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荷葉是誰發明的

荷葉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9-02 10:19:55

⑴ 魯班從荷葉上得到啟發,發明了傘.生活中,有什麼都是人類的老師

4000年前,一個孩子頭頂一片大荷葉,冒雨行走,雨珠從凸面的荷葉斜邊上滾下來,這啟發人們發明了傘.頭頂荷葉,這種現象有可能使人從中受到啟發以至創造發明出傘,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模仿成人頭戴頭笠之類的天真童稚,這與孩子們腰揣木頭手槍,騎著一匹竹馬沒有多大分別.即使退一步,頭頂荷葉的啟示當在情理之中,但「4000年前」雲雲,又從何說起呢?其實,關於傘的發明,民間有種種傳說.流傳較廣而又有文字記載的還是那位神通廣大的「魯班先師」.據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雲氏每天往返送飯,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內暫避一陣.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以至"迅雷不及掩耳".雲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聽了媳婦的話,茅塞頓開.這位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中國發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一塊布,安上活動骨架,裝上把兒.於是世界上第一把「傘」就這樣問世了.而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終日在外勞作的丈夫而發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共享比較合理,這傘的發明,是他們夫妻恩愛、相互關心的產物.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巧匠,同時代的孔老夫子,周遊列國,難免碰上日曬雨淋,於是在他出行的車上便製作了一種固定的傘,既可遮風避雨也可遮陽避暑.這種隨車固定的"傘",在1989年發行的J162《孔子誕生2540周年》紀念郵票第二枚"周遊列國"上便可一睹風采.

⑵ 關於根據荷葉發明了雨傘的故事

雨傘一開始是魯班受到花葉的啟發而發明,後來傳說是他的妹妹發明的。

我國民間流傳著魯班的妹妹發明雨傘的故事。傳說中有一次魯班俏皮的小妹妹與其打賭,說看誰能有辦法讓外出遊玩的人們免遭雨淋,而且還規定了完成期限

此後魯班就日夜不息地建亭子。到了期限這天,魯班共建了十八個精美的亭子,可是他的小妹呢,只做了一個小亭子,就讓魯班輸得心服口服了。原來,小妹做的是一把小巧、精緻的竹架、絹頂,能撐著走的「小亭子」——這就是傳說中傘的由來。

也有傳說魯班妻子雲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還記述,她是雨傘的發明者,第一把雨傘就是她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傘"字早有出現,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撐合的傘。

(2)荷葉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

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就是最早的雨傘。魯班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在中國,傘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

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雨傘;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⑶ 人們用荷葉不沾水的原理發明了什麼

人們用荷葉不沾水的原理發明了什麼
荷葉從不沾水,是它的表面微觀結構所致——荷葉在放大一萬倍以上的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依然是毛茸茸的,稻葉和水黽的腿也有此特性。
當液滴遇見粗糙的固體表面時,在顯微鏡下看來,實際上是一部分液滴與固體表面的突起部分接觸,另一部分液滴則與固體表面結構的縫隙和孔洞中儲存的空氣接觸。按照目前普遍認可的凱西-巴克斯特模型,在某種固體表面上,液體與空氣接觸面積越大,則這種表面的疏水性越強。換言之,疏水性表面相當於吸附了一層薄薄的空氣膜,所以材料的浮力變大、在水中的阻力變小、耐臟,甚至界面電阻也會變得很大。因為水不會浸濕這些表面,水中的雜質自然也不會留在表面上,灰塵也很容易被水帶走。而耐腐蝕也是這個原理——這些表面結構中儲藏了空氣,很難直接和溶液接觸,當然也就比較耐腐蝕了。
超疏水表面就布滿了這樣微小的「絨毛」。這些細微結構之間儲存了空氣,在接觸到水的時候,就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性質。從通用電氣公司納米實驗室錄制的一段視頻上可以看到,水滴掉落在超疏水的表面時,居然會像軟橡膠球一樣彈跳起來。
超疏水表面材料是納米技術的一個研究熱點,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制備超疏水性表面的技術更是多種多樣,從刻蝕、氧化、乳液聚合、氣相沉積到培養納米纖維生長等等工藝不一而足,材料的疏水效果也有強弱之分。

⑷ 荷葉在 仿生學上做過什麼貢獻

仿生學將因為吸收了分子生物學的優勢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生物科技。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斯蒂芬.威恩懷特如是說。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仿生材料專家徐堅研究員和同事們發明了製造「仿生荷葉」技術,這項技術將應用於生產建築塗料、服裝面料、廚具面板等需要耐臟的產品,因而引起廣泛關注。日前,記者就仿生荷葉及仿生材料的其他研究成果采訪了徐堅研究員。
仿生荷葉不沾油和水

⑸ 人類根據荷葉發明了哪些物品

荷葉膜抄
荷葉膜的概念,來襲源於自然界荷葉效應的仿生學原理。20世紀9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伯恩大學BarthLott教授發現,荷葉表面具有抗臟自潔的神奇功能,荷葉的自清潔功能其實源於其表面的微納結構,當水滴在表面滾動時會帶走表面的污染物和灰塵,從而達到自清潔的效果。受到荷葉表面疏水疏油現象的啟發,凌高全球首家提出了「荷葉膜」的概念。

⑹ 荷葉和蓮葉是一樣的嗎

是,蓮葉是荷葉的別稱。

荷葉是睡蓮科多年生具根莖的水生植物,喜溫暖、喜水的植物。

荷葉多折成半圓形或扇形,展開後類圓盾形,直徑20~50cm,全緣或稍成波狀。上表面深綠色或黃綠色,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較光滑,有粗脈21~22條,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葉柄殘基。微有清香氣,味微苦。

以葉大、整潔、色綠者為佳。荷葉的莖是綠的,上面布滿了小刺兒;如果把荷葉莖折斷,莖上就有許多連著的絲。

(6)荷葉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由蓮而來的一項科技發明:

從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植物分類研究的德國波恩大學植物研究所所長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領導的小組,通過電子顯微鏡對一萬多種植物的表面結構進行了研究。

這項研究終於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蓮花葉面上倒幾滴膠水,膠水不會粘連在葉面上,而是滾落下去並且不留痕跡。表面覆蓋著一層極薄蠟晶體的葉子乾乾凈凈,這正是防水葉面的特點。

這一現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並作出這樣的假設: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經過努力,他發明了一項新技術,生產出表面完全防水並且具備自潔功能的材料。

這是一項用途廣泛的新技術,它使人們不再為建築物頂部和表面的清潔問題發愁,也不必再為汽車、飛機和各種運輸工具的清潔問題大傷腦筋。

⑺ 什麼是荷葉效應

中文名稱:蓮葉效應
拼音名稱:lián ye xiào yìng
英文名稱:Lotus Effect
蓮葉效應主要是指蓮葉表面具有超疏水(superhydrophobicity)以及自潔(self-cleaning)的特性。由於蓮葉具有疏水、不吸水的表面,落在葉面上的雨水會因表面張力的作用形成水珠,換言之,水與葉面的接觸角(contactangle)會大於150度,只要葉面稍微傾斜,水珠就會滾離葉面。因此,即使經過一場傾盆大雨,蓮葉的表面總是能保持乾燥;此外,滾動的水珠會順便把一些灰塵污泥的顆粒一起帶走,達到自我潔凈的效果,這就是蓮花總是能一塵不染的原因。
巴特洛特他們在顯微鏡下發現,蓮葉的表面有一層茸毛和一些微小的蠟質顆粒,水在這些納米級的微小顆粒上不會向蓮葉表面其他方向蔓延,而是形成一個個球體,就是我們看到蓮葉上滾動的雨水或者露珠,這些滾動的水珠會帶走葉子表面的灰塵,從而清潔了葉子表面。
蓮花效應的效率極高。科學家們模擬蓮葉的表面,發明了納米自清潔的衣料和建築塗料,只需一點水形成水滴,就可以自動清潔衣物和建築表面。
一種仿生復合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像荷葉一樣具有自動清潔的功能,故稱蓮花效應。
刀刃的表面無法被水珠附著的事實已經被驗證而且廣為人知。但是人們往往會忽視這樣的表面同樣很難被弄臟。
在一個光滑的表面上臟的顆粒只會隨著水滴的滴落而移動,他們附著在水滴滾動時產生的粗糙表面上從而被洗刷下來。這種關系只在最近才被注意到而且用實驗得以證實。
因為在亞洲文化中被看作純潔象徵物的蓮花的大型類似於盾牌形狀的葉片上常常可以見到這種現象,所以人們把它成為「蓮花效應」。
如果水滴滾過蓮花的葉片,它們將捲起所有的灰塵微粒並將它們帶離葉片。這個「蓮花效應」原理如此有效,以至於即使是在被「蹂躪」過的蓮花葉片上依然無法使得水珠和灰塵微粒附著。
特殊的表面結構和產生蠟質的功能使得蓮花的葉片幾乎不受其他自然界現象的影響。它與人類對自然界影響的反應很不相同,如對環境中化學物質的影響反應等等。對於目前不得不廣為使用的屬於表面活性劑的化學物質來說,為了達到保持植物中有效營養成分的目的,它們被全世界的植物代理商廣泛使用。這些活性劑不僅破壞了蠟質晶體的完美結構,使得葉片容易被水潤濕。而且造成這樣的後果:就是植物上的臟物質將無法再被徹底清除,而在不理想的環境中,還將被孢子、真菌或者細菌這些可以感染植物的微生物所侵染。
蓮葉效應描繪了一個很有效的生物模型系統,用它可以來製作人工的防污表面,因為它基於一個純物理化學的原理。
有許多的領域和方面需要這種應用,如衣料的外表面、房頂、自動噴漆器等等。如果可以使得這些領域的自清潔功能得以實現,顯然會帶來很多好處,而且可以節省清潔花費的費用。在工業合作中,目前正在努力將蓮葉效應轉化成實際的技術應用。雖然肯定還需要耗費一些時間,但是肯定遲早會有這種實用的產品走向市場。

⑻ 荷葉灰減肥是誰發明的

2008年,大醫堂發表論文稱荷葉灰能減肥,而且對頑固性肥胖極為有效果,這篇文章名字叫做《米湯調服荷葉灰,祛濕減肥不反彈》。這篇文章被廣為流傳,荷葉灰開始在市場上走俏,而且取得良好的口碑,因為荷葉灰是中葯裡面減肥效果最強的一種。

那麼,為什麼荷葉灰能有如此神奇的減肥效果呢?我們搜集了很多網上使用荷葉灰的人反饋,大部分吃了荷葉灰有如下的反應:

1,上廁所多了,大便多了。比如一個人使用了荷葉灰10多天,發現自己大便不在糖稀,而是非常順暢,而且不是腹瀉拉肚子。

2,不喜歡吃油膩的食物了。

那麼,為什麼大家有上面兩項反饋呢,原因在於,荷葉灰減肥,不是讓你拉肚子,也不是讓你吃了沒有胃口,它主要減肥的原理的是健脾。還有一個原因在於,荷葉灰的主要成分是荷葉鹼,荷葉鹼被吸收之後,能在腸胃形成一層保護膜,組織油脂的吸收。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原因:健脾

為什麼,減肥與健脾聯系在一起呢。其實,中醫認為,人肥胖的原因就在於脾虛,脾虛之後,人吃的東西不吸收,就會堆積在體內,荷葉灰不但能健脾,而且荷葉有升清降濁的功效,他能為人體的垃圾尋找一個出口,所以,比起其他的健脾的中葯材,荷葉灰成為了中葯裡面減肥效果最好的一種。

另外,一個原因在於,荷葉本身含有荷葉鹼,荷葉茶中的荷葉鹼中含有多種有效的化脂生物鹼,能有效分解體內的脂肪,並且強勁排出體外。荷葉鹼能強悍密布人體腸壁上,形成一層脂肪隔離膜,阻止脂肪吸收,防止脂肪堆積。可以改善油膩飲食習慣,其具有較強的油脂排斥功效從而讓你對葷腥油膩的食物漸漸產生反感。所以具有優秀的減肥功效及卓越的降脂保健作用。由於荷葉灰是採用了中葯一個叫做燒存性的做法,這種炮製方法能讓荷葉裡面的荷葉鹼最大限度的被人體吸收,所以,很多人反應吃了荷葉灰,效果極為明顯。

荷葉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是一味非常冷門的葯材,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各種婦科疾病,比如慢性子宮炎,腸胃炎,胃病,胃出血。由於,現在減肥的人群越來越多,所以,荷葉灰開始流行起來,那麼荷葉灰有什麼副作用嗎?

我們查看很多人的會擔心下面的一些副作用

1,荷葉灰會導致人腹瀉嗎?答案是荷葉灰不但不會導致人腹瀉,而且有治療腹瀉的效果。尤其對脾胃虛弱型腹瀉,荷葉灰具有很好的效果。

2,荷葉灰是寒性的嗎?荷葉灰性質偏熱,而荷葉是平性的,任何一本中葯書籍都認為荷葉是平性的,只有網上一部分人不了解荷葉,錯誤的認為荷葉是寒性的。老尹家海參為您解答

⑼ 魯班從荷葉發明了傘,其他類似的還有哪些發明

相傳有一次他上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閱讀全文

與荷葉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