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相片發明者

相片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9-02 02:03:45

㈠ 照相是誰發明的,又是於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全世界公認攝影是法國L·達蓋爾發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國向全世界宣布。L·達蓋爾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照相在清朝時傳入中國。銀版照相之術自從1837年在法國問世之後,沒過幾年就從西洋傳入中國。 最早的照相機是由供職於中國海關的法國人儒勒.依蒂耶1846年帶進中國的。


(1)相片發明者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張照片要追溯到 193 年前。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歐洲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增進了對感光物質和物影成像的理解。1826年,從小對發明很感興趣的法國人尼埃普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日光蝕刻法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存世照片:《窗外風景》。

尼埃普斯曝光了足足 8 個小時才獲得了這張照片。為了改進曝光成像時間,他找到了舞美設計師達蓋爾。兩人一起合作改進技術,最終於 1839 年發布了達蓋爾攝影術。這是人類歷史上攝影技術真正的開端。

在隨後 50 年間,盡管攝影技術一直在縮短曝光時間上演進,誕生了濕版攝影工藝和干版攝影工藝,但整套攝影設備依然非常笨重、且不易攜帶。

《中國攝影》一篇文章這樣描述 19 世紀中期流行的濕版攝影法,「攝影師外出拍攝時必須攜帶著遮光的帳篷、化學葯品、玻璃片、笨重的支架以及一壺水,全套裝備通常是整整一馬車」。

㈡ 照相機出現最早是哪一年誰發明的

年德國 感光材料的發現

1802年英國 投影到感光材料,攝影的雛形

世界攝影歷史上,第一張可以攝影成像的圖片,在公元1826年夏天,由法國攝影術和印刷製版發明者,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 1765-1833)在實驗室中製成。

世界攝影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日子是在公元1839年,法國人畫家達蓋爾(Louis J M Daguerre 1789--1851)發明「銀版攝影技術」正式問世。他曾於1822年在法國巴黎開一個名叫「幻象畫」繪畫景色展覽。他用各式各樣的燈光變化照射在畫面上,產生使人意料不到的美好奇妙效果,聲譽卓著。在1829年,他向巴黎透鏡商買透鏡巧遇年長的尼埃普斯,因兩人意識相同,結果合作共同研發攝影、感光相片技術。三年後尼埃普斯去世,他仍然繼續進行實驗不已。

終於在公元1839年1月9日於法國科學學會上宣布他的傲世大發明。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發明攝影技術,並命名為「達蓋爾照相術」。

他把一塊塗有碘化銀的銅版上曝光,然後用水銀蒸氣熏沐,生成碘化銀薄膜而為感光面。在自製的照像機內將已發明可以感光的版,讓它經由透鏡投射光影,作曝光,再用設計的汞顯影箱以汞(水銀)蒸汽顯現影像出來,又置在食鹽水(後改作大蘇打)中定影。竟就能形成永久性的影像照片。

㈢ 相片是怎麼發明的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此時就是黑白照片。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㈣ 相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第一部照相機的誕生 達蓋爾發明了「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誕生。 一個不透光的盒子,這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用感光膠片反景物拍攝下來的攝影器材。它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我國對光和影像的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國的《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1031至1095年)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在此階段,照相機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機等被廣泛採用,機械快門的調節范圍不斷擴大。照相機製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各國照相機製造廠紛紛仿製萊卡型和羅萊弗萊型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解析度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從而使攝影隊伍迅速擴大並走向專業化。 從1939年之後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此階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膠片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光學工業製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學玻璃,如鑭、鈦、鎘等玻璃。從而更好地校正了攝影鏡頭的像差,使鏡頭向大孔徑和多種焦距的方向迅速發展。因而,出現了變焦、徽距、折反射式、廣角等多種攝影鏡頭。鏡頭單層鍍膜得到普遍推廣。照相機出現了計數器自動復零、反光鏡自動復位、半自動和全自動收縮光圈等結構。照相機的質量、產量開始飛速發展。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今為第三階段的後期。這期間,日本的小西六攝影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調焦照相機--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機.接著日本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雙優先式自動曝光照相機--美能達XDG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開創了一台相機具有多種曝光功能的先例。 這期間,光學傳遞函數理論進入了光學設計領域,出現了成像質量高,色彩還原好,大孔徑,低畸變的攝影鏡頭。同時,鏡頭向系列化發展,由焦距幾毫米的魚眼鏡頭到焦距長達2米的超攝遠鏡頭,並有了透視調整、 變焦徽距、夜視等攝影鏡頭。電子技術逐漸深入到照相機內部,多種測光、高精度的電子鏡間快門、電子焦平面快門以及易於控制的電子自拍機等都紛紛出現。曝光補償、存儲記憶、多紀錄功能、電動上弦卷片、自動調焦等各種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應用,高度自動化、小型、輕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質的各種新型相機,伴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不斷問世,從而為攝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設備。

㈤ 照片是誰發明

按理說,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理所當然應該出自攝影術發明人之手。然而,最近在看《攝影師》一書時,才知道世界第一幅照片並不是出自攝影術的發明人之手。

1827年法國印刷工人尼埃普斯拍攝的《窗外景色》(見附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有人說2002年發現的尼埃普斯拍攝的第一張圖片攝於1825年見附圖)。照片拍的是一些村莊建築和天空,現存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它是採用「日光攝影法」(也稱「瀝青法」)得到了這一照片。尼埃普斯的方法是:將塗有「猶地亞瀝青」的合金板放在一個繪畫中的暗箱中,將鏡頭對准工作室的窗外,用了8小時的曝光時間,然後將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沖洗,未受光的部分很容易被薰衣草油溶解,而受光部分則變硬,終於獲得了一副能夠永久保存的照片。這樣,世界上第一幅照片就這樣誕生了。不過,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所以,現在世界上公認的攝影術的發明人是同一國度的法國人達蓋爾。

達蓋爾於1787年11月18日出生在巴黎近郊,學過舞台美術,並以發明「西洋鏡」而聞名。有意思的是,達蓋爾曾與尼埃普斯合作過,並就尼埃普斯的「瀝青法」進行改進,但收效不大。達蓋爾提出的改用「銀鹽」做實驗,卻遭到了尼埃普斯的拒絕。

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後,達蓋爾打破常規,採用銅板鍍銀,再用碘蒸氣進行光敏處理,使銅板形成碘化銀塗層。這一重大改進,與尼埃普斯的「瀝青法」相比,其感光性能好了許多,在拍攝明亮光線下的景物時,曝光時間縮短到了30分鍾,比「瀝青法」提高了10多倍。但真正使攝影變為現實的,還得益於一次偶然的機會。

一次,達蓋爾正在做拍攝試驗,突然天空烏雲密布,光線一下子暗了下來,他只好停止拍攝,將曝光時間不足的碘化銀銅板存放在一個裝有水銀的櫃子里。三天後,當他從櫃子里取出銅板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驚訝地發現,這張曝光不足的照片竟然比以往的還要清晰!經過反復試驗,終於發現了秘密,原來是水銀強化了銅板上影像的顯現效果。爾後,他又用硫代硫酸鈉溶解掉未感光的碘化銀,使其「定影」,這樣,曝光時間可以縮短到了15分鍾。

1839年8月19日,在世界上第一張照片誕生後12年(或曰14年)、尼埃普斯去世6年後,法國科學院和藝術學院正式公布了「達蓋爾攝影法」,這一天被世界公認為攝影術的誕生日,蓋達爾成為攝影術的發明人,而尼埃普斯卻與攝影術發明無緣。不過,還是有不少學者把尼埃普斯稱為「攝影之父」。(參考《攝影師》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㈥ 照片是誰發明的

1839年8月15日,在法國科學院大廳里,展出了一張光學照片。這一人類回歷史上的新發明,標志著世界答上第一張照片的誕生。

這張光學照片的發明者叫路易斯·達意爾,是巴黎的一位畫家和舞檯布景設計師。他為了設計光學布景,製作了一種暗箱式萬花筒:一個小木匣子,一端開有小孔,另一端固定著一張風景畫,通過太陽光的照射,風景畫就能反映到牆上或幕布上。後來他又不斷對暗箱進行改進,給它裝上磨光鏡頭和反射鏡,使幕布上的布景顯得更加逼真。但是,這種光學布景不能永遠固定在幕布上,這使達意爾很犯愁。有一天,他正在弄一張薄片感光,忽然天陰下來,陽光消失了。他只好把這張感光不足的薄片放進化學葯品櫃子里。3天後,他取出薄片,發現上面的景物異常清晰。這一偶然發現使他興奮異常,他忙取出各種化學葯品,做起試驗來。他先把碘化銀薄片短時間感光,然後放入稀釋水銀溶液中顯影,再用蘇打鹼溶液沖洗定影,終於獲得了一張清晰的風景照。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張光學照片問世了。

㈦ 最早的相機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相機是達蓋爾發明的。

達蓋爾(1787年11月18日——1851年7月1日)是法國美術家和化學家,因發明銀版照相法而聞名。達蓋爾出生於法國法蘭西島瓦勒德瓦茲省。他學過建築,戲劇設計和全景繪畫,尤其擅長舞台幻境。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的基本思路是讓一塊表面上有碘化銀的銅板曝光,然後蒸以水銀蒸氣,並用普通食鹽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後來,達蓋爾根據此方法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

1839年,達蓋爾把他的技術公布於世,但未獲得專利權,然而法國政府為達蓋爾和涅普斯的兒子提供終生恩給金作為酬謝。達蓋爾發明的宣布在公眾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相機發展的歷史:

最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對焦、變焦等系統,現代照相機是一種結合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產品。

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相機

㈧ 像素的發明者是哪國人,他是誰

像素的發明者是Russell A. Kirsch(1929-2020),他是猶太人後裔,1929年出生於紐約市曼哈頓,他的父親是來自俄羅斯和匈牙利的移民。1946年,Russell 在紐約的布朗克斯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畢業,1950年進入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1951年,還在上學的Russell 加入了美國國家標准局,成為標准東部自動計算機(Standards Eastern Automatic Computer ,簡稱SEAC)團隊的一員。1952年進入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1957年,Russell 和研究人員為SEAC開發了一個5×5(cm)的小型數字圖像掃描儀。隨後,Russell 用計算機掃描自己三個月大兒子沃爾登的膠片底片,並得到的179×179數碼影像,這幾乎已經是當時計算機可以儲存的容量極限,這也是史上第一張“數碼照片”。

㈨ 最早的相機是誰發明的

達蓋爾

達蓋爾(1787年11月18日——1851年7月1日)是法國美術家和化學家,因發明銀版照相法而聞回名。達蓋爾出生於法答國法蘭西島瓦勒德瓦茲省。他學過建築,戲劇設計和全景繪畫,尤其擅長舞台幻境製作,也因此聲譽卓著。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的基本思路是讓一塊表面上有碘化銀的銅板曝光,然後蒸以水銀蒸氣,並用普通食鹽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後來,達蓋爾根據此方法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達蓋爾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攝影方法。

(9)相片發明者擴展閱讀

相機發展的重要事件:

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

㈩ 攝影是誰發明的

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幾種電影攝影機

1874年,法國的朱爾·讓桑發明了一種攝影機。他將感光膠片卷繞在帶齒的供片盤上,在一個鍾擺機構的控制下,供片盤在圓形供片盒內做間歇供片運動,同時鍾擺機構帶動快門旋轉,每當膠片停下時,快門開啟曝光。讓桑將這種相機與一架望遠鏡相接,能以每秒一張的速度拍下行星運動的一組照片。讓桑將其命名為攝影槍,這就是現代電影攝影機的始祖。

1882年,法國的朱爾·馬雷發明了一種攝影機,用它可以拍攝飛鳥的連貫動作,由此誕生了攝影技術。這種攝影裝置形狀像槍,在扳機處固定了一個像大彈倉一樣的圓盒,前面裝上口徑很大的槍管,圓盒內裝有表面塗有溴化銀乳劑的玻璃感光碟。拍攝時,感光碟作間歇圓周運動,遮光器與感光碟同軸,且不停地轉動,遮斷和透過鏡頭攝入光束。整個機器由一根發條驅動。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張的頻率攝影。馬雷於1888年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代替了固定感光碟,當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色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使其曝光。後來,馬雷又用感光膠片代替了感光紙帶。馬雷的攝影機不斷改進,最終可以在9厘米寬的膠片上以每秒60張的頻率拍攝。

188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牙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未打孔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式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活動攝影機。攝影機中有一個十字輪機構控制膠片做間歇運動,另有一個齒輪帶動膠片向前移動。攝影機使用帶片孔的35毫米膠片。1891年,愛迪生獲得了這種活動攝影機的專利。

馬雷製造的人類第一架電影攝影機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觀賞機,內部可裝16米長的膠片,每次供一人觀賞

1879年,麥布里奇設計出這種活動放映機,用它可以放映活動的畫面

愛迪生發明的第一台電影放影機,膠片卷在圓筒上,要從目鏡觀看

閱讀全文

與相片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