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六分儀誰發明

六分儀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02 05:54:12

『壹』 六分儀是什麼東西呀請詳細解說一下!!!

航海家為了弄清楚自己的船處在南緯或北緯多少度的地方,需要有一種儀器,它能通過對地平線和中午的太陽之間的夾角的測量,或通過對平線和某顆固定星之間的夾角的測量,確定所在的緯度。最初,水手用星盤來測量太陽高度,但由於船的甲板是上下起伏的,這種儀器極難操作。後來直角儀取代了星盤,再後來又為六分儀所取代。
1731年,哈德利發明了反射象限儀,並很快發展成了六分儀,即測量圓周的1/6的一種弓形儀器。哈德利和哈雷一起研製成功了一種反射望遠鏡,接著他又製造了一種在海上測量角度的儀器。觀測者可以通過一面鏡子同時看見地平線和太陽,它們之間的角度用邊緣標有刻度的象限儀量出來。1732年,英國海軍部把量90度夾角的象限儀放在一隻快艇上作試驗,結果非常精確。於是象限儀成為海軍航行的必備儀器。1757年,坎貝爾船長把象限儀弧度擴大,用來量120度的夾角,這樣象限儀便變成了六分儀。六分儀由一個三角形的架子組成,一邊是一個弧形板,上面有刻度和一個可以移動的指針。反射鏡將夾角需測量的兩物體反射到一起,人們就可以方便地測到角度,進而計算出該船所處的緯度,以保證船隻正確的航線行駛。(資料出處:中國科普城http://www.stcity.net.cn/)

『貳』 誰會使用六分儀詳細一些

航海家為了弄清楚自己的船處在南緯或北緯多少度的地方,需要有一種儀器,它能通過對地平線和中午的太陽之間的夾角的測量,或通過對平線和某顆固定星之間的夾角的測量,確定所在的緯度。最初,水手用星盤來測量太陽高度,但由於船的甲板是上下起伏的,這種儀器極難操作。後來直角儀取代了星盤,再後來又為六分儀所取代。
1731年,哈德利發明了反射象限儀,並很快發展成了六分儀,即測量圓周的1/6的一種弓形儀器。哈德利和哈雷一起研製成功了一種反射望遠鏡,接著他又製造了一種在海上測量角度的儀器。觀測者可以通過一面鏡子同時看見地平線和太陽,它們之間的角度用邊緣標有刻度的象限儀量出來。1732年,英國海軍部把量90度夾角的象限儀放在一隻快艇上作試驗,結果非常精確。於是象限儀成為海軍航行的必備儀器。1757年,坎貝爾船長把象限儀弧度擴大,用來量120度的夾角,這樣象限儀便變成了六分儀。六分儀由一個三角形的架子組成,一邊是一個弧形板,上面有刻度和一個可以移動的指針。反射鏡將夾角需測量的兩物體反射到一起,人們就可以方便地測到角度,進而計算出該船所處的緯度,以保證船隻正確的航線行駛。(資料出處:中國科普城http://www.stcity.net.cn/)
=-------------------------------------------
我只知道這么多哦!!!

『叄』 古代或二戰,航海家用六分儀知道緯度,經度怎麼看呢

到了16世紀末,航海者就再不必為緯度問題而困惑了。但是,經度問題還懸而未決(應當知道,經線與緯線垂直)。人類把這個謎團成功地解開又花了兩個多世紀。在確定緯度時,科學家們是以南極點和北極點這兩個定點為基準的。他們說:「它們是永遠固定不變的,這就是人類的『教堂尖頂』。」

但是,地球既無東極點也無西極點,地軸也不在那個方向。當然,子午線,即穿過兩個極點,環繞整個地球南北方向的圓圈,人們能夠畫出無數個。但是,該把哪一條子午線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呢?因為有了這條線,水手們就可說:「我現在位於本初子午線以東(或以西)100英里。」

由於在許多人的傳統念中,耶路撒冷作為世界中心是根深蒂固的,他們就要求把穿過耶路撒冷的經線定為本初子午線來劃分東西半球,即縱向的「赤道」。但是,這個計劃因民族的自尊而破產了,因為,各國都想把本初子午線據為己有,讓世界從自己的首都開端。即使在現在,人類自認為自己的胸襟已開闊了很多,但分別把本初子午線定在柏林、巴黎和華盛頓,仍然分別在一些德國、法國和美國的地圖出現。

最終結果呢,穿過格林威治的那條經線被選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這是因為英格蘭在17世紀(經度確定的年代)為航海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又因為當時的航海業都是在1675年建立於倫敦附近格林威治的英國皇家天文台的監管之下。

這樣,航海者在經度上就有了「教堂尖頂」,但還面臨一個問題:身處浩瀚的大海之中,他們將怎樣把自己與格林威治經線之間的距離確定下來呢?為了最終解決這一問題,1713年,英國政府成立了「海上經度確定委員會」。為了獎勵那些能使人類在茫茫大海上確定經度的最佳發明,這個專門委員會懸設了巨獎。10萬美元,在兩個多世紀前的確是一筆巨款,許多人為它而做出了努力。當這個委員會在19世紀上半葉解散時,對那些稱得上「發明」的發明,它已發放了50多萬美元的獎金。

現在,歷史已把這些人的大部分努力遺忘了,時間也漸漸地淘汰了他們的發明成果。但是時至今日,在重獎之下誕生的兩項發明仍具有它們的實用價值。這兩項發明就是六分儀和天文鍾。六分儀是一種復雜的儀器(這是一種小型的海上觀察儀,能夠夾在臂下,隨身攜帶),利用它能夠把各種角的距離測量出來。

中世紀簡陋的觀象儀、直角儀和16世紀的象限儀(四分儀)是這個發明的直接來源。如同全世界在同一時間里探求同一個問題時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有三個人都聲稱自己是六分儀的最先發明人,為了這個榮譽而苦苦相爭。對六分儀的問世,航海界表現出來了興奮,但與他們對天文鍾的興趣相比,這個興奮就顯得很溫和了。

『肆』 六分儀的原理

光線的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六分儀所基於的原理很簡單:光線的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實際上,六分儀也可以測量任意兩物體之間的夾角。其原理最初由牛頓(以及更早的胡克)提出;而固定式大型六分儀很早就由各大天文台建造,供天體測量之用(如第谷在汶島建造的紀限儀、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六分儀等)。
航海用六分儀是在扇形框架背面有手柄供握持用,框架上裝有活動臂,圖中活動臂最上端即是指標鏡;半反射式地平鏡安裝在六分儀的左側(中部,正對望遠鏡者),地平鏡旁邊還配有濾光片供測量太陽等明亮天體時使用。測量天體地平高度時,觀測者手持六分儀,讓望遠鏡鏡筒保持水平,並從望遠鏡中觀察被測天體經地平鏡反射所成的像;同時要調節活動臂,使星象落在望遠鏡中所見的地平線上。這也是地平鏡需要用半反射玻璃製造的原因。
幾何光學中的反射定律
在天體的象與地平線重合時,該天體高度等於地平鏡與指標鏡夾角的二倍。通過幾何光學中的反射定律,這一點可以很容易地被證明。而根據這一點來恰當地設計圓弧標尺上的刻度,就可以讓觀測者直接讀出天體高度。為提高讀數精度,實際的六分儀活動臂上往往還附有鼓輪和游標尺。六分儀的精度比較高,最高能達到10角秒,且輕便易用,所以它能夠迅速取代之前操作復雜的星盤,成為在海洋上測量地理坐標的利器,也徹底解決了精確地確定海上航線這一困擾無數航海家的難題。1769年,庫克船長就是在六分儀的幫助下成功抵達塔希提島觀測金星凌日的。

『伍』 六分儀的發展歷程

早期航海家在大海中沿航線航行時,需要不斷確定航船所處的位置,即船所處的經度和緯度的交叉點。航海家為了弄清楚自己的船所處的緯度,需要有一種儀器,它能通過對地平線和中午的太陽之間的夾角的測量,或通過對地平線和某顆固定星之間的夾角的測量來確定緯度。最初,水手用星盤來測量太陽高度,但由於船的甲板是上下起伏的,這種儀器極難操作,而且不容易測算準確。後來人們用直角儀取代了星盤。航海圖上的六分儀及兩腳規、量角器、平行尺等早期航海儀器
1730年,美國人T·戈弗雷(Thomas Godfrey)和英國人約翰·哈德利(John Hadley)分別獨自發明了八分儀。兩人都把設計方案提交英國皇家學會,後者於1734年又提交了一個改進方案,得到普遍採用。哈德利研製成功一種反射望遠鏡,接著又製作了一種在海上測量角度的儀器。觀察者可通過一面鏡子同時看見地平線,它們之間的角度可用邊緣標有刻度的象限儀測出,測角范圍可達90°,這樣就把簡單的象限儀(測角范圍45°)所測量之高度增加了一倍,成為一種測緯度的理想儀器,該儀器另一優點是它能使星辰天體的形象與地平線成一直線,而且所測讀數更為精確。由於它准確、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極受航海人員歡迎,直到20世紀仍然作為測量天體高度確定緯度的方法。
1732年,英國海軍部把八分儀放在一隻小艇中作試驗,結果非常精確。可是八分儀的90°標度用作測量月球與天體的角距,事實證明是非常不夠的,故約翰·伯德(John Bird)在18世紀50年代製作了一個完整的圓圈,其測量范圍可達360°,測量效果好,但很笨重,在海上使用極為不便。於是反射圈與八分儀之間採取折中方案,1757年,坎貝爾船長以八分儀為模子,把測量范圍擴大到120°,這就是六分儀,它是由一個三角形的架子組成,一邊是一個120°弧形板,上面有刻度和一個可移動的指針。反射望遠鏡將需測量的有夾角的兩天體反射到一起,人們就可以方便地測到角度並計算出該船處在的緯度。六分儀較之以往的測緯度的星盤、卡爾瑪和直角象限儀等的精度有較大的提高。
最初的六分儀外形較大,而且採用銅材製作,十分沉重,領航員不得不把它的下端固定在自己的腰帶上,才能保持穩定。後來改用木材製作,雖然重量輕了,但是體積仍然較大。這其中的原因很明顯:六分儀的測量准確與否,與刻度劃分是否精確密切相關,而早期工業水平有限,難以在小型刻度盤上精確地劃分刻度,因此只能做得很大;18世紀末,英國工匠拉姆斯頓發明了可以精確劃分刻度的「分位儀」,才真正解決了這一問題,為此英國經度委員會還專門發給他675英鎊的獎金,這在當時是相當可觀的一筆「巨款」,至此,六分儀真正實現了小型化。

『陸』 四分儀是誰發明的

四分儀又稱象限儀,是16世紀末英國航海家約翰·戴維斯(John Davis)所發明的,用於在航海時測量地球的緯度。

約翰·戴維斯的象限儀,或叫「竿式投影儀」(backstaff),是16世紀和17世紀最偉大的航海發明。其原理很簡單。

航海者無需像使用星盤或簡單象限儀時所要求的那樣設法看太陽,而是利用棍棒投射到刻度計上的影子,其影子端的位置表明了太陽的高度,這樣緯度就可以計算出來了。航海者在平靜的海面上,甲板穩定的時候使用戴維斯象限儀時,能取得最佳效果。

(6)六分儀誰發明擴展閱讀:

四分儀的發明者約翰·戴維斯在1585~1587年期間,曾為找尋西北航道,經格陵蘭島、巴芬灣做了三次探險航行。這種儀器幫助約翰·戴維斯成為當時一名非常優秀的航海家。

在一個多數人對緯度的計算只能停留於度數的時代,戴維斯能精確到分。他的這一技能使他經常被航行到遠東的英國和荷蘭探險隊僱用,也使他完成了三次找尋西北航道的探險。

『柒』 牛頓提出的六分儀原理是怎樣的

六分儀 用來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通常用它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其他天體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飛機所在位置的經緯度。六分儀的原理是牛頓首先提出的。六分儀具有扇狀外形﹐其組成部分包括一架小望遠鏡﹐一個半透明半反射的固定平面鏡即地平鏡﹐一個與指標相聯的活動反射鏡即指標鏡。六分儀的刻度弧為圓周的1/6。使用時﹐觀測者手持六分儀﹐轉動指標鏡﹐使在視場里同時出現的天體與海平線重合。根據指標鏡的轉角可以讀出天體的高度角﹐其誤差約為±02~±1。在航空六分儀的視場里﹐有代替地平線的水準器。這種六分儀一般還有讀數平均機構。六分儀的特點是輕便﹐可以在擺動著的物體如船舶上觀測。缺點是陰雨天不能使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後﹐雖然出現了各種無線電定位法﹐但六分儀仍在廣泛應用。 早期航海家在大海中沿航線航行時,需要不斷確定航船所處的位置,即船所處的經度和緯度的交叉點。航海家為了弄清楚自己的船所處的緯度,需要有一種儀器,它能通過對地平線和中午的太陽之間的夾角的測量,或通過對地平線和某顆固定星之間的夾角的測量來確定緯度。最初,水手用星盤來測量太陽高度,但由於船的甲板是上下起伏的,這種儀器極難操作,而且不容易測算準確。後來人們用直角儀取代了星盤。航海圖上的六分儀及兩腳規、量角器、平行尺等早期航海儀器 1731年,哈德利發明了反射象限儀,並很快發展成了六分儀,即測量圓周的1/6的一種弓形儀器。哈德利曾和哈雷一起研製成功了一種反射望遠鏡。他接著又製造了一種在海上測量角度的儀器。觀測者可以通過一面鏡子同時看見地平線和太陽,它們之間的角度用邊緣標有刻度的象限儀量出來。1732年,英國海軍部把量90度夾角的象限儀放在一隻快艇上作試驗,結果非常精確。於是象限儀成為海軍航行的必備儀器。1757年,坎貝爾船長把象限儀弧度擴大,用來量120度的夾角,這樣象限儀便變成了六分儀。它由一個三角形的架子組成,一邊是一個弧形板,上面上刻度和可以移動的指針。反射鏡將夾角需測量的兩物體反射到一起,就可以方便地測到角度並計算出該船處在的緯度,以保證船舶沿正確的航線行駛。 法國的「法蘭西」號大型客輪在惡劣天氣時使用先進的電子導航儀器控制自動行駛。但在特殊情況下仍需要六分儀來輔助判定方位

『捌』 航海儀器中的六分儀是什麼它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六分儀是用來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通常用它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其他天體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測量後就清楚他所在位置的准確經緯度。哈德利和戈德弗里是在1730年的時候,發明了導航用的六分儀,這個六分儀並不是牛頓發明的,這個大家要搞清楚,當然,最初的發明其實只是因為仰角不能做大,實際上剛開始是叫做八分儀的。

像望遠鏡一樣的東西

眾所周知,以前的時代,根本就沒有導航可言,那麼以前的人,到底是怎麼識別方向的呢?事實上,我只能說,古代的人並不傻,他們在出航的時候,都會准備好,或者了解好清楚在行動,我們都知道指南針對於航海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單靠指南針在千里之外的海中,想要尋找一個小島還是非常困難的。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討論。

『玖』 歐洲人有哪些航海大發明

蓋倫船:16世紀中葉,英國造船家開始發展輕型蓋倫船,為了使之更適合與版遠距離炮戰,改善操作性能,他權們把首部上層建築降低,移入船體之內,甚至置於首掛之內。此類船的標准長度50米,排水量500-600噸。這類新型蓋倫船的快速性、操縱性明顯優於舊式船。

六分儀:六分儀用來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通常用它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其他天體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飛機所在位置的經緯度。六分儀的原理是牛頓首先提出的。

望遠鏡:望遠鏡是一種利用透鏡或反射鏡以及其他光學器件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利用通過透鏡的光線折射或光線被凹鏡反射使之進入小孔並會聚成像,再經過一個放大目鏡而被看到。由荷蘭人發明

蒸汽船:蒸汽輪船是用蒸汽機作動力的機械推進船舶。蒸汽機的出現使船舶動力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從而完成了船舶動力的革命。船舶的推動力從人力、自然力轉變為機械力,船舶用蒸汽機提供的巨大動力,使人類有可能建造越來越大的船,運載更多的貨物。

『拾』 發明六分儀的T·戈弗雷(Thomas Godfrey),為什麼是美國人

因為他生活在當時美洲的土地上,當時美國本土是英屬殖民地,他不是生活在英國的大不列顛島上。所以,是美國人而不是英國人。

閱讀全文

與六分儀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