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技創造未來資料
<科技創造未來資料>
作者: 徐冠華 主編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內容提要 :
西門子的SIMATIC S7系列是市志上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可編程序控制器,它包括S7-200、S7-300、S7-4000三大類,其中S7-200是小型可編程序控制器,可以應用於各種小型自動化系統,具有緊湊的設計,良好的擴展性,安全可靠的通讀,界面友好的編程軟體,高速的處理能車,強大的指令集。
可編程序控制器是一種新型的工業自動化控制裝置,在今後的工業控制領域中它必將迅速發展並成為主統
編輯推薦 :
目錄 :
第1章 物質
一、豐富多彩的物質
二、物質的基本構成——元素和原子-分子論
三、物質的層次結構
四、非實物形態的物質——電和磁、波和場
五、極端條件下的物質
六、合成物質
七、虛似的物質——熱質、燃素、以太
八、對深層物質結構的探索
第2章 宇宙
一、認識宇宙
二、宇宙的結構
三、太陽系
四、銀河系
五、恆星的演化
六、宇宙中的未解之謎
七、大爆炸宇宙模型
第3章 地球
一、地球的形狀
二、固體地球的構造
三、地殼的運動
四、藍色的水圈
五、多彩的大氣圈
六、我們能否准確地預報天氣
第4章 生命
一、生命的分類
二、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三、生命的物質基石——生物大分子
四、生命的代謝
五、生命的群體
六、生命的起源
七、生命的遺傳
八、生命的進化
九、控制生命
第5章 人體與健康
一、作為類的人
二、精緻、復雜的人體
三、人的一生
四、疾病及其治療
五、健康的意義
第6章 人腦、思維與人工智慧
一、對人腦的認識
二、對思維本質的追尋
三、「深藍」
四、人工智慧
五、機器人
六、機器人學三定律
七、電子人是否可能
第7章 資源與環境
一、物質資源
二、能源
三、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
四、環境保護
五、「第二十九日」和羅馬俱樂部
六、綠色文明
第8章 工業與農業技術
一、工業技術
二、農業技術
第9章 信息技術
一、信息
二、信息科學、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
三、電子計算機
四、通信
五、信息時代
第10章 高技術
一、生物技術
二、環境保護技術
三、新材料技術
四、新能源技術
五、激光技術
六、先進製造技術
七、空間技術
八、海洋技術
第11章 大統一之旅
一、科學及其進步
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和四大基本問題
三、統一之路上的里程碑
四、愛因斯坦的努力
五、統一的現代進展
六、對生命的物理規律和思維的生理
⑵ 有關發明創造的資料
造紙、印刷術、火葯、指南針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四大發明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這些發明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萬事萬物的原有狀態,其波及范圍不限於某一局部地區,而是整個世界;其影響所及不是一時一世,而是持續千百年之久。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自然不能不說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四大發明不僅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繁榮的標志和中國人民聰明智慧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近代文明的進程。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中國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許人類社會不是今天這個樣子。這可不是中國人的自吹自擂,因為世界史學界一致認為,中國的四大發明,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歐洲之後,給歐洲人的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影響了人類的整個進程。對此,馬克思曾經這樣高度評價,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他少說了一項。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產生了殖民地,印刷術變成了宣揚新教的工具。總的說來,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
一個是火葯,火葯是我們發明的。火葯給我們帶來什麼東西呢?帶來了我們的禮花,帶來了我們的鞭。到今天為止火葯在我們的歷史上發揮過巨大的作用,通過阿拉伯傳到歐洲之後,歐洲人利用火葯技術製造了大炮,這就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和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甲午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進北京,用中國的火葯燒了中國的圓明園。帝國腐朽了,文明衰落了,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發明了火葯,卻沒有用自己的火葯製造出強大威力的洋槍洋炮,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抗洋人的進攻,任憑他們的鐵蹄踐踏中國的國土,我們不得不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指南針,我們的鄭和用指南針七下西洋,開拓了中華民族文化進軍世界的先河。他們是傳教士,中國人歷來是善良的,我們下西洋不是為了掠奪,不是為了搶劫。但是我們的發明一旦被他們所使用,他們就造出了新的、更加靈巧的指南針,闖入我們的領海,打開了我們的國門,把大批的鴉片潛入到我們的民族之中,使我們的民族成為「東亞病夫」。
我們的印刷術,印刷術和造紙術是中國偉大的發明。傳到了歐洲以後,幾百年以後才造福於社會,中華民族熊熊的火炬照亮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紀,他們確實是受益匪淺的。他們的科技發達了,文藝復興了,但是今天我們的造紙術又如何呢?我們的印刷術又如何呢?我們公司有一位對印刷比較精通的副總經理,他每天設計我們公司的產品,我國最好的印刷機叫「海德寶」,是我們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但是現在最好的印刷機是「海德寶」,而四色彩印,精美印刷品,都是人家印的,最好的紙張是人家的,便宜、質量好。要什麼紙?要二八銅版。要什麼的?要進口的。紙張是我們發明的,但最好的機器都在人家手裡,我們需要花多少錢?甚至現在連最好的油墨也是進口的,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⑶ 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資料
1、飛機
飛機(aeroplane,airplane)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 飛機是最常見的一種固定翼航空器。按照其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又可被分為噴氣飛機和螺旋槳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2、汽車
1913年,美國汽車製造商亨利·福特正式啟用他的汽車組裝流水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成了這個世紀擁有決定性影響的一件大事。
3、電燈
1858年,英國人斯旺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碳絲電燈。1878年,愛迪生發明了更好的電燈泡,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可以連續亮一千小時的電燈。1913年,鎢絲取得專利後,電燈開始大放光明。
4、計算機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5、復印機
復印機是指靜電復印機,它是一種利用靜電技術進行文書復制的設備。復印機屬模擬方式,只能如實進行文獻的復印。
復印機的發明人查斯特·卡爾森(Chester Carlson,又譯切斯特·卡爾森),原本是一位專利律師,兼職研究員及發明家。他在紐約專利辦公室的工作需要復制大量重要文件。
卡爾森患有關節炎,視復制文件為痛苦及單調的工作。這鼓勵了他進行有關Photoconctivity的實驗,並估計可以最簡單地製作復印本。
卡爾迅在家中廚房進行Electrophotography實驗,1938年為過程技術申請專利。他使用以硫磺掩蓋的鋅片製作出首份復印產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20世紀發明
⑷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資料
中國,古老而文明的象徵,五千年的文明繁衍至今形成了一種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魂!中國的生命中蘊含著兩百年前的輝煌,一百年前的恥辱與一百年後的奮爭 百年前的炮火轟開了這片古老大地的國門,持有先進武器的列強在我們的土地上縱橫馳騁,使我們的民族瀕臨滅亡。我們依靠民族的意志與精神戰勝了苦難,重新屹立於世界優秀民族之林。昔日的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今日的十五國聯軍退守三八線,歷史的瞬間讓我們為百年戰火的恥辱劃上了句號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再懼怕武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重新實現成為世界強國的夢幻。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發展,掠奪與侵佔的內涵變得深遠。經濟手段的蠶食是一種無形的掠奪與侵佔,它雖沒有戰爭那樣殘酷,但仍會導致一個民族從物質到精神上的逐漸消亡。一個失去民族工業、失去民族文化的國家,在當今的世界裡,同樣意味著遭受殖民統治似的損失。麥當勞、賓士汽車、松下電器等等,在帶給我們世界先進的產品、先進的管理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民族工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經濟列強在瘋狂掠奪之餘嘲笑我們的無知、無能,大量傾銷劣質產品,大力宣傳所謂的西方文明,在物質與精神上逐漸使我們喪失反擊的能力。這是正在我們身邊發生的恥辱,一種比武力侵佔容易讓國人忍讓、接受的恥辱。中國人何時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中國人何時才能大聲說「不」!面對這新的挑戰,迴避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我們民族的性格;閉關鎖國的慘痛教訓歷史已經證明;單純意義上的防守,只是把厄運推遲,是一種時間上的概念;唯有奮起競爭是我們的出路。我們的民族已經到了危險的時刻,需要我們用共同的智慧築起我們新的長城!中科人清醒的意識到:競爭的成敗在於效益的高低,效益的高低源於現代化管理、領導者的思維及全民素質的提高。中科人自喻為拓荒者,選擇了一塊提高民族現代化管理水平的土壤,並在這塊土地上默默耕耘。多年的辛勞換取的是為社會貢獻出的一種現代化管理工具,她的應用可以使國家的現代化管理水平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她的推廣需要眾多有識之中國,古老而文明的象徵,五千年的文明繁衍至今形成了一種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魂!中國的生命中蘊含著兩百年前的輝煌,一百年前的恥辱與一百年後的奮爭 百年前的炮火轟開了這片古老大地的國門,持有先進武器的列強在我們的土地上縱橫馳騁,使我們的民族瀕臨滅亡。我們依靠民族的意志與精神戰勝了苦難,重新屹立於世界優秀民族之林。昔日的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今日的十五國聯軍退守三八線,歷史的瞬間讓我們為百年戰火的恥辱劃上了句號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再懼怕武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重新實現成為世界強國的夢幻。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發展,掠奪與侵佔的內涵變得深遠。經濟手段的蠶食是一種無形的掠奪與侵佔,它雖沒有戰爭那樣殘酷,但仍會導致一個民族從物質到精神上的逐漸消亡。一個失去民族工業、失去民族文化的國家,在當今的世界裡,同樣意味著遭受殖民統治似的損失。麥當勞、賓士汽車、松下電器等等,在帶給我們世界先進的產品、先進的管理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民族工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經濟列強在瘋狂掠奪之餘嘲笑我們的無知、無能,大量傾銷劣質產品,大力宣傳所謂的西方文明,在物質與精神上逐漸使我們喪失反擊的能力。這是正在我們身邊發生的恥辱,一種比武力侵佔容易讓國人忍讓、接受的恥辱。中國人何時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中國人何時才能大聲說「不」!面對這新的挑戰,迴避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我們民族的性格;閉關鎖國的慘痛教訓歷史已經證明;單純意義上的防守,只是把厄運推遲,是一種時間上的概念;唯有奮起競爭是我們的出路。我們的民族已經到了危險的時刻,需要我們用共同的智慧築起我們新的長城!中科人清醒的意識到:競爭的成敗在於效益的高低,效益的高低源於現代化管理、領導者的思維及全民素質的提高。中科人自喻為拓荒者,選擇了一塊提高民族現代化管理水平的土壤,並在這塊土地上默默耕耘。多年的辛勞換取的是為社會貢獻出的一種現代化管理工具,她的應用可以使國家的現代化管理水平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她的推廣需要眾多有識之士加入我們共同的事業與我們攜手認同,用我們共同的智慧創造我們民族的未來?士加入我們共同的事業與我們攜手認同,用我們共同的智慧創造我們民族的未來?
⑸ 關於科學技術創造的成果的資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測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實現新突破。嫦娥四號任務將於今年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國際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勘察,譜寫月球探測歷史新篇章。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介紹:
嫦娥四號今年的發射任務將分別於5月和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計劃5月發射中繼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點放置衛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之間的測控通信;12月發射著陸器和巡視器,在中繼測控支持下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就位和巡視探測,科學探測數據再通過中繼星轉發至地面接收站,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②北斗衛星——密集發射 全球組網:
進入2018年,北斗衛星迎來高密度發射之年。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製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進入發展新階段:系統性能、衛星壽命、服務精度大為提升,提供服務的地區范圍更廣,進一步向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將發射10多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建成基本系統,覆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到2020年,將發射30多顆衛星,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
③深海科考——「七龍」探海 更深更遠: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藍色空間,也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新疆域。」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2018年對國家深海事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2018年,我國將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下功夫,力爭在深海探索中占據先發優勢。
深海裝備,是深海大洋調查的有力保障。今年,會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無人無纜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為抓手,促進深海技術的創新突破。比如持續推進「蛟龍號」和「潛龍二號」的技術升級與應用。
④量子技術——通信計算 繼續領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對外發布2017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雜志為每一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為題報道了潘建偉。
毫無疑問,潘建偉是世界量子技術領域里最好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量子通信研究迅速從「跟跑」實現「領跑」,目前已領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國量子計算研究也邁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電技術——高溫低溫 全面發力:
核科技作為重要的科技領域,備受社會關注。歲末年初,核科技持續自主創新再結碩果,呈現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現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日前在京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
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也傳來捷報,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2號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扣蓋成功。這意味著距離我國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示範工程又邁進了一大步。
⑹ 科技創新資料
因為我也是初一的,看來是同路人就幫你一把吧。
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科技創新可以被分成三種類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知識社會環境下的科技創新包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知識創新的核心科學研究,是新的思想觀念和公理體系的產生,其直接結果是新的概念范疇和理論學說的產生,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技術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科學技術的發明和創造和價值實現,其直接結果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的良性互動,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管理創新既包括宏觀管理層面上的創新——社會政治、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創新,也包括微觀管理層面上的創新,其核心內容是科技引領的管理變革,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所有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
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是相輔相成的。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文化基礎,沒有新的理論學說和公理體系,不可能有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反過來又為知識創新和管理創新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管理創新則為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提供必要的微觀與宏觀環境。技術創新是社會發展的「硬體」,而知識創新和管理創新則是社會進步的「軟體」,它們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源。
你還可以去看這個網址,這個網址說得最清楚:http://wenku..com/view/d83a0112cc7931b765ce1543.html###
⑺ 科學家的發明的詳細資料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發明
二十世紀即將過去,回首過去的百年歷史,法新社聯合其他幾家世界著名的通訊
社,評出了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發明。
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
傳統的馬力或者水力無法提供工業革命所需的動力,蒸汽機能量的開發為世界帶
來了一種更有效更強大的動力。雖說古人在公元前 2世紀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
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機面市後,才真正開啟了蒸汽機的商業價值。許多歷史學家認為,
蒸汽機的開發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帶動了冶金、煤礦和
紡織業的發展。蒸汽機的出現及紡織業的機械化,提高了工業的用鐵量。由於英國擁
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礦,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鐵技術和煤礦業的改進,同時加快了工
業化的步伐。1804年出現的蒸汽機火車和1807年出現的蒸汽機輪船大大改善了運輸條
件,輔助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飛機:人們在評價飛機對人類的貢獻時,常常把它作為二十世紀中最耀眼的發明。
1903年,自行車商出身的懷特兄弟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帶有發動機的飛機。19
30年,英國機械工程師福蘭克·惠特爾注冊了第一個關於噴氣式發動機的專利,精明
的德國人利用此技術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並於1939年成功地進行第一次
飛行。1949年,英國的彗星—Ⅰ號噴氣式航空班機正式投入運營。美國人大有後來者
居上之勢,其波音家族在航空競爭中風頭出盡,波音-747大型客機以其快捷舒適、安
全可靠獨占鰲頭,贏得各航空公司的青睞。據飛機設計專家預測,下世紀的飛機將是
載員更多,速度更快,安全性更可靠。有消息說,美國正在設計載客 700人的巨型超
音速客機,以取代目前由英法合造的時速為2160公里的協合式超音速客機。
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國家的標志。
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
國人雷諾製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
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並且成功
企業化;1908年,美國人福特採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
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12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
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
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令許多汽車製造商停產,歐洲車商
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
的汽車;1970年到2000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
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
實際上,汽車的發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
開闊,更追求自由。當然,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道路網擠占土地資源、大氣污染
和高昂的車費等問題,但不管怎麼說,汽車確實載著人類向前發展,向前奔駛。
電視:人類自己創造的「魔鬼」
現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沒有電視。
電視的設想和理論早在1870年就出現過。1884年,德國發明家保羅·尼普科夫設
計了全個穿孔的「掃描圓盤」,當圓盤轉動的時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點,這些小
點隨即轉換成電信號,另一端的接收機把信號重組成與原來圖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
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採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製造了影像機。
真正製造出畫面穩定的電視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拉基米爾·佐里金和出生在
美國猶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
電視節目。在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電視開播,電視真正誕
生了。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有線、空空發送器等
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請立即過來,我需要幫助!」這是1876年 3月10日電話發明人亞歷
山大·貝爾通過電話成功傳出的第一句話,電話從此誕生了,人類通訊史從此掀開了
一個全新的篇章。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則是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這台世界上第一
個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 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後的今天,世界
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麼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
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
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
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於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於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
步衛星。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
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路上發出第一封電
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網開始轉為
商業用途。1995年網路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年。在電子商業
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青黴素: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
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
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
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
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
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
究開發。
核裂變: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
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
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 45年的7月16日,一
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
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 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
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頃刻間,將兩座美麗的城市夷為平地,殺死
了數以萬計的無辜百姓。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
利立了大功,殊不知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今天,熱愛和平的
人們呼籲和平利用原子能,造福於人類,可是面對超級大國的核武庫,人們不禁懷疑,
下世紀還會升起「蘑菇雲」嗎?
計算機:人類未來的希望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
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
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1946年2月4日,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著名的科學家一起擠在賓夕法尼亞
大學的一個房間里。當一位陸軍將軍輕輕按下電鈕後,占滿整整三堵牆的機器立即亮
了起來,人們熱烈鼓掌,高聲歡呼:「ENIAC活了!」 並且向總工程師埃科特祝賀。
「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腦。
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具有科學
計算、數據處理以及過程式控制制功能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
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遍及全球,它集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和人工智慧
於一體,幫助人類開拓未知的領域和獲取新的知識,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
時代,到處響起「網路計算機」的呼聲,地球從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
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10多年前,科學界就預言說,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
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
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
就是後來的所謂的DNA; 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
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是後來的染色體;1944年,美國科研
人員證明 DNA是大多數有機體的遺傳原料,而不是蛋白質。
1953年 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向劍橋大學鷹聯誼會宣布
說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
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
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增強人
類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
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
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 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
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
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1980年,第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誕生;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1999年,
美國科學家破解了人類第22組基因排序列圖;未來的計劃是可以根據基因圖有針對性
地對有關病症下葯。
避孕葯: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
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
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進而引發了富有意義的性和社會方面
的深刻變革。有了避孕葯,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
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固婦女性自由的枷鎖,
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
的影響。
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剎那所說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
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一大步」牢牢銘記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全世界 5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畫面,畫面
深處傳來一個來自外太空的聲音:「休斯頓,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登陸!」接
下來,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宙飛船上的兩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問休
斯頓宇航中心:「我們不想休息四小時,我們想馬上登月。」休斯頓回答:「同意立
即登月!」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梯子緩緩爬下。全世界 5億人都看
到了這一場景。
登月確確實實是人類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因為正如最後一名登月者塞爾南上校
所說的:「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
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⑻ 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跡有哪些
1、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
人可以看見東西,因為光照到東西上,然後反射進人的眼睛。假如陽光照到鍾表上,然後反射進人的眼睛的那個時刻,人以光速後退,那麼後面的光就無法再進入眼睛,那麼人的眼睛始終看到的是特定時刻的光線,因此看到鍾表的指針就不走了,而是停留在特定的時刻,在此理論的基礎上,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2、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一個蘋果砸到牛頓的頭上,牛頓覺得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在空間上是平等的,為什麼蘋果要向下掉,而不向上掉,或向左掉,或向右掉,所以認為大地吸引了蘋果。
3、愛迪生發明燈泡:
愛迪生為了選取燈絲的材料,實驗了2000多種物質,就連自己的頭發絲都實驗了,最終選取鎢絲作為燈絲。
4、機器人替代人類的體力勞動
未來智能機器人負責采礦、生產、加工、運輸、建築、清潔等體力勞動,未來搬磚機器人完全自動化的搬磚蓋房,或者用電腦控制遙控機器人搬磚蓋房。
5、腦電波控制電腦
不同的思維產生不同的腦電流,不同的腦電流產生不同的腦電波,腦電波控制電腦,取代鍵盤和滑鼠。這項技術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了。未來人類可以用意念溝通:意念轉化為腦電波,對方的接收器再把腦電波轉化為聲音,傳到耳機里。
6、電動且自動駕駛的汽車
這項技術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了。
7、空調服
未來的空調服,像宇航員的衣服,除了口部外,其它地方是密封的、不透氣的、隔熱的,背後背的是又小又輕的空調,夏天可以穿這樣的衣服逛街,廚師和煉鋼工人最需要這種衣服。
8、生態樓
分為:停車層、居住層、種植層、太陽能面板層。
例如:1-5層是停車場,6-20層是居住層,21-40層種植莊稼,41-60層鋪設太陽能面板。莊稼層和太陽能面板層要求透光好,因此要做成沒有遮光牆壁的、環形或條形的,以便在空隙間透光。未來的城市和農村完全一體化,不再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
(8)科學技術創造的資料擴展閱讀
1、傳統認為,科學是人類所積累的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系。
2、我們所說的「科學」指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技術泛指根據自然科學原理生產實踐經驗,為某一實際目的而協同組成的各種工具、設備、技術和工藝體系,但不包括與社會科學相應的技術內容。
3、科學與技術是辯證統一體,技術提出課題,科學完成課題,科學是發現,是技術的理論指導;技術是發明,是科學的實際運用。
科學的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項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中國的計算機、通訊、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業的迅速增長,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產業技術水平,促進了工業、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因歷史時期而不同,從技術領先到科學領先發展,從技術與科學分離到科學與技術精密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更加使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技術的應用開發之間的時間縮短,尤其系統科學的誕生,導致了自動化、計算機、通訊技術從科技到產業化的迅速轉化。
而系統科學應用於生物醫學又導致了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之間偶合,將迅速導致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的應用,從而導致個體化醫學、轉化醫學與醫療工程化系統的生物醫學與生物工業革命,使科學技術越來越凸顯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力。
高科技就像溝通現實與未來的使者,引導人們不斷開拓發展的空間,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當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興起,標志著人類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成像技術、顯示技術等。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向數字化、高速化、網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發展。它的高速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引導著眾多高新技術領域的變革,形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科技創新畫面。
⑼ 有哪些關於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資料
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有:太空梭、電視、人造衛星、計算機、飛機等。
1、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2、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3、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4、計算機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5、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⑽ 科學技術發展利大的資料
當然是利大於弊。:(1)汽車等這些交通工具的發明,讓人們出行更加方便,省時,省力。(2)電話、手機的發明,讓人們的通訊更加方便。(3)電腦、傳真把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網際網路的出現更是拓寬了人們的視野…… 關於科技發展是利大還是弊大這個辨題,我方辨友一致認為科技發展利大於弊。 人類的生存方式,20萬年前與10萬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3000年前與2000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600年前與500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今人與古人其實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現在與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樣。是什麼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什麼讓人類開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說,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發展才推動了人類的進程,是科技的發展才使人類有著這嶄新又美好的生活。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觀天文歷法,為之驚嘆;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海外。科技發展是強國之路,科技發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第一動力,沒有科學,我們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我們哪來的舒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享受?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我們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們哪能住進高樓大廈? 問,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毋庸置疑,當然是利大!作何解釋?不用解釋!中華文明八千年歷史文明就是鐵證如山,歷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科技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人類從茹毛飲血原始生活學會利用或燒熟食物,從依靠自然到繁殖飼養,從手無寸鐵到冶金煉石,這不都是進步,這不都是發展?如果是弊端大於利的話,那人類為什麼都還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進步?只有進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個人不進步是可悲的,一個國家不進步是沒落的,一個世界不進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斷的進步中,人類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華。人類是渺小的,人類是脆弱的,他沒有龐大的身軀,沒有牛似的力氣,沒有烏龜的硬殼。但上天給予了人類一顆聰慧的大腦,一雙勤勞的雙手,人類沒有坐享其成,而是選擇了不斷進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讓我們把今天的生活和十萬年前相比,我們是至高無上的;把今天和幾千年前相比,我們是居高臨下的;把今天和幾百年前相比,我們是幸福舒適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來是美好光明的。幾千年來,從馬車變成了轎車、火車、飛機;從煤油燈變成了白熾燈、霓虹燈、節能燈;從海角天涯變成了近在咫尺、視頻聊天、滑鼠一點盡知天下事。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趕上了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這不光光是我們的祖先在進化時選擇了發展,選擇了進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我們今天的日子時有多少辛勤的科學家們用智慧甚至生命換來的。 因為法拉第,我們生活的周圍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電器;因為達爾文、因為孟德爾,我們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認知自己;因為扁鵲,因為華佗,因為李時珍,我們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我們周圍的一切,不都是他們給我們換來的嗎?生活如此舒適,生活如此愜意,生活如此美妙,我們的平均壽命比古代提高了30歲,看望親友甚至不用出家門,這不都是科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嗎? 所以說,科技改變歷史,我們探討科技的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是不需要質疑的,因為就是利大!利大!利大!你說科技發展帶來了大氣污染、你說科技發展產生了白色垃圾、你說科技發展形成了氣溫變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後面的陰影就越暗,但就憑這些你就斷定科技發展弊大於利?「世異則是事異」時代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不同,再說大氣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預防預案;白色垃圾,統一處理;汽車尾氣造成氣溫變暖科學家們也研發了太陽能汽車。看看現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太陽能電池……環保節約的太陽能已經逐步進入千家萬戶,這不是科技在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