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哪個朝代哪個時期開始用帛寫字的(一定說明哪個朝代哪個時期)
西漢初年,發明紙之前
2. 布帛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商周之前就已經有紡織業了吧
布帛大概是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發明的,像河姆渡文明遺址就出土有原始的織布機、紡錘、骨針等用具,織布的材料主要是從麻、葛等植物中提取的纖維,還有就是蠶絲,成品有麻布葛布絲帛之類。五千年前祖先們進入父系社會後,手工業和農業分離而出現剩餘商品交換,最早的紡織業也就產生了。
3. 布帛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商周之前就已經有紡織業了吧
布帛大概是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發明的,像河姆渡文明遺址就出土有原始的織布機、紡錘、骨針等用具,織布的材料主要是從麻、葛等植物中提取的纖維,還有就是蠶絲,成品有麻布葛布絲帛之類.五千年前祖先們進入父系社會後,手工業和農業分離而出現剩餘商品交換,最早的紡織業也就產生了.
4. 帛書(在絲帛上寫字)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帛書又名繒書,是以白色絲帛為書寫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現存實物以子彈庫楚墓中出土的帛書為最早。
中國古代寫在絹帛上的文書。又稱繒書。已出土楚帛書 和漢帛書 。楚帛書發現於長沙子彈庫楚墓, 1942 年被盜出,今存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保存完整的 1 件 ,墨書楚國文字,共900餘字,奇詭難懂 ,附有神怪圖形 ,一般認為是戰國時期數術性質的佚書,與古代流行的歷忌之書有關 。漢帛書主要發現於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共12萬余字(見馬王堆帛書)。此外,1979年在敦煌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也發現一件長條形帛書,是裁製衣服時留下的剪邊,墨寫隸書30字,記邊塞絹帛價格和來源。
5. 紙和布分別是那個時候發明的
紙: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早在西漢,我國已發明用麻類植物纖維造紙。蔡倫並不是紙的製造者,而是造紙術的革新者,他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
布:黃帝時代的螺祖發明的。(嫘祖之所以受到中華民族的崇敬,嫘祖創立的絲綢文化,筆者稱為「巾幗文化」,對中華民族文明文化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現代人只知道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織綢技術,創立聞名於世界的「絲綢之國」。「巾」就是糸帛,《巾部》文字就是巾幗文化:政治「帝、布、席、簾、幕、帶、師、帥、常、希、帛、帋、幣、幣、歸、市、帑、帣、幫等字就說明巾的作用,「糸」:紙、紅、績、紀等字組成也就是絲綢的作用。 )
6. 縑帛的書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縑帛文獻約起源於春秋時代,盛行於兩漢, 與簡牘以及其後的書寫載體版並存了很長一段時期權。
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記錄知識載體的。一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為繒書;因其色白,故又稱之為素書。
縑帛柔軟輕便,幅面寬廣,宜於畫圖,這些都是簡牘所不具備的優點。但其價昂貴,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經書寫,不便更改,一般只用為定本,所以縑帛始終未能取代簡牘作為記錄知識的主要載體。
古代文獻中有關帛書的記載,也大都是與皇家、貴族藏書有關的。到晉代紙普遍使用後,縑帛雖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為某些文書以及書法、 繪畫的寫繪材料。
7. 第十課紙的發明。帛是什麼東西
一種絲織品帛 中國戰國以前稱絲織物為帛。包括錦、綉、綾、羅、絹、絁、綺、[url=45/]縑、紬等,曾在中國古代長期作為實物貨幣使用。
8. 紙是由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紙是誰發明的?它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9. 帛是什麼在古代是不是很貴
1、帛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中國戰國以前稱絲織物為帛。包括錦、綉、綾、羅、絹、絁、綺、縑、紬等,曾在中國古代長期作為實物貨幣使用。
2、絹帛在古代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就連孔聖人都說:「貧不及素。」這里的「素」,指的就是絹帛。
詳細說明:
帛的發音和造字原理與「伯」完全相同。「伯」字從人從白,白亦聲,本義為「兄弟排行老大」。「帛」為多種纖維織品(絲、麻、葛等)中的「老大」,故義為「頂級織物」。
帛的材質、顏色、形制、功能和藏族的「哈達」應該是完全一樣的,因為藏族存在已久,藏漢本為兄弟民族,故「哈達」應該是漢族遠古文物「帛」的孑遺。
(9)帛啥時發明擴展閱讀
王莽時"貨幣雜用布帛金粟",布帛開始具有法定貨幣的地位。東漢末,谷帛取代金屬貨幣成為主要貨幣;曹魏更以"谷帛為市";兩晉南北朝並出現絹帛排斥其他實物與金錢兼行為幣的明顯趨向。
到唐代,封建政權多次申明,對絹布綾羅絲綿諸物在市場交易中,"令錢物兼行,違者科罪"。
布帛的法定貨幣地位始終穩定。從漢至唐,貨幣賦演化為實物賦,布帛更成為貨幣,實由金屬礦開采不足,通貨短缺之故。
征帛實際是征幣,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回歸自然經濟。封建國家征調的大量絹布,除直接使用一部分之外,大部分是要進入市場的。征調布帛與布帛貨幣化相配套,更加增了布絹與市場聯系的必然性。
10. 大家都知道在紙發明之前中國古代用竹簡和帛 那西方那在造紙術傳播之前他們用什麼作為書寫載體
其實紙發明後的一段時間也是用竹簡和帛寫的,因為紙的價格剛發明的時候還是很貴的,跟歐洲的羊皮一樣,都是上流貴族才用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