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虹吸現象是什麼原理啊
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後再流到低處。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虹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虹吸管是人類的一種古老發明,早再公元前1世紀,就有人造出了一種奇特的虹吸管。
事實上,虹吸作用並不完全是由大氣壓力所產生的,在真空里也能產生虹吸現象。使液體向上升的力是液體間分子的內聚力。在發生虹吸現象時,由於管內往外流的液體比流入管子內的液體多,兩邊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體就會繼續沿一個方向流動。在液體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壓力就越低。如果液體上升的管子很高,壓力會降低到使管內產生氣泡(由空氣或其他成分的氣體構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氣泡的生成而決定的。因為氣泡會使液體斷開,氣泡兩端的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減至0,從而破壞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裝滿水。在正常的大氣壓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時好,因為兩邊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氣壓提高了整個虹吸管內部的壓力。
虹吸被破壞,吸水高度瞬間上升,使供水量立即下降,造成冷卻水量減少,冷卻水出口溫度上升,從而使凝汽器里的傳熱效果變差,凝汽器真空度下降
虹吸流動被破壞的主要原因不是真空過大或水溫過高使最高點的壓力低於飽和壓力(水因此而汽化)造成的,這種情況在理論分析時是虹吸破壞的主要原因,但在實際當中,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的,以我廠為例:循環水出口最高點的真空值運行時,最大不會超過0.04MPa(出口閥全開,循環水量最大時),按這種情況推測下來只有當循環水出口溫度達70度以上,循環水才可能汽化,虹吸才會破壞,但在正常運行時循環水出口溫度是不可能達到這么高的,所以發生說在實際運行時虹吸真空值保持高些,也不會因虹吸破壞而斷流的。
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當虹吸真空保持最小(例如出口閥開度較小,循環水量小)時,往往虹吸容易破壞,其原因是:此時循環水的流速較低,而循環水的吸熱量較大,致使凝結器內有些銅管(特別是流阻大的管子)中的水過早汽化,產生汽泡,這些汽泡又由於水流速低不能及時被帶走,在出口管的最高點處越積越多後使虹吸破壞。
所以說在實際運行中盡量保持較大的流量(較高流速),較小的循環水溫升,可防止虹吸斷流的 .
虹吸現象"? 可是我代從來沒有看到在實際水利工程上有這個原理的運用。 請問:為什麼不利用這個原理來實現水向高處流呢?...所以只能用在特殊的場合,還常常利用反虹吸現象呢! 至於"為什麼不利用這個原理來實現水向高處流呢?"因為這是不能實現的。
❷ 虹吸現象是什麼及其原理
虹吸現象
虹吸原理就是連通器的原理,加在密閉容器里液體上的壓強,處處都相等。而虹吸管里灌滿水,沒有氣,來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體封閉住。此時管內壓強處處相等。一切安置好後,打開出水口,雖然兩邊的大氣壓相等,但是來水端的水位高,壓強大,推動來水不斷流出出水口。
原理
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後再流到低處。
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虹吸現象很快就可將 虹吸現象容器
內的水抽出。當然,重力在虹吸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虹吸管是人類的一種古老發明,早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人造出了一種奇特的虹吸管。中國人很早就懂得應用虹吸原理。應用虹吸原理製造的虹吸管,在中國古代稱「注子」、「偏提」、「渴烏」或「過山龍」。東漢末年出現了灌溉用的渴烏。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用一根去節彎曲的長竹管飲酒,也是應用了虹吸的物理現象。宋朝曾公亮《武經總要》中,有用竹筒製作虹吸管把峻嶺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記載。中國古代還應用虹吸原理製作了唧筒。唧筒是戰爭中一種守城必備的滅火器。宋代蘇軾《東坡志林》卷四中,記載了四川鹽井中用唧筒把鹽水吸到地面。其書載:以竹為筒,「無底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水中,氣自呼吸而啟閉之,一筒致水數斗。「明代的《種樹書》中也講到用唧筒激水來澆灌樹苗的方法,對於虹吸原理,中國古代也有論述。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關尹子·九葯篇》說:「瓶存二竅,以水實之,倒瀉;閉一則水不下,蓋(氣)不升則(水)不降。井雖千仞,汲之水上;蓋(氣)不降則(水)不升。」有兩個小孔的瓶子能倒出水,如果閉住一個小孔,另一個小孔外面的空氣壓力會比瓶里水的壓力大,水就流不出來。唐代王冰《素問》注中,有關大氣壓力的物理現象記述得較清楚,王冰曰:「虛管溉滿,捻上懸之,水固不匯,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頓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指出一個小口的空瓶灌不進水是因為瓶里氣體出不來。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談》中補充了前人的發現,說;「予幼時有道人見教,則劇燒片紙納空瓶,急覆於銀盆水中,水皆湧入瓶而銀瓶鏗然有聲,蓋火氣使之然也;又依法放於壯夫腹上,挈之不墜。」在空瓶里燒紙,由於火把瓶里的一部分空氣趕出瓶外,火熄滅後瓶里就形成負壓,造成一定的真空,瓶外的空氣壓力就把瓶緊緊地壓在人腹上。如果把瓶放在水裡,水就立即湧入瓶里。明代庄元臣在《叔苴子·內篇》中也指出把葫蘆勺倒壓入水中,水並沒有進入葫蘆里,這是因為葫蘆里有空氣。
編輯本段
作用
事實上,虹吸作用並不完全是由大氣壓力所產生的,在真空里也能產生虹吸現象。使液體向上升的力是液體間分子的內聚力。在發生虹吸現象時,由於管內往外流的液體比流入管內的液體多,兩邊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體就會繼續沿一個方向流動。液體流入管內,越往上壓力就越低。如果液體上升的管子很高,壓力會降低到使管內產生氣泡(由空氣或其他成分的氣體構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氣泡的生成而決定的。因為氣泡會使液體斷開,氣泡兩端的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減至0,從而破壞了虹吸作用,所以管子一定要裝滿水。在正常的大氣壓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時好,因為兩邊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氣壓強提高了整個虹吸管內部的壓力。
應用實例
把充滿水的膠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垂在盛水的容器之外,而且,出水口要低於水面。這樣,水就會從容器順著膠管流出。
❸ 日常生活中利用虹吸現象的3個例子
虹吸原理:就是連通器的原理,加在密閉容器里液體上的壓強,處處都相等。而虹吸管里灌滿水,沒有氣,來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體封閉住。此時管內壓強處處相等。一切安置好後,打開出水口,雖然兩邊的大氣壓相等,但是來水端的水位高,壓強大,推動來水不斷流出出水口。 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後再流到低處。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虹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❹ 最簡單的小發明
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如圖 3,然後將這些窄條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綠色環中。
5. 取另一隻飲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長的蒴葉。
6. 將花籃釘在牆上,插入葉子、鮮花,壁掛式花籃就做成了。
8、自製蟑螂捕捉盒
取一張220×150(mm)的硬紙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為捕捉面。取一張塑料膜,剪成與盒底相同大小,塗上粘合劑鋪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關鍵在於粘合劑。粘合劑有兩個作用:一是將蟑螂引入盒內,二是將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誘劑的調制:將40%的肉粉、50%的麵粉、10%的豆餅混合,總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劑是20克松香與10克菜油混合,加熱至膠狀後,把引誘劑與粘合劑混合攪拌均勻,即製成了粘合劑。
把調好的上述糊狀物均勻地塗在已襯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畫好的虛線向內折,最後把舌片b插在凹口a內。
由於松香與菜油混合物的不幹性,可使誘餌的粘性長達一個星期。將捕捉盒置於蟑螂出沒的地方,因為盒內較暗,兼有蟑螂喜歡的誘餌,所以蟑螂會爬進盒內爭食誘餌,被粘其上。粘滿後,既可將紙盒壓扁棄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調換塗有誘餌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將捕捉盒的尺寸擴大,並將粘合劑的成分稍作調整,加厚塗層便能製成紙制捕鼠器
❺ 虹吸現象是什麼原理
虹吸原理:
1、物理現象
管內最高點液體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處移動,在U型管內部產生負壓,導致高位管口的液體被吸進最高點,形成虹吸現象。
2、圖例說明
右圖針對「管口氣壓差」說,如圖,由於兩邊的氣壓基本相同,高位管口由於伸入液面的深度遠低於低位管口伸入液面的深度,故從管口處來說,低位管口處的壓強要大於高位管口處的壓強,但液體仍會從高位容器流入低位容器。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這里的壓力僅僅只能傳導到液體的上表面。所以低位的杯子里的管子雖然壓力較高,但是無法傳導到高位杯子里去,所以也無法阻止液體下落。
(5)虹吸原理的小發明擴展閱讀:
工程應用:
上個世紀60年代,瑞典的幾位科學家把虹吸的原理應用到現代建築上去,最初解決了建築屋面的雨水排水系統,當時在研究的初期,採用的是一種滿管壓力流的系統,從而在管道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統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虹吸原理在建築排水,市政排水,水利工程等各方面均有應用。
虹吸排水適用領域:
1、大型廠房:屋面檐高在4米以上,並存在內天溝,天溝長度在30米以上,廠房內部不允許有落水管。
2、大型公共建築:如圖書館,體育場館,機場候機樓,火車站站房和站台無柱雨棚,大型商場,裙樓,以及排水管可能影響建築美觀的場合。
❻ 簡單解釋虹吸原理
虹吸原理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管內最高點液體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處移動,在U型管內部產生負壓,導致高位管口的液體被吸進最高點,形成虹吸現象。虹吸的實質是因為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而產生。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虹吸現象,是因為管內的壓力僅僅只能傳導到液體的上表面,所以低位的杯子里的管子雖然壓力較高,但是無法傳導到高位杯子里去,所以也無法阻止液體下落。低位管口處的壓強要大於高位管口處的壓強,但液體仍會從高位容器流入低位容器。
(6)虹吸原理的小發明擴展閱讀:
虹吸應用
1、在工程上的應用
虹吸原理在建築排水,市政排水,水利工程等各方面工程上均有應用。上個世紀60年代,瑞典的幾位科學家把虹吸的原理應用到現代建築上去,最初解決了建築屋面的雨水排水系統,當時在研究的初期,採用的是一種滿管壓力流的系統,從而在管道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統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金融應用
虹吸金融理論認為技術面分析可以解決基本面對於利用內幕消息進行盈利群體,導致的基本面分析失效的局面,這在金融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是完全可能的,國際經濟一體化已經形成了可以容納國家財富的規模市場,技術面就解決了這種不足。
在實際運用中,虹吸理論對各種實際投資品種投資有不同的認識,對紙黃金和實物黃金投資的理解為,虹吸理論對黃金保證金交易有三個方面的理解。風險投資;黃金產品套利;黃金產品套期保值。
❼ 虹吸原理誰發現的
虹吸原理:就是連通器的原理。而虹吸管里灌滿水,沒有氣,來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體封閉住。此時管內壓強處處相等。一切安置好後,打開出水口,雖然兩邊的大氣壓相等,但是來水端的水位高,壓強大,推動來水不斷流出出水口。
虹吸原理的發現和應用
中國人很早就懂得應用虹吸原理。應用虹吸原理製造的虹吸管,在中國古代稱「注子」、「偏提」、「渴烏」或「過山龍」。東漢末年出現了灌溉用的渴烏。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用一根去節彎曲的長竹管飲酒,也是應用了虹吸的物理現象。宋朝曾公亮《武經總要》中,有用竹筒製作虹吸管把峻嶺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記載。中國古代還應用虹吸原理製作了唧筒。唧筒是戰爭中一種守城必備的滅火器。宋代蘇軾《東坡志林》卷四中,記載了四川鹽井中用唧筒把鹽水吸到地面。其書載:以竹為筒,「無底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水中,氣自呼吸而啟閉之,一筒致水數斗。「明代的《種樹書》中也講到用唧筒激水來澆灌樹苗的方法,對於虹吸原理,中國古代也有論述。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關尹子·九葯篇》說:「瓶存二竅,以水實之,倒瀉;閉一則水不下,蓋(氣)不升則(水)不降。井雖千仞,汲之水上;蓋(氣)不降則(水)不升。」有兩個小孔的瓶子能倒出水,如果閉住一個小孔,另一個小孔外面的空氣壓力會比瓶里水的壓力大,水就流不出來。唐代王冰《素問》注中,有關大氣壓力的物理現象記述得較清楚,王冰曰:「虛管溉滿,捻上懸之,水固不匯,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頓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指出一個小口的空瓶灌不進水是因為瓶里氣體出不來。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談》中補充了前人的發現,說;「予幼時有道人見教,則劇燒片紙納空瓶,急覆於銀盆水中,水皆湧入瓶而銀瓶鏗然有聲,蓋火氣使之然也;又依法放於壯夫腹上,挈之不墜。」在空瓶里燒紙,由於火把瓶里的一部分空氣趕出瓶外,火熄滅後瓶里就形成負壓,造成一定的真空,瓶外的空氣壓力就把瓶緊緊地壓在人腹上。如果把瓶放在水裡,水就立即湧入瓶里。明代庄元臣在《叔苴子·內篇》中也指出把葫蘆勺倒壓入水中,水並沒有進入葫蘆里,這是因為葫蘆里有空氣。
❽ 虹吸原理是什麼
虹吸原理:由於兩邊的氣壓基本相同,高位管口由於伸入液面的深度遠低於低位管口伸入液面的深度,故從管口處來說,低位管口處的壓強要大於高位管口處的壓強,但液體仍會從高位容器流入低位容器。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這里的壓力僅僅只能傳導到液體的上表面。所以低位的杯子里的管子雖然壓力較高,但是無法傳導到高位杯子里去,所以也無法阻止液體下落。
(8)虹吸原理的小發明擴展閱讀:
虹吸發現
中國人很早就懂得應用虹吸原理。應用虹吸原理製造的虹吸管,在中國古代稱「注子」、「偏提」、「渴烏」或「過山龍」。東漢末年出現了灌溉用的渴烏。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用一根去節彎曲的長竹管飲酒,也是應用了虹吸的物理現象。
中國古代還應用虹吸原理製作了唧筒。唧筒是戰爭中一種守城必備的滅火器。宋代蘇軾《東坡志林》卷四中,記載了四川鹽井中用唧筒把鹽水吸到地面。