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的道理論證
道理很簡單,有用的東西往往是物以稀為貴!而創造性的思維十分有助於生產人類稀缺、稀有的物質和精神性的東西和物品、作品!
② 談創造性思維的觀點是什麼
談創造性思維的觀點:問題意識,培養創造性思維;打破思維慣性,培養創造思維;鼓勵求異思維;啟發逆向思維;引導創造思維;激發好奇心,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
是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2)對創造性思維的啟發擴展閱讀: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③ 如何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能力,過去一般人皆認為系天賦的才能,只可聽其自然發展,沒有啟迪的可能,也沒有研究的必要。是以早期的心理測驗,未列入創造能力的鑒別,早期的教育實施,亦未考慮創造性人才的培養。自本世紀中葉以來,有心理學家在人格因素分析的研究中,才開始注意到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問題,因為個人的創造潛能,雖系先天的稟賦,可是人人都具有。個別差異的存在,只表明程序上的高低;且大家的發展都不充分,沒有人達到最高的極限,所以還有餘地地接受教育,使之盡量發展,登上最高峰。
日本恩田彰等在《創造性心理學》中說:「什麼是創造,可以下個定義:創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組合,產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這個定義較准確地揭示了創造的本質。不過,就在校求學的兒童與青少年學生來說,當有特殊的涵義。因為學生在學習期間,思維能力尚未成熟,自然不能作出驚天動地的奇跡;只要他們不模仿、不抄襲、願用思考、設計創新、獨樹一幟、不與人雷同,這便是他們創造能力的基本表現。問題的關鍵在教學方面,教師如若特別注意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可收到所期望的效果。正如愛迪生時常鼓勵他的弟子們對於學習工作,要精益求精;認為還一定有較好的辦法,要他們去找出來,可以作得更好些。這就是啟發創造性思維的高明作用。
創造是時代的需要
「文明的歷史,基本上乃是人類創造能力的記載。」阿斯本用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表明了人類創造能力的重要性。歷史是前進的,文明是發展的,人類正是以自己的創造書寫著自己的文明史。人類創造的成績一代一代地累積,所以才有我們今天的科學文化世界。但是任何創造都是思維之花結出的實踐之果,沒有成功的思維就沒有成功的創造。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時代,千行百業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以創造精神、創造性的過程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只有創新者才能成為這個時代的人才。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人只能成為時代的落伍者。改革者必須是一個創造者,也只有創造者才能成為改革者。只有真正的改革者才能判明舊模式的弊端,才能在實踐中開拓新路。至於科學技術事業本來就是創造性的事業。只有發揮我們的創造才能,我們才能追趕自己生活的時代,才能與科技、經濟的日新月異發展相適應。如果說,模仿能力在科技、經濟發展緩慢的朝代,也能使一個國家、民族、地區振興,那麼在科技、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一味模仿就意味著永遠落後,只有創新者才能真正擁有將來。
我們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棟梁。「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決定於今天的課堂。」這已經成為世界的共識。祖國的未來、時代的發展呼喚千千萬萬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
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踐
在諸多關於培養創造性的主張中,認為只有在類似於異想天開的活動中,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創造能力,但在現實教學中又很難提供使學生進行這樣活動的機會,結果,創造性的培養在不少教師看來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實踐墮入困難,往往是由於認識的片面性造成的。其實,學生在課上每一次相對獨立的思考,課下獨立地解決一個問題,都是在相當程度上培養著學生的創造品格、創造能力和訓練創造方法。教學可以啟發和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只要在教學方面有適當的安排,如提供思維材料、營造思維情境、採用啟發和促進思維的教學方法等,使學生受到鼓勵,就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本學期我曾以「培養創造精神」為題做了一節研究課。與過去講同樣內容的課相比,在指導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進,有了一些新的嘗試,注重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不在僅僅停留於觀點加例子,教師一言堂的舊的教學模式上,當然教學效果和學生們的反映也就不同了。
我是這樣設計和實施的:提供思維材料,教師對轉筆刀、吸塵毛刷、音樂打火機等物件進行演示,提出問題:對上述物品的改進活動是一種什麼樣的活動?引出所要講的課題。進行何謂創造的講解、舉例闡述創造的重要以及如何培養創造精神的啟發和點撥。讓學生們展示自己的創造作品。賀澤國同學「抽油煙機接油盒的清理」、鄭抑憔同學「英語單詞復習程序的演示」。發散思維訓練及介紹:「書除了讀以外還有什麼其它用途?」、「對圓規改進的討論」、「教師介紹用魔球理論進行快速作文選題的方法」。結束語引發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人一無所有地來到這個世界,都幸運地繼承和享受著前人不可勝數的發明遺產。我們每個人離開這些發明都會寸步難行。在今天我們這個需要創造的時代里,你難道不想為後人發明創造點什麼嗎?」學生們的反映是強烈的,「過去我總認為,創造是科學家的事,離我們很遠,現在我認識到:「創造就在我們身邊。」「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我產生了創造的慾望。」聽著學生們對這節課的感受,使我感到欣慰,更引起我的思考:如果我們每節課都能讓學生們有這樣的收獲該有多好。
過去對教師教的認識只停留在是一個傳授知識的過程,沒有把它看作是教師再創造的過程。如果在知識的傳授中,對學生的能力提高有所幫助的話,也只是盲目的、不自覺的。對教師教的認識尚且膚淺,更別說對學生學的認識和指導了。從這點看,過去的教學還真是有些「誤人子弟」。關於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們創造性思維能力,國外的一些教育心理學家們早就有過論述。如格納塞爾在其《高級教學心理學》中,提出教學是否可以發展思維能力的問題。他認為,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已進向一個新的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育的園地上乃逐漸發展。關於啟發思維的教學,已成為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我們希望學生獲取豐富的知識,但對於所獲得的知識更能應用,是以教師的教學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使之勤於推理、敏於概括,並精於問題的解決。關於教學的根本任務,菲爾德豪生與瓊菲格爾在其合著的《天才教育的問題》中,指責過去的傳統教學,教師在課堂里消耗許多時間,要學生學習知識,但未教學生如何應用所學得知識以解決問題。然而,實際上,這正是教學的重要任務。因為教學生獲得知識,採取的是記憶法,學生機械地背誦,非常容易;但要學生如何應用所獲得的知識,這就聯系著創造性思維的鍛煉;也不是難事,唯須教師事先有所准備,當能完成這一重要任務。一點啟示1.
教師的創造與學生的創造是密切關聯的
富於創造性的教師最懂得怎樣把學生引入創造的宮殿,使學生發揮創造才能。他們提出的問題往往在書本里找不到現成的答案,需要學生對已有經驗重新思考加工製作,獲得具有新生性的內容,解決一個新問題。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體驗到創造的甘甜,而且對形成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品格具有明顯的價值,因而是富於創造性的教學。富於創造性的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性,最受學生的歡迎。但創造性的教學是需要教師首先進行創造的。如果教師沒有創造性的設計,只是把從舊到新的過程一字一句地講出來,使學生隨著自己的敘述思考,對於學生來說不能說是絲毫無益的,但這樣的教學在本質上還不屬於創造性教學。創造性教學應以學生創造性的發揮為根本尺度。因為對於教師來說新知與舊知的聯系是已知的,教師把已知的東西原原本本地講出來,是無創造性可言的,只有教師那能把學生引入創造的創造才是教師最重要的創造。2.
學生的思維具有創造性潛能,需要教學的啟發
然而,教學有法又無定法。教學的方法有多種,教師在教學時,關於方法的選擇,至為重要。選擇教學方法的標准很簡單,能引起學生自己思考的,便是有效的辦法。如蘇格拉底的問答式、孔子所用的舉一反三式、毛澤東主席革命初期訓練幹部所採取的討論式、《學記》中所倡導的「道而弗牽」的自行發現式以及西方近年來布魯納所強調的通過思考而學習的發現式、巴勒士的問題解決式等等,都是啟發學生思維能力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至於傳授式,如若與它種方法聯合運用,亦可產生啟發思維的功能。
綜上所述,可以了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是聽其自然,可得發展;也不是要特開課程,專門訓練。實際上,只要教師在任何學科教學中,能根據所授的課題,安排刺激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使整個課堂充滿積極創新的氣氛,就足以激發學生向上進取的精神和創造力。這才是教學的上策。
④ 心理學簡答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素有什麼意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開創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級復雜的思維,是一種有自己的特點、具有創見性的思維,是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辯證統一,是創造想像和現實定向的有機結合,是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對立統一。創造性思維是指有主動性和創見性的思維,通過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獨特的、有社會意義思維成果,開拓人類知識的新領域。廣義的創造性思維是指思維主體有創見,有意義的思維活動,每個正常人都有這種創造性思維。狹義的創造性思維是指思維主體發明創造、提出新的假說、創見新的理論,形成新的概念等探索未知領域的思維活動,這種創造性思維是少數人才有的。 創造性思維是在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和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還包括擴散思維、集中思維、逆向思維、分合思維,聯想思維。其中擴散思維是從所給的信息中產生信息,
著重點是從同一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為數眾多的輸出,並且很可能發生移轉作用。集中思維是從所給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的結論,其著重點是產生獨有的或者習慣上所接受的最好的成果。逆向思維是把思維方向逆轉過來,用對立的表面看來似乎不可能並有的兩條思路同時去尋找解決問題之答案的形式。分合思維是一種把思考對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並,然後獲得一種新的思維產物的思維方式。聯想思維是一種把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某種思維對象聯系起來,從其相關性中發現啟發點從而獲取創造性設想的的思維形式。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成果產生的必要前提和條件,而創造則是歷史進步的動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個人推動社會前進的必要手段,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訓練更顯得重要。其途徑在於豐富的知識結構、培養聯想思維的能力、克服習慣思維對新構思的抗拒性,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加強討論,經常進行思想碰撞。
⑤ 大學生創造性思維重要性
何謂「創造性思維」呢?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去選擇。這種思維的目的不是著力尋找陳舊的知識,也不是去重踏別人走過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發現新的事物、新的規律、新的理論、新的觀點,促進人們向更高、更新、更復雜而廣闊的方向開拓前進。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評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它能把學生置於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況與新問題之中,適應學生帶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呢?
第一,思想入手、變舊為新
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要從改變舊有的教學思想入手,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被動地位,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切實採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其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要激發學生發生疑問,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其濃厚的學習興趣。採取多種形式,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既可通過教師講授學習,也要通過發現學習法讓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教師不要干涉太多,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例如:小華和小麗的家都在太平路上,學校也在太平路上,小華的家離學校1500米,小麗的家離學校2000米,問他們兩家相距多遠?此時的教師不應急於提醒,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一來必有收獲。
第二,誘發創造興趣、啟發創造想像
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他們的創造能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因此,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如在課堂上採取游戲、競賽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另外,教師平時應引導學生多走出課堂,對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給予關注,並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要知道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尤其創造想像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創造性勞動和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和善於幻想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有重要意義。敢想是敢做的起點,幻想是創造活動的必要條件,對於學生的幻想不應諷刺譏笑,應該珍視、鼓勵,引導他們,把幻想轉變為理想,把幻想同創造想像結合起來。一旦這樣,學生的創造力定會被激發起來,其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發展。
第三,注重培養創造性的心理品質
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強烈的好奇心和進取心,個性的獨立,堅定的自信心,具有冒險精神等。因此,教師應注意發現和及時引導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地去發現去探索。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圓轉化為三角形、梯形等去推導。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也應注意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因受到批評或挫折而氣餒,具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毅力。
第四,創設氛圍、培養創造性思維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教師自身思維的靈活性和豐富性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自身的思維也應具有創造性,並以創造者的身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創造性的氛圍,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創造性的良好情境。比如,對學生的質疑,老師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引導,通過鼓勵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於」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於」提問。要學生「敢問」,關鍵在於教師要愛護扶持他們的熱情,對於學生提的每個問題,要努力做到認真善意地對待,絕不因為學生提出了沒有意義或不好回答的問題而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教學中,應把學生的質疑、提問的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捕捉每一次學生迸發的創造火花,培養世紀性的創造性人才!
⑥ 創新性思維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有何啟示
創業就是需要新思維,新想法,新出路,如果你沒有新的東西,那你怎麼創業呀?現在的實體業,現在的路子都讓人給佔了,你只有創新才能有活路啊,但是創新是很難的呀,前期也很難呀,創新有風險,投資也有風險,你一定要慎重,也就是在投錢的時候再給你說一下,一般創新前期都失敗的很慘,你需要經歷很多的痛苦,和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才能成功,所以成功率很少啊,所以馬雲就一個呀
⑦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以發散性思維為先導。中國有句古話叫「敢想敢做。」可見,「想」也就是思維,於人於事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必須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為先導。
創造性思維應以學生創新精神為宗旨。首先要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有些學生愛提鑽牛角類的問題,甚至是課文以外的怪問題。對這類現象教師應聯系實際,做好合理的答復,不要訓斥、應付、搪塞或輕易否定。因為,學生的思考大都來源於生活,學起源於思,思源於疑。古往今來,多少實例都可以證明科學發明與創造正是從有疑問而問開始的。因此,教師上課時要盡量提出有針對性的疑難問題,啟發學生去思考和探討。例如:在講自然第九冊《熱空氣》時,我先讓同學們把課文看一遍,並沒有給大家說出本課的結論,只是問道:「人們做的天燈為什麼能上天?這是運用了什麼原理?」這時,大家都沉默了,大約兩分鍾過後,同學們開始發言了。有的說,可能是火把燈送上去的,有的說可能是風把燈吹上去的,……總之,說法不一。這時,我就鼓勵大家結合課文內容冷靜思考。過了一會兒,有不少同學都紛紛發言,大部分同學的答案是「運用熱空氣輕,會上升」的原理製作的。我對大家的回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大家去做一做,同學們都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件事對我的感觸很深,只有啟發學生多思,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作為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提供思考的機會,千萬不能扼殺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其次,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於想像,想像並不是幻想,而是依據客觀實事,藉助科學的力量去實現某種願望或達到某種目的。
再次,還應鼓勵學生開放合作,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群眾的智慧是無法抵擋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討論和分析的機會,使他們在知識上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鑒,從而更有效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⑧ 創新思維給我們的啟示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心理過程。與科學家一樣,小學生同樣具有創造性思維,所不同的是:科學家的創造性思維指向探索人類的未知,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指向繼承人類的已知。科學家的創造水平,正是他小時候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認為,對小學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別人的做法,而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過獨立思考,在教師講授或自己學習的基礎上有新的理解,以至於獨到見解;只要能發現不同於教科書、不同於教師的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只要能運用已知解決實際問題且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均屬創造性思維范疇。
一、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分為表現特點和發展特點兩部分。
1.表現特點。
對小學生來說,其創造性思維主要表現在學習活動中,這種表現是零碎的、隱隱約約的,教師必須有銳利的眼光才能發現。
(1)知識和技能。學習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師的教學內容,且有較獨特的觀察方法和強烈的好奇心;有時會提出一些老師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並從自己解題中得到滿足;學習上有不服輸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標;不太看重分數卻迷戀於自己的愛好;成績不一定最好,但對小製作特別有興趣,動手能力較強。
(2)堅持性。把指定的任務作為主要目標,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敗和困難面前從不氣餒和退卻;敢於發表意見並堅持己見;不怕別人諷刺;認為需要於的事就堅持於到底。
(3)反應性。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綜合和推理能力,對成人的建議和提問都能作出積極反應。
(4)對挑戰的反應。樂於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敢於向不同意見挑戰,不喜歡唯命是從;對教科書中的知識和老師的意見,總是批判地吸收,從中發現問題。
(5)敏捷性。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應,並得出結果。
(6)口頭表達。善於正確地應用眾多詞彙;雖不一定善於辭令,但只要他深思熟慮的問題,總能較為妥貼、深刻地表達。
(7)深刻性。相對於同齡人而言,比較能透過現象看到實質;善於發現事物產生的深層原因;善於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
(8)靈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慮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況擺脫自己的偏見,修正自己的觀點;善於用他人長處。
(9)獨創性。喜歡獨立思考,能舉一反三,善於從多角度看問題;具有發散和一題多解的思維特點和習慣;不輕易問老師問題,不滿足於現成答案,常常要問為什麼;能夠用新穎或異常的方法解決問題;有時喜歡標新立異。
(10)想像力。在學習上善於大膽想像和提出假設,不斷發現新事物、新問題和新結果;有良好的聯想和直覺思維能力;喜歡幻想以至異想天開。
(11)推理能力。能夠把給定的概念推廣到比較廣泛的關系中去,能從整體的關系中去理解給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尋求各種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控制排除各種變數;有初步的類比、聯想、遷移能力。
(12)興趣情緒。對各學科和活動都感興趣;自信心強,情緒穩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
2.發展特點。
(1)思維的獨立性不斷提高。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小學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到了少年初期,對教師、家長和其他成人的依賴不斷減少,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開始有主見起來。
(2)思維的批判性不斷提高。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教師、家長和書本的依賴性比較強,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家長講的都是正確的,都全盤接受。隨著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們發現老師家長講的、書上寫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學,開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現在學校,就是對老師上課評頭品足。
(3)思維的深刻性不斷增強。低年級小學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看問題比較淺,到了五六年級,便出現了初步的抽象思維,逐步能透過現象深入事物的本質,已能預見事物的結果。
(4)思維的發散性不斷增多。低年級小學生知識少,經驗不足,方法欠缺,思維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維。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增多,特別是從三四年級開始,他們已經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異想天開的新奇念頭經常會出現。如果引導得法,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是比較快的,是培養發散性思維的最佳時機。
(5)思維的能動性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時,主動思維較少,大多是被動思維,也就是思考的問題都是由老師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級,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學生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他們不斷認識到創造對象的作用、意義和價值,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二、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法
1.培養創造性思維氛圍。
人的創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一個人創造才能的形成和發展,除個人努力外,還有賴於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良好的創造氛圍,可以促使創造人才成群出現;不良的甚至惡劣的氛圍,可以扼殺創造人才的出現。為此,學校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正確認識並正視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二是必須改變歷來偏重於傳授知識的培養目標,把重心轉到培養學生求知慾、獨立性和創造性思維上來。
2.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大凡具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無不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要保護好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觀察的原動力。要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去觀察社會、觀察大自然,讓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多的鍛煉和發展。
3.教會學生聯想和善於想像。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必不可少的條件和重要內容。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在大膽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同時,要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給他們提供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
4.教會學生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組織一些一題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動,看誰想的辦法多就給予鼓勵和肯定;也可以對語文課上的結尾進行擴散性思維。特級教師錢夢龍說:教學的藝術就是想方設法鼓勵學生的藝術。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問題沒有標准答案,怎麼想就怎麼說。
5.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
在科學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標新立異者。他們往往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對小學生來說,要培養他們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盡量引導學生突破定勢的約束,推陳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們不同尋常的提問、想法。
6.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對檢驗創造性思維的正確與否有著重要作用,幾乎所有發明家都從小自己製作各種模型。牛頓小時候喜歡製作風箏等,愛迪生小時候喜歡實驗。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製作各種學具,對特別愛好者要給予重點培養。
⑨ 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體會
一、要善於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有問題不要緊,關鍵是要善於發現問題,及時認識不足。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為創新思維提供素材,創造「入口」。
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增強觀察能力。一是要善於從高處著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計劃、方針、指導思想是否對路,是否符合上級要求,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方向。二是要善於從低處觀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符合民-意,群眾是否樂意接受和執行。三是要善於在過程中追蹤,看一看工作過渡、銜接等是否暢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實兌現。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創新思維,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加強訓練。
第一,加強學習,注意訓練。在當今社會,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學習已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學習、不進步,就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危險。要做到創新思維,就要加強學習。同時,在學習的基礎上,注意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開發自己的智力。平時,在工作當中遇到問題,要養成經常問自己 「到底應該怎麼辦?」的習慣,從而給自己思維施加壓力,使思維保持在靈活狀態,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確保正常運轉。
第二,對自己的工作要經常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指從全局性、層次性、動態性、互動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思考將引導人們產生一種新的思路,使人們從復雜細節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借鑒比較,尋找啟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沒有孤立存在著的事物。我們要善於從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移位,在時間和空間上轉換,在物與物之間尋找橋梁,在事與事之間搜尋紐帶。找到了聯系,認識了共性,我們就要結合本職工作實際,進行借鑒比較,啟發自己的思路,去創新求解。
三、要勇於付諸實踐
創新思維作為一種思維,從根本上說,還停留在認識的層面。如果沒有實踐,那麼再好的思維也是空中樓閣。只有把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把工作推向一個新層次、新水平。在實際工作當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親自去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他們缺乏實踐的勇氣和對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所以,在競爭時代,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強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勇氣,不斷開創本職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思維作為意識的范疇,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又反作用於實踐。我們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工作效果,思維方式對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難,往往也會「柳暗花明」;反之,機遇和條件再好,有時也會陷入「山重水復」。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變,我們的思維同樣需要靈活多樣、與時俱進。
⑩ 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意義//
何謂「創造性思維」呢?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去選擇。這種思維的目的不是著力尋找陳舊的知識,也不是去重踏別人走過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發現新的事物、新的規律、新的理論、新的觀點,促進人們向更高、更新、更復雜而廣闊的方向開拓前進。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評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它能把學生置於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況與新問題之中,適應學生帶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呢? 第一,思想入手、變舊為新 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要從改變舊有的教學思想入手,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被動地位,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切實採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其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要激發學生發生疑問,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其濃厚的學習興趣。採取多種形式,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既可通過教師講授學習,也要通過發現學習法讓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教師不要干涉太多,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例如:小華和小麗的家都在太平路上,學校也在太平路上,小華的家離學校1500米,小麗的家離學校2000米,問他們兩家相距多遠?此時的教師不應急於提醒,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一來必有收獲。 第二,誘發創造興趣、啟發創造想像 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他們的創造能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因此,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如在課堂上採取游戲、競賽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另外,教師平時應引導學生多走出課堂,對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給予關注,並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要知道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尤其創造想像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創造性勞動和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和善於幻想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有重要意義。敢想是敢做的起點,幻想是創造活動的必要條件,對於學生的幻想不應諷刺譏笑,應該珍視、鼓勵,引導他們,把幻想轉變為理想,把幻想同創造想像結合起來。一旦這樣,學生的創造力定會被激發起來,其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發展。 第三,注重培養創造性的心理品質 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強烈的好奇心和進取心,個性的獨立,堅定的自信心,具有冒險精神等。因此,教師應注意發現和及時引導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地去發現去探索。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圓轉化為三角形、梯形等去推導。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也應注意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因受到批評或挫折而氣餒,具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毅力。 第四,創設氛圍、培養創造性思維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教師自身思維的靈活性和豐富性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自身的思維也應具有創造性,並以創造者的身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創造性的氛圍,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創造性的良好情境。比如,對學生的質疑,老師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引導,通過鼓勵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於」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於」提問。要學生「敢問」,關鍵在於教師要愛護扶持他們的熱情,對於學生提的每個問題,要努力做到認真善意地對待,絕不因為學生提出了沒有意義或不好回答的問題而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教學中,應把學生的質疑、提問的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捕捉每一次學生迸發的創造火花,培養世紀性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