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輪椅的發展史
古代
中國最古老的輪椅記載,考古學者在一處約公元前1600年石棺的刻畫上,發現有輪椅的圖案。
歐洲最早的記載是在中世紀時期的獨輪推車(需他人推進,比較接近當代護理型的輪椅)
世界公認的輪椅歷史中,最早的記錄是中國南北朝(元525年)石棺上帶輪子椅子的雕刻也是現代輪椅的前身。(左下圖)
公元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國王菲力蒲二世因為患中風,而乘坐一部木質的輪椅。
近代
約在18世紀,出現接近現代造型設計的輪椅。由兩個大大的木質前輪與後面單一小輪,中間配上一張有著扶手的椅子所組成。
戰爭帶來的進步
美國南北戰爭出現藤製的輕型輪椅,配合金屬輪子。
一戰之後,美國提供傷患所使用的輪椅重約50磅。英國則發展出手搖式的三輪輪椅,不久之後在上面加上動力驅動裝置。
摺合式輪椅
公元1932年,一位名叫Hebert Everest(荷波特E)的截癱殘疾人與他的朋友Harry Jennings(亨利J)發明出第一部現代的可折式輪椅,並且創立E&J公司。
當時的E&J輪椅骨架由航空金屬管材構成,配上帆布式的座椅。
戰爭到體育
二次大戰後期,美國開始大量配給傷兵18寸鉻鋼材質的E&J輪椅。當時尚無輪椅尺寸需因人而異的觀念。
二次大戰後,英國的Sir Ludwig Guttmann(S L 古特曼)開始將輪椅運動當作康復工具的觀念,在他的醫院獲得良好的成效。受此激勵,他在1948年舉辦了[不列顛殘障退伍軍人運動會]。1952年成為國際性競賽。
體育競賽
公元1960年第一次殘障運動會與奧運在相同地點--羅馬舉行。
公元1964年的東京奧運,首度出現「殘障奧運」這個名詞。
公元1975Bob Hall(保波 海爾)成為以輪椅完成馬拉松競賽的第一人。
隨著競技的需求輪椅的設計朝向強調其功能性、舒適性、耐用性與外觀酷炫發展。
② 輪椅是誰發明的
輪椅的歷史發展 百年來,最重要的就是的椅子由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於1595年。我們開發了一個輪椅,以滿足所有的需求的君主,鋼廠傾斜,腳凳和變化的臨時卧床休息。需要非常小心locomovido,並有機會獲得各種專用的城堡之王。 輪椅 幾個世紀以來,許多家庭的財富,委託其成員的椅子上,因為有沒有有序輪椅製造。然後他給了類似的製造這把椅子,柳條印度,座椅,兩個大後輪,前面的兩個小輪子的運動得到保證,重約25公斤。 在1655年度,斯蒂芬Farfler,高位截癱的鍾表製造商,在22歲的年齡已經創建了一個模型三輪車。除了舒適,移動的用戶。使用武器,並不需要任何幫助,在水平地面上 - 像今天這樣沒有任何障礙。 現代家輪椅 1933年,赫伯特A.珠穆朗瑪峰,北美,委託坐在輪椅上,可以隨身攜帶在一輛車上,這是一個決定性的一步,朝著目標發展更靈活的輪椅。 HC詹寧斯的工程師為他建造的第一折疊式輪椅。正式申請了專利,許多其他模型,此模型已使用了幾十年,,與珠穆朗瑪峰品牌/詹寧斯,在此之前,在其他市場上出現。 輕便摩托車和現代 輪椅由於工業進步和崛起的原料柔韌性更強,重量更輕,更大的需求,自二十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發展中的一個令人驚訝的方式。這將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提高現有的所有車型,從本手冊,折疊或沒有,到醫院檢查,調整的具體情況和摩托車,慢慢地對市場。 有許多設計的多種口味和需求。從三輪車(摩托車)有上百種型號,顏色和風格在世界各地的。有各種地形的輪椅和克服的障礙。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約束,但人民獲得解放,使用它們的人。
③ 輪椅是誰發明的
估計沒人知道,他應該是人類共同的發明
④ 輪椅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有誰知道,幫幫我
中國明朝時已有輪椅了,見《四大名捕》
⑤ 輪椅在中國最早什麼時候出現
中國最古老的輪椅記載,考古學者在一處約公元前1600年石棺的刻畫上,發現有輪椅內的圖案。
歐洲最早的記載是在中容世紀時期的獨輪推車(需他人推進,比較接近當代護理型的輪椅)
目前世界公認的輪椅歷史中,最早的記錄是中國南北朝(公元525年)石棺上帶輪子椅子的雕刻也是現代輪椅的前身。
⑥ 人類在大約哪一年發明了帶輻射的輪椅
2010年10月7日
⑦ 最早的輪椅是誰發明的
中國最古老的輪椅記載,考古學者在一處約公元前1600年石棺的刻畫上,發現有輪椅的圖案。
⑧ 有誰知道輪椅的發展歷史
輪椅的最早發明者原來是諸葛亮呀!
最早設計的輪椅有三個輪子
輪椅是康復的重要工具,它不僅是肢體傷殘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藉助於輪椅進行身體鍛煉和參與社會活動。
(一)輪椅的結構和功能
輪椅的結構
普通輪椅一般由輪椅架、車輪、剎車裝置及座靠四部分組成,如圖3-7-7。下面簡述輪椅各主要部件的功能。
1. 大車輪 承載主要的重量。輪的直徑有51、56、61、66cm數種。除了少數使用環境要求而用實心輪胎外,多用充氣輪胎。
2. 小車輪 直徑有12、15、18、20cm數種,直徑大的小輪易於越過小的障礙物和特殊的地毯。但直徑太大使整個輪椅所佔空間變大,行動不方便。正常小輪在大輪之前,但在下肢截癱者用的輪椅,常將小輪放在大輪之後。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小輪的方向最好可與大輪垂直,否則易傾倒。
3. 手輪圈 為輪椅所獨有,直徑一般比大輪圈小5cm。偏癱用單手驅動時,再加一個直徑更小者以供選擇。手輪圈一般由患者直接推動,若功能不佳,為易於驅動,可有下列方式的改動:(1) 在手輪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磨檫力。 (2) 沿手輪圈四周增加推動把手(knob)。推把有以下幾種: ① 水平推把。用於C5脊柱損傷時。因此時,肱二頭肌健全,手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車前進。若無水平推把,則無法推動。 ② 垂直推把。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肩手關節活動受限時。因此時無法使用水平推把。 ③ 加粗推把。用於手指運動嚴重受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適用於骨關節炎、心臟疾病或老年病人。
4. 輪胎 有實心的、有充氣內胎和無內胎充氣型三種。實心型在平地走較快且不易爆破,易推動,但在不平路上振動大,且卡入與輪胎同寬的溝內時不易拔出;有充氣內胎的較難推,也易刺破,但振動比實心的小;無內胎充氣型因無內胎不會刺破,而且內部也充氣、坐起來舒服,但比實心者較難推。
5. 剎車 大輪應每輪均有剎車,當然象偏癱者只能用一隻手時,只好用單手剎車,但也可裝延長桿,操縱兩側剎車。剎車有兩種:(1) 凹口式剎車。此剎車安全可靠,但較費力。調整後在斜坡上也能剎住,若調到1級在平地上不能剎住為失效。 (2) 肘節式剎車。利用杠桿原理,通過幾個關節而後制動,其力學優點比凹口式剎車強,但失效較快。為加大患者的剎車力,常在剎車上加延長桿,但此桿易損傷,如不經常檢查會影響安全。
6. 椅座 其高、深、寬取決於患者的體型,其材料質地也取決於病種。一般深為41、43cm,寬40、46cm,高45、50cm。
7. 座墊 為避免壓瘡,對墊子要高度注意,有可能盡量用蛋簍(eggcrate)型或Roto墊,這種墊由一塊大塑料,上面有大量直徑5cm左右的乳頭狀塑膠空心柱組成,每個柱都柔軟易動,患者坐上後受壓面變成大量的受壓點,而且患者稍一移動,受壓點隨乳頭的移動而改變,這樣就可以不斷地變換受壓點,避免經常壓迫同一部位造成壓瘡。如無上述墊子,則需用層型泡沫塑料,其厚度應有10cm,上層為0.5cm 厚的高密度聚氯基甲酸酯(polyarethane)泡沫塑料,下層為中密度的同樣性質的塑料,高密度者支持性強,中密度者柔軟舒適。 在坐位時,坐骨結節承壓很大,常超出正常毛細血管端壓力的1~16倍,易於缺血形成壓瘡。為避免此處壓力過大,常在相應處的墊子上挖去一塊,讓坐骨結節架空,挖時前方應在坐骨結節前2.5cm處,側方應在該結節外側2.5cm處,深度在7.5cm左右,挖後墊子呈凹字形,缺口在後,若採用上述墊子加上切口,可以相當有效地防止壓瘡的產生。
8. 腳托及腿托 腿托可為橫跨兩側式,或兩側分開式,這兩種托都以採用能搖擺到一邊和可以拆卸的為最理想。必須注意腳托的高度。腳托過高,則屈髖角度過大,體重就更多地加在坐骨結節上,易引起該處壓瘡。
9. 靠背 靠背有高矮及可傾斜和不可傾斜之分。如患者對軀乾的平衡和控制較好,可選用低靠背的輪椅,使患者有較大的活動度。反之,要選用高靠背輪椅。
10. 扶手或臂托 一般高出椅座面22.5~25cm,有些臂托可調節高度。還可在臂托上架上搭板(lap board),供讀書、用餐。
(三)輪椅的選用
選用輪椅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輪椅的尺寸。乘坐輪椅者承受體重的主要部位為臀部坐骨結節周圍、股骨周圍、幗窩周圍和肩胛骨周圍。輪椅的尺寸,特別是座位寬窄、深淺與靠背的高度以及腳踏板到座墊的距離是否合適,都會使乘坐者有關著力部位的血液循環受影響,並發生皮膚摩損,甚至壓瘡。此外,還要考慮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輪椅的重量、使用地點、外觀等問題。
對不起,您說得我實在找不到。
⑨ 輪椅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輪椅的發展史:
一、中國最古老的輪椅記載,考古學者在一處約公元前1600年石棺內的刻畫上,發容現有輪椅的圖案。
二、歐洲最早的記載是在中世紀時期的獨輪推車(需他人推進,比較接近當代護理型的輪椅)
三、世界公認的輪椅歷史中,最早的記錄是中國南北朝(元525年)石棺上帶輪子椅子的雕刻也是現代輪椅的前身。
四、公元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國王菲力蒲二世因為患中風,而乘坐一部木質的輪椅。
⑩ 輪椅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請問輪椅最先出現在哪個國家,什
輪椅最先出現在中國。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的小輪車就是最早的輪椅(ಡω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