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世界歷史上科技發明最多的國家

世界歷史上科技發明最多的國家

發布時間:2021-09-02 06:04:04

Ⅰ 世界上哪個國家歷史最久。

中國的文化一直延續的,而其他文明古國現在和以前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所以
從持續時間上看,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家是中國。

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
其他三個古代文明早於中國建立國家
---------------------
比較四大文明古國(從時間上講是最晚)

文明古國 地域 年代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約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倫 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 約公元前18世紀
古代印度 印度河與恆河 公元前2500年
中國 黃河、長江流域 約公元前2027年
----------------------------
四大文明古國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倫被赫梯滅亡;古印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科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項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比例為:公元前6世紀前為57.4%;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為50%;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為62%;401年到1000年為71%;1001年到1500年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發明和偉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Ⅱ 在人類歷史上,就科技進步而言,哪個國家或民族的貢獻值更大

個問題應該是沒有標准統一的答案的,但既然問題中談及的是從科技進步這個角度,那麼就算我們很愛國,也應該要理性一些。科技一般指的是科學技術這兩個層面,我承認我國在古代有著很多相對實用的技術,但沒有科學,至少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科學。陰陽五行只是古人了解和解釋這個世界的一種哲學思辨的方法論,在人類歷史上對科學技術進步的影響很是有限。而對於現代科學技術影響較大的有三個時期,那就是「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與20世紀初的那場物理學革命。我們先了解一下或許就能相對客觀的得出一個結論。

總之,歐洲的文藝復興這場思想啟蒙運動為現代科學的產生點燃了第一把火。

Ⅲ 哪個國家是世界上發明專利最多的國家.a,德國 b,日本 c,美國 d,中國

這個題目太不嚴謹了,是指的有效專利?發明專利年申請量?歷史所有的發明專利總和?該國專利局的專利?該國公民或者企業在各國所擁有的專利總量?
你說怎麼答?

Ⅳ 世界上哪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最高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各有關單位(專家):

根據《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國辦函﹝2017﹞55號)的精神,按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制實施辦法(試行)》(附件1)等有關規定,關於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名要求

(一)專家提名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每人可提名1人(組織)。

(2)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可聯合提名1人(組織)。

2.國家自然科學獎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每人可提名1個項目。

(2)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3人可聯合提名1個項目。

(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提名1項完成人僅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歲以下(1978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項目。

3.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2)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一等獎及以上)第一完成人:3人可聯合提名1個通用項目。

(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提名1項完成人僅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歲以下(1978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

提名專家年齡不超過70歲(1948年1月1日以後出生),院士年齡不超過75歲(1943年1月1日以後出生),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年齡不受限制。

提名專家每人每年度獨立或與他人聯合提名的國家科學技術獎限1項,聯合提名時列第一位的為責任專家。提名專家應在本人熟悉學科領域范圍內進行提名,責任專家應在本人從事學科專業(二級學科)內提名。3名專家聯合提名時,與提名項目任一完成人同一單位的專家不應超過1人。

(二)單位提名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提名數量不限。請注重提名仍在一線工作的傑出科學技術專家。

2.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

堅持優中選優,原則上提名數量不限。各單位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遴選機制,提名本學科、本行業、本地區、本部門的優秀項目。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提名數量不限。請注重提名學術水平高、國際影響大,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且長期友好的外國人或組織。

(三)提名項目(人選)的基本條件

提名項目(人選)必須符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有關要求,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提供的代表性論文論著應當於2015年1月1日前公開發表,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應當於2015年1月1日前完成整體技術應用。

2.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為一個提名項目的完成人。

3.2016年、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的完成人,不能作為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提名項目完成人(創新團隊除外)。

4.列入國家或省部級計劃、基金支持的項目,應當在項目整體驗收通過後提名。

(四)提名程序

1.提名申請

專家提名前,由責任提名專家通過本人電郵向我辦提出申請,並同時抄送其他提名專家和項目聯系人。申請格式見附件2,電郵及附件標題為「專家提名申請表——所有提名專家姓名」。

單位提名前,通過電郵向我辦提出申請(專用項目需書面報送我辦專項獎勵處),申請格式見附件3,電郵及附件標題為「單位提名申請表——提名單位名稱」。

我辦收到申請後3個工作日內回復提名者。經審核符合提名要求的,由我辦發送提名號和密碼。

申請截至日期為2017年12月15日。

2.提名公示

提名單位應在本地區、本部門范圍內進行公示。提名單位(專家)應責成項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單位進行公示,公示內容需按照《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手冊》(可在我辦網站www.nosta.gov.cn下載)的要求進行,公示時間不少於7個自然日。公示無異議或雖有異議但經核實處理後再次公示無異議的項目方可提名。公示情況需在網路提名截止前上傳到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綜合業務管理平台。專用項目的公示情況以書面形式報送我辦專項獎勵處。

二、提名書填寫要求

提名書是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的主要依據,請提名單位(專家)按照《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手冊》要求,客觀、如實、准確、完整填寫。

通用項目可以於2017年12月1日起憑提名號和密碼登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綜合業務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在線填寫、提交。專用項目需通過單機版提名系統填寫(2017年12月15日前聯系我辦專項獎勵處獲取),不得通過網路填寫和提名。

三、提名材料報送要求

請提名單位(專家)按規定做好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材料的審核、報送工作。

紙質提名書原件1份,主件、附件應一並裝訂,不要封皮,由責任提名專家直接寄送或委託工作人員報送我辦。

以正式公函的方式報送提名材料。發函要求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等提名單位應是人民政府或辦公廳發文,國務院各部門和直屬機構等提名單位應是部發文,社會力量設獎的提名單位應由法人代表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

提名單位報送的材料包括:⑴提名函1份,內容應包括提名項目公示情況及結果,提名項目數量和匯總表(附件3);⑵通用項目紙質提名書原件1份,主件、附件應一並裝訂,不要封皮;⑶專用項目提名書及匯總表的電子版,按提名單位統一刻錄在1張光碟上。

(三)其他情況

1.對於通用項目,如提名書項目名稱與公布名填寫不一致,提名單位應在提名函中說明。

2.專用項目需由專人報送我辦專項獎勵處。

3.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普類項目還需附2套科普作品。

4.提名單位(專家)對評審專家有迴避要求的,應提交《迴避專家申請表》(附件4),詳細說明申請迴避的理由,提供證明材料並加蓋提名單位公章(提名專家簽名)。

四、提名時間要求

(一)網路提名截止時間

為了保障網路提名工作的順利進行,我辦分類確定各提名單位(專家)網路提名截止時間,請積極配合。具體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特別行政區、計劃單列市,2018年1月22日上午8時截止。

2.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和事業單位,2018年1月23日上午8時截止。

3.提名專家,協會、學會等其他提名單位,2018年1月24日上午8時截止。

(二)提名材料報送時間

2018年1月25日至26日,逾期不予受理。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及電話:

張震 010-68598485(通用項目)

陳陽 010-68598465(通用項目)

劉劍瀟010-68581756(專用項目)

李慧琦010-68511852(創新團隊)

通訊郵箱:[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4號

收件 人: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信息處(請註明「提名材料」)

郵政編碼:100045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

2017年11月2日

同時,歡迎各位青年學者,科研人才關注今日二條:科技新銳,閃耀中國:2017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等您提名,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鏈接可查看詳情。

媒體轉載或者合作請看下方↓↓↓

投稿、授權、合作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復「目錄」或「分類」,瀏覽知社更多精華。長按二維碼識別,可以關注/進入公眾號進行回復。

Ⅳ 世界上什麼國家科技最發達

美國的科技毫無疑問是最發達的,我給你舉例子蘭德公司(RandCorporation)發報告稱,美國仍是全球科技領域居主導地位的競爭者,但其它國家的發展速度並沒有明顯超過美國.
報告的合著者泰特斯·加蘭(TitusGalam)表示:「人們擔心美國將失去作為全球科技領域領先者的優勢,但這些擔心似乎大多沒有根據.但美國需要付出努力,確保自己能保持甚至提高現在的地位.」

報告還說,與美國相比,歐盟和中國每年有更多理工科畢業生從大學畢業.

現在,美國佔全球科技研發支出的40%,工業化國家所有專利發明的38%.全球領先的大學有四分之三位於美國,全球70%的諾貝爾獎得主在美國工作.

網易科技訊 《IBM欲建千萬億次每秒運算速度的超級計算機》 的報道剛出,就有網友得出 「目前美國科技實力是中國的28倍」 的結論。為什麼不是25,也不是30,偏偏是28呢?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小編我又把注意力放到了 《IBM欲建千萬億次每秒運算速度的超級計算機》 這篇報道上,終於看出了端倪。

首先普及下知識,超級計算機的定義是由八個或更多的節點組成、作為單個高性能機器工作的集群。

下面是得出「28倍」結論的三個重要依據:

1. 超級計算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處於信息技術前沿的超級計算機一直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對國家安全、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沒有強大計算能力的超級計算機,宇宙飛船就不能上天,國家安全就做不到萬無一失,基因研究就無法繼續,復雜的氣象、勘探工作就難以精確。

2. 今年6月份 《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最新結果》 顯示,IBM為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研製的藍色基因超級電腦(BlueGene/L)位居榜首,擁有280萬億次每秒(280.6teraflop)的運算能力。

3. 我國目前運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每秒峰值運算速度11萬億次的曙光4000A15日正服務於上海超級計算中心。這不僅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日之後第三個跨越10萬億次計算機研發和應用的國家,而且標志著中國最大的網格主節點投入運行。

下面是計算過程:

因為美國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為: 280萬億次每秒 ,中國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為: 10萬億次每秒

又因為 超級計算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

所以得出美國的科技實力是中國的(280/10)等於 28倍 。

國人常在感慨,為什麼美國在幾十年前就能登上月球,幾十年後又能讓飛船登陸火星,甚至飛出太陽系?其實這和超級計算機的研發水平是密切相關的。

我們先不來理論這個「28倍」是否科學和准確,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的超級計算機水平和世界最先進的水平還存在較大的距離。如果IBM建造出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那麼這個距離又會擴大很多,將不是28倍,而是上百倍。

不過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

今年7月份,聯想公司在宣布具有8萬億次運算能力的聯想高性能伺服器正式入主AT&T威廉姆斯車隊的同時,向媒體透露「 在技術層面上有能力做到百萬億次 」。

Ⅵ 世界重大發明一覽表,要20個

一、古代發明

1、指南針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俗稱吸鐵石)。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先民已用天然磁石製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

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製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製作指向用的磁針的方法。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盤。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已使用針盤導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2、造紙術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遊學身後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

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而蔡倫只是改造了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3、活字印刷術

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唐咸通九年(868)印製的《金剛經》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刻印時間的印刷品。 宋仁宗慶歷年間,平民畢升在雕版印刷業已普及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它是用膠泥刻字,每字一印,燒後製成字印。將一顆顆字印排列、鑲嵌於鐵板之上,經燒烤、壓平等工藝製成印版後,便可印刷。

4、火葯

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

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

二、現代發明

1、無線電

20世紀初期,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一種電磁波可以在沒有任何金屬線或電纜作導體的情況下穿行任何有意義的距離。那麼無線電信號怎麼可能沿著地球的表面行進呢當然它可以沿著一直線射離地平線。

但是古格里爾莫·馬可尼認為,如果提供一些條件的話,無線電波是可以沿著地球表面行進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義大利,他發射了一個無線電信號,穿行了1?5英里;6年後,即1901年12月12日,年僅27歲的馬可尼創造了奇跡,他將無線電天線牢牢地系在高飛的風箏上,發射了一個摩爾斯電碼「S」。

它穿行了約2000英里,橫跨了大西洋。這個信號從英國康沃爾郡的波爾德胡鎮發出,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內就到達了接收地紐芬蘭的聖約翰,馬可尼聽到了三聲微弱的滴答聲。這是通訊事業宣告誕生的聲音,是電子時代到來的第一道沖擊波。

2、飛機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陽下山以前,奧維爾·萊特和威爾布·萊特已經能使他們用木頭、電線和布料製成的飛機飛行59秒鍾了。但卻很少有報社願意對這件事作出評論,因為人類飛上天空成為當代的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的念頭,被大多數頭腦清醒的人認為是荒誕可笑的。

可是一旦成功了,這項事業的發展就是極為迅猛的。事實上,僅僅在15年後,所有現代飛機的各種部件即使沒有全都製造出來,那麼至少關於它們的想法已經誕生了。

3、塑料

在得知塑料的發明之後,全世界最開心的莫過於大象了。幾百年來,從小刀的把手到檯球,一切都以象牙為標准原料。19世紀80年代,象牙供應的逐步減少與檯球運動的興起就曾引發了一場危機。

美國最大的檯球生產商費蘭與考蘭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懸賞價值1萬美元的黃金——這是一筆很可觀的獎賞——招募任何能夠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發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奧·貝克蘭,一位曾因發明了用於拍攝快速運動照片的相紙而獲豐厚利潤的比利時籍發明家,無意中發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

這種首創的純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熱、防電和防腐蝕的功能。它不僅使檯球游戲獲益,塑料的一大好處在於其用途的多面性,從電話機到馬桶,從煙灰缸到飛機零件,一切東西都用得上塑料。

到1968年,年輕的畢業生若要在一個有前途而又會成功的行業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聽從一個詞——塑料。

4、電視機

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5、青黴素

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

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究開發。

6、核武器

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1945年的7月16日,一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當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利立了大功,但是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

7、計算機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8、DNA

1953年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

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進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

人類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9、避孕葯

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從此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

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錮婦女性自由的枷鎖,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

10、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標志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1年4月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

衛星可以傳輸電視、廣播節目信號,還可以為航空、海航、天氣預報、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務,從而把地球大大地「縮小」了。為了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在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許多探針,並且一個建立國際太空站的宏偉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11、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醫師克里斯蒂安.巴納德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此後,隨著醫葯和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醫學家們逐漸解決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難題,成功地進行了手肢、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

醫學界認為,器官移植的下一個前沿技術就是腦細胞移植,來根治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醫學頑症。下世紀,醫學家們將致力於攻克異種器官移植難題,將其它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中。

12、試管嬰兒

英國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33歲。1978年,她的母親的卵子和她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後,體外孕技術不斷發展完善,1984年,胚胎冷凍技術試驗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術試驗成功。

試管嬰兒的培育成功,給了那些不育夫婦很大的希望,但是這也引起了人們對一個道德問題的憂慮,比如說,一個婦女在50多歲甚至60歲時通過體外孕技術生一個孩子,有可能在孩子還未成年時,老人就會去世,那麼誰來撫養這個孤兒呢

13、留聲機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

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14、電燈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

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15、望遠鏡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眼鏡師漢斯·李波爾(Hans Lippershey)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一次,兩個小孩在李波爾的商店門前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兩人興高采烈。

李波爾賽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李波爾賽跑回商店,把兩塊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經過多次試驗,漢斯·李波爾發明瞭望遠鏡。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望遠鏡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

與此同時,德國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開始研究望遠鏡,他在《屈光學》里提出了另一種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與伽利略的望遠鏡不同,比伽利略望遠鏡視野寬闊。但開普勒沒有製造他所介紹的望遠鏡。

沙伊納於1613年─1617年間首次製作出了這種望遠鏡,他還遵照開普勒的建議製造了有第三個凸透鏡的望遠鏡,把二個凸透鏡做的望遠鏡的倒像變成了正像。沙伊納做了8台望遠鏡,一台一台地觀察太陽,無論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狀的太陽黑子。

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認為黑子可能是透鏡上的塵埃引起的錯覺,證明了黑子確實是觀察到的真實存在。在觀察太陽時沙伊納裝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則沒有加此保護裝置,結果傷了眼睛,最後幾乎失明。

荷蘭的惠更斯為了減少折射望遠鏡的色差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長近6米的望遠鏡,來探查土星的光環,後來又做了一台將近41米長的望遠鏡。

16、空調

1902年後期,首個現代化,電力推動的空氣調節系統由威利斯·開利(1876年-1950年)發明。其設計與Wolff的設計分別在於並非只控制氣溫,亦控制空氣的濕度以提高紐約布克林一間印刷廠的製作過程質素。

此技術提供了低熱度及濕度的環境,令紙張面積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確。其後,開利的技術開始用於在工作間以提升生產效率,開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應付激增的需求。

在逐漸發展下,空氣調節開始用於提升在家居及汽車的舒適度。住宅空調系統的銷量到1950年代才真正起飛。建於1906年,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在建築工程學上具有特別意義,被稱為世界首座設有空氣調節的大廈。

Ⅶ 哪個國家是世界上發明專利最多的國家

您好,就專利歷史而言,美國是時間最長的國家,總體專利數量也最多。

Ⅷ 世界歷史上的重大科技發明有哪些

1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2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3電視:4人類自己創造的「魔鬼」;5電腦:人類未來的希望;6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7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8內燃機,;9指南針

還有基因,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Ⅸ 人類歷史上哪個國家對人類科技的貢獻最大

肯定是英國,因為蒸汽機、工業革命就發生在英國。

人類如果沒有工業文明,將永遠跳不出馬爾薩斯陷阱。中國的四大發明雖然對人類科技發展有不小的貢獻,但是這屬於簡單發明,只要時間積累哪個封建社會都可以發明出來,即使中國不發明,古代其他地區的國家也會發明的。

但是只有工業文明是獨特的,它需要特別的社會制度激勵,中國的封建專制不可能催生工業文明。人類進入工業文明後,才擺脫了馬爾薩斯陷阱,才有了現在的上天入地,將來也有可能沖出地球去更廣闊的星辰大海去探索。


馬爾薩斯陷阱: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料(指,糧食產量和耕地數量)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古代 農業社會經濟 總是陷入王朝更迭,每次王朝更迭總會造成人口大死亡。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上科技發明最多的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