要任務。
在人學習、訓練、實踐經驗、思維能力、藝術素養的基礎上形成與發展,是以主觀愛好的形式體現出來的對客體美的認識、評價和再創造,是感性與理性、認識與創造的統一。
(1)審美創造力擴展閱讀:
提升審美能力方法。
1、重視收集和整理
專業資料和各類信息的收集積累,在平面設計的學習提高過程中是十分必要和基礎的。這是一項長期不能間斷的持久工作。有許多初學者在做設計時,常常會為不能獲得創意而感到很苦悶,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2、樹立起自我的審美觀
作為設計師,培養和提高審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審美能力強的人,能迅速地發現美、捕捉住蘊藏在審美對象深處的本質性東西,並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去創造美和設計美。
⑵ 為什麼說審美創造力與藝術表現語言的統一
(1)間接性與廣闊性。文學運用語言來塑藝術形象,傳達審美情感。由於文學語言必須通過讀者的想像才能感受到藝術形象,因此,文學形象具有間接性。這種間接性既是語言藝術的局限,也是語言藝術的特長和優勢,因為它使得文學形象具有其他藝術無法相比的廣闊性。
文學形象的間接性,可以說是文學區別於其他一切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無論是建築、實用工藝藝術,還是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以及音樂、舞蹈等表情藝術和戲劇等綜合藝術,都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直接作用於人們的感官,這些藝術形象不僅可以看到或聽到,甚至有些還可以觸摸到。唯有文學這門語言藝術所描繪的形象例外。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通過積極活躍的聯想和想像,在自己的頭腦中呈現出活生生的形象畫面來,這就構成了語言藝術形象的間接性,因而人們把文學又稱「想像的藝術」。文學形象雖然不能通過讀者的感受器官來直接把握,但它通過語言的中介,激發讀者的想像,同樣可以使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產生如臨其境的審美效果,使文學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呈現於讀者的心靈。
文學天地的廣闊性,同樣來自語言媒介的特性。用語言來表現現實生活,具有廣泛而深入的表現能力,幾乎很少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著最大的自由,具有極大的容量,真可以說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能夠突破客觀時間,實現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廣闊而復雜的社會生活。
其次,文學的廣闊性更表現在它不僅能描繪外部世界,而且能夠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種人物復雜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內心世界的深處發展,無疑使文學的天地變得更加廣闊,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藝術種類難以達到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通過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飾風度、言行舉止等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可能通過直接抒情或敘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細膩復雜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學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的主觀情感。文學的情感性越濃烈,越能感染讀者,就越富有藝術魅力。抒情詩、抒情散文等情感類文學自然離不開情感性,小說、報告文學、敘事詩等敘事類文學同樣離不開情感性。作為敘事類文學的小說和報告文學等,同樣蘊藏著作家熾熱的感情,只不過在這類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來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將作者的主觀情感深深蘊藏的文學形象之中,通過形象描繪來傳達情感。文學由於採用語言作為媒介,在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由於文學作品能夠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復雜、最豐富、最隱秘的情感,使得語言藝術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更加深刻。
語言藝術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廣度上也遠遠超過了其它藝術形式。雖然所有文藝作品總會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作家、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和對生活的認識,從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類藝術中,還是語言藝術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語言藝術之所以具有這種優勢和特長,同樣是與它採用語言作為媒介分不開的,因為只有語言才能直接表達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認識、評價判斷方面具有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在文學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關系極為密切。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學作品的思想性總是被情感所包裹並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只有將情感滲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靈的藝術魅力,使讀者在激動不已的同時去深入領會作品蘊藏的思想內涵。另一方面,文學作品的情感性也離不開思想性,因為這種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導下成為具有特定愛憎情感的傾向性。所謂傾向性,其實就是作家的愛憎褒貶體現在文學作品中的思想藝術屬性。顯然,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融會,成為一切文學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3)結構性與語言美。文學作品的結構與語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們不僅是構成文學作品的重要藝術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審美價值。文學作品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就必須需要利用結構這個重要手段來完成。對於文學作品來講,結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關繫到整個作品的成敗得失。
⑶ 請問做什麼工作需要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審美就是對於某個事物的個人評價 這東西引人而異 就好像殺人狂 他的審美就是認為死亡都是美 樓主說的較高的審美我覺得應該稱之為 大眾方向的
創造能力就是對於沒有的東西的想像能力和把它體現出來的動手能力
我就覺得符合這些的 一是畫家 二是音樂家(流行 古典均可) 如果樓主本人大學擇專業 或者是工作方向 我建議還是結合一下個人特長和興趣 比較好~ 總之就是和人的感官有直接接觸的都可以
⑷ 為什麼要提高審美能力
因為社會的發展,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
提高審美能力可以通過培養審美感知能力、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增強審美創造能力這三個途徑來實現。審美能力即藝術鑒賞力,是指人感受,鑒賞,評價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能力是後天培養的,發展審美能力是審美教育的重要任務。
審美感知能力指審美主體憑生活體驗,藝術修養和審美趣味有意識地對審美對象進行鑒賞,從中獲得美感的能力。審美評價能力指在審美鑒賞基礎上,對審美對象的性質,價值,形式和內容等進行分析,並作出評價的能力。
(4)審美創造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多了解時尚資訊:可以抽空多了解一些時尚方面的新聞,比如今年流行什麼顏色,比如一些重要的時裝發布會等等,這可以提高對審美的理解。
訂閱時尚的雜志:有很多的時尚雜志,涵蓋各種類型,有衣服的,有首飾的,可以根據愛好來尋找你想看的雜志。
去時尚之都旅遊:旅遊可以提高一個人的閱歷,時尚之都更可以提高一個人對美的認識,倫敦、巴黎、香港都是非常適合旅遊的時尚之都。
⑸ 什麼是藝術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專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屬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藝術的要旨就是創造性,只有創造性的藝術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藝術。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是創造者從事創造性活動的結果,一切文化藝術領域的創造性活動是創造者藝術個性和精神的自然延伸。藝術的本質在於它能將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尋常之物表現的異乎尋常。它充分賦予慣常所見的庸俗之象以特別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些都是與藝術的創造性分不開的。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從思維雛形、製作過程到視覺呈現,集合了創造者自身的創造力。沒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是無生命力的。它難以從根本上動人心魄,也就失去了藝術本身的價值。
⑹ 東辰六力幼教的理念:健康力、審美力、創造力、閱讀力、習慣力、思維力
厲害了,
一般的教育局不是很難做到健康與生命力,創造力,閱讀力,喜歡你思維里都是不容易辦到的。
⑺ 什麼是審美創造力
審美創造力抄,指人襲在審美中能動創造的能力。
審美創造力是人的創造力中的一種基本能力,包括創造新觀念、新理論、新思維、新方法、新手法的能力和創造新審美意象、新藝術形象的能力,表現於審美感受力、判斷力、概括力、想像力、審美意象創造力等形象思維能力和藝術意象、意境創造力、藝術表現力以及審美評價的分析綜合力等方面。
⑻ 怎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1、從欣賞教學中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多媒體教學即就是通過多媒體這一教學輔助工具進行教學。中學生的課程
教學內容都是以欣賞為主,引導學生怎樣去學會欣賞作品,欣賞一幅作品的好壞
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提高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欣賞即是通過享
受美好的藝術作品及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從中獲得感性認識,以提高他們的
藝術修養及審美能力。欣賞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還可以陶冶
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所以說,美術欣賞是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素
養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上一堂欣賞課是較為枯燥的,如不藉助於多媒體這個教學
輔助工具,學生光聽老師講解即枯燥乏味,還可能導致學生雲里霧里。因此,
老師在多媒體課堂欣賞教學中要結合圖片、實物等形式來進行講解,才能吸引起
學生的注意力。我國古代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劉勰說,「凡操千曲而後
曉其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2、利用較為有感染力,並貼近實際生活的實例引導學生審美 。
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現
在的學生大都是充滿理想和希望的少年,他們渴望美、追求美,但什麼美?美在哪裡?怎樣去發
現生活中的美,他們都很難說的清楚。其實,美好的東西並不都是眩人眼目的,許多事物的美
就藏在平凡的外表後面。對於生活中普通而又平凡的美,要讓學生們去理解它並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
3、掌握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審美認知程度
在教學活動中,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中去是完
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如今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學生。首先教師
要應談吐文雅、幽默風趣、平易近人使學生產生好感,覺得老師可親可敬進而在與學生活
動中形成和睦的氣氛,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其次,在欣賞作品時,能利用多媒體放大
圖片,再配以內容接接近的音樂,那麼就會事半功倍。
要有創新能力,首先要有很豐厚的生活積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何來豐厚的生活積累?如果沒有積累,是不是就不可能有創新?當然,不排除有一些孩子會偶然間的想到一些好的發明創造或者通過某個小技巧去取得成功,但是這種情況是鮮少發生的,要有創新的能力,首先要有足夠的積累。這個積累不一定都得來源於自己親身經歷的實踐,一個人的時間及精力有限,不可能經歷的了大千世界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因此,這種積累必須來源於書籍。各種各樣的豐富內容的書籍是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基石,只有看的多,積累的多才有可能爆發出那靈光一閃的瞬間。
第二,創新必須是通過人腦想出來的,這毋庸置疑。因此,要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就得培養孩子無窮無盡的想像力。都說中國目前的教育方式,是在大面積的抹殺孩子的想像力,讓我們的孩子變成只懂得讀書的書獃子。學校的教育機制無法徹底改變,那就通過家庭教育來保護孩子的想像力。為什麼要用保護?因為我相信每一個孩子生來都有十分豐富的想像能力,只要家長適當的保護和引導,就能把孩子的想像力留住且發揮出它的作用。比如,畫畫不用按照既定俗成的想法去畫,畫山可以化成紅色,畫天空可以畫成粉紅色,只要符合孩子的興趣,未嘗不能多嘗試一點新鮮的東西。
第三,創新能力需要積極的鼓勵和刺激。創新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在創新的過程中可能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家長或老師都需要適當的激勵孩子,鼓勵他們朝他們想要的結果去邁進。很多家長總是喜歡從大人的角度來看孩子做的事,家長覺得無意義的事就喜歡阻止孩子去執行,這恰恰是在打擊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不管結果有沒有意義,都該讓孩子大膽的去嘗試,嘗試中才能迸發出創新的能力。
第四,要適當的激發孩子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或是課外,都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需要創新思維的練習機會,比如在河邊打水漂的時候,可以考考孩子,讓他們思考一下如何能夠打的更遠,可以從現象中找出本質,並通過自己的想法去實踐來尋找方法可以打的更遠。
當然,創新是一種十分困難的行為,要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閱讀很關鍵,想像力也很關鍵,在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事,一直是我在教育過程中的金句。希望大家能夠在不斷的教育過程中掌握精髓。
⑼ 您好請問創造力和審美感能解釋一下嗎謝謝。
這東西比較抽象,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審美上,可以參考資料上的文章,創造力只需要你的理解有助於你創造出好的作品就行了,而審美,對於我來說,就是價值高的東西就是美,不是說用了高超的技術和昂貴的原料就是美,而是能夠做出有價值的東西才是,否則只能算是把物品的價值和勞動的價值消耗了,而沒有產生新的價值。參考資料
⑽ 怎樣培養幼兒審美創造力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對幼兒進行美的教育是需要循序專漸進和潛移默化的。教師要屬善於對幼兒進行美的熏陶,要注重激發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要不斷挖掘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具體來說有:
1. 親近大自然啟迪幼兒的審美情趣。
2. 美術欣賞活動是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3. 創設審美環境是 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前提。
4.提高教師的審美素質是開發幼兒審美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